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景观的概念和分类的分析,从文化景观价值的角度来对庐山的文化景观价值进行梳理,使其区别于中国其他风景名山为何成为文化景观,同时通过对庐山的研究,使文化景观这一遗产类别概念阐述更加具体。
关键词:文化景观;庐山;价值
一、文化景观概念及分类
概念:美国的苏尔(Sauer):文化景观是任何特定时间内形成一地基本特征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复合体.苏尔认为,景观因人类的作用而不断变化,因此,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主张从研究文化景观来分析人地关系。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代表着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它们反映了因物质条件的限制或自然环境带来的机遇,在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内外作用下,人类社会和定居地的历史沿革。所以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持续互动的结果,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有机的,具有突出普遍的价值。
文化景观的分类: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世界遗产委员会颁布的《操作指南》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
1.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
2.有机进化的
3.关联性文化景观
二、庐山文化景观分析
1.自然风貌与山水文化的结合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径;他在庐山筑有“庐山草堂”,所撰的《庐山草堂记》,是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庐山因其秀美的自然风貌,吸引着众多诗人、画家、文学家为它留下千古名篇和精美的画作,使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古迹。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那样:“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
2.一山藏六教的宗教名山
庐山历史上有寺庙360所,道观200余处,使得庐山成为南方的宗教中心。庐山“道释同尊”。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则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庐山这座包容开放的宗教名山,因其数量庞大的宗教建筑和多样的宗教文化成为南方的宗教中心,它的宗教文化是中国其他风景名山无法复刻得。
3.古代书院教育与理学圣地
南唐昇元四年(940),李氏朝廷在庐山建立学馆,命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洞主,号称 “庐山国学”,亦称白鹿国庠、白鹿国学、匡山国子监。北宋初年扩建并更名 “白鹿洞书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北宋中期,理学名人周敦颐来到九江,在庐山北麓莲花峰一带筑“濂溪书堂”,进行隐居讲学。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鼻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讲学打开了书院文化的大门,吸引了大批理学和教育家来到庐山。南宋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以秘书郎授知南康军(辖星子、建昌等县)。朱熹有志于教育事业和传播理学,在他3年任期内,大力复兴白鹿洞书院,他重建院舍,亲任洞主并制定著名的 《白鹿洞书院教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准则和规范,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进程。朱熹奏请皇帝赐额赠书,使之名声大振,与睢阳、石鼓、岳麓合称为“四大书院”,并被誉为 “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
儒家理学思想借助白鹿洞书院得以继承和发展,正如现代学者胡适指出:“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白鹿洞之后,书院设在山林名胜成为传统,庐山不仅仅因为其山水自然之美而被人关注,它所蕴涵的书院文化和宋明理学价值意义更为突出。
4.近代政治活动的舞台
庐山与全国其他的名山一样,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奇异的风光,深藏古刹名寺,弥漫着浓郁的宗教气息。然而庐山却有着有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那就是它以政治名山著称,承载着厚重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尤以近现代历史为最,无论是历史名人或是政治人物,乃至重大的政治事件,都与庐山息息相关,紧紧缠绕在一起。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陈毅、叶剑英等在庐山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传颂着一段段佳话。往昔,苏东坡在游庐山西林寺时,写下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二十世纪庐山又变了模样,变成了一座政治山。纵观历史,庐山文化景观不断被丰富,文化主流也从宗教文化、宋明理学策源地、山水文化摇篮到近代的政治名山都体现了人与庐山的持续互动。
5.具有西方特色的庐山别墅群
庐山别墅群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西方文化的入侵,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各界对它褒贬不一,但我们不能否认其历史地位和它表达出来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之美。
庐山的别墅中,有英国式、美国式、俄国式、瑞典式等建筑风格,种类繁多,却都秉承着实用法则。从实用来看,庐山别墅群虽然是建筑群落,但建筑密度较低,体态轻盈,层面不高,多为一至二层。庐山别墅群的出现,是西方建筑文化的具象体现,又是在庐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中所出现的产物,是建筑艺术与幽美环境的完美结合,并形象地融入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成为可居、可游、可赏的统一,创造出特有的风景景观群落。
结语
庐山的自然美景,蕴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庐山文化景观价值是人与自然持续互动的结果,他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3](英)Dickinson R E.近代地理学创建人[M].葛以德,林尔蔚,陈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50;85.
[4] 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Aufgaben und Methoden der Heutigen Geographie[M]. Leipzig:Veit & Comp.,1883.
[2j史艳慧.代莹,谢凝高文化景观:学术溯源与遗产保护实践fJ】中国园林.2014;11.78—81
[4] 汤茂林.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01):73
[5] 吴晓晖 .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变迁之解读 [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 陆亚一,熊康宁,肖时珍 .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研究 .生态经济,2014(1):377-381.
论文作者:何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庐山论文; 文化论文; 景观论文; 名山论文; 理学论文; 书院论文; 宗教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