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的“进入非洲”看“政治力量”的路径_联合国秘书长论文

从日本的“进入非洲”看“政治力量”的路径_联合国秘书长论文

由日本“走入非洲”看其“政治大国”路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洲论文,日本论文,大国论文,看其论文,路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千年伊始,日本军民还沉浸在一年一度年假的欢娱之中,首相森喜朗却已在元月七日踏 上了前往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和欧洲的希腊进行正式访问的行程,从而成为访问撒哈拉 以南非洲国家的首位日本首相。此举打破了日本首相年初首访美国或亚洲邻国的惯例,同时 ,揭开了日本外交“走入非洲”的序幕。

森喜朗把新世纪之初的首访地定在非洲国家,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与日本的“政治大国” 进程及去年年末森氏内阁提出的“战略性外交”有何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试加以论述。

一、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

1945年8月,日本告别了二战中的疯狂,开始了它废墟之上的重生历程。日本战略地位十分 重要,处于俄罗斯、中国、美国在东北亚的交汇点,扼俄罗斯亚洲地区东部出海通道,又是 美国从阿拉斯加跨越太平洋来到东北亚的一个绝佳落脚点。占领日本,成为美国向亚洲地区 扩张的第一步棋。1945年8月28日,美国以盟军身份,进驻日本。

进驻日本以后,基于自己的全球战略考虑,美国在这个还有着浓厚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色彩的岛国上,推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铲除了军国主义赖以生存的 经济基础。虽然“民主化”改革的初衷是粉碎军国主义,但毋庸置疑,它也为日本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1947年—1948年间,美国为了使日本成为自己在亚洲的根据地,其 对日方针由打击、限制转为经济扶植,不仅不向日本索取战争赔款,还不惜血本先向日本提 供了20多亿美元的援助,并派专家到日本协助制止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平衡预算工作。(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1页。)1950 年,美国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这次战争给日本经济的增长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战争中, 日本成了美军侵朝的军事基地和军需物资供应地,24.7亿美元的军事订货,极大的刺激了日 本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到来。(注:《当代国际政治》,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31页。)

1955年,日本主要经济指标都已经达到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此后的20几年间,日本几乎吸 收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全部成果,1968年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 国;70年代中期,日本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80年代末,日本当仁不让地坐到了世界债 权国和对外援助大国排名第一的位置。

经济的不断强大,增强了日本人的自信,同时也使他们看到了自己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举足 轻重的地位,愈清晰的看到这一点,日本人就愈加感到,与经济上的至尊地位比起来,国际 舞台上的政治地位,的确有些让人不无遗憾。近年来,日本承担了联合国费用的20%以上, 仅 次于美国,比其他4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法国(6.5%),英国(5.09%),俄罗斯(1.08%),中国 (约1%)的总和还要多。(注:李力真:《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仍困难重重》,载《现代日本》2000年第三期。)1990年海湾战争,日本提供了130亿美元的费用。(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1页。)但遗憾的是, 日本在这场战争中仍旧没有任何发言权。残酷的事实使日本人清醒地认识到,在建立世界新 秩序的过程中,如果光拿着装满日元的钱袋四处散财,不过是被人瞧不起的“暴发户”而 已。日本“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也到了应该作出重大贡献的时候了。”

另一方面,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际贸易往来,国际环境 的一丝微小动荡,对于日本来说,都有可能是牵一发而致元气大伤。因此,要想在风云跌宕 的国际舞台上自由地推动经济发展,获得更大的利益,“政治大国”的发言权和威慑力是至 关重要的,出于自保,也要求“经济大国”的日本迈出向“政治大国”挺进的步伐。

多年来,日本在发展其国民经济的同时,一直没有放松对“政治大国”梦的努力实践。早 在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就历访西欧各国之后,首次提出了 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三大支柱之一”,强调推行“经济外交”,宣称日本应由“经济大国 ”迈向“政治大国”。70年代初,田中内阁时期,日本借着美国经济的衰退时机,积极推行 “自主多边外交”。不仅大胆地提出了要谋求同美国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发挥美 国难以发挥的国际作用,还先于美国实现了同中国的邦交正常化,为自己立足亚洲,走向世 界的外交计划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此后,三木、福田、大平内阁也奉行了“多边均衡” 、“全方位”、“有选择”的外交方针。日本的自主性逐渐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 期日本对美国的从属地位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进入80年代,日本的经济实力更加雄厚, 随之,明确提出要作为“西方一员”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不仅在经济贸易问题上对美国不再 言听计从,在政治上也开始对美说“不”。1980年,日本的政策研究报告《综合安全保证 战略》中强调:“日本连续作为经济大国——政治小国这种瘸腿式的存在,对国际关系的稳 定来说并非好事,”“现在已经强大的日本负起相应的责任是更为基本的任务。”(注:《当代国际政治》,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52页。)

中曾根 上台后,明确提出了做:“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战略目标。按照日本人的解释,“政 治大国”就是依靠经济、外交、政治等手段,并辅以相当的军事力量(因此,又将“政治大 国”称为军事大国”),在多极世界中成为“重要的一极”,建立“几个大国共同管理”的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曾根认为,日本必须放弃绝对和平主义,而提倡面向国际社会的“ 负责的和平主义”。所谓“负责的和平主义”就是应该在必要的时候不惜以行使武力(或警 告)来维护保持和平的国际规则。(注:中曾根康弘:《冷战以后》,三联书店,第144页。)这实际上是想效法美国,试演“国际警察”的角色,发 挥其国际领导作用。

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政治大国”梦的目标

进入90年代,日本迈向“政治大国”的前行目标更为明确,那就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通过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有发言权的“大国”,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国际 新秩序,是日本“政治大国”梦的最终内容。日本驻联合国大使波多野说;“(如果日本成 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等于承认日本为政治大国。……没有日本参加的安理会缺乏可信性 。”(注:(德)《柏林日报》1993年7月28日,转引自《日本与亚太》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 112页。)1993年日本政府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关于安理会改革的建议: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从 目前的五国增至七国,增加的常任理事国“应该是有能力担负实施安理会决议之责任的国家 。”(注:(日)《东京新闻》1993年10月17日,转引自《日本与亚太》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第112页。)显然,日本认为自己应是这样的国家。

日本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先就要删除《联合国宪章》中有关二战战败国的条款, 而这对于日本来说事先必做的《宪章》中有关规定的修改,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 才办得到。因此,日本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俄英法的支持必不可少。美国对日本 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表示支持。1999年4月3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霍尔布鲁克在联合 国发表了一份声明,声称:“美国从70年代开始就主张日本和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在当日的安理会改革工作会议时,霍尔布鲁克还说:“我们准备研究把安理会成员数扩大 到比20或21个再多一些。”美国的态度无疑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 作用。至于英国和法国则不会太在意日本进不进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他们更关心的是保持自 己在安理会中的影响,加之两国与美国的关系密切,因此在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问题上,对 美国是唯马首是瞻,不会设置太大的障碍。而俄罗斯则已在2000年联合国首脑会议期间明确 表示,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注:《辽宁日报》2001年1月11日。)

美、英、法、俄的态度为日本进军联合国的最高决策层营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但是,欲 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百多张成员国手中的选票也不可小睨。就亚洲来看,多年来,尽管 亚洲是日本的外交基地,但基地的成员却一直不被重视。日本奉行的政策是其标榜的“脱亚 论”。直至1994年联合国大会,当日本外相河野要求允许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时,亚 洲国家只有蒙古一个支持,日本这才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目前还没有作为亚洲的代表发挥 作用的”领导能力和威信。长此以往,日本在亚洲就将受到轻视,并且不久就会被看作“局 外人”。“立足亚洲”成为泡影,更别提“称雄世界”了。因此,欲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创造亚洲的外交势力范围势在必行。90年代后期,日本便开始较多地以立足亚洲为出发点 来 调整其政策。特别是近几年,东南亚地区遭受了金融危机的极大打击,日本借此给予了大力 的帮助。加强了同东南亚各国的关系,改善了自己在东南亚各国心目中的形象,东南亚 各国政府也因此不再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泰国军方和印尼外交部人士甚至公开 表示:“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在政治和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合乎逻辑的。”马来西亚 学者也说,“日本作为大国应在联合国内对其赋予责任,若排除在安理会之外就不好约束它 。 ”(注:《日本与亚太》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121页。)种种迹象表明,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在东南亚地区为其成为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所做的努力已获得初步成效,日本将继续保持并加以巩固。不仅是在亚洲,在国际上 ,日本也全面插手热点问题,如阿富汗、柬埔寨、尼加拉瓜、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等,并通 过援助、扶植等手段,树立其大国慈善家形象。

三、非洲——“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敲门砖

在日本周密的外交战略版图上,每一块土地,每一个国家,都会因其特殊意义而被圈定。 既然日本是以其经济实力打通政治大国之路,那么,在这些圈定目标中,最需金钱的非洲无 疑是日本的最佳选择。

众所周知,非洲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80年代,这块大陆是世界上唯一的负增长地 区,其长期债务额从1970年到1990年增加了20,该地区有46个发展中国家,其中有31个属于 最不发达国家,占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的近五分之四。(注:张光:《日本对外援助政策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14页。)亟需援助的非洲黑人兄弟 ,自然会将他们的联合国选票投向最有“恩”于他们的国家,这一点上,正中了日本的下 怀。正如日本一位外交官曾说过“非洲是日本外交的资产。”(注:《北京青年报》2001年1月10日。)而日本对非洲的青睐,除 了要争取非洲大陆握有的联合国四分之一的选票之外,(联合国189个成员国中有53个是非洲 国家)在国际社会树立大国形象也是日本对非洲援助、外交的根本目的。多年来,非洲一直 是南北问题、贫困问题、艾滋病和地区争端等多种世界性难题交替出现的地区,这些纷纭杂 生的现象使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如果哪个国家能够在这些棘手的问题上有所作为,定会 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近几年,欧美等西方大国对非洲的外交已全面铺开。1999年,法国 总统希拉克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分别访问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2000年8月,美国总统克 林 顿访问了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成为首位在职期间访问非洲的美国总统。各大国都力求在非 洲确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欲成为世界“重要一极”的日本,对于这些可以利用的“现成材料 ”势必不会放过。就数字来看,1970年日本对非洲援助为800万美元,1985年就上升到7800 多万美元,(注:《当代国际政治》,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62页。)

1999年用于非洲的开发援助约10亿美元。占日本政府对外提供的开发援助总 金额的9.5%,居第二位,仅次于对亚援助额。(注:《世界新闻报》2001年1月11日。)

投资如此巨大,处心积虑谋划的外交方案,日本当然希望在21世纪到来之际,有突破性的 进展,为此,以非洲为首选目标的“战略性外交”提法,应运而生。2000年12月22日,日本 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即在阁僚恳谈会上向各位阁僚发出了开展“战略性外交”的呼吁,“希望 从明年开始对外交薄弱地区开展活动”,森喜朗对此表示支持。2001年年初森喜朗更明确提 出,从2001年开始将实施“战略性外交”。如此看来,作为2001年日本外交开局之举的此次 非洲之行无疑是森氏内阁“战略性外交”的第一步。

第一步迈得如何,对于想阔步前进在通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路上的日本至关重要。 为此,日本可谓是煞费苦心。除了想借自己的经济、科技、医药等优势来继续援助非洲各国 ,解决其贫困、传染病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并在其地区间争端等政治问题上采取积极 姿态外,这次的“非洲之行”,日本政府又有了新的“包装”。森氏内阁怕这次访问又“给 人一种错觉,以为访问是专门给非洲国家提供资金援助的‘金钱外交’”,因此,森喜朗决 定此次访问中决口不提“资金援助”这个话题。而且,就此次出访中,森喜朗与联合国难民 署高级官员绪方贞子一道访问肯尼亚的难民营来看,树立其不仅财大气粗,而且感情亲和的 一面,也是其外交战略中打出的一张新牌。

另外,日本首相年初首访非洲,除去这是日本多年来外交战略的一环之外,森氏如此热中 的私心原因也有必要一提。

森喜朗继小渊之后,执掌日本政权,其政治威信和内阁支持率一直不断下跌,尤其是在“ 北方四岛”为由头的对俄问题上,森喜朗的能力更是让国人大失所望。日本在野党随时可能 对森氏内阁提出不信任案。在日本,每天都流传着他可能立即辞职的推测。如此尴尬的政治 领导人,若想挽救其颓势,避免一败涂地,在国际问题上为日本争得面子不失为临危救命之 举。因此,森喜朗年初出访非洲,以期在非洲外交上有所建树,也有其让日本民众刮目相看 的考虑。

四、“政治大国”之路自设障碍太多

纵然,日本为其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极尽所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欲以 “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取得发言权,日本仍面临重重困难。除去许多国际客观环境令日本“ 政治大国”梦不能一蹴而就之外,日本在前行路上愈来愈多的自设障碍,也使得这条路显得 更为漫长。这首先便表现在因为它对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侵略战争不能正视而引起了亚洲乃 至其他地区国家的反感和警惕,使一些国家不得不对它担任常任理事国持谨慎态度。

战后,日本历届政府始终未能就侵略战争的事实正式表示道歉,反而变本加厉,一再否认 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把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美化为“民族解放战争”,把吞 并朝鲜半岛称为“为维护亚洲安全而进行的正当的合并”。日本政府不仅公开否认侵略战争 还对历史教科书进行大肆篡改。1982年日本文部省对送审的高中二、三年级的历史教科书进 行了修改,把对别国的侵略一概称为“进入”,把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改为“全面进攻”,并 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进行淡化和删改。前不久,2002年版中学历史教科书送交文部省审 定当中,内容依然是大肆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日本政府的这种行为使人们不难看 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急剧膨胀。

二战之中,亚洲各国都饱受了日本军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二战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日本仍 然 不知悔改,重又为“大日本帝国”招魂,这一行径严重伤害了亚洲国家的感情。“教科书事 件”发生后,中国、朝鲜、韩国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纷纷表示了强烈抗议。3月4日,朝鲜发 出呼吁,敦促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联合起来,反对日本新教科书掩盖二战中日本帝国军队的 暴行,号召亚洲国家全力“挫败日本反动派想要篡改历史的罪恶阴谋”。共有25个国家组织 发起参与。中国也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履行在中日联合声明中就历史问题所作的郑重表态,承 担起应尽的义务,妥善处理教科书问题。韩国官方、民间团体和舆论界也纷纷发表声明,呼 吁日本政府不要批准使用歪曲历史事实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以免破坏韩日两国关系。但日本 政府却以“它们不是国立教科书,政治家不能进行干预”为由,将对有严重问题的教科书予 以放行。2000年2月23日出版的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文章,对日本拒不承认二战时期 扩张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件提出批评。……(注:《北京青年报》2001年3月7日。)一时间,亚洲地区乃至国际社会对日 本的批评之声鹊起。

透视日本不肯放手的为“大日本帝国”招魂的行为,可以看到,这固然是与美国战后初期 对日本战犯处理不彻底所致,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日本国故有的“皇国史观”的影响。这一 影响现在正日益在日本统治阶级中泛滥。森喜朗在上台伊始掀起的战后以来最严重的政治“ 失言”风波就是一例。他说:“日本国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神的国家”。公开宣称“神国论” ,使世界各国极为震惊。(注:王金林:《森喜朗的“日本神国论”》,载《东北亚学刊》2000年第二期。)曾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的东南亚各国更是愤怒有加,批 评与谴责声不断。森氏的这一言论严重违背和对抗日本现行宪法,与战前法西斯主义的“神 国论”相似。中国、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各国仿佛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又看到了二战中日本法西 斯的影子。现在,日本正陷于政治、经济双重低迷,丧失自信心的状态,更容易被美化过去 的历史观所迷惑。“皇国史观”指导下的“背叛历史”日益猖獗,已成为日本自毁其大国前 程的致命之举。

在否认历史的同时,日本还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不断的扩充军备。军费开支逐年递增。 现在,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军事投资大国。亚洲各国对日本是否会重新武装的担 心已成为事实。正如《下一次美日战争》的作者早在1991年就指出:“日本的国防开支大于 中国、德国、英国和法国。所以问题已不再是日本会不会重新武装,而是日本将武装到什么 程度和为了什么目的。这将取决于日本的战略需要。”(注:刘建飞:《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39页。)2000年3月19日,日本通过了有 关“领域警备”的自卫队修正案,放宽了自卫队使用武器的条件,明确规定了海上自卫队有 权 对驶入日本领海的外国船只首先开枪。而在此之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 能开枪。

否认历史,肯定“神国”,加强军备,种种事件在使亚洲国家及世界人民的感情受到伤害 之余,不能不令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对日本降低信任度,对其欲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的动机产生质疑,对其是否能真正履行“政治大国”的“国际责任”而心存疑虑。有的国 家已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事持坚决的否定态度。2001年3月13日朝鲜常驻联合国 代表发表公报说:“军国主义复活的日本没有资格成为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首要职责的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虽然日本有以亚太合作为杠杆,来获得亚洲地区的领导地位,从而树立其大国形象,名正 言顺地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打算,但日本对历史的态度及其操之过急的原形败露,都使 得它多年来用金钱铺路苦心经营的“亚洲势力版图”梦几欲化为乌有。亚洲各国对日本侵略 历史的积怨,使日本很难在短时期内赢得邻国对其的信任,同时也影响了日本在国际舞台上 的形象。不论是安理会改革还是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选票都必须经过2/3以上成员国的赞 成方可通过,特别是中国还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一票否决权”,因此,就现状 来看,日本通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漫漫长路仍举步维艰。

标签:;  ;  ;  ;  ;  ;  ;  ;  

从日本的“进入非洲”看“政治力量”的路径_联合国秘书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