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对策研究论文_孙博文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对策研究论文_孙博文

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510630

摘要: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即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环境得以长时间满足人类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身心健康需要,因此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施工中也一定要遵循这一点。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意义,提出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原则与常见的设计类型,最后探讨了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筑设计;对策

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带来的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生活质量的提升也促使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变高,尤其在建筑设计外观上,这一要求的提升,也就加大了对建筑施工行业的要求。尤其在经济发展较为完善的今天,生态文明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建筑对环境的零影响才是人们所追求和希望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就促使优质生态建筑设计的相关课题被提上日程,并且有党和国家的号召与支持,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是大势所趋。建筑设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重要地位,因此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外观是十分有必要的。

1 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意义

近些年,我国社会和经济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民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这种生活水平提升的背后,频繁出现的雾霾、沙尘暴等环境污染现状正昭示着我国当下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这对于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全体人民中国梦的实现都将带来较为负面的影响。在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威胁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始受到我国各界人士的重视,而尽可能降低建筑设计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措施之一。

2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坚持的原则

2.1实用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关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保证安全性。对用户来说安全性是比较重要的,建筑物只有是安全的,才能保证用户在是使用时是安全的。如果建筑物不是安全的,很容易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2.2技术先进原则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遵守技术先进原则。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应该制定多种方案,然后对方案进行科学全面低地评估后,选择一个优的方案。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节能效果。一些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往往会只设计一种方案,这样单一的方案是存在很多不足的,也是很难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的。因为设计人员需要重视设计方案的选择和优化,使用设计出的方案是优质的。

2.3经济性原则

建筑节能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在设计中在满足建筑物的功能的同时,还要满足切合实际经济效益的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这样的节能设计才是合格的设计,这样的节能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节能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到节能。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应该结合节能理念,减少资源的浪费。在光伏电气系统优化设计中不仅需要满足使用的要求,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还需要保证投入的资金成本是比较少的,这样才能节约大量的资金。重要的可参照经验,为生态建筑体系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生态文明视角下建筑设计的主要类型

3.1原生型建筑

这种建筑类型旨在用一些对环境破坏影响小的建筑材料,还原或复苏传统建筑的一些建筑要素,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在城市化进程和建筑发展迅速的今天,用现代的观念和科技理论来帮助找回旧的历史传统和地方风格,以建筑为载体来还原当地特色,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更高效的自然能源利用与供给,实现建筑与原生系统的和谐统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节能型建筑

一般而言,节能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所需考虑的问题和出发点是通过降低建筑在施工生产期间所利用的产能,或通过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和资源再生等,实现建筑在建设和使用阶段的能耗最低化。同时伴随以建筑使用阶段所运用的太阳能技术、沼气池、风能新型能源技术,将建筑整体价值体现在节能、清洁、环境友好上,给人类活动创设更加适宜的环境基础。

3.3高技术建筑

高技术建筑所指的“技术”有许多种,从建筑材料角度来看,高技术建筑所利用的建筑材料可以是轻质的、环境友好的建筑材料,也包含各类低污染、少浪费的现代建筑实材;从建设方法角度来看,高技术建筑所采用的施工手段与技术可以是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或建筑控制围栏等技术实现的系统性修建,降低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污染和环境破坏;而从使用角度来看,主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ArcGIS 等,实现固定建筑的生态反馈和调整,实现有效的能量与物质的交换,给建筑加上一层生态皮肤,增强建筑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对电、水、天然气等资源的利用,实现节能和保护环境的功能。

4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有效策略

4.1保证建筑设计的一体化

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一体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第一,从横向角度来看,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想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体化状态,需要合理分析人、建筑以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建筑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为人类创造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空间,同时还需要满足对建筑周围生态环境进行相对科学的保护,这样可以为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从纵向角度来看,建筑设计想要进一步满足当前与未来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在保证不损 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建筑空间环境进行的合理化设计,尽可能地满足人类从事社会与经济活动的基本需求。比如:在建筑材料选用方面,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对人体无害、可以降低对人体辐射的材料,同时保持建筑空间的温度与湿度可以达到最佳的状态。

4.2注重生态系统的构建

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建筑更加合理地融入到生态循环圈中,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建筑生态内资源与能源的流动情况,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设计和后期的建筑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能源消耗可以与生态系统整体保持平衡,通过灵活改变资源和能源单向流动等方式,促进生态建筑良性循环模式的发展。生态圈内包含的所有生态系统都是出于动态状态,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并且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进行不断的改变。这种情况下,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只有切实提高对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视,才能促使建筑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环境之间保持良性的作用关系。

4.3提高建筑设计的人性化

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路径的选择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问题,但是从根本上来看,其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保证建筑、人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可以达到和谐统一的平衡状态。为了可以使建筑设计满足居住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具有重要意义。大部分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可以真正体现出个人特征的建筑空间,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如何构思出既能体现个性又具有较高适用性的建筑设计图,成为建筑设计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生态文明建筑这一理念要求下,提高建筑设计的人性化,需要在充分了解当地建筑文化特色的同时,在遵循“为人服务”原则的基础上,将其深深地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5结论

现下,人们对于建筑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规定其可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求,而且还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遵循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设计标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来提升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从而使其环保性、节能性、舒适性及美观实用性得到最大化增强,为实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优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志恒.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原则分析及实施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18(18):199.

[2]吕平.谈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J].居舍,2018(02):101+193.

[3]孙少辉.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47):89.

论文作者:孙博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对策研究论文_孙博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