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和互联网健康生态的构建论文

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和互联网健康生态的构建论文

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和互联网健康生态的构建

刘昱廷

摘 要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独立人格、终极价值、生存意义、未来命运的现实关怀。在科学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积极探索并推进新时期我国人文精神与互联网的交融及互动,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实现整个社会发展最终目标的可靠保证。

关键词 人文精神;生态构建;互联网

人文精神是贯穿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命脉,影响着民族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然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和社会道德风尚。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重构人文精神,恢复网络健康生态。

1 “人文”与人文精神

1.1 “人文”的历史渊源

“人文”泛指家庭、社会、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所形成的一切文化成果和文化现象,亦特指文化中的精粹。“人文”这个词最早起源于商末周初,《周易·贵卦·彖辞》中记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宋代程颐对易书作出注释: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他认为,天文和人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天文指天道自然,即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四时寒暑的变化;人文指人伦纲常,即人类社会运行的普遍规律。具体点讲,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伦纲常的主要内涵是以诗书礼乐文化来教养、教化天下众生,组织建立起一个有伦理、有秩序、知廉耻、明荣辱的文明社会。因此,“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亦也可解读为“兴诗书礼乐,以化成天下”。

他用结满厚厚老茧的手擦干眼泪后,却破涕为笑了。因为,他从滴到沙地上的眼泪获得了启示——搞滴灌技术,精准用水,精准到把每一滴水直接送到沙葱的根部。

1.2 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人文精神是人类优秀文化长期凝聚而形成的人类宝贵的价值和精神品格。从我国很多古籍中可看出,中国的人文思想底蕴丰厚,很早就实现了由“神性”思想到“人性”思想的转变。“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上》)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万物之长。“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将“人”与道法、天法、地法并列称之为“四大”。刘笑敢进一步指出,《道德经》中老子所提出的“自然”是“人文自然”,体现了顺应大道的处事原则,以及尊重行为主体、辅助社会走向自由和谐的价值取向[2]

孔孟儒家倡导“道德人文主义”,是人文意识觉醒的时代。儒家认为,人生与社会的终极理想,就是追求理想道德至高境界和人格圆满,获得精神上的极乐。孔子首倡的“仁爱”,其本质就是重视以人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反对武力和权力的压迫,具有心怀天下的济世情操。后孟子将“仁爱”扩展为“仁义”思想,将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人伦关系融入社会秩序和治国安邦中。故有千百年来刚强无畏的圣贤、仁人志士们“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章句上》)”等的生活态度。

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构建互联网健康生态的核心。互联网对人的交往、认知、情感、行为提出种种挑战。因此,将人文精神创新地融入到互联网生态构建中,弘扬和传播人文精神,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的需求,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驱动力。人文精神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 网络时代中国人文精神缺省的归因

毋庸置疑,独具魅力的互联网时代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生活、生产的方式。它所营造的虚拟环境,超越时空的边界,带领人们站在传播的前沿,发现热点、传递价值,真切地感受这个纷繁繁杂的世界。科技发展带来网络革新的众多可能性,也引发诸多问题,造成中国人文精神的缺省,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人文精神全球一体化。互联网起源于西方,潜移默化地受到西方的人文向度的影响。在信息全球化浪潮中,其他民族与西方文化不断地摩擦、碰撞与交融,原来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导致全球人文精神趋于一体化态势。互联网上遍布纷繁复杂、良莠不济的西方文化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想,中国网民在保持中国人文精神独立性和超越性方面面临挑战。西方的腐朽文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的渗透,对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造成冲击。后现代主义尖锐指出,只有多元化的精神世界,才是民族自由的精神和解放的精神。

第三,物质和精神失衡。大众文化理论认为,现代艺术的大规模复制使艺术文化丧失了本真,个性泯灭,变成了一种“商品”。人们只有物欲而没有精神追求,屈从现实,就会变成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网络文化产品的形式越来越多元,让年轻一代人难以抗拒网络诱惑,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弱化了他们的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影响对知识的追求和自身精神价值的探索。曾伍对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的情况调查表明,只有12%的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其余学生都热爱网上冲浪,甚至有部分学生已经网络成瘾[4]

第二,“以人为本”的意识薄弱。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敬仰、维护人的尊严、价值和生命。互联网的自由度、低门槛以及隐匿性在提供人们便利的同时,也使部分人们道德迷失在这个隐蔽的空间中,不“修德”,不“思义”,亦不“爱人”。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群体极化、散布假新闻等事件频频发生,人本精神被人们抛诸脑后。实际上,互联网所赋予的“自由”并非恢复人自然之本性,行为举止毫无顾忌,而是以人文精神为依托的人对自身的超越性追求。

3 以人文精神构建互联网的健康生态

由于优秀文化的凝聚、先贤的经验与睿智,中国人文精神充沛地体现了为人的意义、生命的向度,其丰富的内涵和思想远远超于西方的人文主义。西方的人文主义(humanism)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范围狭隘且视野局限,无法超越的分析道德主体的各种能力。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唐君毅认为,真正的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主体来建构自身的文化,而不应该像西方思想一样流于概念化、形式化[3]。中华民族信奉民族英雄、先祖、先辈,自我实现依靠人的奋斗、自省与实践,而西方国家则需要靠宗教开辟出一条人生的奋斗之路。中国人文精神围绕“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精神境界所展开。其根本信念在于人异于禽兽、异于物、异于自然,展示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等崇高的品性和“仁、义、礼、智、信”等自我价值追求。小到妯娌间的家长里短、团队合作的效率,大到人和社会的关系,皆离不开道德主体的自律和精神涵养,即“人之本”。

第二,道德自律。学者刘书亮和黄心渊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将道德他律转为自律”[5]。道德自律的提升需要媒体从业者、企业发言人以及普通网民等的共同努力,将道德律令内化成自己的良心和品质,即使没有任何监督,也依旧遵守道德规范。要做到遇堕落不消极、不坠志,遇不和多尊重、多包容,意见相左不中伤、不诽谤,共同塑造出一个有所尊重、有所追求、有所敬畏的网络环境。

第一,加强我国人文素质教育。孟子所谓的“修身”,就是指修德、明理、知荣辱。目前,很多中国的大学正在尝试采用设立人文学科、组织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和教职工群体的互动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人文教育建设,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还“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核心即人文精神。此外,作为当前最吸引眼球的文化传播载体,媒体机构必须将我国优良的人文精神渗透在媒体传播中,不仅要做到“求真”“求实”,还要做到“尽善”“尽美”,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传统文化根脉。例如,网络节目《和陌生人说话》将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在节目中,用普遍人性来感受现实社会中孤独的现代人,无形地促进了个人、群体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的优秀思想,传播具有教育性意义的内容,以饱含人文的文化内容来吸引公众,这才是当代媒体人的职责与使命。

第三,技术的进步要充分体现“为人”向度。一切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起源于人的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人的物质基础得到满足后,会转而追求精神层面的自我需求,实现人性的自我升华。因此,科学技术的进步应与人文价值并驾齐驱、合作共生,创造一个互联网“人”性化空间。互联网有望营造一种全新的空间生态,满足人本需求,把人从技术和物质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让其在虚拟空间中获得自由与舒适、爱与被爱、信任与被信任、尊重与被尊重。

母亲背着我翻山越岭地去找郎中。有些药要去县里抓回来,有些药引子得四处去寻。至今,我还记得有一味药引是铁屑,有一味是朱砂,为这两样东西,母亲每次都要在城里转几家铺子才能弄到。

引入拉格朗日乘子,得到Γ=I(Y,Xu)-λ(uTu-1)/2,两边对u做偏导,即可转为对互信息矩阵的本征值和本征向量的求解问题,根据本征值的降序排列,可得到对应的本征向量集合,此即为因子的各个主成分转换向量。

谭祖英等[8]人的研究显示,局麻药与吗啡类药物合用于硬膜外腔,麻醉阻滞有效的时间相对较长,罗哌卡因的用量会相对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单独使用罗哌卡因麻醉药物的对照组低,本次的研究结果与其研究基本相符。

参考文献

[1]邓丽香.唐君毅人文精神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2]刘笑敢.老子之人文自然论纲[J].哲学研究,2004(12):24-32,92.

[3]邓丽香.唐君毅人文精神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4]曾伍.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的相关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3):183-184.

[5]刘书亮,黄心渊.新媒体时代下的人文精神危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28-31.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40-0142-02

作者简介: 刘昱廷,身份证:33252819941028****。

标签:;  ;  ;  

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和互联网健康生态的构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