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1]2001年在《基于WEB的专业化课题协作服务平台》文中提出当前网络信息环境下,门户网站提供的单纯的、面向个人的信息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专业信息的需求,如何提供面向群体的网络信息交流与协作方式,成为网络服务发展的新方向。 本文第一章论述了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与现代信息服务。在分析目前信息系统局限的基础上,对面向群体的信息系统进行了探讨,提出专业信息服务平台是支持信息交流与合作的有效方式,并就专业信息服务平台的目标与模式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主要探讨了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实现机制——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介绍了CSCW的定义、分类及其工作模型,并重点论述了基于WEB的计算机协作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其支撑技术(包括:感知技术、并行处理、人机交互技术等)。本章最后简单介绍了目前较为成功的CSCW系统实例。 在第叁章中,笔者提出了一个基于WEB的专业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设计框架,具体功能包括:成员资格申请、新工作空间申请、论文检索、论文编辑、信息上载、资源列表、讨论组……等,此框架为用户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协作提供基本的协作支持。 在上述理论探讨基础上,笔者与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合作,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WEB的课题协作平台系统。在第四章中,详细说明了该系统的功能结构及其实施细节,并对系统进行了评价。 最后,本文展望了基于WEB的专业化课题协作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陈静[2]2011年在《面向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化分工的发展,企业为了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企业间业务协作越来越紧密,业务协作呈现大规模、多目标、多角色和多层次特征,企业之间的竞争已发展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产业链协作模式也逐渐由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单链式模式拓展到业务关联的多条产业链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同时,企业为了顺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新要求.需要不断更新自身业务流程和模式,而业务流程的更新和业务模式的变化,必须有配套的信息系统做支撑,才能使企业具有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和更大的竞争力。建设适应新业务及新流程等应用的信息系统,从技术上要求新的应用信息系统必须能快速搭建并实施,能够做到“随需应变”。支持企业间柔性业务协作的公共服务平台无疑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针对新的产业链协作模式——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研究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网络模型、特征及其支持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的多个业务协作的公共服务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业务关联的中小企业群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项目编号:2009AA04350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集团企业业务协同服务支持集成平台开发与应用”(项目编号:2007AA04Z188),针对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网络模型、网络模型演化算法及务关联的多产业链柔性业务协作的公共服务平台模型、架构、盟员优选、平台认证和平台数据安全等相关技术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模式,抽象出了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网络,并建立了其数学模型,模型既考虑了节点的近邻数(即节点的度)和节点与近邻之间的边权重,又考虑了节点本身所具备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实际的网络;分析了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网络特征,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综合考虑了节点的群落特性、节点间双向择优选择机制及节点间协作关系消亡等因素,设计了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网络模型演化算法;应用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网络模型和演化算法,对汽车行业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网络节点强度分布和重要度进行了分析。(2)为构建柔性的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了面向柔性的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公共服务平台模型:即基于业务分解、业务建模、构件抽象、构件集成及组合的平台的构建模型和基于构件的平台集成模型;基于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公共服务平台模型,设计了基于软总线和软构件的公共服务平台架构。在此架构下,平台被设计为公共构件、基础业务构件、专用业务构件和软总线的关系集合,公共构件和业务构件通过在平台的软总线上注册、发布和授权,实现了构件与平台之间的即插即用,从而实现了产业链协作业务信息系统与平台之间的即插即用、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对企业柔性业务的支持。本文研究成果已应用到汽车及发动机产业链协作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中,应用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平台模型和架构能较好地支持企业业务变化对信息化的要求,是切实可行的。(3)对基于物元分析的产业链联盟盟员优选与评价方法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研究,建立了基于物元分析的业务关联的产业链协作联盟盟员优选与评价模型,该模型将评价指标的不可共度性及矛盾性转换为相容问题,利用关联函数和贴近度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基于可拓理论,将产业链协同联盟盟员评价结果分为正域、可拓域及负域,该方法不仅能评价待评方案之间的细微差别,具有更高的精确度,更能从变化的角度评价变化的事物。最后,给出了基于物元分析的二阶段产业链协同联盟盟员企业优选与评价算法。另外,本文的研究纠正了以往研究中关于物元分析方法在综合评价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并开展了相关的理论研究。(4)针对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公共服务平台特点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应用范围的开放性特点,以及对认证口令在输入及网络传输过程中的保密需求,建立了基于双随机输入单元的软输入模型,基于双随机软输入模型,设计并实现了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公共服务平台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当用户需要输入认证口令时,认证服务器动态生成双随机输入软键盘,即每次生成的软键盘的界面接口布局是随机的,且其接口对应的输入字符也是随机的,随机生成的软键盘是加盖时间戳的,是一次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双随机软输入模型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法,能有效抵御输入截获攻击、内存截获攻击及重放攻击,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为基于Web应用程序的身份认证提供了一个新方法。(5)针对由第叁方开发和运营的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安全需求,基于数据加密技术、HASH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Web Service技术,设计了“数据银行”模式的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BMCCP DSS,并设计和实现了与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安全相关的算法,即业务协作单据提交和签名算法、业务协作单据签名验证算法、加密敏感字段单据解密算法(即,单据在平台客户端显示算法)及业务协作单据修改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安全解决方案,解决了数据在第叁方存储的机密性、传输保密性、数据完整性、发送不可抵赖性及防重放攻击等数据安全问题,且方案实现简单、安全性高。(6)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汽车及发动机产业链协作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发中,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吴佑波[3]2011年在《基于本体的汽配行业外协加工服务业务协作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结合国家863课题和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汽配行业为研究对象,对基于本体的汽配行业外协加工服务业务协作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汽配行业如何从现有的MTS制造模式向ATO制造模式转变,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关键方法之一是实现企业间的紧密业务协作。本文提出通过外协加工服务平台对资源进行更为有效的配置,提高行业外协加工服务能力水平。第一章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在研究制造服务、业务协作、本体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第二章主要研究了汽配行业外协加工服务模式,业务协作知识建模需求,本体建模及集成方法。建立了外协加工服务业务协作知识本体和过程本体,对外协加工服务业务协作本体进行了集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外协加工服务业务协作知识本体集成以及知识本体与过程本体集成的方法。第叁章对基于本体的外协加工服务业务协作资源配置及任务分解进行了研究,建立任务本体、资源本体和计划本体模型实现业务协作资源配置及任务分解。提出了外协加工服务业务协作两阶段资源配置方法,基于平台的资源配置本体查询、搜索和映射发现方法,利用基于结构语义相似度改进算法实现了业务协作资源配置,并进行了实例验证。利用基于混沌理论的混合粒子群算法进行外协加工服务业务协作任务分解,通过算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第四章研究了基于本体的外协加工服务业务协作运行及调度技术,建立了多维矩阵式业务协作组织模型,业务协作运作参考模型BCOR和Web服务本体。通过对Web服务本体和资源本体的集成实现业务协作的运行,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提出了业务协作链的定义,利用基于Petri网的方法构建了业务协作链,利用基于贪婪算法的方法对业务协作链进行了优化。对外协加工服务业务协作执行过程实时调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外协加工服务实时调度六元组模型,利用基于S-DAG的方法实现外协加工服务实时调度过程,建立了服务执行过程异常处理机制。第五章建立了面向汽配行业的外协加工服务业务协作平台,在分析汽配行业制造资源的云状特征,外协加工服务业务协作的集群特性以及外协加工服务业务协作平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外协加工服务业务协作平台五层次体系架构和六大功能模块,并用原型系统实例验证了全文方法的有效性。第六章对全文所作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李斌勇[4]2015年在《基于云服务平台的多联盟企业群协同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剧,服务与制造逐步相互渗透融合,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演变已成为当今发展的大趋势。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制造业企业群逐渐向集群化、协同化趋势演变,企业之间已从传统的个体竞争逐渐上升为产业链企业群之间的竞争。作为主导产业链企业群开展上下游业务协作的动态联盟模式,通过对广域空间范围内多方资源的优选和竞争优势的整合,实现了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战略利益,提升了联盟内所有盟员企业的个体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手段。基于SaaS的第叁方公共平台因其在投入与运维成本、专业化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成为提升联盟企业群的整体协作能力和解决联盟中小企业群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选择。本文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项目,对支持多联盟企业群集中管控与产业链协同的云服务平台相关关键理论、方法与技术进行了应用研究。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针对汽车产业链不同联盟的核心企业群与供应商、销售商、售后服务商、物流商五类企业群的大规模复杂性协作服务问题,结合多联盟企业群的产业链协同服务需求及内涵,以SaaS的第叁方服务模式,提出了支持多联盟企业群协同的云服务平台总体解决方案。在论证方案合理有效性的基础上,对云服务平台的多联盟协同服务效应进行了仿真分析及实现。为云服务平台解决广域空间内多个联盟制造服务的协同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应用支撑。(2)针对多联盟企业群在云服务平台中的协作关系集中管理与动态控制需求,分析了联盟企业群在产业链协作过程中的管控机制,给出了动态可扩展的多层次、分体系平台访问控制方案。基于该方案,针对各层次体系的控制关系语义,利用多维关系布尔矩阵和相关图论算法,建立了基于多层级管控体系的复杂访问控制模型,并对该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实现。解决了云服务平台大规模云协作体系的应用主体层次与资源访问体系复杂多变的动态授权问题,提升了云服务平台支持多联盟企业群协同的管理与资源访问控制能力。(3)针对云服务平台中核心企业群对不同类型的上下游协作企业群绩效考核问题,给出了面向多企业联盟与多协作类型考核的总体解决方案。建立了多级逆向通用考核指标体系,采用按数据范围和数据值两种不同量化模式,解决了云服务平台中定性和定量混合指标数据源的抽取问题。根据各级指标间的依赖与反馈关系,给出了各级指标的计算方法,同时设计出面向多联盟考核指标体系的转化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论述了考核体系的具体算法与实现。支持了多个联盟在云服务平台中的多协作类型考核服务,解决了多盟主企业对不同协作类型企业群的绩效考核管理与优选需求。(4)围绕云服务环境下上下游企业群的跨联盟协作业务融合需求,建立了多联盟企业群的业务交互模型、流程细化与分解模型、业务流程整合模型。并以云服务平台的订单交互主业务流程整合为研究对象,给出了SaaS云服务平台的订单交互业务整合方案。并建立了基于多层级订单映射树的业务整合模型,采用柔性化的动态可配置接口模式,为多联盟企业群提供了一套可相互转化的自维护订单映射库。采用映射转化整合算法,解决了不同联盟企业群在云服务平台中的订单交互业务整合需求。(5)针对云服务环境下多联盟企业群之间的信息互通需求,给出了基于云服务平台的动态数据交换解决方案。以面向多联盟企业群的多源异构、远程分布式双向数据交换为研究内容,设计出基于双XML关联配置模式的Web Services动态数据交换框架,给出了该框架各组成体系的数据交换规约。分析了交换过程的数据同步性与一致性问题,并通过算法给出了级联耦合关系数据交换实体的处理方法,将多联盟企业群的上下游互联关系转化为产业链协同服务的互通关系。(6)结合以上研究成果,给出了支持多联盟企业群管理、信息互通等相关技术在云服务平台中的部分设计、应用实践和平台应用推广情况。最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支持多联盟企业群协同服务的平台运营保障体系进行了设计。
张晓倩[5]2006年在《面向扩展企业集群的共享资源库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论文结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制造业信息化典型应用示范项目“服装企业CAD/PDM/ERP集成与电子商务(编号:2005AA415140)”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浙江省块状经济区域网络化制造系统开发与应用”(编号:2002AA414070),提出了扩展企业集群的概念,并就扩展企业集群中的资源共享和资源库构建问题,从理论、方法、系统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对企业集群的概念进行了基本介绍,并回顾了企业集群中的资源共享和资源库构建等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扩展企业集群的概念。进而给出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对扩展企业集群的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明确了其定义的基础上,从特点、结构和组织特性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扩展企业集群。对扩展企业集群中的资源共享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扩展企业集群资源共享运行机制、驱动机制和保障机制,以及叁个要素,即主体要素、环境要素和功能要素。 第叁章对扩展企业集群资源共享的具体实现方法进行了讨论。在对比了几种资源共享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基于WEB的共享资源库来实现扩展企业集群中的资源共享。建立了共享资源库的基本体系结构,讨论了资源库的功能、内部逻辑模型、技术实现和应用等问题。 第四章研究了共享资源库的具体实施方法。提出用ASP应用服务提供商的模式来运作共享资源库,并分析了其可行性和具体的实施模型。 第五章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面向服装扩展企业集群的共享资源库的具体构建和应用,对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进行了验证。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后续研究工作。
王昭[6]2010年在《面向全生命周期的Web零件库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通过ASP模式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制造业信息化服务正在成为当前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江苏省科技厅于2008年启动了“基于ASP模式的江苏省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研究,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ASP模式为省内中小制造提供面向产品设计、制造、服务和企业管理的数字化技术服务。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项目组承担的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基于WEB的零件库的研究及开发工作。一个高效的零件库对提升中小企业的设计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的设计需求,结合先进的数字化理念和技术,研究并开发了“面向零件全生命周期的WEB零件库管理系统”。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根据平台的功能需求,在结合零件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零件库的内容并给出了零件库的体系结构。其次,对零件的建模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面向零件全生命周期的零件本体应用模型。再次,结合本体的模型描述知识,给出了零件的分类及信息描述规范,并构建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零件库动态扩充机制、逐步扩充机制、检索机制;最后,针对中小企业的现状,开发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的零件库软件系统,给出了系统运行的典型界面和实例。
赵生辉[7]2012年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的体系架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是作者所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统一归档研究(项目号:11XZJC870001)”的研究成果。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是国情的基本特征。伴随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和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如何稳妥、科学、有效地管理随之产生的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是民族地区档案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是融合了管理、技术、法律、政治、文化等多领域需求的综合性、复杂性问题,具有环境复杂、目标多重、主体多元、客体多样、技术异构、资源分散、方法综合等特点;在满足真实性、完整性和长期可读性等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还需考虑“跨语种信息共享”、“跨媒体信息整合”和“跨地域协作管理”等特殊需求。作为国家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民族地区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档案管理机制具有很多优点,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面临的重重矛盾,无法有效满足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的多种特殊需求,使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处于高风险状态的同时限制了其档案价值实现的空间。“集成管理”是从国家战略视角对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进行宏观规划和统筹之后提出的新模式。该模式以系统科学和集成理论为指导,在民族地区现有档案事业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将境内语种多样、类型丰富、地域分散、技术异构的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视为整体进行管理,建立一体化的制度体系、技术平台、组织架构、流程规范,平衡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多元性需求”和“一体性需求”,整合电子文件形成机构、档案管理机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和民族事务管理机构的力量,化解分级分散管理所无法有效解决的诸多风险和矛盾,最终为全国各族人民提供集成、高效、便捷的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利用服务,满足多层次的利用需求。本文紧扣“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的体系架构”这一主题开展论证。全文共分7章,除第0章的引言和第6章的结语外,主体部分的内容按照“战略层”、“战术层”和“实施层”的逻辑结构进行组织,重点探讨了“为什么要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的集成管理?(Why to do)"、“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体系如何构成?(What to do)"、“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架构如何实施?(How to do)”这叁个核心问题,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的战略构想(第1章)。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是一类特殊的电子文件,除具备一般性电子文件的属性外,还具有应用的非孤立性、社会功能的多样性、信息处理技术的异构性、支撑技术的非成熟性、地理分布的分散性等特征。按照通用模式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面临长期可读风险、编码冲突、文化冲突、理解障碍、获取障碍、整体低效等重大缺陷。集成管理是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将各地区、各语种的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视为整体进行管理,形成单一语种和分散管理难以实现的部分功能,达到“1+1>2”的效果,实现系统整体性能的优化。集成管理模式在档案、政治、文化、经济、信息、科研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第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体系的架构(第2章~第4章)。本部分是全文的核心内容,第2章在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体系规划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价值链”的集成管理架构模型,第3章详细分析了“价值链”模型当中的“基本增值活动”,第4章详细分析了“价值链”模型当中的“支持性活动”。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整体上分为“民族地区(事务)电子文件管理”和“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两个阶段,其核心是“单元归档”和“集成归档”环节。“单元归档”体现“分级管理原则”,按综合档案馆建设和管理的思路进行,“集成归档”体现“面向用户原则”,按专门档案馆建设思路进行;“单元归档”侧重于完整地保存历史记忆,“集成归档”侧重于跨越地域和语言的障碍提供一体化信息服务。基于“价值链”的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架构模型整体上分为叁部分:价值分析、基本增值活动、支持性活动。价值分析主要通过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的多维价值来体现;基本增值活动包括前端控制、单元归档、集成归档和集成服务四个环节,称为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的生命周期;支持性活动分为基础设施、制度体系、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四个方面。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的各项任务,实现集成管理的各类价值。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生命周期当中,前端控制重点关注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编码方案、存储格式、数据结构的标准化问题;单元归档重点关注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的双语对照、双语着录、非通用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归档留存等问题;集成归档关注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电子文件存储体系、可读性支撑中心、信息安全灾备等问题;集成服务关注基于双语对齐语料库的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机器辅助翻译系统、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等问题。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的支持体系探讨与基本环节所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法律制度体系、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流程设计等问题;第叁,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架构的实施策略(第5章)。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正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领域受到足够重视。无论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基础如何,战略规划必须先行。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是根据电子文件的不同类型,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推进的过程,整体上需要经历“虚拟平台”、“逻辑平台”、“实体平台”和“云平台”四个阶段。当前重点关注使用人口较多、影响较大少数民族语种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做好“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共享工程(同心工程)”的前期规划工作。经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本文以“多元一体”为核心理念,建构了基于“价值链”的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架构模型,其核心目标是构建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多语种电子文件协同管理与集成共享体系”。该体系可以解决“面向来源”的整理保存和“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之间的矛盾;立足国家整体利益和民族地区实际,对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各类矛盾和关系做出战略性安排;在民族地区现有档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构建起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跨地区、跨语言、跨媒体共享机制;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保障少数民族文字权的前提下,通过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的集成管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该体系的实施将对我国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的理论创新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1)提出并系统论证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的集成管理战略。从国家整体角度进行战略思考,提出“集成管理”模式的战略构想,为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提供了战略参照体系;(2)构建了基于“价值链”的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架构模型并探讨模型相关部分的实现思路,为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的战略规划提供了基本思路;(3)分析论证了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架构的若干实施策略,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共享的工程实践提供了策略指导。
刘韧[8]2008年在《物流信息网络任务协调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物流业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目前中国的现代物流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现代物流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而现代物流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模块化的发展趋势,将极大改变目前的商务模式和生产模式,形成全社会物流资源随需调配、充分共享的新型服务模式。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呈现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服务功能简单、信息化程度低等特点,特别是网络化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引起的物流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低下,使得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会服务能力。因此,采用信息技术来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围绕着物流产业的资源整合而展开,主要研究物流信息网络的任务协调机理和管理策略。物流网络是动态、开放的,各个网络节点之间相互信赖和相互作用,围绕着物流任务而构成一个和谐完整的物流运作系统。本文以系统论、大系统控制论为依据研究物流信息网络的任务协调运作机理,分别从任务协调机理的可控性、效率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方面展开了对适应网格环境的物流信息网络的研究,能够满足物流网络化业务需求,引导物流产业向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方向发展。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完善和丰富了物流网络理论体系,而且对物流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既有理论上的创新,也有方法上的创新,具体的创新性成果主要表现为:1、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物流信息网络任务协调运作机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是物流网络运作的基础,围绕着物流任务的协同服务是业务运作的核心。任务协调是将一个复杂的服务任务分解成网络资源能够承担的子任务,整合网络中的各种有效资源,选择资源的最优配置,将网络资源与物流子任务匹配,由这些筛选出的优选资源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物流任务。本文着重研究了物流任务和资源相互匹配的机制,结合物流信息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成功合作集的任务资源协调优化算法。2、将网格技术面向服务的思路应用于物流信息网络的体系架构中,创造性地构造了针对物流网络业务的服务协议栈,丰富了OGSA网格框架中的服务协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物流信息网络动态组网的方法和步骤。适应网格环境的物流信息网络使得异构的信息系统按照网络的统一规则集成在一起,保障网络环境中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管理策略得以实现。3、随着对物流网络任务协调业务模式的研究深入,对物流信息网络的安全需求也越来越清晰。针对一个开放的、动态变化、拥有不同安全策略的网络运作环境,提出了适合物流信息网络运作的集成和互操作的安全策略、网络访问控制策略、评估、隔离及补救叁项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并在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的基础上构建了物流信息网络安全接入模型,在网络接入控制上做出新的探索。
井浩[9]2007年在《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网络化制造是为应对知识经济和制造全球化的挑战,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企业(企业群体)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是一个支持网络化制造的企业间协同支撑环境,它为实现大范围异构分布环境下的企业间协同提供基础软硬件环境、相关协议、公共服务、使能工具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同时为企业间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资源共享提供透明、一致的信息访问与应用互操作手段,为实现不同企业间应用软件系统集成与制造资源共享提供支持。开展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和产业化前景。本论文课题以国家863计划项目“关中区域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开发与应用”为背景,以支撑区域网络化制造应用为目标,深入研究了区域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VPN、XML、Web服务、WSRF、制造资源建模与封装、应用系统集成、集成平台门户开发、制造知识发现等技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关中区域网络化制造集成服务平台的开发。作者的主要研究开发工作与贡献如下:在深入分析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区域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六层体系结构,为区域性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分析、设计、实现与维护奠定了理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对制造资源进行了科学分类,系统地建立了网络化制造资源层次结构模型,提出了遵循Web服务资源框架(WSRF)规范封装制造资源的新方法,可把制造资源封装成符合WS-Resource结构的制造网格服务,通过集成平台的Web服务系统发布,为实现异构分布环境下制造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提出并实现了集成平台门户的系统结构,以及基于WSRF的集中认证系统解决方案,可实现用户身份集中验证与授权的统一机制,以及对制造资源服务级的访问控制。应用模块化门户网站设计技术,以及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可根据用户级别以及系统安全需要进行灵活控制,减小了权限管理的负担和代价。提出了基于门户、以流程为中心的网络化制造服务导航系统,给出并实现了主要算法。提出并实现了基于Web服务的网络化制造应用系统集成框架,以及基于Web服务的应用集成中间件算法,包括集成事务管理引擎和SOAP路由器算法。提出了一种融合Web服务与网格技术,基于WSRF的网络化制造应用集成框架模型,为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虚拟企业应用系统集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Web的制造知识检索系统体系结构,包括一系列支持知识共享以促进网络化制造协作的机制。建立了基于五元组的语义信息检索模型,提出了网络化制造知识检索测试方法。开发实现了关中区域网络化制造集成服务平台,并投入实际运行。该平台包括访问、应用服务、通用服务、工具集、资源和基础六层。其中:基础层提供集成平台运行的基础硬件、软件支撑环境。资源层提供成员企业可共享的制造资源。工具集层包括实现资源整合所需支持工具。通用服务层提供集成平台的一系列共性基础服务。应用服务层以门户的形式连接了产品创新设计、开放式制造和网络化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叁:大应用系统。用户访问层提供了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统一的单点登录用户界面。本论文课题的研究开发成果,将对我国网络化制造与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张勇[10]2004年在《分布式应用环境下层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Internet的分布式应用系统日趋复杂,其体系结构的设计也变得困难起来,一个差的体系结构往往导致整个软件性能的低下。层模式对于构建复杂的能分解成子任务的应用很有帮助,其中每个子任务组处于一个特定的抽象层上。在.NET框架下可以更加方便的应用层模式构建基于Web的企业应用系统。随着Web Services技术的更加成熟,企业需要向其它合作伙伴公开提供自己的服务,并能把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集成到自己的应用程序中来。为了适应企业的这种面向服务的需要,提出了叁层服务应用模式,它是通过将与服务相关的职责添加到叁层应用模式中的每一层而扩展来的。将应用程序逻辑分解为一组协作服务,每种服务提供整体系统功能的一部分。在业务层为每个服务表示一个服务接口,该服务接口是独立于基础实现的。扩展数据访问层,以便使用服务网关与其它服务提供程序通信。如果应用程序导航逻辑十分复杂,可以将用户接口过程组件视为表示层的一部分,以便封装和重用此逻辑。根据层模式在.NET框架下实现了一个基于Web的企业级应用系统,它的体系结构是根据叁层服务应用模式设计的,并采用叁级分布模式部署应用系统。系统采用先进的B/S结构,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克服了浏览器交互性差的弱点,可以实现异构系统之间服务集成和数据共享。针对该系统,提出了几种事务处理模型,包括数据库事务处理、手动事务处理和自动事务处理。利用Microsoft Application Center Test工具对事务处理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最后总结出它们的优缺点和适合使用的场合。
参考文献:
[1]. 基于WEB的专业化课题协作服务平台[D]. 杨峰. 四川大学. 2001
[2]. 面向业务关联的多产业链协作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 陈静. 西南交通大学. 2011
[3]. 基于本体的汽配行业外协加工服务业务协作方法研究[D]. 吴佑波. 浙江大学. 2011
[4]. 基于云服务平台的多联盟企业群协同技术研究[D]. 李斌勇. 西南交通大学. 2015
[5]. 面向扩展企业集群的共享资源库研究与应用[D]. 张晓倩. 浙江大学. 2006
[6].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Web零件库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D]. 王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集成管理的体系架构研究[D]. 赵生辉. 武汉大学. 2012
[8]. 物流信息网络任务协调机理研究[D]. 刘韧.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9]. 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井浩.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10]. 分布式应用环境下层模式研究[D]. 张勇.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标签:互联网技术论文; 网络模型论文; 外协加工论文; 协同软件论文; 云系统论文; 关联分析论文; 企业架构论文; 业务管理论文; 集群技术论文; 集群效应论文; 企业协作论文; 协同设计论文; 协作开发论文; 业务支持论文; 应用架构论文; 网络协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