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针对高校中普遍出现的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借用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利用前景理论,通过分析在校大学生考证行为的决策逻辑与现状,探讨了“考证热”现象的行为经济学原因。经过调研总结出考证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及学业影响。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大学生“考证热”现象透析
◎陈铎文 杨璐 吴雨蔚 刘一帆 陶月
一、研究现状
在当今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考证”这一热成为部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轴心。学者调查研究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考证”逐渐在大学校园里兴起,形成了一股热潮。”(张赛斌,2009)在政策、市场、形势以及心理的多重因素作用下,许多大学生不再满足自身的文凭,纷纷加入考证大军,并坚信多一个证书就多第一个求职的筹码。“多证书”在就业时起到的“敲门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考的证书多并不一定就代表着就业处于优势的位子。虽然国内研究“考证热”现象的文献较多,但大部分是从政策、社会、宏观经济角度展开研究,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从人类认知特征出发,对大学生微观层面的“考证热”现象做出比较全面的阐释还很少,研究空间较大。
二、理论分析
1.基于确定性效应理论的影响分析。
确定性效应实际上反映了人们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确定性的结果。反而言之,人们对待不确定结果产生的损失大多数时候会采取回避态度。在进行决策时,人们会赋予确定性结果以更大的权重,对于那些可能性结果则赋予更小的权重。因为大多数人对于风险都持有厌恶的状态,认为在形势大好的收益状态时,不必冒险选择不确定的方案从而丢掉已然到手的东西。
当今大学生会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自身的“增值”,加大手中握有的知识“砝码”,以确保自己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迅速增长?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为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的高校大学生们提供了名目繁多的选择方案。例如,你可以选择在假期参加各种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加工作经验,丰富人际交往;你也可以选择加入考研大军,通过博取更高的学位证书来拓宽知识领域,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做出相应的规划。在这一系列的以就业为终极目的的“增值”方案中,无论是实习、考研还是其他,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它们的收益是不确定的。这些在个人身上的教育投资并不一定能够带来预期的效果。实习经验或许能够丰富大学生的工作经验,为简历加分,但并不能够成为行业精英的入门券。考研固然能够在学识上高人一等,却也不能代表工作能力上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然而一个带有行业权威认证的资格证书是全然不同于以上两种教育投资的“确定性结果”。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清楚地向企业用人单位证明,应聘者拥有从事这一行业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相较于实习或者是考研所带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选择含金量更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更能够凸显出自己在求职中与其他竞争者相比较的优势所在。大学生尽量避免教育投资损失的同时,将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才是基于确定性效应的明智的做法。
方法3:蒸发鉴别法。取一干净、干燥的玻璃片,然后分别在不同位置滴等量水样,待其完全蒸发后,白色残留物多的水样为硬水,反之为软水。
2.基于反射效应理论的影响分析。
通过确定性效应,我们知道:人们处于收益状态时,会倾向于确定性方案,规避可能性方案,避免潜在的风险。但人们如果处于亏损状态,则会做出完全相反的选择,即,他们会从风险规避者变为风险爱好者。
部分大学生考证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获取证书,往往采用应试化的方式以求考试过关,忽视了学习本身应有的深研思考和创新运用,呈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能力和证书并未达到一致的高度。
这会导致考证的恶性循环,即为了考证而考证,失去对知识的价值理性判断,变为非理性的教育投资者。
陷入考证恶性循环的这部分大学生,就如同那些手握亏损股票迟迟不愿抛出,等待翻身机会的投资者。在学业已经受到了极大影响的情况下,他们面临着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放弃考证,亡羊补牢。这个选择会令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第二个选择,继续考证,齐头并进。尽管这个选择可能会让他们在学习上变成“瘸腿走路”,但似乎有那么一点“双赢”的可能性在。这种“不甘心”的心态,使得他们甘愿冒着更大的风险来搏一搏未来。
目前证书总类繁多,含金量高,难度大涉及多专业多方面知识与能力,要求精湛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素养,也可反映学生的勤奋程度和学习效率能力。可以说,高校学生可以通过证书的获取体现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实现自我与他人肯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75.71%的受访者认为自身能力体现成为证书对自身的正面影响。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一定的成就感来鼓励继续努力。在所有学术成就中,资格证书可以说是最快捷和直接的收获。证书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自身进步,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事实是,人们有避重就轻的本能。在有利可图时,就要使得利润最大化;在无利可图时,就要将其损失最小化。既然两种选择的结果不太好,当然是选择有可能扭转颓势的那一个。
同时,考证现象反过来也将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指导性建议。调查显示,有8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高校教育的作用是知识获取,在这其中又有45.32%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教育在“覆盖知识范围较小”并且在“考证驱动因素”中选择“弥补学校教育质量不足”。这说明当代高校教育已出现与学生需求不平衡不匹配的现象。高校教育已不应再“闭门造车”,应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证书知识体系并用于人才培养。
三、考证行为对在校大学生影响研究
1.心理影响。
(1)实现自我与他人肯定。
Vector Informatik GmbH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Vector是全球领先的分布式系统开发工具、网络节点测试验证工具和嵌入式软件组件供应商,为汽车电子电气系统设计,总线网络的设计、建模、仿真、分析、测试以及ECU的开发、测试、标定和诊断等过程提供一系列强有力的软硬件工具和源代码,支持CAN、LIN、MOST、FlexRay、以太网、SAEJ1939、OSEK/VDX和AUTOSAR等多种总线、协议和标准。
根据反射理论,人们对于获得和损失的偏好是不对称的。面对可能损失的前景时,人们有风险追求的倾向;面对获得的前景时,人们有风险规避的倾向。
不过由于证书考察范围的局限性,在问及“考证对自身能力的反映程度”时,受访者平均打出6.38的分数(满分10分),且分数区间在5-7分的比重占全体受访者75.32%。不少受访者仍然认为证书虽能帮助自我肯定,但未能完全展示自身所有能力。也就是说,证书的自我肯定仅仅局限于聊胜于无,而并非客观全面,还需要在其他方面的成就。
小满是住在我舅舅家村上的一个女孩。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常去舅舅住的村上玩,这样就认识了和我年龄相仿、长着一双美丽大眼睛的小满。
对于现代化的社会来讲人们已经离不开电的使用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与电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没有电人类社会将陷入不可预知的恐慌,同时人类的发展将陷入很长时间的发展断层。日常生活中,电视电器需要电才能运行,电交通运输、农业生产需要电才能进行,就说我们最日常的煮饭做菜也是需要点才能进行的,人类所有的机器生产没有一个可以离开电独立运行的。电的使用使得人类文明提升更大的一个档次,但是对于电的使用需要做好最基本的安全防护,做到合理用电、安全用电。
由于证书本身难度大,考试费用高,机构培训费用高,含金量高证书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备考成本和更激烈的考试竞争,学生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调查显示,有61.43%的受访者认为考证增加压力,32.29%的受访者认为考证压缩了自己业余时间,44.29%的受访者认为考证金钱花费大。特别是在盲目性考证成风的当今,在校大学生缺乏对自身优劣势的正确认识和对未来职业明确规划的情况下,考证的高昂成本会为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我们发现对于选择“没有明确职业规划”和“考证驱动因素为从众心理”这两个选项的受访者,上述三项指标的比例比平均上涨15%-20%。甚至部分学生在经过盲目考证下考证失败后,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将会严重受挫,不利于他们后续学习锻炼。
(2)压缩课余时间,增加学业压力。
(1)推动专业和综合素质学习。
在跻身于考证大军的过程中,许多大学生本末倒置,放弃了自身专业课的学习。这样看来,连自己本身的专业都学得不好,挂科、不能毕业的严重者比比皆是,反而引起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最终得不偿失,不利于大学生自身长远发展。
功利化考证不仅影响高校学生学习,还深刻影响着整个人才市场发展。由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国家社会经济对人才的诸多需求。高校学生一哄而起涌向涉外、经济和法律等领域的热门专业和那些含金量较高的证书,必然会导致畸形的人才错位现象,造成国家人才培养的严重浪费。
Yuji Tatemoto等用离散模型对二维振动流化床内中等粒度颗粒运动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垂直振动床内会出现大气泡;高强度低振频对颗粒运动影响大;当振动强度一致时,频率的增加对颗粒运动的影响变得很小[25]。
2.学业影响。
(3)学习功利化,忽视学术深研。
面对人才市场非常激励的竞争,如今在校大学生就业应聘不仅需要出类拔萃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一方面学校绩点仅是专业知识储备的证明,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资源局限性,在校大学生无法自由获得专业外培训资源。证书及其培训机构可以帮助高校毕业生补充学习和展示专业外综合技能的。根据“考证目前对你的正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有55.71%的受访者表示考证帮助自己获取大量知识,这其中64.14%的受访者表示考证用于补充本专业知识,43.14%的受访者表示考证用于补充本专业之外的知识,31.53%的受访者表示考证可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在高校教育改革未能与人才需求更新同步的形势下,证书确实督促高校学生推进自身专业学习以及顺应社会需求自主培养综合性能力。
因此,即便已经被“考证热”耽误了正经学业,本末倒置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依旧选择风险决策,也就不足为奇了。
与MOOC融合的路径选择,是国内外图书馆界开展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的重点内容。智力支持、技术支持、信息资源支持、实体空间支持,是图书馆与MOOC融合的4条主要路径。从已有研究内容看,国内图书馆界主要侧重论述通过开展版权服务、信息素养教育、嵌入课程辅导等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开展课程制作协助、学习者行为搜集分析与研判、MOOC平台技术优化等提供技术支持来与MOOC进行融合。然而,目前国内支持MOOC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法律环境尚不完善,图书馆现有智力资源、技术力量与MOOC的发展需要尚不匹配,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与国内现阶段MOOC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相差较远。
(2)获得就业竞争优势。
考证是大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需要的一种主体行为。目前高校教育普遍存在不能及时应对人才需求而更新的滞后性,特别是在职业教育方面,52.86%的问卷受访者认为高校教育对后续教育与职业竞争没有实质性帮助,60%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教育学习内容收益不高。大学生为了不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被淘汰,成为一名胜利者,再不能按部就班,仅仅只是按课表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而应充分地发挥自己。(胡成功,1997)其中在考证驱动因素选择“弥补高校教育质量不足”的受访者中,有62.5%的学生认为考证可以帮助自己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青睐。同时,招聘过程中应聘者首先要经过简历筛选,而证书则是能力反映的直接凭证。应聘者简历上几个漂亮的资格证书往往更能吸引招聘经理的目光关注,在简历筛选中拔得头筹。在考证驱动因素选择“应聘需求”的受访者中,有高达83.57%的学生认为证书帮助自己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青睐。总而言之,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校学生获得就业竞争优势。
2.4 年龄对围产儿死亡发生影响 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在经产妇中随年龄组的增高而增高, RR值更高。见表5。
(3)忽视实践创新能力发展。
除了文凭与证书,如今各企业也越来越注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要求毕业生有一定的实习经历、学校工作经历和科研创新项目经历,甚至有“能力高于证书”的趋势。考证所学只有能用于实践本身并不断创新,才能作为学生能力的真正体现。
对于村镇银行来说,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讨论。首先,从村镇银行贷款业务的违约概率来看。我们假定村镇银行贷款业务的平均违约概率为P(0<P<1),P值会受到监管部门监管强度的影响,随着监管强度θ的增加,村镇银行的选择会偏向更为优质的贷款客户,P值随之下降,下降的速率呈递减趋势并最终趋同于0。在监管强度超过一定程度θ*后P值将不再降低,表明村镇银行贷款的平均违约概率能够被监管强度上升改变的最高限度,即:
根据调查问卷“考证目前对你的负面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4。1%的受访者表示考证导致参加实践活动减少,这其中87%的受访者认为证书的作用在于体现自身能力。这说明证书目前仍然无法全面发展学生能力。考证的主要形式为书面考试,学生往往将学习局限在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而忽视寻找机会参与社会实践与组织活动。这是证书目前存在的缺陷。
作者简介:
陈铎文,男,生于1998年10月,汉族,重庆人,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方向。
杨璐,女,生于1998年3月,汉族,重庆人,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方向。
吴雨蔚,女,生于1998年3月,汉族,重庆人,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方向。
刘一帆,女生于1997年8月,汉族,重庆人,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方向。
陶月,女,生于1998年2月,汉族,江苏泰州人,南京审计大学,商务英语方向。
[基金项目]: 本文系南京审计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811287035Y)的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标签:在校大学生论文; 行为经济学论文; 考证热论文; 经济学视角论文; 透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 前景理论论文; 决策逻辑论文; 南京审计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