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试论论文,对策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比较突出。通货膨胀误导了资源配置,搞乱了经济关系,影响了社会稳定,使深化改革的环境恶化。导致通货膨胀的成因是什么?如何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当前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1.经济转轨是通货膨胀的"导火索"。当前这种经济体制,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叫市场经济,而叫转轨经济——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如果一定要叫市场经济的话,那它应叫做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在经济转轨时期,国家为完善价格体制,必须对价格进行结构性调整,使价格真实反映价值,缩小和消除"剪刀差"。去年对粮油价格进行了调整,这是合理的。但随着粮油的提价,"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作为轮子带动了工业产品涨价,导致普遍涨价,成为通货膨胀的导火索,这是经济转轨时期不可避免的"阵痛",是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2.市场暴利是能通膨胀的"动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企业来说,"道"就是良好的商誉,合理的盈利水平与规范的职业道德,然而某些经营者反其"道"而行之,利用价格欺诈手段,将"利"定为"本"的数倍、数十倍,使商品与服务的价格离谱太远,这样,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上有偏误。有的人认为改革价格管理体制就是放开价格,放开价格就是随心所欲地制订价格,可以不按价值与供求漫天要价。二是法规上不健全。法规建设同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同步,致使经济法规明显滞后于有关经济活动,给价格欺诈和暴利行为提供可乘之机。三是暴富心理驱动。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许多经营者尤其是私营和个体经营者不是从优质服务、拓展市场、加速资金周转等方面来增加盈利,而是利用众多消费者不太了解市场行情的缺陷,投机取巧,从价格中获取暴利。四是畸形消费心理推波助澜。某些经营者之所以敢以订出高价,正是看中了个别消费者慕虚荣,爱炫耀的心理,这些消费者不是以质量论短长,而是以价格论高低。
3.经济增长过快是通货膨胀的"润滑剂"。实践证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对改革以来的经济数据进行数量分析,不难看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度为0.103,滞后一年的相关度(当年经济增长与下一年物价上涨的相关度)为0.418,特别是经济超常规发展的情况下,二者显现出很强的相关性,1988年和1989年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11.3%和4.4%,当年零售物价总水平分别上涨18.5%和17.8%,1992年和1993年经济增长速度均为13%,当年零售物价总水平分别5.4%和14.7%,1994年一季度零售物价总水平上升20.1%。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并未根本摆脱数量扩张的粗放经营模式,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瓶颈约束迅速强化,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通货膨胀就明显加剧。
4.货币超经济发行是通货膨胀的"诱饵"。通货膨胀既然是一种货币现象,显然同货币信贷有着"血缘"关系,各种因素引起物价上涨,最终也都要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实践证明,货币过量发行,必然推动物价上涨,近几年来,我国货币的超量发行问题一直没有解决,1990~199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64倍,年平均增长27.4%,比同期现价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出10%。据估计,到1992年末累计多发行货币900亿元。这种潜在压力,相当部分已释放出来,使已经拉动起来的市场物价继续在高位运行。
5.投资规模过大是通货膨胀的"基因"。1992~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膨胀,竟增长了一倍多,绝对额共增加6241亿元,而这两年国民收入的积累额预计只能增加近4000亿元,投资需求大大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增长。1994年1至10月,国有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758亿元,增长41.3%,更新改造投资1571亿元,增长36.1%,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投资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投资增长对增加有效供给的作用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推动物价上扬。
6.产品成本加大是通货膨胀的"源头"。一是1993年7月1日起实行新的财会制度,改变了核算体系,导致成本加大;二是1994年1月1日起实行新税制,取消产品税,实行增值税,税负加重;三是政府对一些基本生活消费品调价,改"暗补"为"明补"增加工资、补贴;四是企业办社会;五是企业缺乏约束机制,不论效益好坏都在工资上攀比,从而提高了成本,企业要维持生计,必须通过物价上涨来消化这些因素。
7.腐败现象是滋生通货膨胀的"沃土"。导致通货膨胀的腐败现象,集中表现在无止尽地用公款吃喝玩乐和一掷千金地大肆挥霍。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各种高级娱乐厅、夜总会随处可见,与我国国力和一般消费水平极不相称,它主要靠公款支撑,公款消费客观上成为滋生通货膨胀的"沃土"。
二、通货膨胀的对策
1.稳定粮价,切断通货膨胀的"导火索"。价格调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创造好条件,成熟一项放开一项。市场经济以物价稳定为条件,而不是以价格改革为前提。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价对需求特别敏感,粮食稍微紧缺,价格就会大幅度上升,粮食供给稍多,价格又会大幅度下降,仅靠市场难以稳定粮价,政府应发挥国有粮店平抑粮价的功能。今年的通货膨胀中,粮价上升起了重要作用,今后的通货膨胀,可能都会与粮价有关。总的来说,政府应控制住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时,让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在市场上自行调整,但对粮食等极少数几种特殊商品政府要出面干预,因为就是西方国家对粮食价格也不是放任不管。今年的粮价上升,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我们应不断积累经验,学会在市场基础上调控粮价,保证"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的供应和价格平稳。
2.反市场暴利,抑制通货膨胀的"动力"。要采取行政手段实行最高限价,违者全部超价收入上交并课以罚款,或者收取"暴利税"。对短线商品的最高限价则可允许达到国际市场价,对利润率超过平均水平的行业,要禁止轮番涨价。要观察价格变动后的利益分配去向,对一些不利于社会公平、公正的价格行为,国家要在法律上予以制止,维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正当权益,以发挥国家作为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矛盾调解人的作用。要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在有些消费品价格上涨的过程中的利益向流通环节过度倾斜,生产领域得益不多的问题也要引起重视。要普及法规宣传和教育,首先对经营者进行职业教育,提高道德水准,做到守法经营,文明致富;其次要加大舆论力度,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加强对价格法规的宣传,对危害大的暴利行为进行曝光;再次要及时将有关价格政策告诉消费者,把辨别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介绍给他们,使其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把握住经济增长的"度",清除通货膨胀的"润滑剂"。正确处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防止速度攀比,力求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在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长和尽可能低的通货膨胀之间寻找最好的交汇点,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一是从经济发展战略上处理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连带性关系。在这个方面,亚洲"四小龙"和奥地利等国家的成功经验都充分表明,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前提条件是保持较低或适当的通货膨胀率。从这个意义上讲,特别是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客观需要来看,应把经济的高增长和保持相对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作为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来加以肯定,并付诸实施。二是把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建立在保持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动态均衡的现实基础之上。一般说来,社会总供求差率以不超过10%为宜,只要总供求平衡不出大的问题,就不会造成严重的、难以收拾的通货膨胀态势,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也就有了客观的基础。
4.把握住货币发行的"量",消除通货膨胀的"诱饵"。紧缩银根,把住货币投放和信贷投放的闸门,既不使货币供应对通货膨胀起火上添油作用,又不能对经济增长起泼冷水作用。与此同时,按照产业政策控制新开工项目的信贷规模和流动资金的货款规模,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使流通货币率控制在20%以内。另外,还要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专业银行的贷款能力,控制货币发行,防止给以后年份留下高通货膨胀的隐患,控制信用总量,把握住货币发行的量。各商业银行要从大局出发,严格执行确定的信贷规模,进一步改善储蓄服务,大力吸收存款,增加货币的信用回笼。同时,加强现金管理,进一步消化市场上过多的现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控制投资规模,驱除通货膨胀的"基因"。宏观经济政策的总方针仍应是从紧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紧控制贷款投放,防止一哄而起,铺新摊子,搞重复建设。应该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把扩展资金用在大面积技术改造上。严格项目审批,将过高的投资增长压下来,避免利用扩大投资的办法启动经济,重点控制投资在建总规模和新开工项目,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审计监督,杜绝没有资金来源的投资和靠集资、发行股票,强行抽拉企业资金进行投资。要清理第三产业投资,刹住第三产业发展中利用财政和贷款支持的楼堂馆所和商业设施的膨胀,加强对地方投资的管理。目前,虽然中央控制投资的决心很大,但地方"大干快上"扩大投资规模的热情和决心丝毫没有降低,先斩后奏,先建后报,先建后批,没钱也上是当前地方扩大投资的主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6.走内涵扩大再生产路子,控制通货膨胀的"源头"。企业办社会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历史包袱,政府与企业的职能"错位"是国有企业"办社会"的体制根源,最终卸掉国有企业的"办社会"包袱,恐怕要在改革现行分配体制上动"大手术"。因为国有企业对职工承担无限义务以及职工过分依赖企业,"根子"在现行的劳动报酬制度上。要改革现行的劳动报酬分配方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特别强调依靠科技进步,挖掘潜力,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从企业内部消化涨价因素,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资金、能源、原材料消耗少的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以防止失业率增加,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7.正本清源,铲除滋生通货膨胀的"沃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健康、文明和现代的经济,从本质上需要的是一种理性精神,而不是放纵人的欲望,非理性的冲动,就每个经济行为人来讲,投身市场经济建设的目的,虽然有获取更多经济收入的一面,但这不应成为最终目的和最高要求,极度奢侈,一掷千金的现象是愚味和野蛮,决不是文明,我们的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和塑造的是文明现代人而不是文明时代的野蛮人和愚昧的经济动物。这对于企业也一样,更何况我国历来有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美德,这也是人类文明的财富,在市场经济建设中不仅不能抛弃,还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一是要在反腐倡廉中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特别是经济职能机关和执法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严禁他们参与公款消费,特别是出入于高档娱乐场所;二是规范企业行为,健全监督机制;三是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风尚,抨击大肆挥霍的人和事,在宣传上要有一定的气氛和力度;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包括取消价格双轨制,取消经济特权,取消经济垄断,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贸易自由,限制特殊利益集团,纠正政府过度干预,从制度上铲除滋生腐败的"沃土"。
(收稿时间:1995-1-16)
标签: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物价水平论文; 通货膨胀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论文; 货币论文; 经济学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