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内部审计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内部审计绩效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曾指出,内部审计绩效的高低由其内部因素决定,但必须具备相应的外部因素相配合,这些外部因素集中体现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和利益博弈中。因为,社会是由有限理性的个人组成的,这些个人及其组成的组织在既定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可能促进内部审计部门执行职能以提高企业价值,也可能抵消内部审计部门提高企业价值的努力。有限理性的个人的目标和内部审计提高企业价值的目标之间存在交集,也存在差异,科学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与其他管理方法结合能够降低二者的冲突,促进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提升企业价值,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绩效。
一、企业外部社会环境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分析
1、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程度,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一方面,科学技术不会主动应用于内部审计,需要人们引进并实施,并且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掌握所利用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管理科学和抽样技术等科学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助于提升内部审计绩效。
2、经济发展水平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内部审计绩效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需要,而企业的需要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企业经营越来越复杂,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发展使得委托代理关系越来越多,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不仅需要内部审计执行监督职能控制风险,还需要内部审计利用在审计过程中取得信息提供咨询服务,从而促使内部审计从监督型向咨询服务型转变,提升企业价值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
3、法律和制度建设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内部审计定位虽然属于内部审计绩效的内部影响因素,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并且这种博弈必须在法律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和制度,成为内部审计绩效提高的必要保障。
4、社会文化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社会文化是组成社会的人们的总体力量矢量之和,尽管很难把这种力量的形成归结到某个具体组织或个人,但总会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到企业文化中,从而影响内部审计部门及其组成人员履行职能的绩效。比如,如果社会文化强调人情和关系,轻视法律和制度,企业招聘内部审计人员时会更加注重其社会关系背景而非其工作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很有可能在发现问题时注重面子而掩盖真相。
二、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分析
1、政府部门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政府部门作为经济生活中的裁判员,有义务维持社会的公平和秩序;政府部门承担宏观经济调控的功能,需要大量的、支持宏观调控的信息;政府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代表,希望国有资产实现真实的保值增值,并根据业绩评价结果选聘管理者。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在微观层面起到降低舞弊的作用;同时,政府部门所需要的宏观调控信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信息的质量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的检验。因此,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等方面有支持内部审计的动力,有助于内部审计绩效的提高。另外,国家审计机关力量有限,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有助于节约国家审计资源和提高国家审计效率。
2、外部投资者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外部投资者决策时往往要考虑收益性和风险性的统一,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保证,提高外部投资者的信心。与此同时,正是外部投资者的这种压力,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绩效。
3、社会审计组织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社会审计组织负责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等发表意见,有时还会提供管理建议书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些审计意见和建议,对企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都有重要影响,构成压力。企业为了使得财务报告能够赢得社会审计组织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企业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加强操作层面的监督,保证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此外,社会审计也会在评估的基础上利用内部审计的成果,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4、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的债权人、社会公众、供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内部审计施加影响。比如,内部审计绩效高的企业,出现舞弊案件的概率低,社会形象好,作为企业债权人的银行,会给予较大的信贷额度和优惠等,供货商、销售商对企业资信水平的评价会提高,社会公众对企业生产产品购买欲望会提高,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数量会加大。这些外在压力或多或少都会促进内部审计绩效的提高。
三、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分析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企业业务复杂程度越高,内部审计部门取得同等绩效所花费的成本越高,内部审计绩效就越低;企业文化越符合时代发展和企业实际,内部审计部门履行职能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小,内部审计绩效也就越高。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就是在企业现有的业务活动和企业文化环境中展开博弈,对内部审计绩效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我国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比国外更加复杂,特别是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借鉴了英美单层董事会结构,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又借鉴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双层董事会结构的监事会制度,加上我国原有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复杂。特别是在一些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中,老三会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一)“老三会”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
“老三会”是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党委会是“老三会”的核心。其他所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对“老三会”的设置没有强制性要求。
1、党委会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我国《公司法》规定,企业内部可以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并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而没有明确规定党委会在经营决策中的地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也没有提及党委会。但是,党组织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甚至管理层以参与重大问题决策,这是目前许多国有企业采取的方式。党委会和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具有不同的运作方式,也有独立的议事规则和程序,相互间存在交集而不是完全重合。党委会形成的决议在国有企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重大经营和人事决策具有决定权。内部审计部门如果要提高绩效,就必须做好和党委会的沟通,得到党委会的支持。
2、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企业职工作为有限理性的个体,追求的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之间存在交集,也存在着差异。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是职工表达自身利益需求的重要机制,同时也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虽然这一机制发挥的作用还不充分。企业职工一方面需要内部审计查出舞弊,并提供咨询服务以提升企业价值,自身也取得收益,同时也希望内部审计在其自身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企业价值时放松监管。内部审计绩效的目标既然定位于增加企业价值,就需要协调好这一目标和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的关系。
(二)“新三会”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
“新三会”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1、股东会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提升企业价值,其最终体现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股东自身存在着附在的利益博弈,也就是说有可能存在部分股东通过利益转移损害企业整体利益而增加个人利益的可能。《公司法》规定,股东会是企业的权力机构,在股权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大股东可能通过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干预和影响,为攫取最大的利益提供便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很难有很高的绩效。当然,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股东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影响力可能减弱,对于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方面是有利的,这时可能出现内部审计部门被管理层操纵从而损害股东利益的问题。
2、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独立董事制度以及职工董事的出现,使得董事会在公平对待所有股东方面取得一定进步。但是,独立董事和职工董事的提名由大股东来主导,董事会按照资本比例分配投票权的基本格局在我国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特别是在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的董事、党组织成员依合法程序担任的董事和职工董事并可能作为管理者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这些个人的利益和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在约束不足的情况下,存在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由于董事会和经理层的重合,使内部审计即便将审计发现报告给董事会,也可能难以解决问题。因此,内部审计应当可以同时向管理当局、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甚至股东会(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接受其监督和指导。审计委员会的存在能够提升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架构中的地位,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指导内部审计部门修订审计计划、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复核内部审计结果等,这些都能够提升内部审计的绩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审计委员会重点关注对外披露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内部审计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对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监督,会有利于财务报告的准确编制。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比审计委员会对企业的监督更加详细,提供的咨询意见也会具备扎实的基础,能够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审计委员会也受董事会的约束,受股东和董事利益的制约,在独立董事不“独立”,依靠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的支持提高内部审计绩效是不现实的。
3、监事会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监事会有权监督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如果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监事会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并要求纠正其错误行为,甚至提起诉讼。监事会与内部审计部门在职能定位上有所重合,虽然监事会的层次高于内部审计部门,但一般来说二者之间不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功能的重叠带来的只是成本的增加,不利于内部审计绩效的提高。
(三)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分析
1、高层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管理层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提供咨询服务,以履行董事会委托的管理公司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管理层应该支持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为内部审计部门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潜在风险。但是,管理层是独立的利益主体,是受董事会委托来履行职责,在考核机制完善的情况下其利益诉求与增加企业价值相同,但是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使得管理层作为有限理性个体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存在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这时,如果内部审计部门向审计委员会等机构揭示风险,可能会受到管理层的阻挠。这一点在国有企业是常见现象,管理层完全忽略内部审计部门应有的价值,也没想让内部审计部门发挥作用。
2、其他部门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逃避监督是理性人的本能选择。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平级,如果没有上级部门的强力支持,其他部门以各种理由和形式逃避监督是家常便饭。在企业中,生产和销售部门一般来说更加强势,以提高竞争能力为理由进行违规操作,要求内部审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常见现象,这种要求一般情况下还会得到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还有就是内部控制执行存在缺陷遭到内部审计部门披露时,业务部门也会以人力成本太高为由搪塞。这些因素都会削弱内部审计绩效。在内部审计的实践中,内部审计部门逐步由监督型向参谋型的转变,实现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共赢,是提高内部审计绩效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绩效的高低是其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审计绩效相关的各利益相关者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下,在企业特有的经营活动和企业文化中,发生复杂的利益博弈。这些利益相关者是有限理性的,他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绩效,也可能降低内部审计的绩效,只有把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引导到提高企业价值的轨道上来,才能真正提高内部审计的绩效。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企业价值论文; 监事会论文; 企业价值最大化论文; 绩效改进计划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绩效沟通论文; 审计委员会论文; 利益相关者论文; 因素分析论文; 董事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