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摘要:智能电网是电网后期发展过程中的主流趋势,并且在各个领域中,都逐渐加大了对智能电网的重视力度。从实际情况来看,智能电网的特点不仅仅表现在相关的内容范围内,同时它还包含较多的内容,比如绿色、环保以及安全等方面。在本文中,重点论述了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目标
1、建设智能变电站的目标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作是电网数据采集的源头以及命令执行单元,其产生的作用较大,它可以有效提升智能电网的整体水平,为智能电网实际运行提供一定的支撑。现阶段,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建设作为智能电网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采取的管理模式有了明显改进和完善,发展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在这一发展状态中,便对智能电站运行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在建筑目标中,智能电站系统高度集成,结构布局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并且,引进新型技术和设备都可以使其更加具备先进性。另外,在实际运行期间,也要重点考虑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加以保护,明确将节能以及环保理念凸显出来。
2、智能变电站的功能发展需求
2.1满足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
建设调控一体模式,实现了对设备的全面监督和统一管理,对于变电站信息流而言,需要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整合,从而实现调度数据的共享,以此提升运行水平,增强管理决策工作能力。再者,派遣专业的检修人员来实施检修工作,以此为检修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撑依据,达到设备可视化技术使得在线监督控制,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一定基础,最终提升管理设备的利用率。
2.2满足电网发展方式的变化
智能电网自身具备一定的特点,比如灵活性和可控制性,这两个特点在运行期间表现的较为明显,基于这一特点,可以有效的满足提出多元化要求,使变电站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当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电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对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这样一来,便明确规定智能化变电站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加强自身管理力度,以免在实际工作期间,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限制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工作不能继续实施下去,那么对于居民和经济而言是不利的。现阶段,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缺乏问题,智能化变电站自身更要注重环保性和节约性。
2.3满足技术进步的实际要求
在智能化电网中,应用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促进智能化电网的稳定运行,同时也能够提升设备整体性能。另外,加强设备的研制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研制出新型的绝缘材料或者复合材料。
3、智能变电站中需要重视的几项关键技术
3.1一次设备的智能化
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点为设备智能化,也就是说,设备除了完成自身应当具备的功能之外,同时还要增设其它类型的功能,比如自主调节、自动控制、状态监测等。另外,要对故障自诊断、状态评估等作出详细的判断,并且根据需求支撑电网实时自动控制以及智能调节等一系列功能。
从现阶段来看,设备智能化策略,一般是在使用之前一次性设备结构的基础上,装设传感器以及智能组件。将传感器和智能组件相互结合到一起,安装到设备周围,此种类型的模式只可以适合应用于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工程中,以此解决设备运行期间存在的数据采集和信息传输等问题,从而完成测量数字化、操作网络化等基本性要求。
加强对智能一次设备的研究力度是很有必要的,其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设备的研究工作。
①从整体结构来看,本体+传感器+智能组件共同组成了一体化模式,这一模式是未来的基本发展趋势。并且,随着结构的不断改变,其对于智能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为设备制造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②要强化对多种智能组建功能以及性能的研究力度,全面重视结构的集成化以及可靠性。
③做好智能一次设备的故障自诊断研究工作。在我国,对于一次设备检测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了多年历史,怎样合理的提升状态检测单元中的可行度,然后对设备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
④在智能变电站关键电子式互感器以及其它各种类型的非电量传感器技术中,这样提升运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每个技术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
3.2统一建模与统一信息平台建设
我们在变电站当中建立统一的数据建模以及统一信息平台,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传统的户外型变电站当中的系统数据多以及信息孤立、数据系统交互性比较差的问题,最为主要的目标是建立统一信息平台的大型数据一体化监控视频系统。在大型数据一体化监控平台建立以后,它是集成了SCADA、PMU、能量采集保护数据信息等不同的管理功能于一身,并且自身也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操作以及电力的倒闸操作、五防闭锁等等,不同的程序性的控制操作,也依靠自身数据细信息的交流以及高科技的电力数据交互,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变电站操作现场的正常电力运行以及变电站的电力调度,与此同时,还将电力的发电设备与系统周期性管理有效结合到了一起。
DLT860的电力使用标准,是面向所有电力系统对象的数据建模标准思想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使得传统的变电站信息数据模型脱离原先的数据通讯协议,从而为数据的统一性建模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在当前阶段,我们为了能够对于变电站内部所有的电力设备进行管控,就必须要面向整个变电站来建立数据模型。例如,如果想要在普通户外型变电站建模中进行描述拓扑,需要我们依次的规划为变电站以及电压等级等等方面。在变电站之间的数据信息模型主要的应用于描述交互的数据信息,在变电站自身与数据控制中心的信息化建模中,在很大程度上也无法形成统一的数据信息模型。
4、信息储存管理和安全
要想实现数据的合理性,那么必须科学的对数据进行管理,这是有效利用数据的关键。首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健全的信息网络技术平台,将所有数据统一集合到一起,加以管理,以此便于转换、集成信息模型,使其使用起来更加的方面,同时,也可以为信息分配以及动态拓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另外,智能变电站的经济性和可扩散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其对于信息储存效率以及服务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于较多的信息而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一次和二次设备运行现状的透明性,可是,有利也有弊,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合理的划分信息,可以提升信息的准确性,确保信息稳定运输。针对非关键性信息而言,可以将其有效储存起来,以此降低网络负荷。应用虚拟化技术可以将设备以及底层硬件虚拟成为资源库,并且,这一项资源库是处于共享状态的。储存的信息可以在库内加以调整以及应用。
在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安全工作不仅和自身相互联系,同时也对电网实际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信息管理的安全性。首先,主要表现在信息源中,对于可靠性和安全性,应当从数据收集以及信号处理过程入手。再者,对信息进行传输的时候,需要加大对通信网络的监督力度。不过,如果只是机组单一的方式,那么是无法完成安全管理工作的,这样一来,就需要将多项技术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产生良好的效果,以此提升数据的可靠性和保密性。
5、结语
智能变电站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发展情况来看,电网规模逐渐呈现复杂性特点,它在以往技术就几乎上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并且,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有效改进和社会生产的需求,在未来,相信智能化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栋.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目标[J].中国高新区,2017.
[2]黄益庄.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目标[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
[3]黄益庄. 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目标[A]. 2017.
论文作者:吴信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电网论文; 设备论文; 数据论文; 信息论文; 建模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