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的当代价值与优化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当代论文,价值论文,会计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会计学将企业视为封闭的经济组织,单纯计量企业为业主谋取的经济利益,忽视了企业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20世纪50年代,会计理论从业主理论向企业主体理论转变,形成了社会责任会计,开始将企业视为一个经济社会组织,认为企业须在生产运营中兼顾各方利益,这为环境会计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度追求利润导致的全球资源匮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环境资源纳入会计学研究领域,并形成了环境会计学等会计学分支。 环境会计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历史上我国依靠地广物博获取了众多生存发展资源,但多年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严重的破坏,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通过环境会计强化对环境资源的核算,正确计算绿色GDP,可以真实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 环境会计对企业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当下,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企业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实施环境会计将督促企业正视环境绩效,将环境因素纳入投资决策,采用清洁技术开发低碳产品,使企业突破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使发展低碳产业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而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使其能够对企业环境资源的流量、存量、资产的分布情况实时掌控,进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或进行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也需要环境会计的推动。为了我国企业走出去时能顺利接轨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同时便于我国对在华外资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约束,中国必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责任会计体系。另外,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以《会计法》为指导,遵循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以及由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这些规制并未涉及环境会计相关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问题,企业建立和推行环境会计时缺乏行为准则与标准,客观上造成了企业在将资源、环境要素纳入会计要素进行核算、披露时无法统一,环境会计的实施缺乏可操作性。并且由于法律法规未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做出强制要求,企业往往忽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起步较晚,环境责任会计理论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建立环境会计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融合各学科知识,对会计学、环境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进行交叉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我国大部分研究缺乏对其他学科技术方法的借鉴,研究内容注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环境会计其他基础理论问题,如环境会计假设和原则、要素和目标、确认与计量等方面的研究不足。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的另一缺陷在于过度侧重理论研究,未能在研究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未能对我国环境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探索,导致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与企业环境会计实务出现脱节。 环境会计的实施需要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推动。对企业而言,环境会计通过正确地计量企业环境成本,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这必然会在短期内大幅拉升企业成本,减少企业利润,当盈利目标与环保目标相冲突时,企业建立环境会计的积极性必然受挫。对政府而言,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建立科学的政绩观念,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打着“先污染,后治理”的旗号盲目追求GDP规模,并将环境问题推给下一届政府,因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核算绿色GDP的环境会计。对于大众而言,目前我国仅对上市公司作出了环境会计相关要求,由于专业性强、应用过少,社会大众很少接触到,因此也没有意识到环境会计的积极作用与当代价值。 环境会计将企业的环境保护状况与财务数据相结合,成为政府审计、环保部门管理、投资者决策等活动的重要依据,随着未来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对环境会计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针对当前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环境会计的未来发展应遵循以下优化路径: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二是拓展理论视角,重视实务检验。三是自愿与强制相结合,调动各方积极性,依靠社会力量督促企业进行环境会计披露。四是规范披露流程,强化审计监督。环境会计的当代价值与优化路径_会计论文
环境会计的当代价值与优化路径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