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中给排水设计要点分析陈晓伟论文_陈晓伟

海绵城市中给排水设计要点分析陈晓伟论文_陈晓伟

摘 要:由于海绵城市在降雨量较大时,能够很好的处理地表积水,对地表水进行引流,使得地表水能够及时的被吸收、净化,然后通过特殊处理之后进行储存。因此,这种全新的雨洪管理模式成为了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通过海绵城市处理之后的雨水,不经可以再次利用,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城市内涝的产生。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要点

1 当前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1 设施老旧、改造周期长

目前城市的排水系统规模过小、排水系统的管道严重老化、管路的长度和结构不合适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急需要解决城市人口的需水、排水以及排水工程之间的问题。但是,由于对于相关部门对地下建设布局的忽视,使得地上地下空间使用形成两级分化。加上地下埋设的管线无法进行定期的维护,加大了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的难度。

1.2 雨洪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由于道路硬化程度的加深,严重的阻碍了水循环的径流环境。大量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排放也导致了城市地下水的短缺。我国雨水、洪水资源利用起步较晚,雨水、洪水资源建设各方面落后于城市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雨水、洪水资源利用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原因如下:中国的气候和环境问题,使城市内部排水非常困难;中国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传统上,排水管道不完善,雨水、污水合流的排水管道系统较多。而且,老城区雨水、污水分流系统改造难度大、成本高、难度大。

1.3 没有根据城市水文条件进行规划设计

目前,在我国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中,给排水施工企业往往忽视了城市自身水文条件的影响,加上忽视了客观实际情况,例如,雨季时间的变化、降雨量的统计以及多水地段的改造等,使得给排水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给排水系统功能的发挥。

2 给排水设计中的海绵设施

2.1 透水铺装

海绵城市中给排水设计可利用透水铺装,这是城市铺装的新形式,其原理在于利用排水渗透设备或大孔隙结构层作为铺装结构,借助这一结构实现对雨水的及时化的就地入渗,减小雨水在地表的径流,同时使雨水还原至地下。根据不同面层,铺装形式有如下几种不同形式,即透水砖、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水泥混凝土三种不同式样的铺装。实际上,鹅卵石等铺装也可列入透水铺装范畴。这一海绵设施可应用于广场、人行道、停车场等区域,也可设置于小区道路、城市非机动车道等荷载小的道路中。

2.2 普通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主要指绿地周边有地面,亦或绿地200m范围内有道路,这种绿地可采用下沉式绿地的设计形式,其主要可应用于城市小区、绿地、道路等区域中。不适于高地势、垃圾多、覆盖珍贵植物的区域。

2.3 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是在低地势区,以改良型土壤换填原有土壤,基于土壤、植被、微生物构建一个全新的雨水渗透净化系统,提高雨水渗透与净化效果。该设施可分为以下几种:如雨水花园式的增渗型下沉绿地,树池、花坛等。此类设施主要应用于、小区、广场、道路或小面积绿化的区域。

2.4 植被浅沟

植被浅沟是覆盖植被的地表沟渠,可对径流雨水进行收集、输送与排放。植草沟主要包括转输型与入渗型两种形式,对径流量及径流污染起到双重控制作用。该设施主要应用于小区道路、停车场、广场等不透水区域。该设施还可结合雨水管进行使用,只要场地在竖向范围内允许设置该设施,同时不影响安全,便可将此设施替代雨水管渠使用。

2.5 渗透井/渗透池

该设施主要是利用井壁及其空洞对雨水进行存蓄与下渗。

2.6 湿塘

湿塘主要为景观水体,该水体可进行雨水的调蓄与净化,而后可作为补充水源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改设施主要有前置塘(预处理)与主塘(主净化)两部分组成,可用于小区、广场、绿地等空间较大的区域中。

3 海绵城市中给排水设计要点

3.1 车行道

海绵城市下的给排水设计中,应该充分结合道路两侧的绿化区域,根据排水和蓄水这两大基本原则改造车行道,整体提升路面排水效果,避免雨水给城市带来破坏性损害。

3.2 人行道

海绵城市理论下的给排水设计针对人行道提出了合理的优化建议:在施工中采用渗透性好的材料,避免人行道路面积水,水渗入地下后成为水资源,通过污水处理系统还可以再循环利用。如果该段路面水资源无法有效渗入,则需要合理规划,通过一定的角度设置排水管,有利于积水尽快排出。

3.3 绿化带

(1)雨水收集。在绿化带旁边设立一些固定储水的雨水沟,方便收集雨水,也不会影响交通。在透水地面,雨水可以通过地表径流聚集在绿化带的雨水口,通常在路面下方的15~20cm设置绿化带为最佳。同时要确保雨水口位于绿化带种植土和道路之间,分布要均匀。必须衔接好绿化带和雨水管道系统,在绿化带中使用溢流系统,对雨水管道系统和绿化带中的雨水收集系统进行连接。当雨水在绿化带汇集过多时,可以及时排入排水管道。

(2)水体过滤。水体过滤可以从渗入层开始考虑,在地上最底层安装一部分渗透管,上边铺上过滤的砂石层等,最后上边覆盖上一层薄薄的土层。这种铺设方式通过层层过滤,有效地保证雨水的清洁度,使存储到地下的过滤水水质得到有效保障。

(3)缓排滞蓄。可在绿化带内合理规划一些明沟,以方便雨水流入,当遇到降水量较大的季节时,雨水就会通过这些明沟流入地下,保证雨水经过充分沉淀后再存储。

(4)排放。当城市降水量过大,雨水口和明沟等已经不能满足路面积水的正常存储排出。对此,可以将海绵城市排水管道与市政排水管连接,保证雨水及时排出。城市周边若是存在衔接的绿化区域,对其进行合理设计,也可促进市政道路存储雨水能力的提升,进行分流后可降低路面出现积水的现象,确保道路畅通无阻。设计时,利用源头渗透技术(包括植被缓冲带、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促进雨水的排放;利用中途渗透技术(包括渗透渠、植草沟、调节塘)收集雨水。充分利用城市绿地衔接区域,减轻城市中积水压力,促进雨水净化能力的提高,从而补充地下水,进一步保护水资源。

3.4 附属设施

(1)路缘石:路缘石通常处于路面和其他构件设备之间,如马路中间的分隔带、路面边缘等。路缘石通常有两种,分别是平缘石和立缘石。它们是从高度上来区分的,平缘石一般和地表齐平,能防止雨水在路面囤积,引导雨水导入绿化带等;立缘石通常都是比地面稍高一些,其功能也是促进雨水排入绿化带。

(2)雨水口:雨水口是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径流的主要收集设施,也是雨水收集的起点。在传统雨水口上可以设置截污装置,传统雨水蓖子用截污铁蓖代替。为了清洗方便,还加入了滤网换防堵塞侧壁进水排水帽。雨水篦子可以打开,篦子帽檐可以起到防止细小杂物流入雨水口的作用,能够解决堵塞和污染水流问题。

(3)路肩边沟:由于路面施工设计要求,路肩边沟通常使用非渗透性的材质,一般多采用混凝土水泥等材质,雨水不能得到渗透净化,视觉感官也一般。这就要求在海绵体城市设计上考采用在周围建立沟渠、种植植被等方式,通过这些手段起到净化、存储雨水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海绵城市中的给排水设计应中分结合地区实际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政策要求等,将海绵城市理念充分应用于给排水设计之中,合理应用海绵设施,构建出科学高效的雨水处理系统,提升城市给排水功能,推动绿色生态、低碳节能城市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贾真.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6(15):31.

[2]张斌.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39).

论文作者:陈晓伟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中给排水设计要点分析陈晓伟论文_陈晓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