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咨询业_变革管理论文

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咨询业_变革管理论文

变革中的中国咨询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咨询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山东北洋咨询集团组织召开的第一届咨询产业研讨会最近在北京举行,来自信息和咨询行业的100多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并围绕中国咨询业和信息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交流。

咨询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一门新行业新学科,是我国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中一门比较重要但又相对薄弱的产业。

据北洋咨询集团总裁张晓军先生介绍,我国目前在工商管理局注册的咨询公司有3.8万家,另一说有4万家,信息服务机构有2万家,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信息和咨询业已有多大的规模。在这些公司里,有的已把咨询与信息两种业务清楚地分开了。

就性质来讲,信息和咨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和两个概念,一个是上游,原材料,一个是下游整理加工,把信息拿来加工后再销售出去。因此,如果说信息业是典型的传播业,那么咨询业更准确地说应当是一种更高级的知识产业——智囊产业或顾问产业。

以西方国家正规的咨询企业为例,德国的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拥有500多名专家级的高级人才,1994年咨询费收入达3亿多马克。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现有研究人员上千名,其中半数以上为高级专家和学者,每年经费预算高达5000多万美元。另一与兰德公司齐名的研究咨询机构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拥有专职人员3000多名,其中研究人员2000多人。在规模上讲,总部设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巴特尔记念研究所可算美国最大的民间咨询研究机构了。该所拥有专职人员8000多人,每年承接5000项研究项目,年咨询收入超过4亿美元, 被誉为“当代世界上最大的思想库”。

从规范化的角度和严格意义上讲,咨询业是一个知识含量和技术层次相当高的产业,不论是对国家政府的重大宏观决策还是对基层企业具体微观的经营管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人把咨询业称作政府和企业的“外脑”,这种比喻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但是在我国,咨询业和咨询的概念一直比较薄弱和淡漠。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用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信息处处长侯智锐的话说,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国家经济生活,从每年需要开采多少吨煤炭、发多少千瓦电、一直到老百姓过年时该配给几斤鱼,都纳入一个无微不至的计划体系中,政府和企业(特别是企业)根本不需要咨询业的存在。

如果说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有咨询业,那是指国家设立的各种研究机构和计划部门,如社科院、科学院和部委研究机构以及国家计委和经委等政府部门。但是,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咨询机构特别是一些民营咨询机构的兴起,是改革以来近十几年间的事。

在这些年里,特别是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后,企业逐渐走向市场,过去传统意义的只为政府服务的国家研究机构开始转向为基层企业服务,由此导致了市场性服务业务的大量增加。大批的科研所甩开国家财政经费走上自谋生路的道路,研究单位直接与企业挂钩,从社会服务中要效益。社会上又应运而生出一大批为企业服务的新型咨询公司。我国目前的咨询业,基本上是由两股力量组成:一是传统的官办研究所一类机构,二是社会上新生的咨询服务机构,如山东北洋咨询集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等。

由于企业逐渐成为咨询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或者说正在成为社会上咨询需求量最大的服务体,因此,我国的咨询工作目前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转变,即由以往的主要为政府和行业部门服务转向为全社会微观经济单位服务,由以往的纵向服务转向全面服务;打破条块的、跨行业的新型综合咨询服务机构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种现象标志着我国正在进行着一场人才资源和知识智力资源的重新大配置。但如何完成这场大转变,还要从体制上进行大量的探索。

与我国当前体制改革联系比较密切的是,如何将过去的一大批非盈利性咨询机构转变为盈利性咨询机构,如何使这批宝贵的人力财富投向社会。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例,虽然它是一个改革年代中新成立的经费来自国家财政的政府智囊机构,但在为政府做决策之外,社会对它又有着巨大的需求,也就是说,政策咨询不仅政府需要,企业也同样需要。因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服务必然是双向性的,既面对政府,又面对社会。但是,象这种有财政经费来源的非盈利性机构如何在为政府服务的同时,又能进行一些盈利性的社会服务,如何更大地发挥它的智力资源的作用,是否可以从国家机关走向企业化的管理,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从新型的咨询机构形象来说,原先属于各部委的科研院所可能更容易以一副崭新的面貌出现。但就目前我国的情形看,今天还没有一家科研院所改头换面大胆走上市场,由纵向变为横向的真正意义上的咨询企业。

而近年来社会上新冒出的一大批咨询公司,其实力、资历、资格等都很难称得上真正的咨询公司。譬如说,有的咨询公司只是某个领域的专家牵头公司,公司内部几乎不拥有专家,只是专家与客户的召集人。这种形式和性质的咨询公司目前在我国咨询公司中占很大比例。

因此,真正要让我国的咨询业发展起来,咨询机构首先必须规范化和专业化,必须名副其实。而目前我国的状况是,咨询公司缺少专家,真正的咨询专家都不属于咨询公司,却散见于各大研究所、院校或部门机关。这种状况当然也是正常的,许多西方的咨询公司的情况也是如此。如美国华盛顿的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只拥有精干学者50名, 另400名兼职学者散布于周围的各大院校。坐落于纽约州的赫德森研究所,其来自国内外的由政界、军界、学术界、企业界和新闻界著名人物组成的公众成员和研究成员人数,远远超过该所的专职人员数。

尽管如此,咨询公司也必须自身具备一套班底,成为一项专业或一个领域中真正的决策权威和高级参谋。

尽管咨询的重要性近年来越来越被社会所认识,但对这一行业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其表现有:一、客户对脑力劳动的价值认识模糊,轻视知识的价值,对咨询费用不理解。二、搞不清什么是信息业,什么是咨询业,有时把咨询公司当成只管牵线搭桥的中介机构。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侵权现象严重,不尊重咨询产业的劳动。

如果说这些表现都是由于对咨询业宣传不够造成的,那么,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至今对咨询产业也没有给予明确定位。例如,咨询产业应该由哪个部门来管?归哪个口?我们国家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上有农业部、石油部和机械、电子部等,但在第三产业方面有信息工业部或咨询产业部吗?可以说在一些新兴的领域,国家的管理有时是滞后的。现在,我国有这协会那协会,就是没有咨询产业协会。

另外,与世界其他国家咨询业沟通合作的问题也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方面的衔接也是个薄弱点。许多年来,中国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与西方国家的有形贸易,即实物贸易,但近些年来,知识产权贸易额迅速上升,1995年,世界各国间的知识产权贸易额已接近500亿美元, 无形贸易越来越重要,咨询业和知识产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一个国家如果仅仅进口了一大堆硬件,缺乏配套的软件,那么,花再多的钱可能也要浪费。因此,今后国内的咨询企业与国外的咨询企业相合作,将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从咨询业自身来讲,也亟需建设和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咨询业专业人才缺乏,是目前困扰此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总之,咨询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幼稚产业,一边需要摸索,一边需要税收、法律和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大力扶持。不过,咨询产业的兴起,表明了知识和智力资本正在我国不断升值,决策科学化的思想正在由政府部门向基层企业普及。咨询产业的发展,可以使我国宝贵的智力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从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来看,咨询产业的崛起,正适应了今后两个转变的大趋势。

标签:;  ;  

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咨询业_变革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