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加速开放下我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研究
● 黄雨萌
摘要: 自从我国进入世贸组织以后,外资保险企业就逐渐踏入了我国市场。针对当下国内保险行业如何应对外企的严峻挑战,如何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如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本文论述了我国金融加速开放下的背景,总结了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带来的全新挑战和中资保险公司应该采取的积极态度与对策。
关键词: 金融加速开放 外资保险公司 国内保险公司 挑战
一、引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市场处于慢慢开放状态,国内保险公司处于将会受到来自外资保险公司挑战的境况。而处于当下中美贸易以及金融加速开放下的大潮,政府承诺开放金融市场,并且允许外资机构来中国开展业务。因而,国内保险公司马上就会迎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近日,外国的一部分金融组织利用我国进一步开放所附带的大量红利,逐渐踏入了我国的市场中。我国进行进一步的开放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融入。中国经济赢得来自国际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并以各种形式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
1) 边界隔离。加强控制系统的大门防护,从根源上杜绝企业信息网络不安全因素的入侵。在控制系统网络与企业信息网络之间增加单向网闸进行安全防护隔离,起到访问控制、病毒木马防护和保护生产数据的作用,实现数据的单向通信,杜绝一切外来信息传回工业控制系统。
二、金融加速开放下我国保险行业现状
目前,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近十年来超过20%的年均增速也使得保险业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发展空间巨大。从1949 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新中国一道诞生开始算起,中国保险业一路走过了70 年的砥砺之程,其中既经历过停业近20 年之落,更有改革开放大潮之中的飞速发展。如今的中国保险业,“量”上来说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费3.08 万亿元、总资产18 万亿元的成绩可谓斐然。而从“质”上来说,无论是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还是保险市场的业务结构、市场环境,我国保险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必须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从保险大国成功走向保险强国。
进入全面发展期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也呈迅猛趋势。数据显示,中国保险业年度保费2017 年有27.5%的惊人年均增长速度,收入也从4.6 亿元增加到1980 年36581 亿人民币。回首只有六间保险公司的1992 年中国,至2018 年底,我国保险机构数量达235 家,保险营销员队伍超过800 万人。在保险市场的发展程度逐渐超越了英国等部分发达国家,全球排名升至第二位,在世界500 强中有7 家中国内地的保险公司,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大国。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系下,由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再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组成的开放竞争活力型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建立。2014 年新国十条的发布标志着“顶层设计”的到来,以澄清保险业在社会经济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在坚持保险本源的过程中,保险业作为“压舱石”,为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保险业以创新方式支持农业从而造福农民,协同政府相关部门形成一个对民生方面有促进作用的网络体系,加大对于实体经济层面的帮助,优化不同等级的社会保障系统,建设一个大规模灾难的保险体制,尽可能的优化社会方面的管理系统。
总之,泉州碳九事件折射出了当地政府部门公信力缺失,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企业固然有逃避责任和处罚的动力,但作为政府部门,应着眼于加强公信力建设,建立透明化的信息发布机制,依法对涉事企业进行惩戒,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获取普通大众的更多理解和支持,为促进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在推动中国保险方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我国保险市场加大对于外界的开放程度,还需要促进我国保险产业尽快和世界融合,勇敢面对外界的挫折与压力。在保险业走上重新构造、更加完善的道路,并逐步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争取更多国际保险市场的机会的同时,必将伴随着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借鉴外国相对前沿的保险措施与运营管理经验,不仅如此还需要学习相对科学的保险技术。但与此同时伴随着不容小觑的挑战,需要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化险为夷。
三、当下国内保险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外资保险公司拥有雄厚经济实力
首先,开发新险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并引进新的类型,以满足需求并创新保险种类,并替换落后市场需求的产品。利用设计来发展多个等级与多个类型的保险,进而对应人们在保险上的多种特性,以满足人们对个性化保险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外资保险公司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
然后,在推动服务水平的提升与经营措施的优化基础上,逐渐提高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依靠代理销售、直接销售等多方面的销售方式形成一个整体化的销售结构体系。必须依靠高水平,高效率,高增值服务的竞争才能使各种保险产品更快,更好地交付给客户,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和稳定客户关系,而且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三)混业经营背景下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混业经营背景下保险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在业务彼此交融的运营背景下,银行、信托等多方面的业务都能够在其他方面发展,为更具竞争力,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业务范围既包括行业内扩张,扩张其业务经营氛围,还包括行业间的扩张,从而扩大影响力与竞争力。
(四)科技创新领域与互联网时代背景相连
金融对外开放的深入,潜在风险是绕不开的话题。一直以来,市场上都存在这样的担忧:行业竞争压力增大,进一步开放会对中国现有金融体系形成冲击,比如大型金融机构之间在业务和客户层面的竞争;小型金融组织都是在被兼并的道路上挣扎。所以,拥有一系列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当务之急,决定着国内保险行业今后的发展是否顺畅。
四、解决对策
部分国内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比较保守,价格上优势也不大,外资保险公司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结合更加新颖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消费者。目前在互联网时期中,对于区域链等多方面的先进技术,国内并未充分应用结合到位,仍需创新发展。
(一)提高竞争能力,加强保险创新
能拓展海外业务的国际保险公司大多都实力强大,与当下的国内保险公司相比,外资保险公司有着较为深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通过较为响亮的名气来得到投资人的认可,自身的业绩能力与运营水平也可以说是比较优秀的,并且,而且拥有专业化的保险代理人团队,规模壮大,能给客户带来十足安全感从而积极投保。
有效生成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最佳策略。教学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这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发生,常常是学生在老师的某种启迪之下的顿悟或另类思考,是学生灵感的迸发和创新思维的展现,只要教师有意地引导生成,娴熟地应对学生的生成,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涉及全世界,因而也具备了更高效、更方便而且更多元化的售前售后规范性服务。与国内保险公司相比,其产品的研发能力方面相对更强,能够更加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需求。因而,国内保险公司需通过合理有效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立新的业务增长点,加速保险增长方式的转变
目前保险行业最为关键的竞争因素就表现在人才方面。要想在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中不断增强民族保险业的竞争力,中国保险业应大力发掘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层次,高技术的综合性保险专业人士,精通保险专业知识与高新计算机技术,有着许多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团队,以此来面对残酷的竞争压力。
(三)加强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
实践证明,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保险市场,如果中国的保险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大企业,大集团并具有较强实力和响亮的国际声誉。因此,国内保险公司必须改变国内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保证高质量的保险服务,不断增强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从而保持其在竞争中的地位。
(四)提升专业化服务质量
当保险市场逐渐的完善,客户们对于其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就日渐上涨。无论是保险产品的购买,还是保险支付与理赔等方面,客人通常都想要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待遇。例如,在过去,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基础性细心、及时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而现在,客户的需求将扩大到专为他们的具体情况,需要专业化一对一的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认可与满意,同时国内保险公司内涵与服务的推广也在不断扩大。一个公司的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必须在服务体系和服务流程的整体过程中更加用心,从而赢得客户的肯定与支持。
为客户能够长久存在于公司,中国中资保险公司应逐步改变自己的理念,逐步达到忠于客户的宗旨。不仅如此,保险公司需要通过不断的最大化创新,让所有的顾客都能够得到满意,进而,避免客户因信息不对称等引发的错误认识,这都需要各个企业重视企业职业道德的建立与维护。
不过,情况很快就得到了扭转。“以制度规范,以流程管控,建立全新的绩效评价机制是改变的秘诀。”范玲认为,在遇到阻力之时,医院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非常关键。除了进一步调配人力、物力与财力,盛京医院2011年建立的岗位职责与绩效评价指标,以及护理能级激励机制在这一阶段被完善,职称晋升和“评优”也成为做强延伸护理的重要抓手。
由于本研究主要是检验科学公信力三个维度指标的信度与效度,并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内部一致性与相关性的探索性分析,以此作为深入理解科学公信力生成逻辑的基础,因而科学公信力构成了研究的核心变量,与此同时,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对影响科学公信力的因素也进行了相应的思考,这些辅助性的变量对于解释科学公信力的生成、强化、损耗、流失机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五 、结论
目前世界金融市场正逐渐的完善优化,我国需要朝着进一步开放的方向稳步前进,毫不动摇的立足于开放这个关键点,这表明将深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开放。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预示着国内保险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外资保险公司加入的挑战。通过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把握当下时代发展趋势,促使国内保险市场在风浪中扬帆起航。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标签:金融加速开放论文; 外资保险公司论文; 国内保险公司论文; 挑战论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