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琳:滋养生命的幼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教论文,生命论文,余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园所简介: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创办于1956年(原为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幼儿园)。该园现有儿童420人,教职员工60余人,是四川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教育部——联合国儿基会“重建更美好”早期教育项目省级指导园,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试点园,四川省第一所“幼儿教师国家培训计划”省级培训基地,四川师范大学首批校外研究生培训基地。
幼儿园始终把握“养成教育”这一主线,提出了“丰富幼儿玩耍形式,彰显幼儿生命特质”的办园思路,着力于“关心幼儿生活、关怀幼儿情趣、关注幼儿体验,关切幼儿长远”的教育实践探索,幼儿园以“让孩子在游戏中玩出智慧、玩出自我,玩出自信,玩出创造,成为‘会玩、勇敢、自信、快乐’的儿童”为育儿目标和策略。已形成了“在玩中发展孩子”的鲜明办园特色,是全国知名的“游戏研究”特色园。幼儿园注重国际化发展,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一道开展“游戏的力量”项目研究,并与美国旧金山(Kai Ming Head Start,启明启蒙学校)和新加坡Lee Yin Hin和Law Chor Hoo校群结成友好学校,进行交流研讨。
余琳: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1968年5月24日出生,1987年毕业于成都幼儿师范学校,从此开始了幼儿教育职业生涯。参与教育部八.五重点课题“中国家庭教育的研究”,主研的课题“构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教师”成果获成都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家庭教育指导人员、成都市优秀教育科研人员,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成都市学科带头人称号,被评为四川师范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
在幼儿园里,与孩子们朝夕相处,身边是活泼、单纯可爱的孩子,在荡漾着孩子们欢声笑语的环境当中,固然有辛劳和付出,但是,能让生命变得简单而纯净,也赐予了余园长高度的幸福体验,享受幼儿教育,享受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快乐的日子。余园长总会用微笑、抚摸、拥抱和语言回应着身边的孩子,而孩子快乐而亲切地称呼她为“园长妈妈”。
作为有着近三十年工作经验的园长,余琳依然显得年轻,漂亮。谈及保养和幸福的秘诀,余琳园长感触最深的是:幼儿教育让我的生命丰韵而滋养。对于自己早年的生活,和最初进入幼教的感受,余园长娓娓道来。
最初的梦想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不算富裕但却非常幸福的家庭,家庭的娇宠以及后来老师的娇宠让我有些清高和孤傲。1987年毕业于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做了幼儿园教师后,面对几十个弱小又不一样的生命,我开始从被爱走向爱,领悟感受到付出爱的快乐与幸福。
选择当老师,不是偶然的冲动,而是小时候就开始憧憬的一个梦想,这方面,我受妈妈的影响比较大,妈妈年轻时候,是一位非常漂亮的乡村小学女教师。在童年记忆里,经常半夜醒来,发现妈妈还坐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平时还会带过来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到家里吃饭、洗澡、穿他们兄妹的衣服,也就是这一瞬间,我的内心升起了对教师这个职业一种别样的情愫。在那个年代,当老师就是有文化、有知识,而且是一个多么受人尊重的职业。
非常清晰地记得我带的第一班有个叫陶冶的孩子,因鼻腔毛细血管裸露经常会流鼻血,从小怕血的我每次都要强忍恐惧为他止血,这个瘦瘦小小的孩子焕发出了我强烈的保护意识,也让我享受到了做孩子护卫者的快乐。
紧贴肚子的毛毛虫
还有一件事我也永远不会忘记,一天上午10点过,突然发现班上一个特别调皮的男孩不见了,一边派人去报告园长一边在幼儿园四处寻找,结果这孩子在花园里发现了毛毛虫,抓了好多毛毛虫紧贴肚子用背心兜着,我把他带回班上。
我一边给他红红的肚子上药,一边非常严厉地批评着他。结果孩子却说:“余老师,我好爱你。”当时我就抱着孩子流泪了,这世界,最具有“真、善、美”精神的群体就是孩子,做老师的我们对他们的保教或许还带着功劳,但他们却把最纯洁的爱回报给你。
独具特色的游戏文化
迎接新生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好多孩子哭个不停,而且很黏人,只要没人陪着抱着,哪怕是再好玩的玩具也吸引不了他。我很纳闷: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居然不会玩耍了。更令她诧异的是,个别老师甚至连有些玩具的基本功能都操作不起来。只有会玩耍的老师,才可能做好儿童的首席玩伴,她才可能引领孩子进入到游戏世界同嬉戏同发展。于是,我提出“用丰富的游戏,回应童年的呼唤”这一口号,鼓励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十六幼的老师们混迹在孩子当中,去解读儿童到底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并且设置了一些常规工作的要求,如幼儿园一旦购置了新玩具,每个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先抓紧玩一遍,感受下这个材料的玩法,然后再投放到班上去。
在十六幼工作6年,我和我的团队一起,定位了幼儿园的办园特色,确立了“会玩、勇敢、自信、快乐”八字育儿目标和“尚趣、博艺、善学、乐导”的教师发展目标,形成了这所幼儿园丰厚独特的“游戏”文化。“布上旅行”、“竹梯蜘蛛人”等等一个个鲜活的游戏,记录着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每年一次游戏节,每月一次走班游戏日,两周一次自由大户外活动,每周一次主题游戏日,诸如此类的要求很多,而这所有的探索都有一个系统的故事链蕴含其中,层层递进下来,首先是先发现儿童的玩,诠释儿童玩耍行为方式的各种现象,在玩中支持儿童,这包括儿童对快乐的追求、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以及和小朋友的合作协商精神等等。
每天早上醒来,想着又可以在幼儿园快乐地工作一天,就幸福。还有比这个更高的人生境界吗?我真的觉得很享受。可以说幼儿教育让我的生命丰韵起来,让我的生命更加滋养,谁会厌倦这样的生命历程呢?
幸福的管理
其实我做园长的时间不长,我也不认为自己的管理水平有多高,在管理方面我一直是学习中的实践和管理者。
我认为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人”,我采用的管理策略就是“先人后事”,首先是发现人、激励人、培养人、用好人,建立并不断培植起“人力资源”,有了可用的人才,就能办好事,有了好的教师,就会有好的教育。
最近,有两位美国教师在我们幼儿园做为期一月的互动研究,她们很惊讶我每天都会深入到教师中,倾听、分享、研究,她们说如果她们的园长也这样,她们会很幸福。
十六幼的老师会玩游戏,有新意和创造力。对游戏的崇尚、追求、热爱已经融入到老师们的灵魂里、生命中。教师们设计的游戏环境,充满十六幼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游戏文化,走进幼儿园,孩子们随处可游戏、随时可游戏、动手就游戏、一处多游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自然浸润的力量。
目前幼儿园,并不是靠说教指令来管理,而是靠幼儿园已经形成的文化和共同的愿景一步步往前走着。大家都觉得在很幸福地从事着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尤其看到孩子玩这些材料的时候,他们觉得再辛苦,也很值。
这些老师并肩战斗,也经常被他们感动着。记得今年开总结会的时候,一个老师请假,第二天就要陪妈妈做一个子宫肿瘤的手术。随后,我和几个老师赶往医院看望,这位母亲说:“余园长,我今天很为我的女儿感到骄傲,我没有想到她那么坚强,工作和家庭两方面都能兼顾的很平衡。”而这位老师说:“妈,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我也有一个幸福的集体,我的幸福满满的,所以我能平衡。”和她们在一起,真的很幸福。
十六幼的“奥斯卡”
老师也经历被“激发”的过程。评价、奖励、榜样这些外显的方法当然要用,在这样一所幼儿园里,没有不想优秀的老师。每年年终,我们都有十六幼的“奥斯卡”颁奖盛典,我们评出各种优秀,走红毯、开奖嘉宾、颁奖嘉宾、获奖感言一应俱全。每年的教师总结会,是幼儿园最盛大的仪式之一,幼儿园设置了各种奖项,得奖的老师踏着红地毯走上领奖台。这样的总结在16幼每学期都会有一次,这是16幼的奥斯卡。问鼎奥斯卡,是普通老师们的梦想,老师们一年的辛勤工作会在此刻得到认可,同时积蓄来年的能量。
但最具有绵长内力的激发手段不是这个,而是来自教师对儿童及儿童游戏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我们的老师经常如儿童般游戏寻找做孩子的感觉;我们老师记录了许多儿童游戏的精彩瞬间;我们老师有讲不完的儿童游戏中的动人故事;在各种培训、交流会上交流自己游戏教育的经验。
我想,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人生最大幸福在于社会价值的体现。以游戏为核心的工作让十六幼的老师感到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人生和社会认同度的不断提高。
今年的游戏节我们预计半天的游戏研讨交流会最后经历了两天才完成,为什么?好多老师设计的游戏高达4、5个,甚至把一些好玩的电脑游戏改良成真人游戏,研讨会结束时我说了一句话:“我要做跑得更快的人,否则已经不能做你们的领跑人了。”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