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及其治理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企业论文,途径论文,信用风险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信用是生存之本,也是市场运行的重要前提。中小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并不理想,目前在竞争中处于弱势。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政府经济工作的棘手难题,而问题症结在于中小企业信用缺失。信用不足就会制约银行、中介担保机构、社会服务机构为企业健康成长发挥有效的保障作用。可见加强信用风险治理是决定着中小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信用风险基本特点及其重要地位
信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有稳定市场秩序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的双重功能,为解决中小企业信用问题,首先要考察企业信用风险的特点。企业信用风险特点表现在:其一,客观性。信用风险是宏观经济、产业政策、企业财务状况等不确定因素作用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其二,双向性。指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信用风险会波及授信方(债权人),也会波及受信方(债务人),主要表现在供货方或资金提供方因资金的原因而无法提供商品、服务和资金。其三,累计性。指企业信用风险具有不断积累、恶性循环、连锁反应、在一定临界点可能会突然爆发而引起经济危机的特点。如上所述,三者也存在着紧密联系,即客观性决定市场经济必然存在企业信用风险;双向性说明企业信用风险会影响到签订合同、契约的双方,人们在管理和控制企业信用风险时,不能仅从授信方考虑问题,还要考虑受信方带来的信用风险;累计性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企业信用风险如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信用。[1]因此企业信用风险的治理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关键和基础。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困境与失信负面影响
我国经济体制正在转轨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发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危及企业的生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整个经济秩序的稳定。当前中小企业信用失真现象有如下四类:
1.商业信用缺失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也是交易最频繁的信用关联方,目前许多信用交易的背后存在大量的违约行为。企业合同能得到执行的平均不到65%,有的地方不到25%,相互拖欠的未付资金总量达3,000亿~4,000亿元。严重恶化经济关系,导致债务无法清偿,致使企业经营困难。
2.财务信用缺失
不少企业有曾提供过虚假的财务报告的记录。据调查,在中国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有49%的公司提供的是“准财务报告”,即只通报财务状况的变动,另有19%的公司报告不核实披露信息对投资人的影响。如银广厦丑闻、郑百文事件就是典型的例证。
3.生产信用缺失
有的中小企业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或质量认证,企业为降低成本,在生产的过程中任意使用劣质原材料,采用非法生产的方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据调查,我国每年用于打假的费用高达9亿多元,假食品、假药、假种子、假化肥等假冒伪劣产品仍然屡禁不止。
4.融资信用缺失
据统计,我国商业银行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比例仅占大型企业的1.5%左右。究其原因是中小企业分布广、规模小且成立时间短,抗风险能力差;履约率低,盲目负债及负债后的逃债行为比比皆是。银行不良贷款中58.64%是中小企业不良贷款,信用缺失状况严重妨碍企业发展壮大。
信用是现代经济的基石,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严重危害主要体现在:其一,扰乱市场秩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日益复杂的商品交换关系,市场关系逐步构建起多个市场主体参与的彼此相连、互相制约的信用链。如果参与市场的主体多数不讲信用,便会使整个信用网络陷于瘫痪,引发市场秩序混乱。其二,妨害资源配置。信用缺失一方面使企业正常的生产和交易不能继续,银行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另一方面,信用缺失还将导致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和工具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危及国家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信用风险存在累计性,必将引起市场体系失衡,破坏经济活动,导致信用秩序混乱。其三,降低企业经营效率。信用缺失使企业对信用交易的方式产生极大的不信任,导致交易效率的下降和交易成本的上升,企业签约的成本也随之增大。信用的缺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持续性,不利于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当前国内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根源剖析
在实际生活中,单个中小企业处于经济循环圈中,往往受到外部企业和市场环境的冲击和影响,使其信用行为遭到主观或客观原因的破坏,从而恶化企业信用行为直至出现信用危机。导致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1.信息使用的失衡
目前我国信用信息体制不健全,导致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方可能欺骗信息劣势方,造成决策错误而产生经济损失。信息不对称的根源在于信息缺乏透明度,征信服务体系建设缓慢。我国只有少数地区和试点城市在尝试建立区域性的征信体系,但都存在信用信息缺乏科学性;用信息收集不广泛;信用信息网络和动态更新数据库没有建立等诸多问题。
2.企业信用意识匮乏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企业的信用意识。西方文化强调和重视个体,人们之间存在着契约关系,由契约关系才组成政府、社会,人们的一切行为受契约制约;而东方文化则强调个体服从整体,个体较少受到重视,人们的行为缺乏法治精神。信用观念弱化和信用制度、信用体系残缺现象长期困扰企业,使许多企业很难对未来做出准确的预期,从而产生短期行为。
3.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
企业内部管理职能部门如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及客户服务部门三者应紧密协作,才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但事实上企业内部缺乏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质量记录机制。绝大多数企业未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信用经理,没建立基本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即使建立也是流于形式。这使得企业对客户信息掌握不足,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盲目性较大,造成较高的信用风险。
4.政府行为失范
政府存在着政策模糊,随意行政严重、干扰企业经营自主权等失范行为。政策朝令夕改,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这样中小企业会着眼于既得利益,缺乏信用约束。有些政府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纵容包庇不履约清偿债务的本地企业。政府腐败行为刺激企业的失信行为。政府是规则的制造者和监督者,如有发生腐败行为,政府监管力度不足,“猫鼠一家亲”将刺激企业的失信行为。
5.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
如失信惩罚机制能查漏补缺,严厉打击失信行为,就可缓解企业的信用缺失问题。经济主体是否选择违约,主要看其成本的高低。[2]信用法制的不健全使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行为缺乏刚性约束,使“失信”者认为有空可钻,有利可图,造成中小企业违约不讲信用的收益要远比付出多得多,这种利益驱动导致企业信用机制的恶性循环,加剧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
四、加快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治理的必要途径
我国信用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就是对中小企业信用环境的治理。笔者认为应从企业内外双管齐下,加大对信用问题的管理力度,从根本上治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问题。
1.始终树立信用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应树立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竞争之本的意识。必须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及融资活动;要依法建账,严按国家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坚决摒弃账外设账和授意、指使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等弄虚作假行为[3];还需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与开发、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壮大信用竞争力。
2.设立功能独立、职能明确的信用管理部门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进行全面信用管理,建立独立专职的信用管理部门势在必行。信用部门人才配备要精细、敬业、警惕性高,信用管理人员要“一专多能”。同时,信用管理部门的从业人员要有着高度的警觉性。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客户的反常行为,做出正确的决策建议。
3.优化中小企业产权结构
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是中小企业信用治理的基础。产权不清,会诱发企业内部与治理结构相关的道德风险、内部人控制系列问题,信用的强制力基础如同流沙无从巩固。应建立成熟的产权制度,如产权明晰化并明确划分财产归谁所有、多元合理的产权结构、产权交易流动性佳,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中小企业应加快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转制、拍卖、兼并、入股等方式,实现产权的国有化向非国有化方向转变。
4.重视征信数据库的建设
结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实际,我国中小企业征信应建立征信数据库由政府认定的具有从业资格的征信企业进行商业化经营的模式。[4]可先由政府建立征信数据库,再由指定的征信公司进行商业化信用经营;或由政府指定的征信公司进行商业化信用经营;或由政府指定的具有从业资格的民间企业建立征信数据库,进行商业化经营。这样既能避免征信企业投资过于分散和行业无序经营,又能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的主导优势,保障高质量的征信数据迅速覆盖全国。
5.提升信用担保机构服务能力
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理财、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各项配套服务。因为这些服务,信用担保机构获得企业更多的信息,加强对企业的监督,降低风险,减少损失。优质的配套服务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使其健康发展并不断发展壮大,担保损失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信用担保机构还可以发展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对中小企业统一进行信用评级、财务诊断分析,便于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管理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放心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投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需要。
6.建立健全失信行为的约束机制
中小企业失信惩罚机制是以提高失信成本为基本出发点。要发展征信行业,通过立法手段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把企业信用档案信息在网上公布,面向社会公开,方便自由查询数据库中所有征信数据;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发挥媒体监督作用。通过新闻媒介加大对不讲诚信、恶意欺诈企业的曝光力度,广泛推广“失信中小企业黑名单”公示制度,每年定期公布失信中小企业名单;实行严厉的违约处罚制度。加大合同当事人违约成本,减少违约概率;建立行业联动惩罚机制。如企业恶意拖欠银行贷款,银行除继续催收欠款外,可将企业记录向各金融机构通报,使该企业的金融信托业务停滞,以增加其失信成本。
标签:信用风险论文; 企业信用论文; 征信机构论文; 征信体系论文; 信用政策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征信业务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经济论文; 信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