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初探--走向电子图书馆_图书馆论文

党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初探--走向电子图书馆_图书馆论文

党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设想——走向电子化图书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党校论文,电子化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91年“全国省级党校图书馆馆长会议”提出建设党校现代化多功能图书馆以来,党校图书馆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自动化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大批党校图书馆先后建成了单机采编检、单机文献流通、单机光盘检索、单机运程联机、局域网业务系统集成等自动化系统,已有一定规模的图书、情报数据库,从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成熟的操作员和管理人员,有些党校还编制过多种业务软件,有关人员为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一直不懈地在宣传、研究、实验和规划。可以说,党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在计算机系统环境、人员和人才、数据库规模和建设经验等方面已有一定基础。

然而,时代的发展,总是给予我们压力,促使我们不能停留在原位不前。一方面是党校教学科研已有很大的发展,如广东省委党校形成了“一校两院和硕士生点”的教学规模,图书馆读者人数成倍增多,读者需求层次多样,需要文献信息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1993年底建成的基本覆盖全馆业务的计算机局域网已不能适应用户需求的发展,急需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和雏型的出现,我国国家通讯网已具相当规模,全国文献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正力求与国际接轨。这一切,都迫使党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如何发展?笔者认为:应根据我们已有的基础和目前国内外文献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高起点、高定位地制定全国党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目标、模式。

1 确立“面向用户”的指导思想

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在于对读者提供文献信息,建设自动化的目的也在于此。我们曾经希望自动化将大大减轻图书馆工作者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但这一“定位”已显得过于浅显。党校图书馆建设自动化的重点应从原重内部业务管理走向对外应用,真正体现自动化的目的是为了读者(用户)的使用;从单一载体信息走向多种成分、多种载体信息的采集、管理和提供,从而向读者(用户)提供全面的文献信息、方便快捷的检索途径、准确新颖的参考资料。“面向读者”的目标确立了,内部管理的自动化建设就必然会加以解决。如图书采编自动化,因为要为读者提供计算机检索图书目录的服务,必须建立本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机读目录(书目数据库),从而必然会要求采编工作应用计算机管理。

向读者提供“全面的文献信息”,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也是三个层次:一是该校图书馆的图书、期刊等纸本印刷出版物及它们的二次文献(如图书馆目录)、三次文献(如综述等);二是电子出版物,主要是各种电子数据库;三是计算机广域网上的在线信息,包括:教育科研网、国家经济信息网、INIERNET等。如果某一党校图书馆计算机主机接入INTERNET并具有网上IP地址(常称:网址),其提供的信息,对其他党校而言,也是广域网上的在线信息。

2 目标功能

为了满足读者这三个层次的需求,党校图书馆应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以及多媒体(或超媒体)技术,根据本馆实际,分层次地建设单机或局域网的管理和信息查询系统,并以Internet(或说以Internet上我国某一信息网,如教研网、国家经济信息网等)为依托,各党校协调地建设和组成党校的INTRANET(内部互联网),从而走向电子图书馆。党校图书馆自动化的目标功能,应具有电子图书馆的功能特点。

2.1 全面的计算机管理。采用高速计算机作为管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手段,系统地建立图书采编检、文献流通、期刊管理、情报管理和文书处理等计算机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包括对传统图书、期刊和现代的光盘文献、网络在线信息等电子出版物的管理。

2.2 新型的存储技术。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存储技术,如大容量硬盘、光盘存储和超文本技术等,存储图书目录、期刊目录、文献题录、文献文摘以及文献的全文等文献数据库和事实、术语、图像等非文献数据库,并多渠道、多层次检索和查询,复制和套录。

2.3 网络化的组织形式。信息的组织形式从顺序的、线性的方式转变为直接的、网状的组织方式。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及收集新的光电载体,图书馆原有以分类为主的组织信息方式将转变为以主题为主的组织方式;单个党校图书馆所藏的文献信息将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走出本馆,融入整个网络信息体系中;各党校图书馆将以分布式的网络结构,通过网络互联。

2.4 便捷的联网查询。通过各种电子通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将党校信息用户与各个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包括党校图书馆本身)、各种分散的信息数据库连接起来,而且用户界面友好。党校用户可在计算机互联网上访问到本馆、本地、外地以及国际的信息数据库。

2.5 以用户为主的服务模式。通过计算机网络,用户不必直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坐在办公室或家里的终端前就可以对远程数据库进行联机浏览、检索、套录。

2.6 可成为党校校园网的一部分。

2.7 可为将来联机编目留下接口。

3 实现模式与方法

根据以上所设想的党校图书馆自动化的目标功能,所要建设的党校自动化图书馆将在用户界面、网络通讯环境、电子文献资源等方面接近电子图书馆的模式。

3.1 各党校图书馆建立本馆的计算机局域网(LAN)

几年来,北京、上海、福建、山东、广东、广州等一大批党校图书馆均先后建成了计算机局域网管理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图书采编、文献流通、期刊采编流、情报采编检,并且相应地建立了各种数据库,从而把党校图书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但是,这些局域网并没有设立分开的读者检索终端,让读者自由查询,应该说,仅是一种管理网络。笔者所设想的图书馆计算机局域网,应是一个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提供系统,其中信息提供系统包括信息流通管理和信息检索两大部分。作为信息检索系统,它提供用户包括上述提到的三个方面的信息,并具有套录、打印和剪贴三种复制方式。这样的局域网具有以下内容:

(1)对文献信息的采集、加工、管理和建立二次、三次文献数据库并存储的功能,设立管理服务器,通过集线器、网卡、网线连接,设立各种工作站。至于采取什么样的管理软件,应由各馆根据本馆情况而定,网络操作系统也因管理系统而定。

(2)基于光盘已大量发行及成本低、信息存储量大、易保存等优点,它将是图书馆馆藏和向读者提供信息的重要对象,图书馆计算机局域网上必须包括若干组光盘塔和光盘服务器。关于光盘文献在网络上的版权问题,可根据国际上通行的“一次买断”或“按使用次数与时间付款”的两种办法,与制作人协商解决。

(3)设立中心服务器,安装全文型(文本、文档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易宝公司的TRS、海文公司的ONICK等)作为信息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从而互转和规范另外两服务器传送的数据信息。网络协议采用国际标准协议TCP/IP。中心服务器通过交互器(SWITCH)与管理服务器和光盘服务器连接,并通过集线器(HUB)把信息传递到各检索终端。

就目前最新网络技术而言,服务器应选用大容量、高速度的专用服务器,网线应采用四对双铰线(主干网应具有100MB的带宽,每个交换口具有10MB的带宽),网络结构应采用星型拓扑结构,采用Server/Client模式,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将因具体配置而选择Novell、Windows NT、OS/Z Warp等,各工作站和检索终端的操作程序也相应地选用DOS、Windows、IBM LCCM(IBM LANCLient Control Manager)等。

3.2 从局域网(LAN)扩展的党校广域网(NET)

党校计算机广域网,是一个计算机互连网,其意义在于:连接Internet并接收本局域网以外的信息,通过Internet向其他党校传送本局域网的信息,通过光纤电缆或电话线向校内传送信息和作为E-mail的信道。“需要说明的是:建设“党校网”并不是要在党校图书馆之间单独构建一个物理的电子通讯网络,而是借助最新数字化光纤传输,智能化计算机处理和多媒体终端服务设备建立能够综合传输声、文、图,联接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使之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座中继站,成为多元一体化世界新格局图书馆网中的一员。”[1]具体地说是,建立一个所谓全国党校计算机网络主机,再通过所谓专线把各党校或主要省级党校计算机或计算机主服务器相连,或省级党校再向市、县党校星状相连,从而建成一个“计算机网”,这是不现实的。高成本与相对低使用、全国地域辽阔与各党校资金相对独立、横向信息资源丰富与网络的相对封闭,这些矛盾将使这样的“党校网”难以建成,建成了也有先天不良。

可行的办法是:把各党校业已建成的局域网通过智能设备挂上公共通讯网。其建设过程是:从交换器(SWITCH)下联路由器(Router)并安装必要的路由软件;路由器的同步口(共2个)通过DDN光缆经邮电部门联至本地教育科研网或中国经济信息网等可进入Internet网的网络中心结点,并通过申请取得IP网址,同时设计自己的网页;路由器的异步口(共8个),先连接调制解调(Moden)器,主要的连入校内电话网,用户即可把在办公室和家庭的计算机(安装Netscape等程序)连接调制解调器和校内电话,从而与中心服务器(内置的数据库网络管理系统将具备3W等功能)相连;个别异步口可连接某些不上广域网的图书馆或信息中心、基层党校,交换信息;党校校园网建成后,从交换器(Switch)下连光缆,加入党校的校园网。不上广域网的基层党校,可在其局域网的主服务器上加装广域网卡,从而可访问Internet,也可把其数据库的数据通过E-mail存入已上广域网的上级党校的主服务器,从而与其它党校分享其数据信息。

3.3 联合建设数据库

笔者建议:可由中央党校或是某些基础较好的党校图书馆主持。组织有关党校联合建设一些大型的数据库。联合建库,可由主持单位负责数据库建设的市场调查、数据库的总体设计、数据库管理程序(DBMS)编制;由各参与单位进行数据的采集、评估、加工、录入,即负责选择、组织或编排数据集合。根据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各方协商解决利益分配与数据库版权层次归属问题。联合建库的内容,应以专题情报为主,如各地方政治与经济、党风党建、领导与管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等等。

3.4 对网络的补充

网络建立以后,某些业务和服务仍然需要脱网的单机进行处理。因此,还应建立一定的单机系统,作为对网络的补充。主要有:(1)为满足光盘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需采用单机方便、灵活地检索。(2)某些本来不需入网处理的业务,如文书处理等,采用单机系统。(3)某些流动性的业务,如文献采集等,需要使用笔记本计算机。

4 需要协调的几个问题

为了建设党校的计算机互连网,应在建设与维护方面,设立一定的机构,负责网络的协调。

(1)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协调制度,管理和协调网络业务的开展,如:规定的网址某部分要统一、网页的设计统一、信息安全与“防火墙”设立等等。

(2)协调数据库建设与存储,数据库的使用与费用问题。

(3)开展党校信息教育问题。有必要对三部分人进行培训:一是网络的管理人员,即系统员;二是网络的业务操作人员;三是网络的使用人员,即网络的信息用户。

标签:;  ;  ;  ;  ;  

党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初探--走向电子图书馆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