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文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泽民同志论文,三个阶段论文,理论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注重文化建设。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纲领,对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有诸多深刻阐述;邓小平总结以往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提出并不断发展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在继承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和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思考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文化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分三个阶段,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层层深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为我们在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行动指南。
一、揭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党从诞生时起,就有自觉的文化意识,并把建设中国先进文化作为自己的崇高历史使命。毛泽东关心重视文化工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构建了富有思想性、战斗性的文化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拨乱反正,深刻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出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前,是江泽民同志文化理论的初步提出阶段,这一阶段文化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江泽民同志在199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对“中国先进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作出界定: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我认为其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的民族性:这是对我国文化地位、基本风格的定位。在阶级社会中文化具有阶级性,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必定带有本民族深深的烙印,其发展还具有历史的连续性。中国有着灿烂的文明,闪烁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科学精神与道德理想相结合的理性光辉,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如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等,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必须继承弘扬,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新的形势下,在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中,我们的文化需要更加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再造和世界文化的洗礼,通过扬弃以丰富和壮大我们自己,通过对话以巩固和深化多元的人类文化格局,始终保持“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是中华文明万古流芳之关键。(二)文化的科学性:这是站在世界先进文明的高度,对我国文化总体内容和精神实质的定位。我们的文化之所以具有科学性、真理性,是因为“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体现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向和发展成果,高扬科学大旗,普及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理念、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三)文化的大众性:这是从文化主体和功能的角度,对我国文化总体价值取向做出的定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历史的成果以文化的形式积淀下来。人民创造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精神需要,以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四)文化的时代性、开放性与先进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是对我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开放性与发展创新的理性定位与生动描述。面向现代化指的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巨大促进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面向世界就是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面向未来指的是当代中国文化要始终保持先进性,追踪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准确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未来发展的方向。
这几个方面的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民族性是基础,科学性是灵魂,大众性是主体,“三个面向”既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广博性,又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不断发展而永远保持其先进性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于中国先进文化的论述,是江泽民同志面对我国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作出的科学概括,既是历史的经验,也是实践的呼唤。这一理论使“中国先进文化”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成为一种区别于以往任何文化形态的全新的文化。
二、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四大到十五大
这一时期,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十大主要任务之一来抓,强调要做到六个“坚持不懈”,提出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着眼于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为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的强有力的重大举措,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时代特征。199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大会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着重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展开全面论述,要求全党致力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党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紧迫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而开创了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江泽民同志在这一阶段的重大理论贡献是把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重申了江泽民同志在第一阶段提出的一系列文化思想,如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等,但表述更加精炼准确。把文化作为基本纲领之一,实现了我党历史上继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之后的又一次文化建设理论的新飞跃,表明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表现更加自觉,理论更加系统,政策更加完备。文化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坚固,使中国文化建设进入了百年来最好的历史时期,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宝贵的智力支持,促进了改革、发展和稳定。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文化理论的贡献还表现在:一是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文化的内在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这里说的“文化”,虽然主要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现实层面,但从总体上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必然是整个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现代化的综合成果、综合体现。二是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与作用问题,系统阐述了文化建设的本质内容、战略地位、基本政策、目标任务等问题,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认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他要求全党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这就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使文化从长期缺少整体性关注的“错位”真正做到了“归位”。三是从凝聚力、激励力和综合国力等方面,揭示了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他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发展了邓小平提出的“综合国力论”,认为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离不开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社会主义文化视为综合国力的标志和因素,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又一重大发展。
三、把文化作为“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三个代表”的提出到党的十六大
这一阶段,江泽民同志提出并反复阐述“三个代表”,把文化作为社会进步的目的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把文化问题直接与党的先进性相联系,使之成为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大问题,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之一提升到立党、立国之本的高度,认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新发展,也是我们党在文化理论建设上的重大成果。
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一如既往地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强调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先进文化,作为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从来就是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发挥历史创造者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党的十六大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将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的腾飞产生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既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关于“三个代表”的深刻论述和党的十六大报告是江泽民同志文化理论发展成熟、形成完整理论体系的集中表现。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列为专章,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动力,认识到了在当代社会,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之后,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就会不断增长,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导向、调适、保障功能越来越重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江泽民同志强调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认为文化应该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鼓舞全体人民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向前奋进。江泽民同志重申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指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真正体现了其一以贯之的既不割裂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理性精神,集中体现了党中央既重视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中汲取精华,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历史高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进行文化建设和创新的战略眼光。
江泽民同志的文化理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鲜明的时代性。江泽民同志的文化理论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思想结晶,围绕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密切结合,敏锐地把握国际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二是民族性与继承性。江泽民同志的文化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历史的积淀,“中国先进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与毛泽东、邓小平的文化理论一脉相承。三是科学性与民主性。江泽民同志的文化理论正确地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有着优良的民主传统,要使中华文化成为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体系。四是层层递进,与时俱进。从最初提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到把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之一再到把文化作为“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其中一系列的创新与发展,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上,使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作用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标签:先进文化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邓小平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