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弯曲段修复辊系在线抱死原因及措施论文_郑文娣,周革宇

秦皇岛瀚丰长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秦皇岛 066311

摘要:零段辊系在线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卡阻或抱死现象,严重影响拉坯质量,本文通过对穿着轴式零段辊系的结构分析,找出了辊系产生抱死的原因,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成功解决了此类问题。

一、原因分析

以弯曲段φ150辊为例,轴承部位局部放大图如下:

装配图中显示,辊套左右侧装配后间隙各1mm,即辊套轴向窜动量为2mm。但实际辊组窜量可达4-5mm,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因为是修复辊,辊筒堆焊后普遍存在缩短、弯曲现象,中间台阶尺寸减小导致轴向间隙增大。以φ150*620辊筒为例:

焊后总长缩短量可达15mm,对应中间台阶420最大可缩短10mm。而焊后弯曲更是普遍存在现象,实际修复过程中检测出此规格辊弯曲挠度最大达10-11mm。弯曲挠度在7mm时,不考虑焊接缩短量,中间台阶尺寸最小减小420-416.7=3.3mm。

所以,中间台阶尺寸(420)无法保证,最终导致窜量过大,轴承抱死,辊筒焊后缩短、弯曲导致长度减小,如完全恢复至图纸尺寸,由短变长,加工难度极大。以现有的技术水平,两种方式可以接长辊筒:一是辊端部镶套的方式,另一个是手工堆焊的方式,端部镶套接长的方式会导致强度会降低,由于材料之间的差异,二种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再次修复时,套与基体之间会产生间隙,最终只有将旧套车除重新镶套;手工堆焊强度比较可靠,但能够接长的“量”有限。无论那种方式都直接导致修复成本大幅度增加,修复加工周期增长,但是收不到满意的效果。

2、中间台阶尺寸小并非窜动量大的唯一原因,其它零件误差积累也能导致轴向间隙增大,辊筒窜动量随之增大。装配图中2mm窜动量仅为间接计算出的理论值,所有的零件如按图纸要求的公差极值计算,辊筒最小间隙为1.1mm,最大间隙为3.5mm。换而言之,各个零件(包括辊筒)全部符合图纸要求,每组辊筒窜动量范围是1.1~3.5mm。

3、修复旧辊中拆下的原始零件尺寸超差,也是导致轴向窜量增大的原因,由于是修复产品,各个零件必然有一定磨损,利旧装配后也会导致轴向误差积累值增大,辊筒轴向窜量增加。通过对准备利旧使用的、影响轴向窜动量的“隔套、套筒、轴套、挡圈”等零件进行抽检,选出外观较新、没有磨损的10组零件进行测量,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两种套筒超差相对较少,但检测的是从300多件中选出状态最好的10件,此件材质为ZCuAl9Fe4Ni4Mn2S,几乎所有的旧件6环面上都有几“道”至几十“道”尺寸的磨损,利旧装配后磨损掉几“道”辊筒轴向间隙就相应增加几“道”。序号5,6两种隔套(见第1页放大图件1511)超差相对数量较多,超差数值也较大。序号5中最大超差0.5mm,装配后直接导致结果就是轴向间隙增大0.5mm。

以上三方面原因导致此类辊组轴向窜动量较大。而辊组抱死主要原因是:辊筒轴向窜动量大,导致轴承内外圈位移超限引起游隙变小,轴承卡阻。尤其是使用SKF系列CARB轴承装配,此种轴承内外圈位移为6.596mm时,径向游隙为零,窜量超过3.1mm时可能会因游隙不足而抱死。

二、措施

1、严格控制焊接变形,可采用分层焊接的方式,适当使用风冷,避免热量集中,另外对焊接夹具的结构也应适当进行更改,检测辊筒,中间台阶超差部分焊接处理,恢复到图纸尺寸。

2、检测其他零部件,超差件不使用,重新投产新制。在公差范围内的零件为避免误差积累,测量后配装。

3、对于轴向窜动量的范围,应适当增大,并且选用对轴向位移要求不敏感的滚柱轴承,如F-239834。如果使用SKF系列CARB轴承,查SKF产品样本可知,此轴承特点是通过内外圈轴向位移来达到既定的游隙。此类辊组结构没有设计可调整轴承轴向位移的结构,仅通过各个单件的加工精度保证轴向位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游隙的失控,容易导致轴承抱死。轴承C4游隙范围为0.124~0.164mm,在弯曲段使用时应该不用通过控制轴承游隙来调整辊组装配精度,所以建议在不影响铸机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对轴向要求不敏感的滚柱轴承,以减小修复难度,降低成本。

另外,轴向窜动量如要求控制在2mm范围内,容易造成装配过程中反复拆卸,损伤轴承或影响轴承使用寿命。图纸实际窜动量为1.1~3.5mm,需在不影响使用前提下尽量放宽控制范围。

参考文献:

[1]王文斌.机械设计手册1.机械工业出版社

论文作者:郑文娣,周革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浅析弯曲段修复辊系在线抱死原因及措施论文_郑文娣,周革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