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体系研究
张洪英1,赵万林2*
(1.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250100;2.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 采用建构主义的视角,运用长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体系进行了探讨。分析发现,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的评估体系是由督导评估功能、督导评估主体、督导评估内容、督导评估方式以及督导评估影响因素等元素构成;每个构成元素中又由多个子元素构成,由此可见,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是一个多元的评估体系。多元的督导评估体系是由督导者、督导对象、政府督导管理者、行业协会督导管理者以及督导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建构的。
关键词: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督导评估;建构主义
一、问题提出
以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部署为时间节点,中国社会工作在十余年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社会工作连续四年(2015—2018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近些年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无论是政策建制、实务,还是学术层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其中也包括社会工作督导实务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关于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的政策文件已有四十多个,包括了社会工作督导人才资质、选拔、培养、职责、使用、考核评估、薪酬津贴等内容。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的发展已进入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层面,也标志着社会工作督导的发展有了政策依据,同时也说明社会工作督导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政策的保障下,社会工作督导实务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包括督导人才队伍的建设、督导组织的设置等。伴随着十多年的社会工作督导实务的发展,社会工作督导的专业性、有效性和成效的评估也随之成为一个亟需回应的议题。那么,在中国社会工作督导十余年的实践中,对督导实践的评估是如何展开的?督导评估的主体、内容等具体包括哪些?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从而较为完整地呈现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的评估体系。
二、文献回顾
(一) 概念梳理
就社会工作督导的概念而言,Robinson最早将督导定义为“一个教育的过程”。[1]20美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1965版)中指出督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种传统方法[2]。Rich指出“督导是活动和关系”[3];Munson指出,督导者是在一个组织内,被委派透过教育、行政和支持功能去支持督导对象的实践[4]。O'Donoghue提出督导是一个促进批判性反思的过程[5];Tsui提出督导是一个在更大文化脉络中、一个特定组织内部的动态、多方与互动的关系[6]。由此可见,过往研究对社会工作督导的界定存在着过程、方法、关系、实践和文化等多种论述。据此,研究者关于中国社会工作督导概念的定义是:社会工作督导是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实务经验、志趣与意愿的督导者,以社会工作督导的价值为基石、以相关的理论为指导,对督导对象进行定期和持续指导、教育、支持和鼓励,以提升其专业水平,确保其服务品质,并传承专业使命,促进专业发展的互动的实践过程。督导是专业的实践,更是道德的实践。
国家税收政策内容繁多,各地可参照执行的标准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实现“纳税最巧妙”是最难把握的。通过笔者多年的经验积累,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家和地方的税收政策,多利用“擦边球”,降低税负。
就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概念而言,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学者Schmidt和Perry就对督导评估给出了相关定义:督导评估是指督导者对工作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工作的总体表现的客观评价。[7]Kadushin也指出督导评估是一个运用有计划的程序的过程,用具有信度和效度的手法,来测定社会工作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其所在机构的岗位要求。[1]257Wonnacott指出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主要是对督导对象评估工作的督导[8]。
当下在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实践中,督导评估主要是对督导工作的评估,即对督导工作有效性和成效等的评估。因此,张洪英曾提出督导评估是机构、督导对象对督导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工作总体表现的客观评价。[9]这个概念强调了对督导者督导工作的评估,评估的主体主要是机构和督导对象等,而评估的对象主要是督导者的工作成效。之所以要对督导者的督导工作进行评估,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工作督导服务多数情况下是购买服务,所以督导者要给出资方和服务使用者“交代”。在本研究中,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主要是指对督导工作的评估(Evaluation)。
(二) 关于社会工作督导的研究
国外关于社会工作督导研究。Tsui指出境外社会工作督导研究中有八个议题得到了重要关注:督导功能、督导脉络、结构与职权、督导关系、督导的风格与技巧、工作满意度、督导者所需要的训练以及性别意识。[10]O’Donoghue和Tsui对1970—2010年的督导研究进行梳理,指出过往文章涵盖的领域主要是督导经验、儿童福利督导以及社工和服务对象的督导影响。[11]此外,研究者梳理发现境外研究的主题还包括督导模式[12-13]、督导文化(包括跨文化)[14-20]和督导权威[21]等。国外督导评估的研究主要是对督导关系和督导对象有效性的评估研究[22-23]。上述梳理发现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体系研究的议题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由此启发了研究者对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体系进行研究。
改变传统教学思路,考虑选择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改变通常是基于章节或单元内容设计的,缺乏系统性,脱离实际岗位需求,导致学习后学生收获的知识是零散的,不会应用。因此,选择更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方法,需要不断拓宽实践教学课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素质。改革教学内容,鼓励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实践教学中,要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加大设计性、创新性以及开放性实验的比例,从而培养学生专业设计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国内关于社会工作督导的研究。张洪英曾对1998—2015年间的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研究文献进行过整理分析[24]。在撰写本文时,研究者又将近两年来的文献也列入其中进行分析。
在1998—2018年的20年时间内,社会工作督导方面的文献有120篇,发表数量最少的年份是1998年,数量为1篇,最多的年份是2018年,数量达19篇。发表文章的状态总体呈“跃升”和“递增”的上升态势,但体量仍然偏少(见图1)。
图 1 1998—2018年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研究文献的数量变化
社会工作督导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工作实习督导领域[25]。后来,随着社会工作督导实务的发展,社会工作督导研究扩展到实务领域,如沈黎等人对本土督导“运作”机制的研究;[26]郭名倞等人及童敏对机构督导功能、角色、定位与分工的研究[27-30];顾江霞、沈黎等人对督导关系的研究[31-32];张莉萍等人、齐华栋等人、袁小亮等人、郝雪云和杨慧等人对督导、督导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路径的研究[33-37];严樨将赋权理念作为督导理论视角的研究[38];郑杰榆等人、张威对境外督导状况的介绍[39-40];廖其能等人对督导范式的研究[41],等等。
中国督导研究的主题虽然多元,但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研究却寥若晨星,仅有冯博雅和朱静君关于督导评估维度和成效的分析。[42-43]
总的来说,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研究虽呈上升趋势,但与国外研究、与社会工作其他领域的研究以及督导实务发展需求相比,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研究一是量少;二是缺少督导评估的系统的体系研究;三是缺少质性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体系的研究,以填补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体系研究的空白,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实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发展。
李双岱一招得手,双手大力夺镖,企图让铁钩钩得更深,加剧对手伤情。秦铁崖手握镖索往下一按,把李双岱拉了个趔趄。原来,李双岱居然将绳镖捆在腰上,看来是志在必得。
三、研究视角
每个人做了之后都需要反思啊,因为督导针对的是我们每个一线人员,别人去提意见也是帮督导(者)成长吧。(SE-WHX)
他以为这样的盛世,会是一千年,一万年,他读书学武,游荡在街巷里,母亲在百花谷迎来送往,打情骂俏,达官贵人、三教九流在他们俩的小世界之外活色生香地活。三个月后,回望过去,我们不在其中,那也不过是一场做得有些长、又太过热烈的绮梦罢了,他们真的由梦里醒来了吗?胡子大叔、秀才哥哥,还有胖婶,你们掉在这个流言里,不愿醒来,是想搬去万花谷里继续做梦吧!
再次,高职院校特色资源建设多由技术部门有限的工作人员负责,没有专门的机构去负责特色资源的规划、构建、完善、更新。而技术部门工作人员平时的工作精力大多投入到馆内工作设备的维护、各种商业数据库的管理、更新。对特色资源的更新维护有心无力,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特色资源多为一次性构建,鲜见特色资源后续的完善、更新。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长度访谈(Long Interview)这一质性研究方法①。长度访谈法运用深度访谈作为访谈的技巧,用来收集那些聚焦于相当具体的研究问题的叙事。本研究选择长度访谈法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由长度访谈法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即时间上的“可承担性”,避免了现代社会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双方不能接受长时间采访的限制。二是长度访谈法与本研究所采用的建构主义研究立场和分析视角相一致。即长度访谈“能让我们进入到个体的精神世界中去,以便把握他(或她)用以看待世界的概念和逻辑。它也能让我们进入到个体的生活世界中去,以便发现日常经验的内容和模式。长度访谈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步入他人的生活中去,如他们自己一般去理解和体验世界,而不会冒犯人们的隐私。”[49]具体到本研究,这种研究方法能够带领研究者进入到督导者、被督导者、督导专家、民政负责人和社会工作协会负责人的生活世界、意义世界和督导的实务世界,共同去感受、感觉和感知以及认识、理解、探索、发现和建构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的知识体系和标准化建设。三是长度访谈法具有严格的研究设计、研究步骤、数据收集和分析等程序,具有可操作性和信赖性。
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抽样”。一般来讲,社会科学中抽样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质性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是非概率抽样中的“目的性抽样”,即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的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首先以行政区划、社会工作发展的时间为维度,选择了广州、深圳、上海、济南、昆明、成都、西安等城市为研究“场域”;又在这些城市分别选择了成立两年以上的1—2个社会工作机构,共12个机构;每个社会工作机构中分别选择1—2名具有两年以上督导经验的督导者,共24人;1—2名督导对象,共24人;每个城市又访谈了民政厅(局)负责社会工作的相关人员,共13人;访谈了社会工作协会人员1名(有的地方还没有成立协会),共11人;又依据专业资历、学术成就、影响力和地域等维度,选出了专家学者共23人进行了访谈。全部访谈对象共计95人。目的是想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尽量“全而广”地采集到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工作发展时期的社会工作督导及其督导评估发展的信息。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后,课题组奔赴全国各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搜集资料的时间自2017年1月开始,历时半年多。本研究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采用访谈法。本研究共进行了95个访谈,访谈过程中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的前提下,采用了录音的方式保存资料,最终收集了100多万字的第一手资料。之后本研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转录,这些材料成为了分析性范畴发现的基础;然后,又对转录后的资料按照访谈对象进行了编码,督导者类编码为SR,督导对象为SE,民政人员为SM,专家学者为E,社协人员为SA。
长度访谈法中,McCracken将资料分析的过程细分为五个阶段,即发声的界定和观察、观察的扩展、观察的比较、主题的发展以及不同访谈主题之间的比较,最终形成论题。这是一个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比较、分析和概念化的过程。转录的过程即是“发声”②的过程。
本研究将访谈资料转录成文的过程中听到访谈对象自己的发声,并从中寻找和标注关键用语以及本土用语,如专业成长、挂靠、专业知识、口碑、线上线下、痕迹、面子等;在听取、阅读和观察这些“发声”的时候,将研究者有关的前设和价值判断暂时“悬置”起来,让这些“发声”产生出自己的生命力并与研究者的内心互动。
观察的扩展是指研究者要继续去发展每一个超越原初形式的“观察”,目标是扩展第一阶段所创造的“观察”,直到这些发声的含义和可能性得到充分的表达,然后得到一个更加扩展或说更加抽象些的“观察”概念。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将访谈数据、观察数据分类再阅读、再观察,发展出了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体系的分类别视角下的概念,即督导评估的意义、主体、内容、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等概念。
观察的比较是对扩展的“观察”进行系统的比较,发现那些组织性的概念,目的在于发现这些观察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更高一层的“观察”,然后产生一系列的模式和主题。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将扩展的“观察概念”进行比对和观察,然后发展出了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体系中的“多元”等更高一层的概念。
主题的发展是对不同主题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判断、再抽象、再概念化的阶段。在本研究中,发现上述构成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体系的元素都含有多元的特性且受脉络因素的影响。由此,本研究发展出了“多元”的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主题概念。
对不同访谈主题进行比较的这个阶段要求对前述阶段的结论进行回顾,这些结论建立在研究所做的所有访谈基础上。也就是说,从每一个访谈中形成主题,然后看这些主题如何才能共同形成论题。本研究将研究发现的主题概念进行融合,从而得出多元取向的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体系的结论。
五、研究发现
(一) 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多元功能
Tsui指出督导不仅是一个确保服务责信的机制,同时也是追求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的机会。[15]Kadushin指出社会工作督导评估对于当事人、社会工作机构和督导者,尤其是对督导对象都有价值。[1]259-260督导以及督导评估有如此的功能和价值,那么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功能为何呢?
1. 督导评估能推动督导者的成长和发展
带式过滤机主要由橡胶带、真空盒、进料装置、滤饼洗涤装置、滤布纠偏装置、滤布张紧装置、橡胶带驱动辊轮与张紧装置、滤布及橡胶带清洗、卸料装置及电控柜等组成[2]。通过PLC控制系统对进料、压滤、滤布冲洗、卸料等操作值的设定,经通信电缆将现场的实时数据传送至仪表室,可实现DCS远程控制。
在中国,督导的评估对于督导者而言具有“技能提升”“成长和进步”“专业反思”的功能。督导评估能够提升督导者的技能,推动督导者的成长和进步,促进督导者进行专业反思。
更多的是为了督导者技能的提升。(SRLXC)
督导的评估其实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大家的成长和进步。(SR-JQ)
1962年科学社会学家库恩(T.Kuhn)提出“范式”(paradigm)的概念,指出“范式”是从事某种特定学科的科学家们在这一学科领域内所达到的共识及其基本观点,是一个学科共同体在研究准则、理论架构、概念体系、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某些共同约定。[44]1994年Guba和Lincoln根据研究者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所采取的立场,建立了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45]根据对四种范式的理解以及对社会工作利他主义[46]、道德实践和政治实践[47]的本质的理解,研究者持有建构主义的立场和态度,也由此采用建构主义作为本研究的研究视角。
在建构主义视角下,本研究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个唯一的、普遍适用的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体系。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体系需要在尊重多元文化和多元脉络、尊重时空和地域的基础上,由相关各方,即研究者、督导者、督导对象、民政人、社协人和专家学者互为主体,并通过开放、自由、平等、解放、民主、合作以及批判反思性的、互动的、共识的认识过程而建构出来。而建构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体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中长度访谈的方法。
2. 督导评估能促进机构的管理与发展
完备的评估体系能够使机构避免在政府审查时出现问题。在中国当下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是政府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所以政府作为购买方就会定期对承接服务的机构进行评估,其中包括财务的审计等。如果机构内部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估机制,也就能顺利通过政府评估。
我们一直有对机构的评估,对督导的评估,对每个项目都有评估,这个还比较完善。我们一开始就要考虑到今后政府来查你,政府来审计你,能不能过得了关。(SM-XMZ)
督导评估能够发现督导者是否适合于机构、机构服务和机构督导对象的要求,因为适切的能满足需求的督导者有利于督导对象(机构一线员工)的成长,进而有利于机构专业化社工队伍建设和专业性服务的提供。
评估督导适不适合我们机构、我们的服务领域、我们的社工等。(SE-LQ)
督导评估能够规范督导者的行为。Kadushin指出评估目的是控制和规范工作者行为的手段,评估标准明示工作机构的期许、赞成和奖赏的行为。[1]261-262在中国的督导评估实践中,督导评估成为机构人事管理和推进行政决定的一种手段。机构可以通过督导评估直观地考量出一个督导者(或督导对象)的绩效,并据此决定其聘用和薪酬等。督导评估与机构“评优”“绩效”等“考核”直接“挂靠”,与工资奖金“挂钩”,与“评聘”“关联”。
年终会有一个评估的表,会让每个人去填那个表格,然后反馈到我们社工站,社工站会根据这个给我们督导打分。还有我们专家督导也会面询,然后打分,也是有成绩的,进入到年终考核里面,对个人会有影响的,比方像“评优”啊,还有就是直接跟你的那个“绩效”有一个“挂靠”。(SR-SHY)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实践中使用电教器材设备和电教教材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常见,有时也称之为“视听教学”、“机器教学”、“多媒体教学”、“CAI辅助教学”。但是由于常规的体育课程教学,尤其是体育专项课教学,大都在体育场馆进行技术技能的实践演练,因此运用相对较少。电化教学如今更多地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通过幻灯、电影、录音、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在训练计划、游泳模拟、动态展示等课程内容上,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向学生展示游进中的身体姿态,相比传统语言讲解与示范,具有更为形象、直观、动态等多种优势。
Kasten认为建构主义是人们组成和构建他们自己的现实世界[48]。Guba和Lincoln认为,建构主义的本体论主张,现实只是一种相对的、在地方和局部被建构的东西,建构具有社会性、经验性、本地性与特定性。[45]认识论主张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是一个互为主体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彼此处于相互影响的互动状态,在互动过程中达成共识,并共同创造知识。在方法论上主张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辩证对话,通过互为主体的互动而达到一种生成性的理解。
我们是每年会有那个考评的,我的督导社工部主任,然后还有我们上面的那个最大的领导,他们都会给我们这个分,这分会影响“工资奖金”。(SR-XY)
末期或中期评估中增加督导的一个分值,如果说同工的反馈真的很好,那就没问题是吧;如果说同工的反馈不好,那就“走人”了。(SR-HZR)
将督导评估机制与机构的激励机制和人事聘任机制关联起来,可以激发督导者的热情和督导动力,规范督导者的专业行为,这有利于机构的人事制度管理。
在这六辆跑车中,兰博基尼Huracán Performante拥有最接近赛车的表现。正如劳拉所说:“这是一辆非常优秀的跑车。如果想在赛道上探寻驾驶乐趣和速度的极限,那么这辆兰博基尼无疑是最佳之选。”
(二) 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多元主体
既然社会工作督导有如此功能,那么谁才是督导评估的主体呢?研究发现,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有多元的主体,即督导对象、机构管理者、督导者、服务购买方以及第三方,其中第三方包括行业协会、督导专委会、其他被委托的社会组织等主体。
1. 督导评估的主体是督导对象
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风暴后,国际经济出现了一段平稳发展的时期,各大经济体稳步发展。我国更是在经济总量上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并不断缩短与美国之间的差距。然而,在美国新一届总统执政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出现了较为剧烈的波动。其中包括工业回流、资本限制、贸易壁垒等更是对国际财经合作产生了一定的扰动与不良影响。本文依此为基本背景,探究新时期国际财经合作的特点以及具体的作用。并从我国视角下为促进国际财经合作建言献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平稳高速发展提供必要依据。
在中国,督导评估的主体首先是督导对象。无论是督导者、督导对象还是行业协会的访谈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声音”。
就是同工去评估,因为跟督导直接接触的就是同工嘛。所以说督导合不合格,就要看同工的“反馈”是什么。(SR-HZR)
被督导者他们有一个问卷表,会给督导者进行打分。(SR-WYY)
督导的效果评估,那只能是人家被督导的给你评估。(SM-ZQ)
我们为督导者打分,就是我们评督导者。(SE-HZY)
有了督导评估的主体,接下来督导评估主体要对什么去进行评估呢?研究发现,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具有多元的评估内容,包括对督导者、督导对象、机构、项目等的评估内容。
2. 督导评估主体是机构管理者
除去督导对象,督导评估主体还有机构的管理者。在中国,一般来讲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管理架构是层级结构的,管理机制也是层级制的,所以督导评估主体也是按管理层级,层层给分,共同参与评估。
每年会有那个督导考评的,就是我的督导社工部主任,然后还有我们上面的那个最大的领导,他们都会给我们这个分。(SR-XY)
3. 督导评估主体是第三方
除了上述所论及,督导评估的主体还有第三方,即行业协会、督导专委会、其他被委托的社会组织和项目购买方等。一是社协,二是督导专委会和被委托的社会组织。
督导的评估,职业的资格跟年限是一个方面。(SR-DLN)
有两个纬度吧,其中一个就是社协。(SRYX)
协会是有对督导的评估的。(SE-CLS)
“未名生科一号”于2018年6月21日起投入试运行,成为了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校级公共平台的“实习生”。4个月以来,它已经累计为12个项目35位科研人员提供了计算支持,包括生命科学学院高宁和李宁宁团队,物理学院欧阳颀、毛有东和李新征团队,分子医学研究所陈雷团队,北京国际数学中心鄂维南团队。试运行期间,系统的平均使用率达到了94.7%。
督导专委会(评估),我们设置这些标准等于就是定期审核。(SA-GYD)
督导的效果评估,还有一个就是第三方评估。(SM-ZQ)
第三方评估,一个是公益组织。(SMXMZ)
4. 督导评估主体是督导者和服务购买方
在中国督导评估的实践中,评估主体除了督导对象、机构管理者、第三方外,还包括督导者(自评)和服务项目购买方。另外,督导评估中有时是督导对象、机构管理者和社协等多个主体一起参与。
督导评估就是第三方或者项目方。(SELDD)
第二个就是督导自评。(SR-DLN)
就是机构有时候会给我督导的团队发放一些量表,让他们来评估我。机构管理层也会评估我。然后我们社协,也会评估我。(SRSYY)
这种多主体同时对督导者进行评估现象,反映出督导者身属多个主体,换句话说督导者身份的多样性,同时也反映出督导机制的特性。在中国社会工作先发地区,随着督导者队伍的培养和发展,虽然有部分本土督导者成长起来承担了督导的任务和责任,但还是满足不了社会工作发展对督导者的需求,于是就有行业协会运用“培训培养——考核——输送(派送)”机制,即将符合督导资格和要求的具有督导资格证的督导者“输送”或曰“派送”到其他的机构,于是督导者就有一个协会人的身份,所以协会就要行使评估的权力;同时“输入”机构要行使评估权力,项目购买方(出资方)也要拥有评估权力,于是就形成了多主体同时评估的形态。
(三) 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多元内容
这个发现与西方关于督导评估主客体的论述及其督导评估实践[1]257[12]有所不同,反映出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中督导对象的“主体性”特色和督导的“购买”与“聘用”的发展路径特色③。
实测距离采用商用精度为1 mm的激光测距仪定标,图7(a)为实际采样到的波形,前一个为激光发射波形,后一个为接收回波波形,饱和度为500%.图7 (b)中传统形心算法、窗宽自适应形心修正算法的误差频率分布分别为-3.3~-2.4 ns、0~0.7 ns,窗宽自适应形心修正算法精度有较大提升,但由于实测波形的微变形导致误差范围偏移.在饱和度50%~1 000%下计算窗宽自适应形心修正算法误差平均值Ec,并基于实测波形对偏移进行修正,即
1. 针对督导者的评估内容
对督导者的评估包括督导者的资格和资历、督导者的督导价值、方向、能力、技巧和支持等具专业性知识的内容,以及督导计划和成效等具行政性的工作内容。第一,对督导从业资格和资历的评估。第二,具备了从业资格,上岗后就要评估督导者督导的专业性。第三,在专业性的基础上,评估督导者的行政工作的内容。首先,具体的量化指标、任务量评估内容,包括个案督导、现场督导、小组督导、沙龙、工作坊等的“内容”、“数量”和“时间”。这些指标有的是“机构规定的”(SR-GBB),有的是行业协会的规定的。其次,量化的指标性任务量评估完后,接下来就是督导工作的有效性和成效的评估。
督导评估主体的话都是社协来进行评估。(SR-WYY)
时间来得及,我决定去看看一幅画。画中人是一个席地而坐的白发老农,背景是一排爬着常绿藤蔓的篱笆架,基于某一种天然的熟悉感,我总觉得自己是在走近一个等待的轮廓。他坐在连接左边一条田埂尽头的台阶上,而我走的是右边,离那幅画的距离是一个四边形荷塘的三条边的周长,我是故意的,毕竟大多时候,看似漫不经心的偶遇总要比别有用心的蓄谋更容易被接受。
一个是价值观,看你督导的方向对不对,还有督导的能力、督导技巧。(SA-GYD)
专业性啊,给他们的支持啊等等这些都很多。(SR-JQ)
首先是你完成的“任务量”。机构规定的,比如说我们一年,首先你个案审批啊什么之类的,你要完成对吧;然后你“现场督导”,你要达到多少次;然后“面对面”的这种督导;然后你做的督导“沙龙”;然后包括你做的那个能力成长“工作坊”啊之类的,这种“主题类”的工作坊你要做多少次。(SR-GBB)
还有过程,涉及到你做的“时间”有没有保证,所以会有时间的问题。(E-HYM)
就是行业协会这边会出一个督导备案,实务要达到多长时间,都有规定。(SR-DLN)
要求按时交一些督导规划,从这些方面也能评估督导。(SR-DLN)
督导的评估,督导工作的成效是一个方面。(SR-DLN)
2. 针对督导对象的评估内容
督导评估又包括对督导对象态度、团队归属感、行政工作能力、专业服务能力、目标的达成、改变及其全人发展,尤其是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评估。对督导对象评估的内容可以视为对督导者督导工作成效的“间接”反映。
随着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大量建设,不少桥梁由于年久失修已出现各种病害。尤其是20世纪修建的桥梁,由于设计荷载标准低,承载能力预计不够,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交通需求。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对该类桥梁进行加固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
被督导者的工作能力是不是提高了,就从机构运行的角度去评价;另外呢,就是评价他的专业性,他的专业能力是不是提高了。你比如说做个案,他比以前就是强了,他去开小组,他的灵活性更高了,这是一个人专业性的评价;还有一个就是他个人的成长,他个人对自我的了解、对自我的接纳,我觉得这也是评价的一个维度,他全人的发展嘛。(SA-LY)
我自己觉得就是我(督导的)同事能够独立的承担工作就是有效。(SR-CJH LGP)
就是评估我后面的这个目标达成的一个情况,如对团队的归属感,专业能力的提升、态度方面。(SR-SYY)
3. 针对机构的评估内容
对机构的督导评估内容有机构效率、机构对督导者的培养、督导成效以及机构业务量。
你督导了之后,机构的效率是不是提高了,就从机构运行的角度去评价。(SA-LY)
我觉得督导评估啊是两块的。一块是督导者培育的评估;一块是这个机构督导成效的评估。(E-TM)
从我的小机构来说,我的业务能不能“膨胀”,如果我的业务能够膨胀就代表我的督导代理是有效的。(E-LJX)
4. 针对服务项目的评估内容
对督导的评估实际上是对服务(项目)的评估,因为项目决定机构的存亡。而对督导项目上的评估内容包括项目好坏、策划、效果等;督导规划、过程监控和成效;服务受益面、专业性保护和专业影响力;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改善和改变等;经济投入和财务状况。
对我们督导者最重要的一个评判的标准,反而是这个项目,因为项目的好坏直接就影响到了我们(督导者)整个的发展,甚至是生存嘛。(SR-JQ)
一个社工项目必须要督导,没有督导人家会质疑你的专业性。那你的有效性我觉得是需要和第三方面评估的东西相关联,比如说你这个项目怎么“想”的……效果怎样;还有过程……甚至还会评估他的这种专业性的保护在哪里。他不仅仅是服务对象的一个“满意度”,肯定还有过程的一个“监控”。比如说你的经济投入和你的财务状况,你这个服务的受益面,你的专业影响力,还有服务对象的“改变和改善”。(E-HYM)
从第三方就可以看出你的督导成效。(EHYM)
资料分析显示,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内容虽具多元性和具体性,但缺乏政府和行业管理方对督导的关注、支持和投入等的评估及其内容。换句话说,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及其评估的内容是机构内的,而影响督导发展的“机构外”因素的评估是被忽视或者说缺位的。
(四) 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多元方法
上面分析了督导评估的内容,接下来就是用什么方法对这些内容去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有多元的方法,如线上线下问卷法、实地访谈法、面询法、痕迹法、“双重”印证法等。
1. 线上线下问卷式
“线上线下量表化问卷”是督导评估采用的一种重要方式。线上的督导评估效率高、信息量大,督导对象也比较喜欢。对于问卷式评估,督导者也是认可的,因为督导评估能带领督导者成长。
我参加过线上的督导评估,有打分填量表,像问卷、网上问卷都可以,线下的也可以。线上面的那样问卷挺好的,效率挺高的,信息量也很大。(SE-HH)
就是我觉得他对我的工作有帮助,我觉得他能够带领我们成长。(SR-TCF)
2. 实地访谈式
这种督导评估方式主要由督导对象作为评估主体来完成,频次基本是每一年,或者是本年一次。
让被督导者去写,通过电话或问卷,或者是一些实地的访谈。(SR-CXC)会对一年的督导进行一个总结。(SE-LQ)我们机构设置要求的就是半年一次。(SRJQ)
3. 面询式和痕迹式
“面询”式是直接面询督导者,然后对其评估,面询是由专家督导来完成。“痕迹”式是通过文书记录去评估督导者督导工作的方式,主要由评估专家来实施和完成。
我们专家督导也会面询。(SR-SHY)
评估专家他会看你的文书或者说就是督导的痕迹。(SR-HZR)
每次督导做完沟通,我们都是要写那个反思记录的。这个记录会递交给我们社工部的负责人和我们的专业督导,会请他们过目的,然后他们根据这个给督导者做一个评价。(SEZK)
文书是社会工作服务过程较为客观的记录,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第一手文字材料。在督导实践中,使用督导文书进行督导的评估也是一种常见的评估方式。
4. 双重印证式
督导对象直接反馈能评估督导者督导的好坏优劣,这只是督导对象对督导者的“直观评估”;但同时必须与督导对象在社工实务上的进步相印证,只有口头上的直观评估与督导对象实务上进步成正相关关系,才能最终确认督导是否真有效性。
督导提出的一些建议,比如说你同工的一些反馈,一些修改建议,就是从中看出你同工到底有没有去进步。如果说你同工有进步了,而且你同工也反馈这个督导不错,那这个督导是真的不错。如果说,哎,你同工反馈这个督导很好,但是呢从你的记录上来看,压根看不出来你同工有任何进步,那就可能中间就出了问题嘛。(SR-HZR)
另外,除去正式的定期的具有时效性督导评估法外,还有非正式的“心里头”“口碑式”的评估方法。也就是说,督导者督导的“好坏”在督导对象的“心里头”“口碑”里,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听”得到。
有些时候我们的评估在哪里呢,在我们一线社工同事的“心里头”。这个很难看出来,但是要我告诉你做得好与不好,人家在外面会讲的,我都不知道,人家跟我讲,我才知道,为什么他们那么讲我不知道呢?很多学生,一线的同事他们觉得在我面前讲太过矫情,好像很不容易,很多禁言的。他们都通常不讲的,他们凑在一起说什么从前我有个督导很好的,这些我都不知道。(E-XMX)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口碑是重要的对他人的评价。有口皆碑代表着这个人得到了人人称赞。具体来讲,就是督导者得到了所有被其督导的督导对象的称赞。这种评估方式与前面的几种评估方式相比较来讲,虽然不具正式性和时效性,但却有着重要意义。
(五) 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多元影响因素
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的评估受多元因素的影响,即受督导评估层级体系的完整、督导者和督导对象间关系的稳定、督导评估政策和机制的建立、督导评估目标的定位和取向以及传统文化中面子等因素的影响。
1. 督导评估层级体系的完整
行业协会评估体系中对资深督导者评估内容的缺位,使其找不到更高更广的发展和上升“空间”。换句话说,社会工作协会在评估体系中有关于助理、初级和高级督导的评估指标,但当一个高级督导达到一定的资历和高度后,或者说到了职业的“天花板”之后,就没有可去之处。这时如果社协有充分的“层级空间”和“层级渠道”让其往前或往上发展,则更能令督导者有动力、方向和目标;否则就制约了资深督导者的发展。
有一些督导他成长的年数是比较多的,五年或者是更长时间。那样对他来讲督导的工作可能就是很常规、很简单,他的团队也是很稳定的。他其实并不需要投入很多在督导的团队或者是督导上,他个人的成长可能就会停在那里。停在那之后,他可能会去找一些新的方向,也是需要寻求专业成长的,但是社协在这个部分可能就没有一些评估给到他了。听说有些督导者在这方面很强,他能够去探讨一些新的项目啊,这方面内容其实在这个“评估体系”里面是没有看到的。(SR-WYY)
2. 督导者与督导对象间关系的稳定
社会工作项目的可持续性影响督导工作的可持续性,进而影响督导者和督导对象关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影响到对督导者的评估。
督导的评估方面,因为我是刚做第一年,经过一次评估。其实我第一次做评估的时候,这是过了五个月还是六个月,中间还换了一拨团队,我不知道社协的评估当中他会不会把这个因素去做一个考虑。我在5到8月份带的那个团队,因为招投标的关系没有了,我等到九十月左右才接了新团队。他评估我的时候,我的新团队才干了两个月还是三个月,这时候对我做了一个评估,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在这些部分进行一个考量。(SR-WYY)
3. 督导评估政策和机制的建立
机构中督导评估政策和机制的建立,能够促进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以及社会工作督导的发展。中国社会工作先发地区,机构中关于督导评估有完整的评估机制和体系,如广东的深圳、广州等。但绝大多数地区在这方面是缺失的,尤其是社会工作后发地区。下面这些资料基本是来自社会工作后发地区的。
(督导评估)没有把他特别的书面化啊……没有这么有意地去做。(E-SBN)
我觉得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多的机制去评估。(SR-GBB)
督导的评估啊,目前的话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方式。(SR-HZR)
对于督导的评估,好像没有。(SR-CJH、LGP)
在机构内是没有评估督导的这样的经历。(SE-ZK)
在我们机构当中,可能这块有点缺失。(SE-WHY)
4. 督导评估目标的定位和取向
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中强调督导工作的“检查”,而弱化了对督导者和督导对象的成长和进步的评估,带有“强管理、弱专业” 的目标定位和取向。同时,督导评估也更偏重于对行政工作的评估,而忽视了对专业性督导工作的评估。
督导评估的目的不是说我要检查你的工作,这当然只是一部分啦。其实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大家的成长和进步对不对。但是现在的督导就是被评估的。这个很重要的功能要是实现不了,就变成检查工作了。(SR-JQ)
这个评价,更多的是偏重于他们的行政工作方面的,而不是督导方面的评价。督导方面的评价,其实是没有的。(SE-ZK)
督导评估是督导工作发展的“指挥棒”,这种“强管理、弱专业” 的评估目标导向将影响未来社会工作督导的发展取向。
5. 传统文化中的“面子”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面子”影响了督导评估的客观和深入。
因为他们之前没有遇到过督导老师,也觉得抹不开“面子”,就我们四个人嚒,说出来的都是好听的。(SR-WY)
综上可见,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实际上,据研究者多年的督导实践经验来看,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境外的影响,尤其是督导评估标准的制定会参照境外社会工作督导的标准。另外,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发展还与各级政府的重视、关注和支持相关;也与社会工作督导以及督导人才队伍建设相关。
六、研究结论与督导评估的未来发展
(一)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建构主义的研究视角和长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发现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是由功能、主体、内容与方法等因素构成的一个评估体系,该体系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且其功能、主体、内容与方法都具有多元性。具体来讲,多元的督导评估功能由督导者专业成长以及督导机构的管理与发展构成;多元的督导评估主体由督导对象、督导者、机构管理者、服务购买方和“第三方”构成;多元的督导评估内容由对督导者、对督导对象、对机构、对项目的等多元维度元素构成;多元的督导评估的方式由线上线下问卷法、实地访谈法、面询、痕迹、双重印证和口碑等构成;多元的督导评估的影响因素包括评估层级体系的完整、督导者与督导对象关系的稳定、评估政策和机制的建立、督导评估目标的定位和取向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里特有的“面子”等。由此可得,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是一个多元的评估体系(见图2)。
图 2 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的多元评估体系
(二)督导评估的未来发展
未来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的评估体系应趋向于整全、科学、专业、动态、双向以及本土化和本土性。
1. 整全
一是督导评估主体、客体的整全。督导者、督导对象、服务机构、政府管理机构、行业机构、服务对象、第三方等都应共同参与督导评估,并扮演、履行、发挥好各自的角色、职责和职能。因为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处境下,督导工作的主要发展路径是购买服务,督导工作参与者有购买方、使用方、执行实施方、评估方等构成,这是一个整全的相互关联的体系。所以,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不仅只是对督导工作直接执行方的督导者和督导对象的评估,而是对相关各方的评估,而相关各方既是评估者也是评估对象,既是主体也是客体。二是督导评估内容的整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关于督导者的自身督导功能的发挥、督导价值和伦理的内化、督导理论和督导技巧的应用以及督导角色的扮演和督导关系建构等内容;关于督导机构的政策、财力、团队和契约等内容;关于督导对象的主动性、学习动力、对督导者资源的充分利用等;关于处境的督导文化和体制等内容。其中尤其要重视督导评估的“价值和伦理”,并加强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价值和伦理的研究以及督导评估价值和伦理知识体系的建构,因为督导评估的价值和伦理是督导评估的基石、基础、核心和灵魂。三是督导评估过程的整全,即应包括督导需求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形成一个自始至终的完整的评估过程体系。
2. 科学和专业
一是要建构科学的适合本土处境的督导评估体系和评估机制,以及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建构和使用科学的督导评估工具。因为中外文化、体制和督导发展状况不同,所以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社会工作处境下的督导评估的体系、机制、指标体系和评估工具。二是督导评估体系的建构需要“注入”研究机制,需要在督导评估实践的基础上去研究、反馈、再实践、再研究……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不断趋向科学和艺术的锻造过程。三是建立一支有督导经验的具评估能力的督导评估队伍,以保证督导评估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有效性。
3. 双向和动态
一是指与督导工作相关的各方互相评估,多方验证,最终形成可靠的评估结果。因为督导是互动的、关系的过程,所以督导评估应是互动过程相关方的双向评估。二是指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体系应随着时空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 本土化和本土性
一是借鉴国外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的督导评估体系。因为知识有普适性,所以要借鉴和吸收;因为知识又有情景适用性,所以要本土化。二是发掘中国本土原有的评估工作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发展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体系。
未来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研究应关注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关注督导工作需求评估、过程评估、尤其是成效评估的研究,进而关注服务对象参与的督导成效研究,关注应用研究等。
注释
①社会工作督导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关系等行为,是社会建构出来的事实。这个建构的事实是无法像自然科学的客观事实那样用科学的“量化”的方法来测量清楚的,所以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是比较理想。
②发声是访谈对象“用语”,研究者发现这些“用语”有意思,或有意义,并把它们在转录文本中着重标出。
③在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的发展路径和特色之一是购买和聘用机制,因此督导者要向出资方和聘用方交代,所以督导者要被评估。
参考文献
[1]KADUSHIN HARKNESS. 社会工作督导[M]. 郭名倞, 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HARRY L 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 [M]. 15th ed. New York: NASW Press, 1965: 1-20.
[3]RICH P. The form, function, and content of clinical supervision[J].Clinical supervisor, 1993, 11(1): 137-178.
[4]MUNSON C E. Handbook of clinical social work supervision (3rd ed)[M]. New York: The Haworth Press, 2002: 549-569.
[5]KIERAN O'DONOGHUE. Restorying social work supervision[M]. Auckland: Dunmore Press, 2003: 2-5.
[6]TSUI M S. The roots of social work supervision[J]. The clinical supervisor, 1997, 15(2): 191-198.
[7]SCHMIDT FRANCES, MARTHA PERRY. Valu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evaluation process [J]. The compass, 1940, 21(11): 8-12.
[8]JANE WONNACOTT. 社会工作督导[M]. 赵环, 译.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5: 75.
[9]张洪英. 社会工作督导理论与方法[M].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2019: 174.
[10]TSUI M S. An adventure of re-searching the nature of social work supervision in the Chinese culture[J]. Qualitative social work, 2008(3): 349-362.
[11]O’DONOGHUE K, TSUI M S. Social work supervision research(1970-2010): the way we were and the way ahead[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2015(45): 616-633.
[12]RAPP C. The strengths model[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7-10.
[13]TSUI M, HO W S. In search of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social work supervision[J]. The clinical supervisor, 1997(2): 181-205.
[14]TSUI M S. Supervision models in social work: from nature to culture[J]. Asian journal of counseling, 2005(1&2): 1-49.
[15]O’DONOGHUE K, TSUI M S. Towards a professional supervision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supervision in New Zealand[J].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2011, 55(1): 5-28.
[16]SATO MASAHIKO.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f clinical supervisors in cross-cultural supervision: the impact of supervisor race and ethnicity[D]. Minnesota: Minnesota State University,2014: 2.
[17]YANG. Cross-cultural supervision in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a case study[J].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practice, 2018(3):351-360.
[18]SEPONSKI D M, JORDAN LORIEN S. Cross-cultural supervision in international settings: experiences of foreign supervisors and native supervisees in Cambodia[J].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18(40): 247-264.
[19]TSUI M S. Towards a culturally sensitive mode1of social work supervision in Hong Kong [D].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2001: 150.
[20]HAIR H J, O'DONOGHUE K. Culturally relevant, socially just social work supervision: becoming visible through a social constructionist lens[J]. Journal of ethnic & cultural diversity in social work, 2009(18): 70-88.
[21]TSUI M S, HO W S, LAM C M. The use of supervisory authority in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J].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2005, 29(4): 51-68.
[22]BERNARD J M, GOODYEAR R K. Fundamentals of clinical supervision[J]. Massachusetts: Allyn & Bacon, 1992: 222-251.
[23]KARPENKO A. The supervisory relationship and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supervisors[J]. The clinical supervisor, 2012, 31(2): 138-158.
[24]张洪英. 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以1998—2015年CNKI期刊论文为样本[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4):5-11.
[25]刘斌志, 沈黎. 社会工作督导反思: 学习成为有效的社会工作督导老师[J]. 社会工作(学术版), 2006(9): 35-37.
[26]沈黎, 王安琪. 本土社会工作督导运作状况研究——基于上海社会工作实务界的探索性分析[J]. 社会工作, 2013(1): 86-97.
[27]郭名倞, 杨巧赞, 刘赤单, 等. 机构社会工作中督导的功能[J].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2(6): 38-39.
[28]童敏. 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基本处境及其督导者的基本角色[J]. 社会, 2006(3): 194-204.
[29]童敏, 史天琪. 专业化背景下社工机构督导的本土定位和分工[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017(2): 37-46.
[30]童敏, 史天琪. 本土社工机构督导的层次和功能: 一个探索性框架[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8, 18(1): 5-10.
[31]顾江霞. 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督导关系分析——基于东莞H镇督导项目实践的经验[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2(8): 6-11.
[32]沈黎, 邵贞, 廖美莲. 助人工作领域督导关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社会工作, 2019(2): 93-105.
[33]张莉萍, 韦晓东.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实践: 督导人才培养研究报告——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6): 8-15.
[34]齐华栋, 沈文伟. 社会工作机构督导培养路径选择[J]. 社会工作, 2012(9): 31-33.
[35]袁小良, 向羽. 社会工作本土督导“学院式”培养的行动研究[J].社会建设, 2018(5): 76-86.
[36]郝雪云, 李敏兰. 广东本土社会工作督导成长路径探析[J]. 中国社会工作, 2018(11): 31-33.
[37]杨慧, 杨森. 制度化与非制度化: 我国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的比较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9(3): 40-48.
[38]严樨. 赋权视野下的社会工作督导研究——以J基金2个项目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1): 182-186.
[39]郑杰榆, 张莉萍. 台湾社会工作实践与督导培养探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4(5): 92-97.
[40]张威. 社会工作督导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国际发展与国内现状[J].社会工作, 2015(3): 9-21.
[41]廖其能, 张和清. 社会工作督导范式的转向研究[J]. 社会工作,2019(1): 54-110.
[42]冯博雅. 督导的责任和评估维度[J]. 中国社会工作, 2012(2):26-27.
[43]朱静君. 如何评估督导成效[J]. 中国社会工作, 2014(9): 60.
[44]KUHN T 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43.
[45]GUBA E G, LINCOLN Y S. Competing paradigm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M]//N K DENZIN, Y S LINCOLN,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US: Sage Publications, 1994:105-117.
[46]王思斌. 社会工作: 利他主义的社会互动[M]//何国良. 华人社会社会工作本质的初探. 台北: 八方文化公司, 2000: 3-15.
[47]朱志强. 社会工作的本质: 道德实践和政治实践[M]//何国良.华人社会社会工作本质的初探. 台北: 八方文化公司, 2000: 89-113.
[48]文军. 论社会工作理论研究范式及其发展趋势[J]. 江海学刊,2012(4): 125-131.
[49]MCCRACKEN G. The long interview[M]. Newbury Park: CA,Sage, 1988: 48.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ocial Work Supervision in China
ZHANG Hongying1, ZHAO Wanlin2
(1.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2.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and the method of long interview,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ocial work supervision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ocial work supervision in China consists of such elements as evaluation function, evaluation subject, evaluation content,evaluation method and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valuation. Each constituent element is made up of several subsidiary element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 supervisory evaluation of social work in China is a polysystem of evaluation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supervisors, supervisees, supervisory management team from the government,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supervision.
Key words: social work; evaluation of social work supervision; constructivism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23X(2019)06-0015-11
收稿日期: 2019-07-02
基金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社会工作实务督导的知识体系建构与标准化建设研究”(15BSH114)。
作者简介: 张洪英(1965— ),女,汉族,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督导。
*通讯作者: 赵万林(1992— ),男,汉族,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社区发展研究。
引文格式: 张洪英,赵万林. 中国社会工作督导评估体系研究[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19(6):15-25.
(文字编辑:徐朝科 责任校对:贾俊兰)
标签:社会工作论文; 社会工作督导评估论文; 建构主义论文;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论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