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探讨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实践能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以临床实践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上因人而异,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在教学的形式上,与时俱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医院感染防控实践能力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医院感染;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384-02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创伤性性、介入诊疗新技术的推广,肿瘤放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使感染性疾病的感染谱、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发生了变化。为适应新时期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的要求,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技术和实践能力势在必行。然而,感染预防与控制主题呈多元化,涉及领域多,内容广泛,作为感控主力军的医务人员长期以来普遍存在重临床轻感控的现象。因此,对于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来说,如何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宣传和普及感控知识、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医学教育中,有关医院感染防控专业知识滞后,课程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达不到临床实际的需求,感染防控的实践能力没有系统地融入临床诊疗工作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防控实践能力教学方式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人结合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宗旨,通过长期培训教育的经验和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实践能力的教学体会。
1.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教师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技术是一门新兴、紧跟医疗发展水平的专业技术,其内容涵盖了医疗、护理、消毒、药学、临床微生物检验和医院管理技术等,感控理念和技术发展快、更新快,而专业教材内容往往比较陈旧,这就要求培训师资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意志力、学习能力和敬业的精神,关注感控发展动态,才能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和内容。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既是理论性强,又是临床实践要求高的专业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必须同时具备。医院感染防控的教育要以服务临床为宗旨,不能脱离临床,纸上谈兵。这就要求教师本身知识结构全面,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熟悉临床一线工作流程和管理要求,具备娴熟的临床实践技术,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能力的提升方面,教师要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摒弃教育教法陈旧、创新意识淡薄、手段落后的的弊病,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理念、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才能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素养。
2.以临床实践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和医务人员普遍对深奥和抽象的理论知识兴趣不高,而对临床实践和诊治工作有更高的热情和求知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研究表明[1],在对高职护生的教育中,应用“早期接触临床”法,提前安排医学生进入医院和临床,对于训练与患者沟通和交流能力、增加感染防控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自觉采取感染防控措施的责任感很有帮助;同时,通过对医院工作环境的熟悉,适应职业特点和职业风险,才能自觉地应用感控防控措施和方法,自觉提高感染防控实践能力。比如如何在有创操作中防止患者体液、血液的接触,在流感流行的季节,在拥挤的诊疗室如何进行职业防护,避免呼吸道传染病交叉感染;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理针具,防止HIV、HBV和HCV等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等,通过早期接触,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实践,在临床实践中体现感控的实效和成就感,激发主动学习好兴趣和愿望。对在职医务人员来说,这种因势利导的兴趣激发方法也同样适用。
3.因人而异,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对在校学生来说,医院感染防控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感控技术的实践能力培养被弱化,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感染防控措施执行能力意识和能力比较差。因此,感染防控技术的教育与培训应该参照临床医学的培养模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理论学习、适当的实验室操作和或模拟临床场景的练习,为进入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临床技能竞赛,是很好的在临床场景引入感控措施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在一系列高强度的临床技能训练当中,医院感染基础感染措施比如在进行无菌操作中手卫生适应症的把握和执行、消毒和无菌操作的理念和原则、个人防护用品如隔离衣和防护服穿脱方法和技巧、职业暴露现场紧急处置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弥补了感控技能培养中理论与临床脱节的缺点,值得宣传和推广。
在医疗机构里,医院感染防控要求全员培训。要想取得好的培训效果,必须了解不同专业背景、工作岗位、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知晓和程度和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这与刘卫平等[2]采用知识、行为意向和行为(即AKP)调查和干预的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处。门急诊患者人流量大,病种复杂,加上工作环境拥挤,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交叉感染,因此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呼吸卫生和咳嗽礼仪、呼吸道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就培训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手术室人员应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及经血传播病原体的防范措施的执行培训教育;而普通病房则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等。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培训要求的接受程度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工勤、保洁人员的培训,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最好采用大量的图画和操作演示重复教学。
通过对培训对象的分层,培训的目的明朗,培训方式因人而异,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考核,确保学员掌握操作技能。
4.与时俱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目前,虽然医院感染防控的教育与培训主要形式仍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但在资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今,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优势也不可否认,它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形象活跃的教学界面,学生易于接受,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有研究表明[3]使用微信平台辅助教育的方法,优于单纯讲座式培训的方法,且可即时考察培训效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网络学习具有点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有点,灵活性、机动性强,值得推广。此外,将感控操作技术制作成规范的操作流程的教学视频,如外科手卫生的标准操作流程、医院感染监测的采样技术和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方法等,是远程教学便捷的方法。
在教育与教学改革中,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和TSPr(teache standardized patient)的教学方法已经被国内协和医院、复旦大学医学院等多所医院和高校率先应用并推广,虽然两者各有优缺点,但如能结合使用,则能发挥协同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
此外,还可根据情况采用师生角色转换、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调动培训对象主观能动性,锻炼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的方法,由学员自己言传身教,引起共鸣,加深理解。
5.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医院感染防控实践能力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长效机制是提高医院感染防控实践能力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需 要有科学的目标管理和长远的规划。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基于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随着时间、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优良的长效机制可将上述提高医院感染防控实践能力教学的因素有机地整合起来,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保持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方珍.高职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5):197-198.
[2]刘卫平,苏日娜,闫志刚,等.医务人员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KAP调查与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0):2560-2562.
[3]廖瑞兰,张静.微信平台在实习护生医院感染知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6,14(6):635-636.
[4]宋彬彬.艾江,战海艳,等.临床见习中TSP结合PBL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286-287.
论文作者:黄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防控论文; 医院论文; 实践能力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方法论文; 技术论文; 能力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