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的中国零售业:上海喧嚣的天堂_家乐福论文

加入WTO后的中国零售业:上海喧嚣的天堂_家乐福论文

入世后的中国零售业——上海喧嚣的天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入世后论文,天堂论文,中国零售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五年前,上海响当当地喊出了要做世界“购物天堂”的口号。据说,现在不仅是国人,就连来上海的日本人也对此豪言壮语已深信不疑,因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商界巨腕和本埠的顶级商家在上海滩的激情演出,足已让人看到:这里就是购物天堂。

作为天堂里的表演者,上海零售百货圈里的各路英雄同台竞技已有十来年了,但这种竞争在最近两三年热度大增。中外百货零售商的全面接触在上海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某种程度上说,知上海就可知中国的中外百货零售商的角逐史,尤其对2002年来说,更是如此。

外商一根筋:扩张

如果要评选上海本年度商界的最大新闻时,世界零售老大——沃尔玛的登场当然算得上是“大热门”。沃尔玛其实早在8年前在中国试水时就曾首选上海,虽然谈了一阵子,还是空手而归。随后它又在6年前转道深圳,从此在中国排兵布阵,先后开店20多家,并在今年早些时候将其采购中心从香港移师深圳。上海的缺席使这位世界老大在中国的阵容老也大不起来,沃尔玛在中国不能没有上海。

10月初,上海的四大媒体争相报道了沃尔玛携手中信公司跨入上海的消息。从出席签字仪式的要员来看,有时任上海市市长陈良宇、沃尔玛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斯阁、中信公司董事长王军;而且李斯阁是在北京参加了江泽民的接见后赶来上海出席签字仪式的,其规格和意义的确非同寻常。

尽管李斯阁事后对沃尔玛采购中心是否北迁至上海不置可否,但急不可待地要在上海设店的计划已经出笼。沃尔玛在上海的第一家店将落在西区老街,另外四家店选址也在张罗之中。

沃尔玛的到来的确让不少供应商欢呼雀跃,100多亿美元的采购口袋引来无数生产商围抢,更何况这个口袋简直是个无底洞。但是上海的中外零售商们意识到,沃尔玛的到来意味着本来就硝烟四起的争夺供应商和客户之战将会更加猛烈。

沃尔玛来到上海后,使得这里有了一个整齐的世界百货零售业巨头阵容。全球前10位零售商都齐聚到了上海滩,一场地盘争夺战正在展开。自1992年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上海八佰伴开业以来,如今已有84家中外合资的零售企业和1家批发企业在这里扎寨。这些企业的销售额已占到整个上海零售业的10%。对于这些世界“巨人”的到来,不少人认为这纯粹是往一块既定的餐桌上“加筷子”,而不是在做大蛋糕。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这些巨头们最近加筷子行动是越来越快了。除了沃尔玛准备在华东地区大干快上,其在中国的分店数从现在的20家,到明年底将开到44家。以上海为大本营的麦德龙也在争分夺秒,在目前15家店的基础上,到年底前再速开3家,明年和后年都定了在全国各开7家的计划。1995年就进入上海的家乐福如今也是以上海为基地在全国开出了28家分店。

当然对这种说法持异议的人却认为,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虽然我们失去了市场份额,但换来的东西还是要多得多。比如说,世界前三位的零售商每年在中国采购的商品就达数百亿美元之多,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一个劲地猛增。同时,外商带来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让国内同行受益匪浅;这些世界零售业的大佬来了之后,简直成了上海零售业的老师。好多新兴业态就是外商直接引入的,然后上海的商家群起而效仿。

国企二重奏:重组和扩张

上海商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已不是一天两天。其三大连锁超市集团联华、华联、农工商在去年的全国同行排位上名列第一、二、四位,其销售额分别为140.63亿元、85.04亿元、74.75亿元,网店数也分别达到了1225家、818家、315家;而且其增长态势处于高速放量状态。上海市连锁超市去年比前年在销售额上增长了43.3%,网店达到了4193家。面对合资零售商的快速扩张,上海连锁零售企业更是捷足先登。联华和华联都提出了要在3~5年内,使其连锁店达到5000家的宏大计划,农工商争取在近几年让连锁店达到3500家。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到今年6月底,上海商业企业在市外开设网点已达1604家,投资15.04亿元,实现销售75.41亿元,同比增长了83.28%。今后两三年的步子只会越来越快。在百货业中,上海一百、华联商厦、友谊商厦在国内是久负盛名,其销售额在国内同行中一直名列前茅。上海百货业的大趋势是品牌化、大型化(至少3万平方米以上)、连锁化、复合化。着眼于上海日益发展的中高档商品市场,未来还将有一批内外资连锁百货集团登陆上海。上海本地的百货集团也不甘坐以待毙,一百集团旗下的东方商厦、上海华联集团旗下的华联百货、友谊集团旗下的友谊百货也纷纷开始发展连锁百货店,其中华联吉买盛已开出了10家。

上海零售百货业的几位“大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发展得如此成功委实让政府这个“婆婆”正心里偷着乐。可面对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巨无霸的强力介入,政府“婆婆”也难免心有担忧,她担心,上海的零售百货业如果不进行整合,真正和外国零售巨头较量起来很有可能抵挡不住。正如主管商业的上海市副市长冯国勤所说,上海市政府将组建2-3家年销售额达到500亿元以上的大型商业集团,以增强综合竞争力。

说起重组的目的,上海商委一位官员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对这些大型商业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就是要止住这些大企业以前每个毛细血管都在往外流血的现象。兼并重组成了摆在上海零售百货业面前的又一个重大命题。由于这些本地“大个子”的“婆婆”都大体相同,按理来说整合起来绝非难事,但真正整合成一个有机体则绝非易事。

从今年3、4月开始,有关上海几大零售百货企业重组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而且版本不尽相同,几个相关企业高层的人事变动又成了这些未证实的消息的最好注脚。当然这些传闻绝非空穴来风,但这些不无杂乱的消息透露出一个信息:市政府和相关企业对重组是慎之又慎。还是冯副市长的一番话道出了上海商业企业重组的方向:突破同类企业联合重组的传统做法,而是按照供应链、产业链关系实施“前向重组联合”、“后向重组联合”。如此看来,原来盛传的联华与华联重组、华联商厦和上海一百重组等消息还不是最后的“定案”;但重组方案离揭盖的那一天应该不远了,毕竟时不待我。

政府:一个难脱干系的裁判

上海政府的“强”在国内是出了名的。这种“强”也无一例外地表现在零售百货行业之中。其实从上海大型商业企业重组上,我们就可以领略到其政府不容置疑的权威。

上海市的几大商业集团重组一事之所以还没水落石出,看来上海政府在这件事的处理上的确是在朝人们理想中的方向前行。由于几大商业企业集团都是国有控股,政府在商业竞争中难脱干系。尽管如此,也并不是说政府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好裁判员。其实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各种新型企业的加盟、各类新兴业态的出现,政府如何规范和引导竞争,也就是如何制定游戏规则并当好裁判已变得刻不容缓。就在今年,上海市商业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规范,如《商业零售业态规划》、《商业分级设置规范》、《社区商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国内首部《大型超市发展规划布局和指导意见》,还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关于在大型超市开设中引入听证制度的通知》,并已举行了首次听证会。

上海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的行政法规之多之细在国内是空前的。一方面这的确有规避恶性竞争之效,如上海市便利店业协会在政府的主导下制定了“选址公约”,定出了“百米内不能有两家便利店”的行规,避免今后再出现漕宝路光大会展中心对面“100米不到竟开有4家便利店”的怪象。但另一方面,诸如“内环线以内中心城区原则上不允许开设大卖场,建5000平米以上的大型商业项目,经过市计委和市商委审批”的“规矩”,这里似乎隐含着计划经济的影子,特别让那些准备在上海滩施展雄心壮志的外资企业觉得甚为不爽。

上海市政府的另一招更高,那就是在全市规划建10个大型社区商业示范点。上海市政府部门为何不遗余力地加速推进社区商业中心的建设?因为去年全市社区商业年销售额约为6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但现有社区商业网点缺乏规划无序发展,“小、散、乱”现象比比皆是。按照打造国际购物天堂的要求,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今年以来上海市提出重新规划现代社区商业,并确立了10大社区商业示范点。目前,10大示范点中的联洋、甘泉、曹杨社区购物中心已建成,凌云、田园都市等正加紧建设,虹康等购物中心也已正式立项。在示范点的带动下,各区县未来最终将建成100余家社区购物中心,而且购物中心内的商家以服务社区顾客的各类便利型商家为主。

上海市着力打造社区商业中心的用心还真是意味深长。

业态:泡沫着的花样年华?

上海各类商业业态的扩张真的在上演着“生死时速”的大戏。便利店的高速膨胀还真是让人感觉到一天一个样。政府主管部门原来做出的到2005年全市开设3000家便利店的规划在今年年底肯定就会超出,行动远比想象的快。而且这种提速是全方位的,不仅便利店如此,大型超市如此,大型百货商厦也在加速连锁,就连刚刚提出的社区商业中心也要在近两三年内做到100名。与本地各种业态的大跃进一样,外资、民营的零售百货商也在同步“大跃进”: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欧尚、易初莲花、八佰伴、乐购等大超市在火速前进;其中业绩斐然的法国家乐福至今已在上海相继开设了6家大型综合超级市场,一举成为大型超市的龙头企业之一。而乐购、正大集团的易初莲花在上海的大型超市明年更将超过10家,家乐福最近也将在上海新增设2家以上的新店,以抵御美国沃尔玛的入侵。太平洋百货、港汇百货、百盛、香港新世界、大洋百货等大型百货旧贵新贵们也在全速航行。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业态中的庞然大物“销品茂”也于今年在上海闪亮登场。7月,位于浦东陆家嘴、号称“亚洲最大摩尔”的正大广场购物中心部分开业;而就在此之前的几天,来自菲律宾的港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外宣布:斥资27亿元人民币在上海虹桥地区兴建一座建筑面积达51万平方米的大型“销品茂”——虹桥购物乐园(其中商业面积33万平方米)。上海华联集团、上海友谊集团、九百集团等大集团也都在建设一批真正“大而全”的“销品茂”。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超大规模的“销品茂”是海外最主要的零售业态——超级商业终端。

据分析,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人们对购物的要求除了方便的一站式之外,开始追求个性化、休闲化,各种专卖店和“销品茂”将应运而生。2001年上海的人均GDP已经超过4500美元,可以预测,在经历了综合超市和仓储式商场的飞速发展后,“销品茂”会成为上海商业零售业的新一轮投资热点。业内人士认为,一批航母级“销品茂”的出现,意味着上海的零售业继超市大卖场后,正处在一次新旧蜕变的前夜。

理论上,当各类业态的扩张速度数倍于当地的GDP增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增速时,商业的泡沫必然就会大量涌现。也许,上海商业现在正在酝酿着这样的泡沫。但上海的中外商业企业看来谁也不会因为泡沫而放慢脚步,因为他们相信上海是天堂。

标签:;  ;  

加入WTO后的中国零售业:上海喧嚣的天堂_家乐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