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得珠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二病区;730900)

摘要: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且患者容易因为心律紊乱而死亡,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本文主要通过选择在三甲医院就诊并经检验确诊为室性心律失常失常患者,共100例,随机将患者打乱分成两组,分别为50例实验组患者和50例对照组患者。对对照组内患者进行常规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即用利多卡因;而实验组内的患者则使用胺碘酮进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经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前者的心率及不良反应的出现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后者。并且经数据分析发现实验数据具有用统计学意义。通过实验证明胺碘酮在进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方面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值得被广泛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治疗效果

1实验内容及方法

1.1实验内容

实验主要通过选取了在三甲医院就诊并经检查确诊为室性心律失常失常患者,共100例,随机将患者打乱分成两组,分别为50例实验组患者和50例对照组患者。其中实验组内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年龄为49~82岁,平均年龄为(62.3±0.5)岁;接受治疗前患者心率为(133±7)次/min;患者当中原发病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有27例,患者的原发病是冠状动脉硬化的23例;对照组内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年龄为51~79岁,平均年龄为(64.5±0.8)岁;接受治疗前患者心率为(137±6)次/min;患者当中原发病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有30例,患者的原发病是冠状动脉硬化的20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心率、原发病等基础信息,发现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

实验组患者主要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1次/d,治疗周期为1周;对照组患者组主要通过常规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法,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1周。

1.3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并记录实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通过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率、治疗效果的有效率以及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过程当中的心率变化情况进行数据分析[1]。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每天定时的心率监测,并在治疗周期结束后取1周的心率平均值。临床治疗效果评判主要有三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分别是显著效果、有效以及无效[2]。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百分比进行结果表示,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也通过百分比进行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使用SPSS21.0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当二者差异(P<0.05),即表示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组内患者有32例疗效显著,14例有效,4例无效,患者整体有效率达到了92%;对照组内患者有23例疗效显著,18例有效,9例无效,患者整体有效率达82%。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较高,通过数据数据分析,发现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详细数据见表1。

2.2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通过治疗发现,实验组内出现2例患者低血压的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内患者出现3例患者心动过缓、4例患者低血压的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实验组内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经数据分析,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2。

2.3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的平均心率为(133±7)次/min,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平均心率为(79±6)次/min;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的平均心率为(137±6)次/min,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平均心率为(90±5)次/min。通过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经数据分析,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3。

3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且患者容易因为心律紊乱而死亡,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室性心律失常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包含了室性早搏、心室颤动、心动过速等情况,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患者猝死[3]。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利多卡因[4]。它能有效作用于患者体内的钠离子通道,对心肌自律性进行有效的抑制,达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效果。而胺碘酮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抑制心率失常药物,它的出现有效的取代了利多卡因,且相比于利多卡因,胺碘酮更具有广谱性以及电生理特性[5]。本文通过对比利多卡因与胺碘酮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种不同的药物在进行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过程当中各自的优劣[6]。

实验数据表明,实验组内患者有32例疗效显著,14例有效,4例无效,患者整体有效率达到了92%;对照组内患者有23例疗效显著,18例有效,9例无效,患者整体有效率达82%。实验组内出现2例患者低血压的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内患者出现3例患者心动过缓、4例患者低血压的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的平均心率为(133±7)次/min,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平均心率为(79±6)次/min;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的平均心率为(137±6)次/min,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平均心率为(90±5)次/min。通过三组实验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在药物的治疗有效性方面、还是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对比,胺碘酮都要优于利多卡因。且因其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与更好的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胺碘酮应该被广泛的推广与运用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当中。

参考文献

[1]王一博.胺碘酮对老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04):78-79.

[2]董家能.胺碘酮治疗老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4):34-35.

[3]张雅慰.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5):45-46.

[4]林荣章,陈永裕.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14):127-128.

[5]刘利.胺碘酮(小剂量)、倍他乐克联合使用治疗心肌病(肥厚型)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06):36.

[6]朱炜.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21(06):613-614.

[7]庞峰.胺碘酮(小剂量)、倍他乐克联合使用治疗心肌病(肥厚型)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8):69.

论文作者:李得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  ;  ;  ;  ;  ;  ;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得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