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地铁车站渗漏水治理措施论文_牟勇

中铁隧道局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河北三河 065201

摘要:现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地铁在城市发展中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随着地铁在众多城市中的广泛应用,明挖发作为一种常用的地铁施工技术,其施工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防渗漏施工成为地铁施工的重点,文章将对地铁渗漏原因和防水措施进行分析,并以具体工程案例进行说明,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明挖;地铁车站;渗漏水;原因;治理措施;案例分析

引言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铁的出现有效提升了城市交通的运输能力,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由于地铁工程作为地下施工,因此,防渗漏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地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一旦出现渗漏问题,不但维修难度较大,而且还会影响地铁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施工中采取合理处理措施,对于降低渗水及漏水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明挖车站概述

明挖法施工主要是从地面向地下分层、分段开挖,直接达到设计要求的高程和尺寸,然后在基坑中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和防水作业,最后进行回填恢复地面的一种施工方法。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例如土方开挖、地下水位及防水工程等,另外,其还具有以下优势: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施工成本低等。如果实际施工采用明挖法施工,那么要对施工现场条件、车站主体结构等进行了解,合理制定施工方案,确保施工顺利开展。

2地铁渗漏水发生的原因

2.1混凝土自防水问题

地铁车站中出现渗漏渗漏水,大多数是从混凝土裂缝中渗出的,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如下:第一,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由于没有进行连续浇筑,而出现的冷缝;第二,浇筑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振捣,导致混凝土结构存在缝隙;第三,水泥用量及塌落度不合理,进而导致混凝土开裂;第四,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导致温度裂缝出现。

2.2施工缝和变形缝的问题

地铁车站的渗漏水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施工缝和变形缝。对于这两处容易发生渗漏水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第一,水平纵向施工缝注浆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部分被堵住,无法使用;第二,用于施工缝的止水条保管不善,安装时已经膨胀完毕;第三,施工缝处理不干净,含有浮渣;第四,施工缝、变形缝处止水带埋设位置不准确或未妥善固定保护,有局部破损的现象或止水带接头处理不合适;第五,止水带与混凝土接触留有气泡或缝隙,混凝土振捣不充足。

3地铁明挖车站防水施工措施分析

3.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要求

就混凝土结构而言,其自防水要去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混凝土抗渗性能要达到设计要求,通常情况下,抗渗等级为P10;第二,在环境温度方面,在80℃以内防水混凝土性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第三,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要高于C15,厚度不低于100mm。如果部分区段地质条件差,垫层厚度不低于150mm;第四,合理控制混凝土裂缝,迎水面和背水面混凝土裂缝最大宽度分别控制在0.2mm与0.3mm以内,两面均不能出现贯穿裂缝;第五,结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不低于50mm。

3.2底板与侧墙防水

施工中,底板与侧墙必须采取防水措施,一般而言,选择SBS卷材作为防水材料,采用粘贴法或机械固定的施工工艺,然后进行接缝施工,促使卷材的铺贴质量得到提高,实现防水效果。在底板和侧墙粘贴SBS防水卷材,厚度控控制在4mm,施工中采用双层铺设的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背水面与迎水面采用的材料不同,背水面采用S4类材料,迎水面采用PE4类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在基面上将卷材用条粘或点粘方法进行固定。施工中如果存在管线穿越防水层,应先对穿线部位进行施工。底板铺设时,在底板基面铺设一层防水层,然后用满粘法在第一层防水层面上铺设第二层防水层,连接两层防水层时,为避免漏水,搭接缝要错开。

3.3顶板附加防水层

首先,对基层进行处理,然后将的底层涂料涂于基层上,并铺设增强层,增强层铺设完毕后方可铺设第一层防水层;其次,对第一层防水进行养护,然后铺设第二层防水层,重复上述工作,直到第三层防水层施工完毕。在施工过程中,基层处理是关键,基层处理不好,将对后续防水层及加强层施工都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在基层处理中,如果基层表面不平整,要先将表面疏松凿除,用高压水冲洗基层,待表面坑槽干燥后填充压实,一般填充材料选择聚氨酯密封胶。

4明挖地铁车站渗漏水治理案例

4.1工程概况

某地铁车站位于城市绿化带下,车站为双层三跨岛式站台车站,长约为214m,标准段宽约为22m,底板埋深约为18m,最深处超过20m。车站采用浅埋明挖顺做法施工,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内侧设置横向支撑。车站地质及水文地质构造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堆积层、第四纪洪积层(包括粉土填土层、粉土层、粉质黏土层、粉质黏土层、卵石层、粉质黏土层、卵石层),车站明挖基坑深度超过17.6m,共穿越两层地下水,分别为上层滞水和潜水。

4.2基坑渗水情况

车站8月中旬开始进行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施工,9月末开始土方开挖并喷射混凝土,基坑土方开挖一定深度后出现渗水现象,部分情况较为严重,出现明水流,导致局部桩间土塌方现象,增加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难度,安全系数降低,影响基坑稳定性。开挖到基底时,基底部分位置地下水上渗,基底积水,工作面泥泞,工人无法施工作业,使混凝土垫层、接地系统等施工难度加大,同时在结构防水施工中由于网喷面渗水,满足不了防水铺设条件,给防水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4.3施工中基坑渗水治理措施

4.3.1土方开挖中渗水治理

土方开挖后可以看出渗水层主要分布在上层滞水、潜水埋深范围内,位于粉细砂层。在此阶段为使桩间喷混凝土能够顺利施工,在出现层间土局部塌方的桩间位置斜向下约15倍钢筋长度打设锚杆,锚杆上、桩间土掉落位置以砂袋填充,固定后立即挂网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初凝时间不超过5min,终凝不超过10min。

4.3.2基底渗水治理

开挖到基坑底部后,部分位置出现渗漏,例如反梁位置、废水坑位置,而由于桩间渗水下流后,在基坑周边形成积水,给施工带来不便,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在处理上述问题时,采用了基地施工盲水沟的方法,如体1所示。具体做法如下:盲沟沿基坑及基坑底部、槽周边布设,尺寸设计为400mm@400mm,纵向每隔约10m~20m处设一积水井,积水井尺寸设计为800mm@500mm@800mm,用潜水泵将积水排出基坑外。盲沟、积水井内由下到上填充石子、级配碎石,混凝土垫层浇筑时,盲沟上铺设塑料膜,防止混凝土流入盲沟影响排水效果,并且在垫层上盲沟位置预留排水孔洞。

图1 盲沟做法示意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明挖地铁车站施工中,为了提高地铁施工质量,保障地铁运行安全,首先要对施工具体情况进行勘察,并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做好防渗漏水施工,提高防水施工质量,为地铁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辉.地铁车站叠合墙渗漏水防治措施[J].上海建设科技,2017(03):24-26+33.

[2]赫歆歆.地铁明挖车站防水、降水施工技术讨论[J].四川水泥,2017(04):77.

论文作者:牟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  ;  ;  ;  ;  ;  ;  ;  

明挖地铁车站渗漏水治理措施论文_牟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