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媒体对价值教育的影响及对策_影视传媒论文

影视传媒对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观论文,对策论文,传媒论文,影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影视传媒是以电视或电影为主要载体,将音乐、舞蹈、绘画、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呈现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影视传媒对于人们生活愈发重要,已经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对观众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一、影视传媒对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1.受众范围广

      影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主流形式之一,还有许多衍生的新媒体形式不断在涌现,如微电影、手机视频等等,可以说影视媒体因科技的不断进步而无所不在。正是藉由电视、电脑网络、手机等载体的不断创新,使得影视传媒的观看和接收更为方便,从而使受众范围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影视传媒作品的重复播放和循环播放,使得其受众范围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扩大。另外,影视传媒能够挖掘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事情,运用艺术手段进行加工,让观众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影视传媒作品的欣赏是真正大众化的,观众的受教育程度和欣赏水平的高低对影视传媒作品的传播限制很小,因为只要眼睛能看、耳朵能听,就能够欣赏和理解与生活最大程度接近的各种类型的影视作品。正是对受众素质不设门槛的可接受性,使得影视传媒的受众范围之广,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可比拟的。

      2.宣传效果好

      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影视传媒具有独特之处,使其在价值观教育方面有更好的宣传效果。首先影视传媒作品的艺术构成是多元的,是任何其他门类的艺术所无法企及的。影视传媒作品是声画合一的艺术,也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艺术。它打破了视觉艺术中的绘画、雕塑、书法、建筑等的静谧,充分借鉴这些视觉艺术的美;同时它又是可以运动的,可以依据创作意图充分展现动态的视觉美。影视传媒作品中的声音,与听觉艺术中的音乐、视听艺术的音乐剧、歌剧等艺术相比,更为逼真和直观,更接近生活的真实,带来的艺术冲击力更强。它比想像艺术中的文学来得更具体、更形象,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再现生活和表现人文情怀的范围更广、激荡人心的力量更大。其次,由于影视传媒作品的内容与社会和生活密切相关,使得价值观的传达富有情境、便于理解,更能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观众记忆深刻,这种价值观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不容易引起受众的心理抗拒,从而产生更好的宣传效果。

      3.影响力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电影、电视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为1.4亿户,2013年增至2.24亿户;2006年,数字电视用户数为0.13亿户,2013年增至1.69亿户(具体数据详见图1)。

      

      相对于电视用户数,电影银幕数和票房收入在近几年增长更为迅速。2012年全国电影院线银幕为13118块,较2011年增长41.27%;2012年国内电影票房总收入为170.73亿元,较2011年增长30.18%。2013年全国电影院线银幕为18195块,较2012年增长38.7%;2013年国内电影票房总收入为217.69亿元,较2012年增长27.51%(具体数据详见图2)。

      

      可以看出,随着电视和电影为主的媒体业的高速发展,影视传媒对于人们的生活愈发重要,渗透力不断增强。基于此,影视传媒是价值观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影视传媒对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影视节目有很多功能,比如宣传功能、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等等。随着影视传媒业的不断兴盛繁荣,影视传媒对于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刻,对于观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对于传统媒介和传统教育方式,影视传媒具有传播效果好、可接受程度强、教育持久的正面影响,也具有过度娱乐化和过度宣传阴暗面的负面影响。

      1.正面影响

      (1)增强教育效果

      相比于报纸、杂志、书籍等媒介,影视传媒具有传播效果好的特点。首先,影视传媒更加生动,影视节目常常以当前的时代背景为基调,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使观众觉得和生活很贴切,例如讲述家庭、爱情生活的热播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蜗居》《王贵与安娜》《大丈夫》《一仆二主》;其次,时效性强,例如新闻类节目,对当下发生的热点事件的追踪、报道,每天都对观众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次,影视传媒的扩散效果强,电影、电视不仅是艺术的载体,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典节目往往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议论热点,优秀的作品会形成口口相传的效果,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大型公益节目——《感动中国》,还有热播剧《甄嬛传》都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最后,影视节目的影响是一种隐性的、不自觉的,正是在于它的隐蔽性,恰能够使电视、电影的价值观教育功能润物无声,发挥到极至。

      

      

      

      (2)提高教育可接受程度

      我国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型期,人们创造出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是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变化和风险也常会诱发人们的精神焦虑和心理紧张。为缓解和释放压力,人们对休闲和娱乐的需求增加。和传统的价值观教育相比,影视节目可以将教育元素和娱乐元素相结合,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巧妙地融合在节目中,使观众在观看影视节目的同时,自觉自主地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方式不会像直接宣讲因为过于刻板而遭到反感,具有可接受程度强的特点。例如,2013年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制作并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电视台和爱奇艺联合打造的《汉字英雄》节目,将文化和娱乐相融合,做到了娱乐性、文化性和参与互动性的统一,掀起了全民学习汉字、欣赏汉字、比拼汉字的娱乐热潮。也把我们的文化瑰宝——汉字推到广大观众面前,对汉字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对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的培养起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再比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焦裕禄》等,这些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拍摄出来的电影,往往因为电影的艺术传达使得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所呈现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能够起到深入人心的教育作用。

      (3)提升教育持久性

      经典的影视作品往往因其艺术水平高而能经历时间的考验,打破时空限制重复放映,影响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群,这些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无不对观众产生影响。例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每逢假期都会播映,而且有不同的语种版本。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可以影响教育好几代人,这说明影视作品具有的教育功能是持久的。同时,消极的影视作品也会具有长久的负面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影视作品的价值观导向。

      2.负面影响

      (1)过度娱乐化现象

      影视传媒节目过度娱乐化会弱化、模糊广大观众的道德价值观。现在有些影视作品盲目追求市场价值和收视率,影视作品娱乐化的倾向愈演愈烈,甚至传播一些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不良信息容易给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年儿童造成恶劣的影响,使得青年儿童社会道德意识淡漠、价值观偏激,极端个人主义、缺失社会责任感,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而影视节目的低俗化倾向也影响了广大观众的审美价值观。“娱乐至死”思想导致的低俗、媚俗、庸俗的影视作品频现,西方“后现代解构思潮”引发的消解崇高、解构经典、游戏历史的苗头处处可见。大众在有限的时间里接受的是缺少高品位、正能量的污染和戏谑,在过度娱乐中观众迷失了正确的信仰和价值判断。过度娱乐化的影视传媒作品传播了恶俗的社会风气。因此,影视传媒节目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社会职责,不能放松导向立本的创作底线。

      (2)过度刻画阴暗面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和政治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目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许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逐渐显现,社会恶性事件多发,诸如恶性拆迁事件、儿童被拐卖事件、违规民间借贷事件等等都让广大群众不安、不满、牢骚满腹。但应该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只是少数,许多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不能过分夸大,不能悲观失望,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政府有能力、有智慧治理各种问题。但当前一些影视节目为了满足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过分夸大和渲染社会阴暗面,误导观众产生恐慌、迷失,对于广大观众的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进入全球化时代,国门打开,带来了多元、开放的社会思想文化的冲击,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也使舆论环境日趋复杂,各种论调和言论鱼龙混杂,导致了国人精神迷茫、价值观念混乱和道德滑坡,其中过于负面的影视节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对策研究

      基于影视传媒的重要性和对价值观教育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笔者从政府、社会和影视传媒业三方面提出对策,力求提高价值观教育水平。

      1.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保障机制

      电影、电视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当前影视传媒快速发展、受众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加强政府在影视传媒领域的监管力度,并建立有效保障机制。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合并,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随后更名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部门的调整,能够更宏观地把握影视传媒的监管水平。主管部门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中心,把握舆论导向,协调规划题材,指导影视管理体制改革。具体来看,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法律层面完善影视传媒领域相关立法,如影视审查法、分级播放制度等,同时对违法违规的影视传媒策划、制作和传播者依法惩处;其次,发挥政策制度的引导作用,对于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秀作品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最后,政策应引导舆论氛围,综合治理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精神风尚。

      2.社会:营造良好环境,抵制文化糟粕

      作为电影、电视等传媒的受众,其观看后的感受直接决定了价值观教育的成败。政府作为行业的监管者,并不是万能的,需要社会各界予以配合。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一定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广大中小学校和大学应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给学生播放有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娱乐中成长,在潜移默化的艺术欣赏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应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组织优秀影视作品播放、欣赏活动,走入社区走入家庭,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落实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3.影视传媒业: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

      影视传媒业作为信息和文化的传播者,对于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在价值观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影视传媒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艺术良知和职业操守,努力承担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责任。不断提高电影、电视作品的教育价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最终实现广大观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此同时,影视传媒业应加强行业自律,进行自我审视,去除糟粕,留下精华。“打铁还需自身硬”,要通过影视传媒进行价值观教育,广大影视传媒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传媒工作者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争做主旋律的火炬手。影视传媒工作者在工作中要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将娱乐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完美结合。

标签:;  ;  ;  

影视媒体对价值教育的影响及对策_影视传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