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与中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空间_国内宏观论文

加入WTO与中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空间_国内宏观论文

入世与中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空间论文,中国论文,外贸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外贸企业是指专门从事进出口业务的贸易公司,是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它们产生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得益于中国进出口权的高度国家垄断。80年代,它们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期间为中国外贸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外跨国公司的进入,中国外贸企业逐渐丧失了其垄断优势,陷入步履维艰的窘境,并走上了两极分化的道路。有些外贸企业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走上了集团化或综合商社的发展道路,有些外贸企业则由于种种原因濒临破产。

现在,中国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将加入WTO,而且与新经济的出现,技术创新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环境中,中国绝大多数外贸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由于其规模原因,不可能在短期内走综合商社的发展之路;由于其缺少R&D的能力原因,也不可能得到国外风险资金的青睐或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追捧,那么在今后的5年间,中国外贸企业路在何方?

竞争对手与中国外贸企业生存环境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但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看,中国依然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边缘位置。根据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增长区域与滞后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一是回流效应,表现为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由于收益差异而导致由外围向中心的流动,造成外围的经济衰退,使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二是扩散效应,当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表现为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由中心向外围流动。使区域不平衡的差距得到缩小,并促进和带动外围的经济发展。中国已经并会继续享受到扩散效应带来的益处,接受来自发达国家地区的资本和技术。

在这种扩散效应的影响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和它们相比,无论从那个方面或角度来说,中国外贸企业都属于“不堪一击”,因而能不能和跨国公司相安无事,就成了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空间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中国特别是上海浦东新区的实践来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对外贸易中的一支生力军,据海关统计数据,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为886.2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额的45.47%。而且它们行为方式也和中国外贸企业不同,一般说来,它们习惯也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把世界作为它的市场。因此当中国国内GDP增长速度放慢,国内需求减少,市场萎缩,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就会在全球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到需求旺盛的市场去销售其产品,这表现为,在零配件、原料进口增长的同时,这些公司的出口急剧增长。1998年上海浦东新区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为15.320亿美元,而1997年出口为5.501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9%。1999年外高桥出口17.63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英特尔科技有限公司、惠普计算机产品有限公司出口11.93亿美元,占保税区出口的近七成。这些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增长是和国内GDP增长速度放慢,市场需求萎缩有关。可以预料,一旦国内GDP增长速度加快,市场需求扩大,外商投资企业眼光必然会瞄准国内市场,减少出口。

据此我们似乎可以推断,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和国内市场的需求状况较为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市场的需求状况不仅取决于GNP的增长速度,而且还取决于其它许多因素,如人均GNP、消费断层、社会保障体系等。上海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证明了这一点,在《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中,这些学者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分别作了上海进出口额与中国GNP的相关性;上海浦东新区进出口额与中国GNP的相关性的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出口额与中国GNP增长之间存在着更高的正相关系,在上海浦东新区出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又占了较大的比重。这就说明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它们的销售策略。而上海外资企业出口则和GNP增长速度较为密切。这里我们可以间接的判断出中国外贸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行为方式的差异。

1997年至1999年,中国实际上已经步入了通货紧缩时期,国内需求严重不足,受此影响,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谋求新的出路,出口急剧增长,而上海浦东新区专业外贸企业似乎根本不受此影响,出口依然缓慢增长,这说明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与上海浦东新区外贸企业之间的产业边界非常清楚。我个人认为,这主要由几方面的原因所造成:譬如彼此出口的产品经营范围不同,上海浦东新区外贸企业可以出口各类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只能出口其生产的资本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相对收益而言,中国的出口贸易已步入微利时代,跨国公司进入外贸企业的领域,其机会成本可能会相当高,这就给上海浦东新区专业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留下了空间,因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上海浦东新区外贸企业与在上海浦东新区投资的跨国公司形成了相互独立的关系,即使今后五年中,不断有国外跨国公司进入上海浦东新区,但它们极有可能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外贸企业相安无事。这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入世效应与中国外贸企业发展机遇

中国即将加入WTO。这样,在未来的5年或更长的时间,中国外贸企业将会在一个全新的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对外贸易。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并按照其宗旨和基本原则进行经济改革和发展对外贸易,履行谈判中承诺的市场开放的义务,将为各国、各地区的贸易伙伴提供更好、更稳定的市场准入机会。对外开放的投资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将逐步享受国民待遇,投资环境将更为宽松、透明、稳定。这毫无疑问将为国外的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也会对国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加入WTO以后,不同行业所受的影响各不相同,就中国外贸企业而言,“入世”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和中国法律环境进一步改善有关。中国自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颁布第一部调整外国投资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至1999年中美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双边协议用了整整20年时间。目前法律框架已经初步形成,总的来看,中国外资法正处于与国际惯例接轨,朝更开放自由的方向转变或转型时期,中国的外资法的重大变革应该在中国“入世”之后。假如世贸组织对中国最深远的影响是极大地推进中国实行依法治国,这将引起中国外资法变动和调整:解除法律对外商投资服务业的某些限制,贸易进出口权和国内销售网络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放开,并在3年内分阶段解决,这对中国外贸企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进出口经营权由审批制到登记制,意味着中国外贸企业垄断优势的丧失,进出口经营权由登记制到全面放开则意味着外商投资企业将会拥有同中国外贸企业相同的经营范围,从而导致中国外贸企业丧失与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进行错位竞争的可能;解除法律对外商经营活动的某些限制,在过渡期后逐步取消数量限制。如当地成分要求(localcontent requirement)的措施,即中国外资法中关于外资企业所需原材料、配件等物资应优先在中国购买的规定。还有出口实绩要求(exportperformance requirement)、外汇平衡要求(exchange balancingrequirement)、贸易平衡要求(trade balancing requirement),这对中国外贸企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新的发展机会,在华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再也不必经历国产化的过程,这会促使已经或将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调整战略,其生产可能会进一步国际化,从而给中国外贸企业带来了诸多的进口商机。跨国公司的配套企业可能会成为中国外贸企业的一个新的选择、一个新的出路。总而言之;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可能会使中国外贸企业在今后5年中获得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比较优势与中国外贸企业选择空间

理论上讲外贸企业应具有进出口功能,但由于中国特定的环境因素,如近期人民币无法完全自由兑换,政府的政策导向等,使得出口功能对中国外贸企业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大部分外贸企业无法自己生产产品出口,它们必须寻找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并组织出口。出口产业竞争力属于国际竞争力范畴,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与世界整体中各国的竞争比较,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

按照迈克尔(E(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策略及结构与竞争者、机遇和政府行为等6个因素。

参考产业国际竞争力的6个因素,我们根据海关统计数据,采用贸易竞争指数评价指标,对中国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筛选评价。

贸易竞争指数=Xi-Mi/Xi+Mi

其中,Mi、Xi为某i产品的进出口额。此指标主要反映一国(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的某i产品的竞争优势;其数值越大,竞争优势越明显。

统计分析表明:目前,中国最具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依然是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即化工品及有关产品、轻纺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中,只有轻纺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成品的贸易竞争指数为3年正数,其它两类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均为负数。我们对上海浦东新区出口产品也进行了同样的分类统计分析。所不同的是,我们将纺织品与资源性产品分开,得出基本相同的结果。存在的差异是,纺织品的竞争力要远高于其它产品,也高于资源性产品,但其竞争力呈下降趋势。这一点与全国的分析结果一致。从总体上讲,目前中国的化工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还尚无优势可言。但必须看到,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要高于化工品及有关产品,而且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的实际竞争力可能要高于其贸易竞争指数所反映的状况。因为在这些产品的出口额中,三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产品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些企业作为中国机电等资本、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生力军,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这些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另一方面又造成了这些产品生产设备及零部件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相关进口额高居不下。我们在对跨国公司相对比较集中的上海浦东新区的进出口产品作了同样的统计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上述分析结果,在把上海浦东新区的进出口贸易的分析结果作横向比较时,我们还发现集中许多一流跨国公司如IBM。INTEL。PHILIP的上海浦东新区机电产品的贸易竞争力不仅明显的低于日本、而且还低于韩国,这和相关投资项目处于项目周期的初期,必须进口大量生产设备不无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目前具有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产业依然是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但其比较优势在逐年下降;机电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还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其竞争力在逐年上升。在今后一段时期中,中国外贸企业的出口产品的选择空间,很可能被继续局限在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中国外贸企业的出路:其一、提高学习能力,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其二、做好配套工作,为三资企业提供优质进口专业服务;其三、提前介入研发项目,扩大将来出口产品的选择空间。

标签:;  ;  ;  ;  

加入WTO与中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空间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