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持续默读 读后活动 调节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吉姆?崔利斯在他的《朗读手册》中阐述,“随手拿起一本书,一张报纸,一本杂志,然后好好享受阅读之乐吧,不必受提问、作评估或写报告的干扰,存粹是为了兴趣而阅读”,这就是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简称SSR)。通过持续的自由的足量的阅读可以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获得阅读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吴爱姣,2016)。因此,持续默读需要师生持之以恒地将阅读行为习惯落实,继而变成日常的行为习惯。
如何能让学生长期专注于持续默读?这不仅要求教师科学地帮学生选择与之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相称的英语读物,更需要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读后活动,以保证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品质的提升。笔者在一年多的英语持续默读的实践中,开展了一些读后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课堂分享
这种读后活动适用于持续默读初期,学生对持续默读不甚了解又很兴奋好奇的阶段,能激发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和交流的欲望。这个阶段的读物大多选取比较引人入胜的故事类题材。最初,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节课在默读5-10分钟后,教师先示范如何进行分享交流,分享内容一般就是在学生默读的同时教师也在读的内容或者读后感受。经过几次的分享后,鼓励学生自愿在班里分享他或她自己读到的有趣的内容或者新学到的用法或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经过大家的分享交流,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高涨,非常期待每节课前的阅读,许多同学甚至把阅读延展到了课下。很多孩子表示:“读物比教材内容有意思,而且符合自己的学习水平,没有压力。很多故事太有吸引力了,一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
语言的本质就是交流,通过课堂分享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主动分享意识和与他人用英语交流的意识提高很多。
2. 小小书评家
这种活动建议放在坚持持续默读一段时间后进行。让学生选取一本自己读过的书进行评论。要求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这本书或书中的主要角色,并写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你认为什么类型的读者会喜欢读这本书,并给出一些阅读建议。实践证明:孩子们很渴望能在阅读后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和阅读体验的。因为他们能从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小小书评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是需要高阶思维参与的读后活动。?
3.续写或改写
笔者经过近一年的实践表明:学生很容易沉浸到故事里,与一些故事类读物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有时候故事中的情节或结尾并不能让他们满意。这个时机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写一写了,让他们来给故事进行情节改写或续写结尾,他们还是很乐意的。因为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故事进行续写或改编自己不喜欢的情节。但要求学生续写或改写的内容要符合书中的人物性格特点,是书中主要故事脉络的延续。通过续写和改写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推荐海报
在所有学生读完自己所读的小说或故事后,可以开展推荐海报的活动。经过实践,笔者发现孩子们对制作推荐海报比较感兴趣。他们可以发挥的空间较大,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可以涵盖:书名;出版社;书的故事梗概;推荐理由;推荐语等。孩子们对自己的图文并茂的作品很是得意。还可以在班级里组织推荐海报的优秀作品比赛,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涨。
学生在参加推荐海报活动时,会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和鉴赏,结合海报的图文并茂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
5.阅读记录单
笔者在实践中是把读书报告的内容进行了改良。学生可以在读完一本书后进行填写,也可以在每天的持续默读完成后进行汇总记录。记录单中包含读者个人信息,读物信息(如书名/出版社/总词数/插图者/书的题材或体裁/难易等级),阅读时间,阅读词数,好词好句,读后感受,故事梗概,最喜欢的部分或角色及理由等等。
阅读记录单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文本概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利于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
6.演一演
有些读物中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曲折,有教育意义,适合表演。这样的时候,适合给孩子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笔者发现:孩子们往往能带来惊喜,他们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远在老师的预料之外。
演一演活动其实是用艺术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演一演的活动中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发展了语言能力。
7. 阅读圈
阅读圈活动的开展要建立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之上。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析文本,分工合作。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阅读任务,每个人既需要独立思考完成任务也需要合作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一般会分为word master(单词大师),super connector(生活实际联系者),critical thinker(批判性思考者),character sketcher(人物刻画者),story teller(故事讲述者),passage person(篇章结构者)。由于读物的题材和体裁的不同,可能角色的选取也会有所变化。
阅读圈活动对学生的深度思维水平要求很高,通过这样活动的开展,学生会逐渐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文本,养成独立深度思考的习惯,慢慢走向深度阅读。
总的来说,笔者一年来的持续默读读后活动的实践,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90%的学生喜欢这样的阅读方式和这样的读后活动。很多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悦读而不是被动的阅读。在参与多彩缤纷的读后活动中,学生主动运用语言进行智慧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学生乐在其中,提高了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了很好的阅读体验。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素养在参与活动中逐步提升。换而言之,丰富多样的读后输出活动是持续默读得以延续的精神调节剂,没有这些活动的刺激,持续默读容易枯燥乏味,这是由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其次,持续默读读后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要与读物的内容题材,体裁相匹配。只有这样,读后活动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反之,容易流于形式,浪费师生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参考文献:
[1]吉姆·崔利斯. 《朗读手册》[J]. 中华家教(11):41.
[2]王蔷 敖娜仁图雅 罗少茜 陈则航 马欣.《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意义、内涵与途径》[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苏霍姆林斯基(苏).《给教师的建议》 [M].教育科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 王亚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学生论文; 读后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读物论文; 孩子们论文; 内容论文; 思维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