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期间日本的东盟经济外交政策:内涵、影响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外交政策论文,日本论文,金融危机论文,内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南亚一直是日本亚洲外交的重中之重。自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将以东南亚为中心的亚洲外交确定为是与日美基轴外交、联合国中心外交并存的日本三大外交支柱之一以来,日本通过贸易、投资及政府开发援助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也在东南亚积攒了远超中国的影响力。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2008年7月份日本外务省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对东南亚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日本。①在这份调查中,认为“中国是重要伙伴”的民众为30%,认为“日本是重要伙伴”的为28%,在问及今后谁是重要伙伴时,33%的人选择了中国,只有23%的人选择日本。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难免会使日本产生忧虑。为提高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同时为促进日本国内经济的复苏,在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对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展开了一系列的经济外交。
一、内容:基于新福田主义和新亚洲构想的经济外交政策
日本在金融危机期间对东南亚的经济金融外交主要体现了两任首相的外交方针政策——福田康夫的新福田主义②和麻生太郎的新亚洲构想计划。新福田主义由福田康夫在2008年5月份的外交政策演讲《太平洋成为内海之日——共同走向亚洲的五项承诺》中全面阐述,其中第一项就提出要“坚决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援湄公河流域贯穿印度支那的东西走廊,“将东盟的内陆国家连接到太平洋网络之中”,日本与东盟建立“共享未来理想、共同思考和共同行动的伙伴关系”。麻生在2009年4月初透露了其新亚洲构想的经济外交战略,其“回归亚洲”的意图非常明显。他在新亚洲构想中提出,日本拥有“超越国境,亚洲整体成长”的视点,通过整备亚洲的交通、运输环境等要强化亚洲的成长力,扩大亚洲全体的内需从而最终让日本经济乃至亚洲经济得以复苏,并宣布了旨在使东亚地区经济规模在2020年之前翻一番的“亚洲经济倍增计划”。基于这些外交方针,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日本在东南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对东南亚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援支持
(1)推出规模空前的贸易融资援助措施。为遏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与日本贸易的下滑,日本先后推出了规模空前的贸易融资援助措施。在2009年2月份的G7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日本财政大臣表示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亿美元的贸易融资,该资金由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设定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融资额度,用于企业进出口贸易结算。3月份,日本决定强化对亚洲地区的贸易金融援助,财务省与亚洲开发银行将共同向亚洲民间金融机构提供40亿美元援助,主要面向贸易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及融资,提升有关国家金融机构贸易决算能力,援助对象主要是东盟国家。4月份伦敦G20峰会上,日本又宣布在今后两年时间里将追加1.6万亿日元以上的贸易融资援助。此次追加的贸易援助资金一方面将用于日本贸易保险公司向日本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同时也将用于向与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有融资关系的日本商业银行提供保险。
(2)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无偿援助和贷款。鉴于中国与东盟在大湄公河流域开发获得的巨大成果,为提高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日本自2008年后加强了对该流域的支持。2008年1月在东京召开的首届日本—湄公河外长会议上,日本提出向湄公河流域五国(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和老挝)提供约20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以构建“东西走廊”③物流网络。会上日本还决定对柬埔寨、老挝、越南三国“贫困三角地带”提供支援,并确定2008年为“日本—湄公河交流年”,希望以此为契机扩大日本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另外,日本还向湄公河流域国家提供基础设施贷款援助。2009年2月份,日本首相在会见泰国总理时表示将提供630亿日元的贷款供泰国完善曼谷的地铁线路。
2.大力向东盟提供美元和日元流动性
(1)向IMF注资以援助贸易伙伴国。2008年10月,日本提议利用日本等国外汇储备帮IMF建立紧急融资制度,对需要向银行注入大量财政资金的国家提供国际援助,日本还敦促外储丰富的中国及中东产油国也加入其中。2009年2月份,日本财政部正式和IMF签订注资合约,承诺向IFM提供总计1000亿美元年利率为0.62%的借款。对于这些资金的最终使用,日本可以进行地区引导,使IMF的贷款倾向于向与日本有密切关系的贸易伙伴国,例如东南亚国家。
(2)建立东盟10+3的外汇储备库。为了在发生金融危机时为资金周转不灵的东盟10+3成员国提供短期流动性帮助,日本和东盟、中国以及韩国积极推动清迈倡议的多边化,并把其作为加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关键。2009年5月初,东盟10+3建立了总额1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库,其中,日本出资384亿美元,占比32%,与中国同为最大出资国。
(3)通过货币互换提供日元流动性。5月初东盟10+3财长会议上,日本政府计划拿出6万亿日元建立一个资金紧急供应框架。该资金紧急供应框架主要依靠货币互换的方式,针对的是亚洲各国在因资本急速流向国外导致货币危机或用于偿还海外债务的外汇储备不足的情况下,提供可以与美元等货币进行自由兑换的日元,援助干预汇率等金融稳定化措施。
(4)为发行武士债券国家提供担保。同样是在5月份的财长会议上,日本还计划建议一项新制度,为各国在日本市场上发行的以日元结算的外债即武士债券提供最高5000亿日元的信用保证。
3.加快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和战略合作
(1)日本与东盟自由贸易协议开始生效。中国和东盟的《货物贸易协议》早在2005年7月就开始实施,日本也不甘落后,在2005年与东盟展开自由贸易谈判,在2007年底签署自贸协议。2008年6月份,日本国会批准与东盟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这标志着日本和东盟的自贸协议开始生效。按照安排,在该协议签署后的10年内,日本与东盟贸易的90%的商品将实行零关税。该自贸协议是日本签署的第一个多边自贸协议。
(2)继续推进东盟多边和双边EPA进程。源于对中国在东南亚日增的影响力的警惕,日本同东盟和东南亚国家签订了多边和双边的经济合作协定(EPA)。日本和东盟的经济合作协定于2005年4月开始谈判,在2008年4月份完成。自从同新加坡第一个签署EPA并生效后,日本与东南亚不少国家也签署了双边EPA。在2009年4月份越南政府批准和日本的EPA后,日本和越南的双边EPA开始生效,这标志着日本已经和东盟的7个国家达成了经济合作协定(其他五国是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
(3)进一步发展同越南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早在2006年10月,日本和越南就达成了建立“为亚洲和平及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07年12月两国又签署了“日越面向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计划”的协议。2009年,两国就进一步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日本和越南将加强在政治上的对话、经济上的合作,促进日本企业在越南的投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双方还强调了加强两国在区域和世界组织中合作的必要性。
二、内涵:基于多重目的的经济外交政策背后的难题
1.基于自救和提升区域影响力的经济外交
(1)救人更是救己的贸易融资援助。日本经济衰退与其贸易下滑有很大关系,为遏制经济进一步下滑,在短期内就要提高贸易水平。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贸易融资援助有利于遏制贸易不断下降的趋势,日本此次积极向其东盟的贸易伙伴伸出援手,在无人幸免于金融危机之时,救人也即救己,对自己的贸易伙伴提供融资便利,也会促进日本自身的贸易发展。另外,日本在此次贸易救助中强调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既包括正常的贸易信用保险,也包括与贸易相关的银行信贷保险。对贸易结算及银行信贷业务提供支持,也就等于支持了本国对外贸易。
(2)借款给IMF时的一举三得之策。向IMF提供借款的行动具有“一石三鸟”的意图。首先,通过主导注资后的IMF贷款资金安排,将资金引向与日本贸易紧密相关的贸易伙伴国,减缓贸易伙伴国的支付压力,可对日本的出口起到一定作用。其次,对IMF的贷款还有利于日本增强其国际影响力。日本的借款不仅获得了陷入流动性困境的新兴市场国家拥护,还获得了IMF的赞赏,而且防止金融危机蔓延的行为还为其全球形象加了分。最后,借款给IMF还为日本提供了一条安全性很高的外汇储备投资渠道。对IMF借款的回报率或许算不上太高,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日本在进行外汇储备投资管理时更为看重的。
(3)日元流动性援助提升日元地位。提供日元流动性和对发行武士债券提供担保的措施,从东盟国家来讲,与日本进行货币互换和获得发行武士债券的信用担保可以为其提供日元流动性,增加外储应对能力。对日本而言,该措施是在中国推出人民币互换机制、人民币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为遏制日元在亚洲地位的下滑而做出的。通过为周边地区提供日元流动性可提升日元在该区域的影响力,并促进日本债券市场的发展。另外,对外提供日元流动性还可减缓日元兑美元的升值压力。
(4)美元流动性援助增加区域影响。此次金融危机中,日本同中国、韩国以及东盟建立10+3的外汇储备库,其中日本的出资规模和中国并列第一。日本在此次储备库的筹建过程中,为了获取对该储备库的主导地位,在最大出资国地位上同中国进行争夺。从日本和中国同为最大出资国的最终结果来看,日本和中国在主导东南亚区域金融合作上存在领导权的争夺。而无论如何,这都可以看作是日本力争在东亚地区增强影响力的表现。
(5)经贸合作意在影响力和经济复苏。从日本紧跟中国与东盟签署自贸协议以及日本同东盟签署多边和双边EPA而没有同其更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中国签署EPA来看,日本对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感到忧虑,并不甘落后于中国。加快同东南亚的经贸合作谈判、通过无偿援助和基础设施贷款以向湄公河流域国家提供支持的做法都体现了这一点。另外,危机使日本意识到,过度依靠欧美市场的经济波动风险很大,亚洲市场在日本经济的复苏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福田还是麻生都非常重视同东盟等亚洲国家的关系。
2.危机中日本经济外交所面临的两个难题
(1)财政支出的压力削弱了对外国的经济援助能力。持续的经济低迷使日本的财政状况一直不佳,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日本推出了巨额的财政刺激计划,而危机期间财政收入又大幅度减少,因此日本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自2008年9月以来连续推出四个经济刺激计划后,2009年4月日本又推出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刺激计划,15.4万亿日元的规模将至少占日本GDP的3.1%。为了给上述计划提供资金,日本政府不得不发行更多国债。财政压力也就表现在居高不下的债务依存度上(见表1)。财政压力的持续增加以及不断扩大的政府债务负担削弱了日本对外国的经济援助能力,迫使日本不得不连年削减对外援助金额。2009年,日本政府的对外援助金额再次下调4%,这已经是日本连续第10年出现下降。日本已经从世界上最大的援助国跌为第五大援助国。在欧美等国家和中国都在增加政府发展援助时,日本连年削减对外援助的行为正在使其丧失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事实上,日本政界和学界已认识到持续削减政府发展援助的做法是外交上的重大失误,④并提议增加对外发展援助资金,但由于财政和债务压力,日本政府不得不逐年削减对外援助预算(见表1)。
(2)经济衰退前景将影响到对东南亚的贸易和投资。尽管日本已连续推出了多个财政刺激计划,但由于经济过度依赖欧美市场以及自身存在的结构性弱点,2009年以来,日本经济持续恶化的势头丝毫没有好转迹象,2009年经济的前景依旧黯淡。在国际组织对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预测中,日本经济增长率是最低的。世界银行3月末发表的预测认为,日本经济在2009年的实际增长率为-5.3%。经合组织发表预测认为,日本2009年GDP增长的预期为-6.6%。可以说,日本经济在2009年的衰退是必然的,经济规模的下降必然影响到其国内外的生产经营活动,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也会受到影响。据日本方面统计,自1951年以来,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总额累计已达11.2万亿日元。这些投资对日本和东盟关系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如果未来日本在东南亚的贸易和投资出现大幅度下降,那么其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也将大大受到影响。
三、影响:日本在东盟的经济外交措施对中国有利也有弊
1.日本加强同东盟的经贸金融合作对中国而言是有益的
(1)日本和东盟经济的尽快复苏有利于扩大中国外需。在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东盟国家在贸易融资、货币金融、区域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对日本和东盟都是有利的。对中国而言,从短期来看,日本和东盟经济及早地复苏可为中国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毕竟日本和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和第四大贸易伙伴,这些国家经济的增长必然会扩大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进而缓解欧美市场需求下降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东亚区域一个更大市场的形成也会降低中国对欧美的依赖度。
(2)日本“回归亚洲”的进程有利于中日两国的合作。无论从经济上来看,还是从政治上来看,一个脱亚入欧或脱亚入美的日本在战略上对中国都是不利的。“回归亚洲”会使日本把战略重心从欧美国家转向亚洲地区。此次麻生提出的新亚洲构想计划充分体现了日本希望通过“回归亚洲”的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复苏。面对经济衰退日本还需同中国展开合作,毕竟麻生的“新亚洲构想”不可能脱离中国而实现。4月份麻生访华时确立的为中日企业和经济合作提供支持的“三大支柱”⑤就是例证。
(3)日本10+3框架下的金融合作有利于区域金融稳定。在10+3的框架下,中日韩与东盟国家建立的东亚外汇储备库是加强区域多边合作的一个新的突破,是亚洲国家应对金融危机蔓延的新举措,有利于提振信心、保持金融稳定,防止经济增长进一步衰减。在危机时可同东盟等国签署高达6万亿日元的货币互换安排的承诺对东盟国家的金融稳定也可起到一定作用。另外,日本对区域金融合作的参与还使得东亚区域性的金融合作能够影响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2.为提升区域影响力而开展的竞争对中国而言是个挑战
(1)日本在东盟影响力的提高可能会影响到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从经济角度看,日本同东盟国家签订的自贸协议和经济合作协定可能使中国企业或产品在东南亚遭受不公平待遇:日本在东南亚投资的增加可能会增大中国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的难度;日本建立区域性的日元融资机制提升日元地位的做法会间接地影响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从政治角度看,日本在东南亚经济影响力的提升必然带动其政治影响力的提升,这会造成中国在东盟10+3中处于弱势地位,中国的区域利益将受到影响。由于南海问题,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存在冲突,如果日本和这些国家达成某种战略伙伴关系,会加大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
(2)日本和中国的相互竞争会提高东盟国家大国制衡战略的砝码。大国制衡战略是东盟在冷战后应对地区形势的一种反应和战略选择。由于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正不断上升,东盟对中国的忧虑也开始增加,尽管东盟很少公开谈论“中国威胁论”,但该地区对中国的不信任仍是根深蒂固。日本和中国在东南亚的竞争会使东盟获得制衡中国和日本并获取自己最大利益的砝码。比如,在目前中国影响力提升而日本影响力下降且日本急于提升影响力的情况下,东盟通过强化与日本的合作来获得更多的援助和利益,而这也在客观上迫使中国对东盟增加援助。
(3)日本在东盟展开的制衡中国政策还会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代表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发出声音,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认同;作为亚洲唯一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在联合国中也代表亚洲的利益,这对于中国在亚洲影响力的提高也至关重要。但日本在东盟展开的制衡中国政策会分裂中国在该地区的传统支持者,进而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代表性。比如,日本和越南曾强调在区域和世界性组织中加强合作,这就意味着越南在联合国“入常”问题上可能为日本提供支持。
四、几点启示
1.对东盟国家的援助要兼顾自身问题的解决
对东盟国家的经济金融援助要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复苏和人民币区域影响力提升。中国也面临贸易额下降的问题,以提供贸易融资和信用担保的方式来援助东盟国家可以缓解中国出口下滑问题。在金融合作上,除了基于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安排外,我们可考虑在对东南亚提供贸易融资或基础设施援助时用人民币来支付,由于当前中国在推动外贸的人民币结算,这也是可行的。此外,我们还可研究向东盟国家开放中国的资本和债券市场,鼓励它们到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也有利于人民币区域化。
2.对东盟的经济外交中重视发挥民间的力量
除了加强同东盟官方间的交流与合作外,我们应推动双方以企业为主体的民间的交流合作。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估计很快就会超过日本,但在双边投资上,中国却远远落后于日本。究其原因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民间经贸往来的落后。相对于官方的投资援助而言,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活动更具持续性,也更有利于发挥我们的优势。另外,国内企业对东南亚的投资还可降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压力。因此,要重视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民间交往的发展。
3.明确在东盟地区同日本展开竞合的必要性
中日两国为扩大在东南亚的利益而展开的竞争是事实,但竞争的同时应意识到合作的必要,通过合作来实现两国共同的利益诉求并减少恶性竞争给双方带来的损害。日本已意识到其“新亚洲构想”计划需要与中国合作,而中国要想实现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利益也离不开日本。首先,中日合作可以减少东盟制衡战略对两国利益的过分攫取。其次,亚洲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依赖于该地区两个最大经济体间的合作。最后,在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以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两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取得理想效果。此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两国同意在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展开合作,这值得肯定,建议未来可把两国在东南亚的合作纳入对话中去。
4.警惕日本同东南亚的合作损害中国南海利益
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都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我们要关注日本同东南亚这些国家双边关系的发展动向,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从经济外交的手段来看,我们可以加强同东盟这些国家的经贸投资往来,以使其在遇到同中国的冲突时面临利弊关系的权衡;就中国和日本在东亚乃至亚洲地区展开的合作中,中国和日本应该承诺在不损害、不威胁双方重大关切利益的前提下展开合作和竞争;中国也可以考虑与东盟就有关南海问题签署一些共识,以利用东盟来约束其成员国行为。
注释:
①《日本外务省调查:对东盟的影响力中国已经超过日本》,载《中国青年报》,2008年7月23日。
②相对于其父福田赳夫的老福田主义而言。
③所谓的“东西走廊”,实际上就是从横向穿越湄公河流域的物流通道。这条走廊是东盟内陆国家的经济大动脉,对在东盟中经济较为落后的柬埔寨、老挝、越南而言,尤为重要。但是“东西走廊”的建设需要巨额资金,尤其是在宽大的湄公河上建设公路铁路桥,是这些国家难以独立承担的。
④参见小川乡太郎:《削减政府发展援助是日本外交战略的重大失误》,日本《读卖新闻》,2007年9月19日。
⑤这“三大支柱”包括,中日将继续推动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与对话,推进《日中环境与能源全面合作计划》,以及推广双边人员交流计划。
标签: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东盟外长会议论文; 金融风暴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 贸易金融论文; 外交政策论文; 外交争端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