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论文_杨维旭

(宝鸡高新人民医院 陕西 宝鸡 721013)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多少分为观察组(大量输血)40例、对照组(少量输血)4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天时的凝血四项(PT、TT、APTT、FIB)、PLT(血小板计数)、D-D(D-二聚体)。结果:输血1天后观察组PT、APTT、TT、D-D明显高于对照组,FIB、PLT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创伤后大量失血会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及纤溶系统,在输血救治时要及时监测。

【关键词】 大量输血;急性创伤;凝血功能;纤溶系统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225-02

多数急性创伤患者伤势严重、失血量较大、病情危及,不乏出血性休克患者,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可因失血过多而死亡[1]。早期大量输血是急性创伤患者的常用救治措施,能有效减少死亡风险[2]。但实践表明大量输血后大量红细胞、胶体液、晶体液体的输入会导致凝血因子被稀释,继而使得机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等,不利于临床预后[3,4]。现就我院80例急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为急性创伤、需输血救治者。排除非创伤性失血、无需输血治疗性创伤者、伴有心肺功能严重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根据输血多少分为观察组(大量输血)40例、对照组(少量输血)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18~68岁,平均(44.8±0.2)岁。ISS(创伤程度评分)为(16.2±0.5)分。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1~66岁,平均(44.5±0.6)岁。ISS(创伤程度评分)为(16.3±0.6)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开放静脉通路2~3条,以乳酸钠林格溶液维持血容量。失血量>1L时输注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维持血红蛋白高于80g/L。失血量>80%时输注2U/10kg血小板+10U冷沉淀,维持中心静脉压12~15cmH2O,并积极ICU抢救。

1.3 大量输血诊断标准

12小时内输血量超过其自身血量;连续输血量超过血容量1.5倍;短时间内输血量超过循环量75%;24小时内输血量5~7L;6~8h内输入全血容量的血量。

1.4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天时的凝血四项、PLT、D-D。

2.结果

(1)输血1天后观察组PT(18.5±3.8)s、APTT(43.5±1.6)s、TT(21.5±3.1)s、明显高于对照组,FIB(2.9±1.1)g/L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2)输血1天后观察组D-D(285.5±8.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PLT(72.5±6.5)×109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观察组40例患者中18例输注血小板、22例未输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组D-D(185.5±2.3)μg/L明显低于未输注血小板D-D(305.5±5.7)μg/L,PLT(196.5±5.3)×109明显高于未输注血小板PLT(55.5±2.5)×109,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3.讨论

急性创伤后24h死亡者多因大量失血,输血是其主要救治措施,但大量输血的同时要警惕低体温、循环衰竭、酸中毒、凝血功能紊乱等并发症发生,因此有必要及时监测凝血功能与纤溶系统相关指标[5,6]。本组研究中观察组输血后1天PT、APTT、TT、D-D明显高于对照组,FIB、PLT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观察组凝血功能紊乱及纤溶亢进。分析认为:(1)急性创伤者大量失血,输血前血细胞及血小板、FIB丢失,改变了自身凝血功能;(2)大量失血后组织间液转至血管内,使得血液被稀释,血小板聚集于出血部位,血小板消耗性减少[7];(3)大量输入的血液中无凝血因子,在血液被稀释后,PLT及FIB自然会下降;(4)大量输血会使得体温降低,FIB分泌减少、血小板数量减少;(5)创伤使得激活蛋白C途径而引起抗凝、纤溶亢进,表现为D-D增加[8]。另外,在大量输血患者中输注血小板治疗患者的凝血功能与纤溶系统指标要优于未输注血小板治疗患者(P<0.05)。综上所述,急性创伤后大量失血会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及纤溶系统,在输血救治时要及时监测,避免输血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戴睿武,汤礼军,何发群,等.损伤控制急救严重腹部创伤192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3):217-219.

[2]唐华平,方海云.基层医院严重创伤的救治策略[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6):551.

[3]陈居根.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0):3932-3933.

[4]包莉,汪军,屈锡林.严重创伤患者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和预后的关系[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3):324-326.

[5]程晓斌,赵先柱,张连阳,等.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规范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4-6.

[6]刘业,唐晓峰,周晔,等.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6):755-758.

[7]秦顺利.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96-1397.

[8]顾松涛,杨明东,蔡胜刚.腹部创伤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救治方法[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225-226.

论文作者:杨维旭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论文_杨维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