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异化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中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家教育部还指出:“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生要逐步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生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都表明国家对中小学生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且许多中学已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上说,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这项工作的开展还很不普遍。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只重视学科课程,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得一些学校冷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相当严重,有些学校虽然也开设心理健康课,但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系统内容,缺乏固定的时间保证和研究检测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或作为一种时髦的口号而没有扎实地进行。即使那些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较早的学校,在科学化、事业化、规范化等方面也还存在某些异化问题。
其一:心理健康教育过于课程化。
有些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将其像对待其他学科课程一样课程化。表现之一:选择课本、认真上课。一些学校领导认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既然在课程表上安排了,纳入了课堂教学,当然就离不开课本。如果没有课本,教师在课堂上不传授系统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不是上课,也看不出教师的水平,连上心理健康课的教师本人也不能接受和认同。所以目前两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首先选择了一种课本,任课教师像对其他学科一样备课、上课、认真讲述心理学的概念、原理,让学生看书、划书、背书。表现之二:考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某些学校,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自然也把考试作为督促、检查学生与教师教的效果的唯一法宝。教师讲,学生记,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这种用考试、分数强迫学生听课、背书的引导方法,使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好奇心理和美好的期望荡然无存,他们不希望心理健康课还有考试,而且对考试产生反感。
其二:过多地关注生活心理教育,较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职业心理教育。
生活心理教育一般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能力培养、耐挫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性格、情绪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不断适应生活环境,理解生活的意义,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自我发展。因此,我国当前中学的心理教育工作大多数是针对生活心理教育这一方面的内容来开展的。但实际上,心理教育还包括学习心理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我们却常常忽略这两方面的内容。
学习心理教育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克服学习障碍等内容。它是教师利用心理教育的专业技能,协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原理及方法,提高其学习效率,发挥其潜能的过程。学习心理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协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真正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第三,不能简单地从教学角度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成败。
职业心理教育是为学生在职业定向、升学考试及职业分析、兴趣的了解与测试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开展职业心理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职业心理教育是一个过程,渗透于整个中学教育中,而不仅仅是毕业时的安置工作。第二,职业心理教育重在促进学生的职业成熟。在现代社会,职业结构变化很快,因此,职业心理教育不再注重为学生选定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而较重视为学生选择升学和就业方向提供良好的指导服务,以促进其建立健康的职业自我形象。第三,职业心理教育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职业认识、职业兴趣以及职业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同时进行,而不应该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内容。现在西方欧美一些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学校所开展的心理教育均按此三方面的内容进行(注:贺银瑞:《关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若干思考》,《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目前,我国一些省市的初、高中开设职业指导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与需要,开展不同的辅导活动,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我国学校的心理教育正逐渐向全面化、规范化方面发展。
其三:将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简化为心理治疗。
许多学校领导已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却有许多模糊之处。例如有的学校简单地将原学校医务室改牌为心理健康教育室,将里面布置得像医院里的病房一样,心理教师也要求穿白大褂,让学生一见就感到害怕,更谈不上去要老师解决心理问题了,再加上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不够,这些负面影响导致了学生对心理教育的误解,许多学生既怕被当成“后进生”,又害怕被当成“病人”,即使他们有心理困惑也不愿求助教师,造成许多学校虽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前来咨询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另外,有些学校虽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但没有认识到心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较热衷于搞简单的心理治疗,只盯着“后进生”、“问题学生”,甚至有的学生心理本来很正常,只因一次考试怯场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生性活泼好动,教师就凭主观臆断把其定性为有“毛病”,动辄“障碍”、“疾病”、“分裂”、“多动症”、“孤独症”等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了解心理教育的特点,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把心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心理治疗。因此,要提高广大教师对心理教育的认识,懂得心理教育的重点不在于解决个别问题,而在于使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教育能获得良好发展。当然,对于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需将其转介到心理卫生部门就诊。
其四:偏重于心理课、活动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学科课堂教学渗透。
现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举办心理讲座、心理咨询、设立心理悄悄话信箱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形式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但往往忽略了开展心理教育的另一主阵地,即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增进课堂教学效果是有极为重大意义的,可让更多的教师学习心理学理论、重视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增进文化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此外,通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这种全员性参与的策略,可克服学校心理教育单靠心理教师势单力薄地开展工作的不利局面。从更深层次来说,课堂渗透心理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整体性,它不是针对学生的某一心理缺陷来有针对性地咨询、辅导或训练,它是针对学生的整个心理世界而言的,它既有兴趣、情感因素,也有意志、个性成分。“从功能上讲,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功能是隐性的,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心理影响积淀在学生的心理结构之中”(注:田汉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6期)。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更具有灵活性,它是一种重要的而容易被人忽视的教育因素。
其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谈到心理健康教育,人们首先会想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很少怀疑教师也有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日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英国的调查表明:有1/5-1/3的教师感受到了巨大的职业压力;美国的调查研究显示:78%的教师感受到职业压力,有37%的教师有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情况(注:王成金:《要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先使教师的心理健康》,《中小学管理》,2000年第3期)。我国研究者认为:教师的焦虑比其它职业群体的人更为严重。由于社会文化等原因,人们往往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忽视教师的家庭生活质量;重视教师对于社会的责任,而忽视教师对于家庭和孩子的责任;鼓励教师的牺牲精神,而忽视教师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从表面上看,这些现象有其积极的社会价值,但从教师的心理健康角度分析,却极有可能使教师的生活失去平衡,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例如对教学兴趣寡然、自卑、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等。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将这些个人情绪影响给学生,将会造成极为可怕的后果。
其六: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开展了,但效率不高,忽视师资结构的合理性。
现在很多学校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课表上排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课,还有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教育,但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依然非常严重,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出现这种教育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心理教师队伍,不能有针对性地、深入学生内心去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作为中学心理教师不仅要有中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仲裁学生心理危机和解除他们的心理负荷、改善学生认识结构的技能。但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心理教师是非专业人员,多是兼职教师,一般由分管德育的领导、担任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班主任、校医等组成。因为是兼职,就不会把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所开展的活动也很零散,没有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结构和一整套体系,更没有研究性的课题。同时,这种兼职还会使中学从事心理教育的老师存在一个多重角色的问题。例如有的既是班主任,又是咨询老师,作为咨询人员必须对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予以接纳、理解,所提的建议、指导具有非强制性,而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全部这样做又会与班主任习惯了的角色行为模式产生冲突。此外,学生面对多重角色的心理教师,又会影响他们对这些教师的信任。
总之,针对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诸多异化问题,笔者认为,如果不引起有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必将严重影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发展。因此,必须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认识,明确地位,统一规划,加强宏观管理,增进师资修养,使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少走弯路,早日步入科学化、系统化、正规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