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66259部队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维和分队任务区水资源环境,以及目前任务区分队水源保障的主要方式,提出应进一步灵活运用五种方式加强水源保障,以保障维和分队更好的执行联合国赋予的任务。
关键词:维和,水源,保障
一、维和部队任务区水资源环境
目前中国维和部队主要在5个联合国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5个任务区分别在刚果(金)、黎巴嫩、南苏丹、马里和利比里亚。这些任务区除了黎巴嫩为中东国家,其余基本分布在西非,都比较贫穷落后,且常年战乱。这些任务区在水资源环境方面存在以下共性:
1.基本都是有半年的雨季,降雨量比较丰富,在1000ml以上。地表水比较丰富,但是地表水基本被污染,例如黎巴嫩地区大约80%的地表水被污染,黎巴嫩的河流富含Biologicaloxygendemand(BOD),产生严重污染;南苏丹等西非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缺水和恶劣的水质。达尔富尔还在为争夺水源不断发生着部落冲突。据卫生学家估计,目前世界上有1/4人口患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非洲战乱国家每年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占所有发展中国家死亡人数的1/3。
2.常年战乱导致供水设施破坏严重,缺少蓄水设施。黎巴嫩面临的不仅是由于内战而损毁的基础设施,同时还面临着缺少蓄水设施(湖泊和水井),每年仅有23%的降水得以收集利用,而旱季强日照又导致其中的一半蒸发消耗。长年内战,使得供水设施破坏严重,基本除了首都和大城市有一到两处水处理厂还在供水外,其他大中型水源井,水处理、供应系统都已经瘫痪,难以恢复。
3.任务区交通极为不便。由于战乱任务区绝大部分公路及桥梁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特别是穿越森林的沙石路,大部分在较长的雨季不能通车。由于缺乏材料,联合国维和部队应急抢修恢复的道路,也是时通时阻,只有四轮驱动的越野车才能勉强通行。国家几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干道,都在维和部队抢修下上半年暂时能通行越野车。但进入第二个雨季后,全部中断。部队给养补给和人员外出只能靠常受天气变化影响的小型飞机运输来维持。国际卫生、粮食救援等行动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二、维和地区现有给水保障
我国参加维和行动分队目前水源保障情况主要分为营区生活和执行任务两方面。
营区生活:饮用水主要通过构筑净水站,原水由营区供水井(应急情况下从河水等地表水)抽入(或水车自带加压泵压入)净水站的原水罐内,再利用原水泵动力使水流经紫外线杀菌装置流入石英砂过滤罐、活性炭过滤罐、一级蜂房过滤器(5或10微米)过滤,然后储存到一级净化水罐中,用于二级净化或生活(洗消)用水。一级净化水再由中间泵泵入二级蜂房过滤器(5微米)过滤,然后经高压泵压入RO(反渗透)膜装置,净化为纯净水,纯净水用于饮用时,还需经再次紫外线杀菌装置灭菌[1]。辅助在营区构筑管井开采地下水,联合国通过当地给养分队供应瓶装水,但这极其有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他洗消用水使用净水片消毒加明矾沉淀的河水和部分浓缩水(一级净化到二级净化的剩余水)。
执行任务:炊事和饮用水主要由营区用水车将纯净水送往宿营地,辅助联合国供应的瓶装纯净水,其他用水就地解决,主要通过添加明矾和消毒片。如遇连续雨天道路中断,营区无法送水至任务点,执行任务分队只能徒步寻找民用井,或利用河水,挖积雨坑等方法解决,但是这非常容易导致人员感染痢疾等疾病,造成非战斗减员。
三、维和行动给水保障措施
随着我国国际作用日益明显,承担的国际责任越来越大,去战乱国家执行维和行动越来越多,赋予的任务也越来越广。目前的给水保障方式已不满足任务需要,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水源遥感侦查
由于维和部队对所在国家的环境比较陌生,特别第一批更是对任务国民情社情周边环境了解甚少。所以部队部署以后,首要任务是运用遥感技术进行营区地形地貌构造分析,寻找营区及当地的地表水。电磁波对水有一定的透射能力,因此传感器除了接收到水面的反射、辐射外,在某种情况下还接收到透过水层底面上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这就有可能用这种信息来测量水深或水底地形。根据实验测定清洁水层0.3-0.6微米的蓝绿色光透过率最大。在水深10m处还有千分之170以上的太阳辐射能,其他波区相对比较小[2]。近红外区吸收严重,透过率更小。一般在30m以内的水下地区,可以从遥感图像上分辨出来。在蓝绿波段的卫星像片上,清洁水在不同的水深处表现出不同的灰度。
2 .雨水收集
任务区至少有半年的雨季,且降水量比较大,1000ml以上。可以在营区内构筑简易地下水池、大型储水罐或者多个小型储水罐、屋面水墙等,储存雨水以备营区周围战乱异常或者旱季水源供给不足时运用。
3.水质净化
在任务区由于水质极其复杂,疫情严重影响水质,而且地表水比较丰富,故发展水质净化技术对于遂行维和部队给水保障任务起到质的飞跃,主要运用反渗透膜处理技术。发展操作方便、尺寸小、重量轻、空投方便等性能的净水装备;发展产量高、易操作、重量轻最好手动操作的单兵直饮净水装备,用于野外执行任务使用。
4.封装饮用水
研制配发维和分队用水封装小型设备以及单兵饮用水水袋或者饮用水马甲等。在营区运用封装设备将净水站净化的饮用水用袋封装,便于携带,必要时空投。并能为饮用水马甲装水存水封装。主要用于营区外执行任务,集中携带为主,单兵携带为辅。
5.构筑管井,开采地下水
主要运用于营地或者联合国赋予的构筑水源任务。由于任务区比较落后,交通极为不方便,而且钻井设备以及配件都需要从国内携带,因此发展模块化小型化标准化钻井设备,发展高效率的钻进技术以及改进钻机工艺,尽快构筑出管井,解决给水问题。
6.构筑岸边取水构筑物
野外执行任务也可考虑构筑取水构筑物,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靠近用水地点,以便节省器材,并要考虑减少被破坏的概率。在河段上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选在河道主流、河床稳定、水位较深及受漂浮物影响较小的地方[3]。一般在弯曲河道上,取水口应选在较稳定的凹岸水深较大处。在顺直河道上,应选在主流靠近岸边的河段处;在河叉、沙滩及支流入口处,取水口应距河滩及支流入口有一定距离。
参考文献:
邓宏文,水质净化在赴利维和行动中的应用,工程兵勘察设计[J],2015
2.王玉震,卫星海洋环境信息一体化组织与综合显示技术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2
3.罗靖屏,野战给水工程[M],解放军出版社,2001
论文作者:蔡欢喜,周彦勇,丁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营区论文; 水源论文; 黎巴嫩论文; 地表水论文; 联合国论文; 分队论文; 战乱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