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家对特色小镇的关注度日益增高,特色小镇的发展已成必然。特色小镇是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条有效路径,在打造特色小镇的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推进产业融合十分关键,要实现“产业+文化”“产业+生态”“产业+旅游”“产业+城镇”的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特色小镇的优惠政策,打造若干承载新兴产业发展新载体、新平台,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功能齐全、价值多样的新型发展业态。本文在此从当前特色小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如何有效推动特色小镇合理规划提出了几个针对策略。
关键词:特色小镇;产业形态;规划策略
前言:特色小镇是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是聚集各类新兴产业,各类新兴发展理念的重要区域,应正确认识特色小镇这个新兴业态,厘清其内涵外延原则,积极规避国内特色小镇建设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加强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多方统筹。
一、特色小镇规划概述
特色小镇是依靠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理念,致力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特色小镇提供了一种新的业态,在特色小镇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可以融合发展,有很多融合的业态开始出现,也有很多新的模式产生。因此,特色小镇在中国有着非常强大的时代背景。
当前我国的特色小镇规划要基于构建“特色”为主基调的小镇发展理念,以第一、三产业为主打,打造新兴产业,其特色产业应该“特”而“强”;重在功能融合,营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上下功夫;在规划、设计、运营、产业培育的各个环节中做到顶层设计,才能更好地将特色小镇的治理体系更新和创新,推动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特色小镇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特色不足
特色小镇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有“特色”,而这个特色主要应基于小镇自身的自然禀赋与文化积淀。如果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盲目跟风,忽视了“特色”这样根本性的东西,这种生搬硬套的行为必然会让一些特色小镇建设最后依然走的是“造城”式的传统城镇化道路。
2、建设主体内生动力不足
广西的特色小镇建设存在“有平台无动力,有动力无平台”的问题。懂得特色小镇建设的地方政府未必有建设特色小镇的产业平台,而有特色产业平台的地方政府未必有建设特色小镇的内生动力。如广西现有较好特色产业平台的钦州泥心陶,玉林北流的瓷器、福绵的服装,巴马国际长寿旅游区(河池、百色的九县一区)中南丹的丹泉酒、东兰的红色旅游等代表城镇并未入选特色小镇名单。
3、区域个性彰显不足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但是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特色小镇名单中,没有一个因民族聚居所形成的文化旅游特色而被评为特色小镇,民族聚居优势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新时期有效推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几个针对策略
1、找准特色小镇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建设特色小镇的出发点即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也不是政府为了工作需求,其目的是带动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容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局地景观、水文背景、生态系统的影响,建设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绿色能源等融合发展的美丽小镇。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镇的最为重要,规划方面多使用地方材料、符号,建筑风貌及其环境体现地域特色。产业方面也要突出其特色,特色小镇的打造要有产业作为支撑,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或“农”、“林”、“渔”、“游”等,产业规划要与地域规划结合。根据各个特色小镇的产业优势、人口集聚、人居环境、空间布局和地域风貌的不同情况,按照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商则商的原则规划,使每个镇都有鲜明的特色、适宜的发展方向。
2、做好顶层设计,突出特色小镇战略性定位
特色小镇建设设计规划必先行。编制单位编制富有创意和特色、操作性强的规划,以规划引导建设。一是践行新发展理念。二是编制精细化。三是追求高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小而特、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精”的原则,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不仅要标新立异,更要坚持和突出小镇的历史文化特色,防止千篇一律,实现个性化发展,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以人文、和谐、现代、有序的标准打造更和谐的人文特色,注重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
3、突出规划引领
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紧围绕大中城市群建设,将与大中城市存在的较大劣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坚持“主动服务、对接融入”的战略思路,积极推进开放、融入与错位发展,对城市和区域进行精准化功能定位和全域高标准规划。根据各个特色小镇的产业优势、人口集聚、人居环境、空间布局和地域风貌的不同情况,按照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商则商的原则规划,使每个镇都有鲜明的特色、适宜的发展方向。
4、坚持市场主导,多元化构建“特色小镇”建设主体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提高多元化主体共同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积极性。政府做好规划编制、设施配套、文化建设、生态保护、资源要素保障等,防止政府“大包大揽”。打造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5、推进产业融合
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把农业、林业、食品加工、旅游、商贸业结合起来全面规划,选择适合小镇发展的产业方向,使其成为小镇发展的产业动力。现有产业结构升级,调结构延长产业链,凭借特色小镇的人气与资源优势,拉动产业发展,完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影响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特色小镇建设要实现“产业+文化”“产业+生态”“产业+旅游”“产业+城镇”的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功能齐全、价值多样的新型发展业态。第一,实现产业与文化的融合。充分挖掘本土历史文化优势资源,增强对历史文化的内涵解读及源头梳理,将传统文化优势转化为看得见的竞争力。第二,实现产业与生态的融合。保护性利用区域生态自然资源,打造宜居型、疗养型的特色生态示范小镇。第三,加强产业与旅游的融合。整合文化与生态资源,科学开发、合理设计旅游文化休闲小镇,打造宜游、宜乐的乡镇休闲文化产业。第四,实现产业与城镇发展的融合。打造特色小镇的目的要指向区域经济与文化的创新发展,通过供给侧改革,创造就业岗位,提升区域居民经济收入,改善小镇及周边的区域面貌,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水平与文化含量,扩大利益相关方范围,增进人们的幸福感。
6、完善功能,强化基础设施作用
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集聚产业的基础条件。当前特色小镇重点要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小镇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高速通畅、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惠民,加强小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光纤入户进程,建设智慧小镇。要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做好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强化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城市市域地铁发展,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促进互联互通。要积极鼓励综合开发,形成集交通、商业、休闲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小镇功能区,让小镇成为产业、人口的承载平台和区域的发展极。
7、创新品牌打造
在特色小镇品牌影响力的优化传播过程中,除了要采用传统传播方式如邀请媒体、举办“文化节”、“旅游节”等节庆表演等方式对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及发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之外,还应创新品牌宣传方式和手段,重视特色小镇自媒体矩阵的搭建。如,利用社交性和随身性更显著的微博和微信等手段,开通官方微博或建立公众号或公众平台,实现小镇的自我宣传与展示,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提升小镇的知名度及曝光率,以利于提升小镇对企业、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
四、结语
综上,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成为作为当前经济增长新亮点、产业升级新载体、创新创业新高地,实际工作中要借着政策的东风,因地制宜,产城融合,探索创新,进行特色产业培育,形成区域产业、人力资源、资本的集聚效应,进而拉动区域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张蔚文.政府与创建特色小镇:定位、到位与补位[J].浙江社会科学,2016
[2]王振坡,薛珂.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J].学习与实践,2017,(04).
[3]旗拓产业研究院.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研究院.中国乡村振政策申报、投资运营研究报告.2018.
论文作者:毕燕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小镇论文; 特色论文; 产业论文; 区域论文; 文化论文; 生态论文; 功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