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电力机车裂损从动齿轮进行现场检查、理化检验、断口分析、失效原因分析,指出从动齿轮齿裂是由于齿轮表面局部过载,淬硬层存在淬火软区,电力机车从动齿轮属于斜齿轮双侧驱动结构,在运用过程中多次发生从动齿轮齿面裂损现象,严重时发生齿圈崩箍事故,对行车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为减少从动齿轮发生裂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关键词:电力机车;从动齿轮;裂纹
1现场检查情况
以车型从动齿轮属于齿圈和齿轮芯组合结构,裂纹多位于轮对侧,某机车齿圈断裂崩箍故障现场。该机车在运用途中发生齿圈崩箍现象。电力机车从动齿轮,轮心材质为ZG25 Ⅱ(ZG230-450);齿圈材质为42 CrMo,表面中频感应淬火,为了深入分析齿部疲劳裂纹产生的原因,对断裂的轮齿进行取样分析。
(1)化学成分。在断裂齿圈上取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C,Si,Mn,P,S,Cu,Cr,Mo 等化学成分符合GB 3077—1999 的要求,个别齿心部组织存在较大的夹杂物。
(2)硬度检测。心部硬度检测HB 266,满足要求。齿面硬度在HRC 42~54 之间,硬度平均值为HRC 49.4,淬硬层硬度分布不均匀,齿根部硬度不符合要求,存在淬火软区。
(3)淬硬层深度。同一轮齿经线切割解剖为三部分,分别进行淬硬层检验,齿中部的淬硬层深度2~3.5 mm,且整体较为完整,对齿轮靠近车轮一侧的淬硬层进行检验,淬硬层不够完整,有个别地方没有淬硬层,见图3。
(4)断口分析。齿轮在运行中出现多处疲劳裂纹,通过对断口的分析可以看出,裂纹均起源于齿轮表面,作用力低于材料屈服强度,无明显的冲击载荷存在的迹象,表面无严重的烧伤和腐蚀。其中A 区为裂纹源区,有磨损和变形;B 区为疲劳裂纹扩展区,贝壳状纹理线十分清晰,且扩展得较为充分;C 区为瞬时破断区,有明显的放射状条纹,且纹路较粗。除了局部地方外,断口整体无宏观塑性变形。如图。
2失效原因分析
(1)主从动齿轮啮合的影响。主动齿轮采用单侧全削边齿向修形,齿轮轮对一侧承载较高,容易因偏载导致疲劳,根据斜齿轮工作原理,啮合从齿顶开始到齿根逐渐增加到逐渐减少,其在齿顶和齿根部产生的载荷较为集中。
(2)齿面热处理的影响。根据机车牵引齿轮齿廓感应强化技术条件中规定,从动齿轮有效齿宽硬化区应不小于齿宽的80%,齿宽两端各10%齿宽范围不作检查。齿轮表面靠近车轮一侧淬硬层不完整,是由于感应线圈运行不到位,或者有偏角,致使齿轮表面靠车轮一侧某些部位没有淬到火。由于从动齿轮两侧端部存在着淬火软区,而且主从动齿轮啮合时,会在轮对侧产生应力集中,很容易造成轮齿启动时端面偏载。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齿轮表面萌生了疲劳裂纹源,在应力的作用下,裂纹沿应力最大的方向扩展,较大夹杂物的存在和心部组织不良加快了疲劳裂纹的扩展速度,当裂纹扩展到不足以支持外力时,发生瞬时断裂,产生打齿现象。断齿脱离齿圈后,齿圈表面形成不规则的粗糙表面,在齿圈表面留下尖锐凹槽缺陷。当主动齿轮在此处频繁经过时,缺口处应力集中非常严重,最终造成齿圈断裂。断裂的齿圈在轮芯上滑动,断茬在轮芯表面留下大量密集的啃伤痕迹。
(3)过盈装配的影响。据计算,设计最大过盈量在齿根部最大等效应力达388 MPa,接近齿圈疲劳强度的70%,是实际工作应力的两倍。再加上齿轮工作时轮齿啮合对齿根部的弯曲应力,两种载荷叠加后产生的应力总和接近齿圈材料的疲劳强度,使得从动齿轮的可靠性受到很大影响。
(4)改进措施
①采用新型分体式齿轮。新型分体式从动齿轮及主动齿轮均采用双侧齿向、齿廓修形,使轮齿靠近两端面处更加平滑,保证齿轮的啮合点集中在齿宽的中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齿轮两端偏载及齿部淬火软区存在而产生疲劳裂纹。
②改进齿轮热处理方式。为防止从动齿轮轮齿两端淬火软区的存在,合理制定单齿中频感应淬火工艺。理想的状态是沿全齿廓全齿宽获得均匀的硬化层,这样既提高了齿轮的弯曲及接触疲劳强度,也延长了使用寿命。
③采用新式整体齿轮。最新研制的新型整体齿轮,避免了过盈装配带来的齿轮根部较大的拉应力,提高齿轮根部承载能力两倍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齿轮根部拉应力大的问题,提高了齿轮承载能力,可靠性高,适合于重载线路运用。
④采用合适的润滑脂。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润滑,采用油脂润滑。在冬季和夏季应按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及时更换不同种类的润滑脂。防止因齿面润滑不良产生磨损过度、黏连、过烧等现象,避免引发齿面疲劳裂纹的产生。
3故障原因分析
齿轮箱漏油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机车运行,同时也给检修部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经过检修后的齿轮箱反而裂、漏更多:
(1)轮箱通气孔不畅。以前我们所使用的齿轮箱通气孔经常堵塞或取消,造成空气流通不好,使机车在高速运行时油温升高,产生热膨胀,使齿轮箱内部的压强大于大气压产生负压,一旦得不到消除,就会产生齿轮箱的油脂向抱轴瓦窜油或从齿轮箱油封处漏出。
(2)齿轮箱安装座有效承载面积小。机车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振动,即垂直振动和横向振动,垂直振动最为严重,主要因为齿轮箱的质量由牵引电机和抱轴箱支承承担。电机随着速度的变化上下振动,再加上线路状态不好使振动加剧,齿轮箱固定在电机上,同时也振动。在振动过程中,使齿轮箱产生位移,应力集中在固定螺栓的根部,当应力超过一定极限时,齿轮箱就会振裂,从而使油漏出。
(3)齿轮箱有异物。机车运行中由于种种原因,齿轮箱内可能产生异物,异物与齿轮箱体发生高频撞击会使齿轮箱变形,出现裂纹甚至孔洞。
4解决措施:
(1)齿轮箱经检修后要严格执行组装工艺。注意两者之问的配合间隙,认真进行有效的调整,消除组装不良产生的组装应力。采用齿轮箱活动式通气孔,并加大通气孔口径,增大了空气的流通,使通气孔不易堵塞而产生负压。保持牛皮油封与轴径的密封作用,以增加齿轮箱上、下体之间的紧密程度。对齿轮箱的各合口处用薄海绵加乳胶进行处理,防止合口间隙过大而漏油。
(2)严格控制轮箍椭圆度。主要采取加强机车轮箍状态检测和轴重调整。当轮缘或踏面厚度差值超过限度时,就要及时安排镟修。
(3)对齿轮箱焊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焊修工艺,主要从焊前处理、焊中控制和焊后检查三个方面加以改进。第一,焊前处理:先把齿轮箱残留的油污、杂质清理十净,对二次开焊的旧裂纹应先去除旧的焊堆,然后调整裂纹两侧箱体,使其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同一平面上,并在裂纹的两端钻中3~5mm 的止裂孔,将裂纹用砂轮打磨成2×45°坡口,以确保可以焊透。第二,焊中控制:适当调整焊接电流,及时去除焊接应力,确保焊接质量。第三,焊后检查:对焊接中发生变形的部分应进行调平,对上下箱进行合箱检查,确保对接部位平整。
通过使改进后的齿轮箱装车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机车在一个年修期内没有一个齿轮箱因漏油而下车整修。这不仅提高了机车的性能,同时降低了检修职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机车检修成本的支出。
参考文献:
[1] 陈丽洁.电传动机车转向架结构与原理[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2] 洪连进.电力机车的车轮踏面和轮缘外形组合听器[J].应用声学,2012(3).
论文作者:张向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齿轮箱论文; 齿轮论文; 裂纹论文; 应力论文; 机车论文; 轮齿论文; 疲劳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