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初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初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袁忠军[1]2004年在《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初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德育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学生在社会上接受了不良影响,有些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问题说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不再是花架子,思想政治学科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理应摆在学校教学中的首要位置。值得欣慰的是,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新的课改理念正在基础教学中广泛运用。在课改实践中,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切实体验到了新的教法、新的评价观点带来的震撼与洗礼、智慧与创新;在对新课改的理解与认同、接受与反思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同时也认识到了新课改带来的严峻的考验和全新的挑战。 为此我把在新课改实践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及策略呈现给大家,也许对您政治课的教学会有所帮助,以便我们共同携手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研究角度不同。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入手,对思想政治课程中提出的总目标和各项目标加以阐释和综述,或者对课程改革的各个方面,比如:教学改革、评价改革等等加以阐释,而且绝大多数的文献都是出自专家组的研究成果;许多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同行的文章,谈的多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看法,大都是理念的或是理性的。本文论述的角度有所不同,主要论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对策研究,相比较而言,更具有普遍性、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2.研究方法不同。有关新课程的研究,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数据法,材料收集法,而该文使用的是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中,具体地说,是在新课程实施的课堂中进行研究,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也就是行动研究的过程,通过从新课程的课堂中选出的案例进行反思,提出问题,是在课堂的教学中显现出来的问题,更具有可操作性。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更具有真实性。 本文结构如下: 引言部分,提出论题,并指出该论题研究的意义及研究方法,同时对该论题的研究状况作以阐述。 正文共分二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其中,又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方面的问题;学生方面的问题;课程内容的问题,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的问题。 第二部分对上述提出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后记,总结全文,指出新课程实施还有很大的空间。关键词:新课程实施对策研究

马美芬[2]2017年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文中提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提到了重要位置,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表明: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都将是一纸空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目标的达成。美国着名课程专家施瓦布提出的: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个要素构成,教材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是连接教材和学生的协调者,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同时,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性格特质等又是课程资源中重要的素材性资源,可以成为教材的重要补充。由此可见,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高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而教师资源的开发又具有独特的意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探索,我们发现尽管课程资源的研究成果颇丰,在诸多研究中也关注到了教师的作用,但将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当成单独的研究视角还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而从学科角度去探讨教师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还有待加强。因此,本研究在理论上厘清相关概念,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并摸索在实践中有效开发教师资源的相关路径,希望能引起广大高中政治教师对自身资源的重视,并对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与实践调查、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从五部分论证本研究涉及的相关问题:第一部分,梳理相关概念。通过整理文献资料,厘清资源、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的概念,并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的特点,即:具有浓厚的德育色彩、鲜明的独特性和可再生性。第二部分,从学理角度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依据,主要理论来源有:人力资源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叁部分,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价值,主要体现在对高中政治课程和高中政治教师两方面。对高中政治课程而言,主要是:丰富课程资源,推动新课改实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落实新课改的要求;转变课程倚重“知识传递”的现状,凸显其德育价值。对高中政治教师而言,主要是: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第四部分,通过调查,整理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分析其存在不足的原因,主要为:教师未重视自身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应试教育制度教师忽视开发和利用;教师的生存状态不利于激励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第五部分,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相关策略: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开发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教师资源开发,设法改变教师生存现状,完善激励机制;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本部分主要为提高教师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性意见。论文的最后对是本研究工作的总结,期望能得到专家学者和各位同仁的批评和指正。

张晓东[3]2007年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文中提出教育政策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新兴领域,德育政策研究更是其中比较薄弱的部分,研究者对改革开放以来近叁十年的中小学德育政策延革进行研究与分析,透视其演进的主要脉络和德育理念的不断跃迁。为了更好地诠释与理解较长时期的政策发展理路,努力找寻其中具有阶段性意义的转折点,本文以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作为界分标志,将其划分为叁个发展阶段。同时,根据国家德育政策文件结构,将德育政策的文本内容分为德育目标与价值取向、德育内容与实施、德育管理与保障叁个块面进行分析。鉴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相对缓慢,导致决策体制变化不甚明显,难以概括出阶段性的不同特征,所以,将打通整个时间段对政策过程进行分析。在整个政策文本演进的过程中,根据叁个块面的划分,努力返回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勾勒出政策文本变迁的主要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在总体归纳出德育政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力描述与分析了国家政治、市场经济、生活世界叁个最主要特征与德育政策之间的互动,这叁个特征在叁个时间段中次第出现,并且在相应阶段的政策文本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德育政策过程分析由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叁部分组成,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质性访谈的基础上,在对整个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观照下,描述与反思这一较长时期中小学德育决策体制与实践操作模式,包括中央制定颁布政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政策的落实,以及中小学德育政策的评估,力求把德育政策过程的具体问题呈现出来。建基于政策文本与政策过程分析之上,本文无意于建构宏大的政策发展范式,而是从问题解决式的研究主旨出发,在对政策发展回溯与检讨的过程中,检索与抽取其中最关键也最让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以下六个建议:德育政策要努力体现政治、市场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协调关系:以道德教育为基础改进政策中的大德育现状;德育政策要以公民教育为突破口推动德育深入变革;努力求解中小学德育政策效用的适切性;实现政策制定者与理论研究者两个群体的良性互动;以政策变革促进德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者试图以这些建议为中小学德育政策创新提供可能的契入点或改进要素,从而为开辟与探索新的德育政策发展方向与实践模式提供借鉴。

谢黎明[4]2013年在《镇江市思想品德中考自主命题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分析了2008年思想品德学科中考改革和新课程实施后镇江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试卷内容、形式变化的发展趋势,总结其与众不同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从而辩证地分析了作为受制于应试教育考试运作模式的思想品德学科中考与新课程理念及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首先,在课程改革背景下2008年来镇江市思想品德学科,着力试卷结构、形式与内容上的改革。在2005年初中新课程实施后,在命题理念、和命题方法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比以前的改革更科学、更规范、更新颖;其次,镇江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改革稳中求新,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遵循中考命题原则,与其他地区的中考相比有自己比较鲜明的风格,大体符合课程改革方向、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并在形式上不断变化和创新,在内容上的呈现新特点,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第叁,没有“考改”和“课程改革”就会没有生命力,作为“指挥棒”的镇江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改革,体现出新课程理念,对广大教师和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和“学”方式上的转变,因此研究镇江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改革对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第四,尽管镇江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改革一直走在全国中考改革的前列,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一些缺憾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今后仍然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

韩亚梅[5]2009年在《探究教学及其实施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认为我们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不再取决于自然资源或人力,而主要取决于知识和信息的运用与创新,因此学校教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和掌握的精确性,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并由此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难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形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自然学生也就丧失了求知的兴趣、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正是意识到传统教学的这一弊端,我国进行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探究教学。但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中,笔者了解到探究教学落实的情况并不是很好,而探究教学要落实,首先要搞清楚以下基本问题,如“什么是探究教学?”、“为什么要开展探究教学?”及“如何开展探究教学?”。其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教师在开展时,必然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因此还必须深入教学实践中去了解教师解决开展探究教学所面临的问题。然而目前首先,理论界对什么是探究教学没有统一的认识;对“为什么开展探究教学?”及“如何开展探究教学?”没有进行系统梳理。第二,对探究教学的实践关注不够,尤其是对教师开展探究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关注不够。正是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展开了研究。本研究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绪论部分介绍了问题的缘起,探究教学相关研究,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研究的意义。通过这些,一方面介绍了探究教学目前研究情况,另一方面,清晰地勾勒了本研究的情况。第二章,探究教学基本问题的探讨。首先,探讨了“什么是探究教学?”。在这一部分,回顾了探究教学的历史发展;对探究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关于探究教学的界定,本研究借用形式逻辑中对概念的定义方法,对探究教学进行了界定,通过分析指出,所谓探究教学,是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问题或疑问,继而学生通过对问题或疑问的深入思考、查阅资料、研究、调查、检验等活动来主动建构科学知识,形成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态度的一种活动;分析了探究教学的特征;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其次,探讨了开展探究教学的原因。主要是从内、外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外部原因为知识经济对传统教学的挑战;内部原因是探究是人的本能及学习的本质是知识的主动建构。第叁,对如何开展探究教学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开展探究教学的条件、原则及探究教学开展的基本过程。对探究教学的条件从教师、学生与环境叁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从探究开始前及探究中两个阶段出发,提出了开展探究教学必须遵循的一系列原则;通过对探究教学案例的分析指出了探究教学的基本过程,即创设问题情境,形成问题—对问题展开探究—获得结论(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第叁章,对西安市高中探究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目前西安市高中大部分教师对探究教学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但教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还不够完善。目前已有一部分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但次数有限,而且探究教学的课堂开展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另外,调查发现,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时,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如客观方面的问题、教师自身的问题以及学生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提出了改进探究教学现状的对策。如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创设适合探究教学的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探究教学基本素养;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初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袁忠军.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D]. 马美芬.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D]. 张晓东.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4]. 镇江市思想品德中考自主命题研究[D]. 谢黎明. 苏州大学. 2013

[5]. 探究教学及其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 韩亚梅. 陕西师范大学. 2009

标签:;  ;  ;  ;  ;  ;  

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初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