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在社会上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南水北调工程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完善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支持,基于此,工程人员需要不断改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技术,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本文主要从新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使用这一角度出发,希望借助新技术能够减少水利水电施工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新技术;环境保护
引言:
目前,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上取得的了一定进展,并开始出现一系列水利水电施工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在工程开始被大量的使用。但是,这些新技术并不能很好的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所以应当进一步研究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新技术应用成效的措施。
1 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新技术
1.1 GPS 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是信息技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而且GPS定位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也被大量的使用。传统定位技术和GPS技术相比,传统的定位技术在使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GPS技术在传统的技术上进行创新,能够在任何地方发挥作用。而且GPS技术在定位上具有准确率较高,花费的时间较少等优点。
1.2 GIS 技长和数据库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得到了更新,并且在很多的工程中也逐渐的使用这两种技术,当然,水利水电行业中,技术人员也开始在工程中使用这两种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准确的存储花费大量时间测量的数据,为之后构建三维数字地形模型提供数据基础,而且有着较高的数据使用率,可以极大的减少数据测量的时间。如图1就是根据在实际工程中测得的数据,生成的地质体三维图。
图1 :3D-GIS环境下生成的不规则地质体三维图
1.3 Auto CAD 技术
Auto CAD技术能够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立数学模型时提供帮助,使数学模型的建立蝙变得更加简便。同时也使得工程中各种横断面纵断面图以及重要的图纸的绘制变得更加易于操作和易得。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极大的减少工作量,而且也加快了水利水电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为工程人员提高了极大的便利。
1.4 超级真空抽水法
水利水电工程中需要保证降水效果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基坑的排水工作,基坑是否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施工时间的长短,如果排水工作做的不好或者不能开展,则会严重的影响工期。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能够顺利的完成,超级真空抽水法技术开始在水利工程中使用,这种技术在排水效率方面是传统方法不能相比的,而且还有效的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这种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采用真空加快排水效率,从而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1.5 钢筋连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中,钢筋是主要的施工材料。所以对于钢筋的使用规范,水利水电工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施工的结果和计划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无法避免的会出现误差,但是误差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钢筋基本就不会受到外力的影响。要关注钢筋的焊接面面积的百分率和钢筋数量的要求,并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焊接方式,施工单位也应该根据工作的最新标准和规范选择合适的钢筋焊接方式,并严格执行焊接操作规范。
1.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面积的开展混凝土施工会发生水花现象,这种现象是自然的吸热反应所造成的,所以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施工时的温度,材料内部的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2.1 出现地基沉降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周期普遍较长,因此会对施工地区的地基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引发坍塌,同时也会对施工地区周围的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通常会选择有着丰富水资源的地区,以保证能够为工程提供充足的水动力。因此当水利水电工程地区地基存在不牢固的现象时,很容易引起坍塌,从而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引发地下水位上升、内河水位下降现象
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时间较长,所以引发地下水位上升的几率大大增加,而地下水位上升会导致当地的土体出现沼泽化和盐碱化。地下水位的上升会导致内河水位的下降,从而对当地的水上运输造成影响。
2.3 空气污染严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会出现大量的粉尘、有害的气体,这些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颗粒物和粉尘,从而增加空气中的PM2.5的含量。水利水电工程中在地基的挖掘过程中常使用爆破的方法,而爆破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颗粒等物质,从而污染当地的环境。
3 水利水电施工的环境保护策略
3.1 以人为本,完善环保施工准备
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地区的地质环境展开详细的调查,找出坚固的地方作为施工地区的地基,从而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或者施工完成后出现坍塌或者滑坡的现象。施工的安全性有了保障,施工的进度也会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借助大型设备,而使用大型设备会产生噪音和粉尘,所以需要施工单位做好隔音措施和粉尘防护措施,尽量的降低工程的开展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3.2 尊重自然,加强环保施工优化
水利工程发电需要遵循自然原则,避免土地发生沼泽化和土地出现盐碱化的现象,工程的储水量也需要参考实际情况,让水位保持在合理的深度范围内,避免其对当地的水上运输行业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还要保障水利工程能正常发电。施工单位需要做好专业的防漏措施,搅拌混凝土时也需要做好防尘措施,防止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粉尘污染当地的环境。科学可靠的防漏措施能够有效的保护当地的环境,从而让水利水电工程向着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
3.3 注重效益,加强环保施工监管
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当地环境的监管力度,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现象应当及时的阻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检查工作,并做好工程污染评估,保证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在规定的范围内。监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明确环境保护的方向,严格杜绝出现污染水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水利工程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及时的检测环境的各项指标,并制定针对性的环保措施,将工程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工程施工末期,各项污染控制指标的检测需要更加的频繁,避免环保问题存留,做好工程的收尾工作。
3.4 合理配置,控制环保施工投入
水利工程建设中,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能够有效的减少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普遍为大型工程,需要耗费巨大的物力资源。所以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环保性能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使用的施工材料应当具备无污染、可回收利用等特点。
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必要时可以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废弃物的排放,工程需要采用专业的污水处理排放设备,进行污水处理,排放的污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绝对不允许出现排放物不符合排放标准就排放的现象。施工现在遗留的废弃物料在处理时,需要按照物料的不同种类进行处理。
4 结语
我国非常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同时也更加关注其施工过程中的环保问题的处理。工程人员不断的推出新技术和应用,逐步完善管理方式,体现出了对环境工作的重视。而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工程人员主要应积极的应用新技术,并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以保证在工程顺利开展的同时,也让工程呈现出更高的环保效益。
参考文献:
[1]关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32)
[2]鲍义辉.探讨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J].智能城市,2018,4(16)
论文作者:陈润胜1,刘晓英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工程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环境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