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平静地面对未来的竞争--孩子的自信、独立与合作(第三部分)_亲子成长论文

让孩子平静地面对未来的竞争--孩子的自信、独立与合作(第三部分)_亲子成长论文

让孩子从容面对未来的竞争——孩子的自信、独立与合作性(之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三论文,从容论文,自信论文,独立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激烈竞争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只有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攻守同盟、相互合作,才会感到安全得到支持,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成人如此,孩子亦然——

故事一:

强强今年6岁,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白白净净,很是可爱。可爸爸妈妈却很发愁,因为他把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得罪”了,不是抢人家的玩具,就是乱拉小姑娘的辫子。问强强:为什么这样做呢?强强说:谁叫他们不跟我玩?

强强在家里可是“老大”,尤其在爷爷奶奶面前更是要什么有什么,在他的心里只有自己是最重要的。幼儿园的小朋友,常常不能听他的“指挥”,他说玩这个,人家要玩那个;他要玩这样玩具,人家也要玩。于是,强强动用了“武力”,希望通过力量来解决问题,让小朋友听他的,可结果小朋友离他越来越远了。没人玩的滋味可不好受,于是强强才变得像个“小强盗”一样,东惹一下,西碰一下!

其实,玩是孩子的天性,会不会玩则要看孩子的合作性如何了。

故事二:

一只蚂蚁发现了一粒豆子,拖了一下没拖动,又围着转了转,离开了。不一会儿,它引来了一群蚂蚁,围住那粒豆子,一点一点朝洞穴移去。

由此可见,合作可以创造巨大的收益!

怎样才是合作呢?

1.尊重与信任——合作的前提

对他人的能力、兴趣、爱好、理想、行为方式等整个人格的尊重与信任,不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建议或帮助,给予彼此充分的个人发展的自由与空间,能坦诚相待。

2.互助精神——合作的保障

能够彼此给予恰当的帮助与关怀,用“我们”的思想行动,互助的目的是实现“我行,你也行”,即:通过帮助,使对方也感到“我行”,合作同伴应该是“我们行”的集体!

3.彼此分享——合作的途径

之所以需要合作,就是要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因此,分享是合作的途径,通过分享才能显示合作的巨大意义与能量!

4.创造进步——合作的目的

就像故事二中所说的蚂蚁一样,合作的最终目的是将豆子运回巢穴,合作所积聚的力量正是完成进步的必需!

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发展合作性

○接受差异

认识同伴间的不同,包括:性别、个性、能力、兴趣、爱好、成绩、家庭背景等等,能够合理地评价与接受,比如鼓励孩子常常说些这样的话:

小文是个能说会道的小姑娘;

他太好动,不过挺有趣,常常有好点子;

……

○学会倾听

做父母的,在培养孩子积极勇敢、善于表达自己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倾听”的培养。因为“倾听”是对说话者的尊重,也是学习的好途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思考,如果能够耐心地听他人说完,将会得到很多新的启示与收获;同时,“倾听”也是减少冲突的好方法,很多时间,我们都是因为不会“听”,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根本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而吵得一塌糊涂!“倾听”保证了合作中的沟通与交流,所以孩子们需要学习倾听:

1.问问孩子,今天上课学了什么呢?老师提了什么问题,同学是怎么回答的?你认为班里哪个小朋友最会说话?……

2.请孩子讲讲,什么都可以,他听过的故事、事情或者新闻,别忘了积极地鼓励。

3.告诉孩子要听什么。首先是“事”,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因为什么,小朋友要与我争吵?这件事是怎么引起的?也可以听“情绪”,听听他人“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是喜、是怒、是哀,还是忧?引导孩子觉察他人的表情、姿态以及说话时的声音、语气,来“听”情绪。还有听“主张”,听听他人“到底想要什么”、“怎么想的”、“他要我做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想”……

○诚实守信

帮助孩子了解“诚实守信”,告诉孩子不隐瞒同伴应该知道的事情,对于承诺能说话算数,即使不能兑现,也要实事求是地说明,而不是找很多的借口推卸责任。这一点需要成人的言传身教,成人不要轻易向孩子许诺,如果你经常对孩子承诺,又经常食言,那你就不要奇怪或气愤孩子怎么总是“说归说,做归做”了!

你可以用以下的方法:

1.记录孩子勇于承认错误的“光辉形象”;

2.帮助孩子实现“说话算数”,比如:孩子答应小朋友来家里做客,父母就要尽可能配合好孩子,让孩子赢得“守信的形象”;

3.鼓励孩子尝试解释,孩子有时候往往解释不清,就随便撒了谎,比如,因为怕考试而故意迟到,他可能会说堵车了。这时候,先不要发怒,要引导孩子说出真相,帮助孩子学会解释。

○学会换个角度想问题

和孩子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如果你是他,他是你呢,会怎么样?”

比如,你扮演孩子,让孩子扮演被欺负的小朋友。“你”打了“他”后,问他:疼不疼,感觉舒服吗?我一见到你,就打你,你还敢同我玩吗?

在家里,要注意给孩子定下切实的人际交往规矩,如果他的行为超出了规范,那就要及时告诉他:这样不对!当他只顾自己高兴抢着电视节目看时,你可以直接告诉他:我很生气,如果我这样做,你会怎样?然后离开现场,也许开始孩子还只在意电视,但接着他会注意到你的离开以及你的情绪!不要用“他还是个孩子”的理由说服自己让步,要知道“没有不能懂的道理,只有不知道的道理”。

○懂得原谅与鼓励

告诉孩子“人人都可能犯错”,所以要懂得原谅同伴的失误与过错,及时地鼓励对方,而不要抓住同伴的小辫子不放,这同样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完成。比如:模拟上课,孩子回答错了问题,一种是鼓励他:不关系,再来一次肯定行的;另一种则是:你怎么这么笨啊?让孩子体验“被原谅、被鼓励”与“被嘲笑、被疏远”的感觉,促使他懂得原谅与鼓励!

鼓励孩子这样做:

1.说这样的话“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

“我们一起干吧!”

“没关系,相信下一次会更好!”

“我有两块糖,给你一块,我会吃得更香!”

“我们可以相互帮助!”

“我们一起玩吧!”

2.做这样的事

找一件需要共同完成的事情,比如:拼图、“过过家”游戏、拍桌子;然后找几个小伙伴,向他们说明意图;再开个小会,共同商量怎么完成;接下来分工负责,共同完成。

“自信”与“独立”发展着孩子的个人潜能,而“合作”则发展着孩子的社会潜能,学会合作,也将赢得群体中真正的“自信”与“独立”!

标签:;  ;  ;  

让孩子平静地面对未来的竞争--孩子的自信、独立与合作(第三部分)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