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高校信息素养模式的构建
齐晓丹 辽宁何氏医学院图书馆
摘要: 以基于PBL 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为研究基础。构建针对教工及不同学生群体的多种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形成多元化分层次的完善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关键词: PBL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一、引言
各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创新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探讨中,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北京大学的嵌入学科专业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分别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平台、智慧树平台、Coursera、Sakai-Elearning 平台等开设的信息素养MOOC 等在线课程[1];也涌现出一批有探索精神的图书馆人。如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张洁、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蒋丽丽等对“翻转课堂”在信息素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皖南医学院的叶小娇[2]、中山大学图书馆的韩宇[3]提出的信息素养教育“微化”形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隆茜[4]用微课形式实现信息素养教学的成功尝试;四川师范大学的周建芳[5]等的研究,均在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构建起到了创新及引领作用。
二、构建PBL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目前信息素养课程大多数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以简单记忆和技能反复训练为主,弱化学生自身的思考和理解,更不强调质疑和创新。学生的注意力是被纪律强迫到这个课堂中的,而不是兴趣。因此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并不掌握,有部分学生跟不上,有部分学生吃不饱。再者这门课程与专业和生活联系的也不紧密,学生往往更不积极。基于以上的问题采用PBL 教学法,以“问题式”教学模式为导向,通过小组讨论式,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
(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的应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了解社会状况和发展生产关系是人类独一无二的能力。显然,学生需要拥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成功。而以“PBL”教学模式开展信息素养课程,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团队协作的平台。传统的信息素养课程从“信息检索概论”出发,通过学习检索技巧,数据库的使用技巧的讲授,学生只能各自为政的学习。而PBL 教学法,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学习,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讨论,利用小组成员之间不同的特点,相互合作增强团队精神。
(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技能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年中,人类知识总量每两到三年翻一番。知识每年会翻一番。面对庞大的信息量,人们处理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传统的课程通过专业知识的讲授,比较枯燥难懂。通过PBL 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有时间及条件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用信息的能力。
两个案例都有明显的合院特征。其中,民宿的院落(能指)、大理州典型住屋形式的院落(对象)与院落类型传达的地方性(所指)形成了完整的语义三角形,这种构成形成了具有表义特点的建筑符号。当然,院落地方性“所指”之下存在着多层含义,比如大理民居曾受汉式合院文化的影响,民居回应地域气候的方式,居民已形成的生活流线等内容。
PBL 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从案例出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6]。案例的设计是核心,课程的开展围绕着案例的选取及问题的展开。同时也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及紧密联系生活等因素,设置案例集问题,并将其与信息检索的相关知识结合,转化成实际的检索问题。如:检索2019年关于信息检索发布在国家核心期刊的文章。通过不同数据库获取相关信息文献信息,能够识别核心期刊。通过上述问题,接下来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1)选择检索工具,(2)制定检索策略,(3)确定检索词,(4)制定表达式,(5)实施检索更改检索策略,(6)输出结果。
三、PBL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探究
PBL 即基于问题的学习。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PBL 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展开一段时期的调研、探究,致力于用创新的方法或方案,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从而在这些真实的经历和体验中习得新知识和获取新技能的教学方法。PBL 的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包含以下三个过程。
(一)教师课前准备
人才培养方案模式,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也是当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较为明显的问题,同样是导致当前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悄然降温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案例设置及提出相关的问题
吴邦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女生在场,他总是很有精神。吴邦雄穿着一套笔挺的西服,头上抹了油,领口雪白。是谁邀请他来的?当吴邦雄从人力车上跳下,健步跨入大门时,刘雁衡还以为他是来找人的。谁知他大模大样说了声早,就在当中椅子上一屁股坐下。刘雁衡看看左右,然后把疑问的目光投向黄莺。聪明的黄莺向他咧了一下嘴角,同时挑一下眉毛,微微耸肩,那意思是:我不知道,反正不是我请的。
对于教师需要在课前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将材料、案例、教学工具、授课计划等与教学相关的物品准备齐全。向学生介绍清楚,如课程的安排、难点、重点及课程达到的目的等,学生可以提前掌握课程的相关情况,配置好个人时间,更好学好这门课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及教师点评
通过小组分工、讨论。各小组通过集思广益后,汇报结果。内容包括对案例的分析、确定检索工具、平台,确定检索词等。任课的教师听取汇报后,总结相关知识点对,并各小组的优势、劣势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结语
PBL 教学法应用在信息素养的教学活动中,将信息素养的相关知识以案例及问题的形式融入到教学中。是学生及教师能够更好的掌握信息素养相关的知识,从而助力学科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有效的将图书馆的资源推送给全体读者,提升读者的信息检索及鉴别能力。
参考文献:
[1-5]赵艳丽,董宏伟,马丽华,赵静.基于网络及文献调研的中国高等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03):92-96.
[6]林莎,韩祯国,张长胜,于淑言,王全乐.浅谈PBL 教学法及在我校教改中的具体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3(02):43-45.
基金项目: 2018年辽宁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基金项目“基于PBL 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LTB201803)研究成果之一。
标签:PBL高校论文; 信息素养论文; 教育模式论文; 辽宁何氏医学院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