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同时,也是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如何正确看待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这些影响,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对大自然造成很大影响。水电作为新世纪重要的自然资源,其开发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比如水体、气候、地质等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平衡。如何在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效益时,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气候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具有蓄水和拦截功能,由此会对于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造成一定影响。水利工程由于其将水大量存储,使得大气中的水分增加,进而在大气环流作用下,降水量会有所增加。另外,水利水电工程的出现,是该地区原本的空气能量交换模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而对当地的气温造成影响。降水、气温等气候条件的变化,对于当地农业种植都会造成较大影响[1]。
(二)对水文和水体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水生态的影响。正如我们所知,水利水电工程通过蓄水来实现发电。这种模式在汛期能够让河流下流免于洪水影响;然而在非汛期,工程的蓄水模式,将使得河流下流水位降低,水量不足,甚至严重影响了河流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供给与湖泊水供给,从而对该地区原有水生态造成影响。甚至会由于下游水量缺乏,引发海水倒灌、入海口淤积等严重问题。此外,工程对于水量的影响,也会使得原有的航运、灌溉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对地区经济造成影响。
(三)对地质和土壤的影响
首先,水利水电工程的存在,特别是其强大的蓄水功能会导致地下岩层压力增大,在重力不平衡作用下,地壳会产生较大应力,导致岩层孔隙水压力增加,进而增加工程所在地区的地震风险。其次,水利工程强大的蓄水能力会导致工程附近地下水位升高,从而使得土体强度弱化,增加了土体塌方的风险。另外,水库中的水受到污染后,会对周围水体造成严重影响。这种影响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对土壤肥力,植物生长能力都会造成破坏,使农作物种植受到损失[2]。
(四)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规模大,工程建设不仅对土壤有直接影响,而且建成后当地的气候、水温、土壤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对生物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一方面,工程建设破坏了该地区固有的土壤植被,压缩了生物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水利水电工程对水质的影响,使得水体缺氧,给鱼类生存带来不利条件,促进了藻类植物生长,加速了水质的富营养化。另外,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流的拦截功能,使得鱼类正常生存的徊游通道被破坏,导致鱼类的季节性洄游受到影响,这为鱼类的繁衍制造了很大的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影响生态环境的应对措施
(一)强化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要想让工程在满足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就必须高度重视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作用。一方面,在工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考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工程设计角度避免这种影响。另一方面,工程设计过程中,要纳入工程施工方的意见,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意见;而且要持续提升施工人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使他们意识到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在施工过程中降低对植被、水质等的破坏,从而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降低[3]。
(二)强化施工阶段的环保管控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首先,施工前要全面勘察工程所处地区的实际状况,对各种环境要素做全面掌握,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实施有目的的环境保护,及时调整对植被、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要素有影响的施工行为。其次,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单位必须对施工流程与施工工艺展开严密监控,确保施工中的废水、肥料、废气的排放符合相关标准,严禁随意处理废弃物质。另外,施工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施工材料的环保性以及施工人员自身的行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三)建立水利工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要最大程度避免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落实各种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还必须建立科学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工程所处地区的环境状况做出全面评估,并依次作为工程设计的参考依据,从而最大程度做到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科学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也能够用来作为防范调整、评估的依据,使得环境保护更加有据可依。
(四)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影响难以完全避免。因此,要科学核定这种破坏带来的损失,并依据损失评估结果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补偿费方案,并根据补偿方案给予补偿资金支持。补偿机制的建立、补偿资金的提供,必须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补偿资金要确保用于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中,其应用要做到透明化,确保补偿资金落到实处[4]。
三、小结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尽管对人们的生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并不能忽略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只有认清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尽量降低或避免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更好的造福人类,为社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龚文婷.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6,(13):127-131.
[2]徐浩淞.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四川水泥,2016,(06):93.
[3]曹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0):52-57.
[4]马霄航,邵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四川水泥,2016,(08):101-46.
论文作者:徐云雷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生态环境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地区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