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论文_魏琴

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论文_魏琴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 210000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的健康。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力衰竭患者450万,即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老龄人口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代谢综合征等导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心脏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医护人员如何对患者进行的有目的的护理干预,通过康复评估、运动训练、规律服药、指导饮食、健康教育等措施,改善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值得我们斟酌的问题。

1心血管病患者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1.1心血管病护理干预的发展现状

心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根据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报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睡眠、饮食、运动、服药依从性、负性情绪、疾病的认知程度、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等。其中,大部分影响因素属于可变更的,是可以通过患者自身的努力和外界有效的干预朝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于是,护理干预作为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焦点。

1.2国内心血管护理干预的发展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已成为第一个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大量有关的健康干预性研究逐渐开展起来。卢玉兰在对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中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生活护理、运动指导、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血脂状况,减少心绞痛的发作,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作为院内综合护理干预的延续,逐渐受到关注。

2护士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优势

《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2》指出,心血管疾病预防应包括针对全人群的“人群预防策略”,针对高危人群的“高危预防策略”和针对CVD患者的“疾病二级预防策略”。而这些CVD预防策略、措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医护人员来实施。美国护理学院协会制订的《护理本科教育基本标准》确定了护理本科毕业生毕业时应具备的4项核心胜任力:评判性思维、沟通、评估和技术操作。澳大利亚护理协会出版的《全国注册护士胜任力标准》确定了护士的4个核心胜任力领域:专业和伦理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护理活动的管理能力和增加患者保健能力的能力。

3影响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3.1不可变因素 年龄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年龄增长,机体内各个脏器功能逐渐老化、衰退的同时明显增高。一项心血管健康研究显示,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有上升趋势,成人年龄每递增16岁,就会增加患病的可能性3倍。其次,性别方面女性在绝经前的发病率明显比男性低,而在绝经后女性的发病风险逐渐与男性持平,这是因为女性体中的雌激素发挥了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再则家族史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3.2疾病因素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第一大危险因素,它的患病率(54.9‰)在循环系统疾病中居于榜首,占所有循环系统疾病的60% 以上,它与其的关系更是明显而持续;糖尿病糖尿病是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可使危险增加4-7倍。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致残致死原因。未诊断的个体但伴有2型糖尿病者,10年冠心病危险大约为2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血糖控制较好可以使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17%,冠心病事件减少15%。由此可见,糖尿病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除此之外,还有体重超重超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都。

3.3 心理社会因素及行为因素 主要包括吸烟、饮酒、不健康的膳食、缺乏运动、脾气暴躁、焦虑、抑郁等。

4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4.1合理膳食戒烟限酒 建议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多吃粗杂粮,少吃甜食。戒烟是降低危险因素的必要环节,适量饮酒对心血管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建议每日饮酒量≤40g酒精,高于此量会因其他如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的增加而导致死亡率增加,但不主张用饮酒的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

4.2 增强患者健康意识 胡春松等指出健康教育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补充和增强作用,可科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和社会环境而促进康复。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4.3 强化护理操作技能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要熟练掌握心血管护理的技能,并要熟悉自己负责患者的病情,严格按照护理要求操作,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考核,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以人为本”的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避免疲劳工作,以降低护理操作失误率。

4.4建立有效的康复管理机制 心血管病的社区防治已经由点及面向政府主导的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方向发展,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期预防、治疗中期有效干预、治疗后期的管理模式正在开始形成。但我国建立的医院-社区-家庭慢性病连续性照护服务体制还停留在尝试阶段,绝大多数患者出院后基本与医院终止了服务联系。若在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出院患者的心脏康复工作全部由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承担,至少目前时机尚未成熟,可能会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

5综述所述

尽管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其急性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心血管疾病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都仍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护士是病人接触最密切的人员,因此,其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判断往往关系到能否及时挽救病人的生命,关系到病情的转归和结局。研究显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摘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7):487-491.

[2]曾家丽,郑平.健康教育对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17-18.

[3]卢玉兰.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4):39-41.

[4]吴瑛.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概念及实践.中华护理教育,2009,6(10),435-439.

[5]徐进文.雌激素通过改善内脏脂肪功能影响血脂、胰岛素敏感性[D].中山大学,2010.

[6]张伟丽,惠汝太.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防治的新契机-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2009,9(1):49-53.

[7]徐永城译.高血糖与冠心病荟萃印象[J].世界临床医学,2010,4(2):99-100.

[8]胡春松,罗伟,姚陆远,等.健康教育对门诊及住院心血管病患者的干预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738-739.

[9]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摘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7):487-491.

[10]曾莉,朱晓萍,陈亚梅,等.我国“医院-社区-家庭”慢性病连续性照护的服务制约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40):1281-1284.

论文作者:魏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论文_魏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