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良好的生物课堂心理环境论文_盛校珍

如何营造良好的生物课堂心理环境论文_盛校珍

盛校珍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二中吴江215228)

【摘要】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

本文结合生物学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师的角度就人格、情感、激励、机敏和激疑等方面剖析了如何营造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生物课堂心理环境营造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师生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学习生活环境。在不同的课堂心理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创造积极健康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1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正如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还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情感是维持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主观条件

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应具有驾驭情感的能力和恰当运用情感的艺术。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气氛。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同时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提问、评价,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一旦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即使一流的教师也只能教出末流的学生,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所以,和谐的情感氛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以言激情、以景生情、以情动情,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情绪宣泄的满足,而且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度大小,重视对学生情感活动的性质和强度的调控。笔者在初一生物教学时,根据初一新生的特点设计教材中知识的呈现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教学时,笔者采用游戏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通过游戏,既培养了师生间的感情,又让学生以亲身的经历来体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再者,《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笔者选用了与学生一起上网冲浪的方法,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查阅有关生物圈Ⅱ号的资料和邻近星球的客观状况,认识到目前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总之,要让学生“愉快”,教师必须首先“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

3激励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例如,在生物教学中笔者经常会采用一些激励的语言:“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勇敢点,你一定能回答上来的”、“你们谁是最勇敢的人,哪一个敢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某某同学指出了你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出现的一个小错误,你听懂了吗?那么你重新再做一次,改过来好不好?”、“做错了没关系,大胆去做就是好样的!”等等,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由成功的喜悦引发并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有时也通过小组竞争、个人竞争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勇气,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领,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上进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超越他人、战胜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有时采用正强化激励法,当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就对他的行为给予不断地肯定、表扬或奖励,尤其是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通过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总之,教师要将激励性的策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入最佳发展境界。

4机敏是形成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积极因子

机敏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是教师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许多教师会认为,课堂出现意外就意味着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设计不到位。所以,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教师就千方百计地把课“做”得圆满,不容许学生有出错的余地。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要知道,“非预设性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特征。新理念下的课堂是鲜活的,随机生成的。这里不应该有花架子,不应该有装腔作势,不应该有娇情表演,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师真真实实地教。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教师要用对待事业的执着、应对方法的专业、面对临场的机智去影响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灵活机敏地处理意外事件,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5激疑是营造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有力保证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应用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诚如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所以每节课笔者都要创设情境、留下接榫、腾出时空,让学生大胆质疑,主动质疑,对教师的授课、教材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师生的相互探讨中共同前进,因此,我们的学生也渐渐养成了质疑的习惯,同时也能提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了。

课堂心理环境受班集体、人际关系(师生和学生间的关系)的制约。师生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体谅、友好就可以形成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心理环境。总之,课堂心理环境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究的话题,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积极健康的学生心理,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钱焕琦、刘云林《当代教育伦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8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

论文作者:盛校珍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8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7

标签:;  ;  ;  ;  ;  ;  ;  ;  

如何营造良好的生物课堂心理环境论文_盛校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