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语文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课论文,这也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事情虽然已过去好几天了,可这一幕却总在我脑海里不断浮现——
化学老师捧着仪器盒走了,同学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匆忙离开座位,还在津津有味地议论着。下节课是语文课,我来到讲桌前,准备上课。
讲桌上躺了几张废弃的石蕊试纸,我随手捡起一张,随意地问了一下讲桌旁的亮:“这是什么?”
“这是化学试纸。”亮不假思索地回答。
“回答准确么?”看着他意犹未尽的模样,我想难为他。
亮挠了挠头:“这是一张检验溶液酸碱度的试纸。”
已有一些同学注意到我俩的问答了。于是,我举起手中的试纸,向四周的同学们看了看。又问道:“这是什么?请准确地告诉我。”
在我视线不及的身前,一个声音回答我:“这是一张废弃的石蕊试纸。”
我刚低下头寻找声音的来源,又一个声音在远方响起:“这是一张废弃的检验溶液酸碱度的石蕊试纸。”
未等我抬头,又一个戏谑式的声音幽幽地传来:“这是一张原价约两毛钱,现价为五分钱的废弃的石蕊试纸。”众人皆哈哈大笑。
我也笑了,决定再难难他们,于是又挥了挥试纸,“这是什么,请生动形象地告诉我。”
教室里静了几秒钟,一向思维敏捷的欢大声说:“这是与溶液做了亲密接触后由海蓝变为浅红的石蕊试纸。”
喜欢调皮捣蛋的乐也说:“这是化学老师表演魔术前后鉴定魔性高低的工具。”
听了他俩的回答,大家都为其叫好。我也起了兴头,说:“这是什么?谁能用比喻的手法说说?”
话音刚落,一个女声悄悄传来:“这是哈利波特的酸碱魔法器。”“好!”“妙!”同学们纷纷起哄起来。
“这个比喻比较新颖,有创意!”我称赞道。听到我的称赞,教室里随即沸腾起来。
“这是攻克化学堡垒的一道神秘武器。”
“这是语文老师给我们出的一道难题。”
“这是游弋在溶液边缘的变色龙。”
“这是对付无色酸碱溶液的杀手锏。”
一个个比喻接踵而来,让我应接不暇。“停停,你们的比喻都还不错。”我决定再难为难为他们,又笑着向他们挑衅说,“你们能以这张石蕊试纸为道具编个故事吗?嘿嘿!”
教室顿时沉默了。我得意地向四周扫视了一圈,“难倒了吧,看来你们的语文素养还有待提高呀!呵呵,当然了,可以组团呀!”“我来!”在语文课上很少发言的女生楠,在与同桌窃窃私语后,慢慢地说,“在古代一个王国里,有一位年迈的国王,他有一个独生女儿——西楼公主。”众人听了一愣,随即哄笑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我的网名——西楼雪。我摆摆手,让大家停止哄笑。
“然而公主在成年时被巫师下了一个恶咒,只有让公主头上的蓝头巾变成红头巾的人才能让公主开口说话,而这个人也才能做公主的丈夫。”楠停了一下,调皮地看了我一眼。我自嘲地转过了头,避开了她的目光——呵呵,我成哑巴了。
楠向兴奋的同学们眨眨眼,又接着说:“于是,老迈的国王在国内发下告示,无论是谁,只要能让西楼公主头上的蓝头巾变成红色,就可以迎娶公主,并成为新的国王。全国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整个国家都沸腾起来。许多贵公子来了,众邻国的王子们也来了,可他们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没能让公主的蓝头巾变成红色。两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人能让蓝头巾变成红色。西楼公主很郁闷,老国王也很伤心。”
同学们都笑盈盈地看着尴尬无比的我。我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别看我呀,楠同学继续编呀!”
“一天,皇宫前来了一乞丐,浑身肮脏不堪,一字一顿地对侍卫坚定地说,‘我,能,让,蓝,头,巾,变,红,色。’侍卫很是不屑,但经过权衡后,还是把乞丐带到了西楼公主面前。公主掩起了脸,皱紧了眉头,厌恶而又无奈地解下了头上的蓝头巾,并示意侍卫,绝不能让乞丐碰到头巾。乞丐悻悻地从衣袋里掏出一只小瓶,拧开了盖子,一股刺鼻的味道顿时弥漫开来。大庭上众人也都掩住了鼻子。乞丐仿佛毫无嗅觉般地把瓶中的液体倒在了蓝头巾上,不一会,蓝头巾竟然悄悄地变成了红色,红得那么鲜艳,那么美丽。西楼公主也顿时开了金口,‘天呀,怎么是这个肮脏的乞丐能让蓝头巾变成红色呀,我不嫁给他。’国王听了也很尴尬,对乞丐说:‘小伙子,你要什么奖赏呀。’乞丐有些激动了,说:‘我——我,我,娶——娶,公主,做——做国,国王。’原来这乞丐不仅外表肮脏,还有口吃的毛病呀。国王与公主顿时都傻眼了。‘你怎么能做国王呢’,‘我绝不会嫁给你的’。”
教室里乐翻了,大家都看着我笑。我只能拍了几下手,“大家别激动呀,精彩的应该还在后面吧,听楠同学的精彩故事呀。”我装着可怜的样子看了看楠同学。楠低下头与周围的同学小声地商议了一下,继续说:
“忽然,从天外传来一道金光,射在了乞丐的身上,并传来一个声音,‘南国王子呀,你的恶咒因为国王与公主的不同意婚事而解除,但你要信守你的诺言呀,不然,哼哼!’。乞丐浑身一颤,忽然变成了一个英俊的王子。王子英俊挺拔,国王与公主的眼睛顿时都亮了起来。王子说,‘国王,西楼公主,你的蓝头巾是由蓝色石蕊试纸变化而成的,只要用酸性溶液浸一下就立即变成红色。’众人再看那头巾,已变成了一张红色的石蕊试纸。西楼公主含情脉脉地看着王子,老国王也赞赏地看着王子。王子微微一笑,‘对于只凭外貌看人的人,再美丽也不是我喜欢的。再见,西楼公主。你还是永远守在西楼吧。再见。’”
教室里顿时笑成一团。
我早已被楠同学巧妙的构思吸引了,哪里顾得上其他呢?立即拍手鼓掌道:“好,构思巧妙,主题鲜明深刻。太棒了呀。”大家都兴奋地看着楠和她周围的同学。
这时,上课铃响了。我把废弃的石蕊试纸扔进垃圾箱,宣布:“上课!”同学们随即纷纷拿出课本,正襟危坐……
此事过后,我一直在想:这也是语文课么?
没有预设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刻意的教学步骤,也没有精致的教学课件,但是,在这十分钟的课间,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在谈话式的交流中,在或玩笑或认真的态度中,同学们却懂得了准确表达思想的方法——添加适宜的修饰限制语;懂得了让语言生动形象的方法——借助新颖生动的比喻;懂得了叙事的关键——构思要巧妙、首尾要呼应、主题要深刻;懂得了团队的力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想起我们那些按部就班、秩序井然的语文课,同学们的表现为何总是那样正襟危坐、羞羞答答呢?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何总是那样勉勉强强、似实而虚呢?是因为教学目标的束缚么?是因为课堂教学的模式化、程序化么?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呢?
忽而想起王君老师的一节意外课——《雪中诵雪诗》。
那节课也是意料之外的。王老师正准备上课,骤然间雪花舞空,学生的眼睛都被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吸引了,心都被入冬来的第一场大雪牵住了。机智的王君老师索性放弃了原有的教学方案,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在雪花纷飞中诵读着咏雪的名篇。已学过的都背过了,大家又拿出IPAD、手机,从网上搜来“咏雪诗”继续大声诵读。在这短短的一节课内,学生的诵读声在雪花飞舞中纷飞,知识在这宽广的天地间增加,诗情在雪的世界里悄然蔓延。
其实,像这样的意外课堂还有很多,许多语文教学名师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或许,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就应随时随地成长,所缺少的只是那点燃的火种。助推的加速器;或许,那些刻意的讲解、固定的学习思路,反而成了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桎梏;或许,我们的语文教学本就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课文本就是现实世界的映射;或许语文教学本就应该是这样——无痕,自在,悄然。
这也是语文课!
标签:西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