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存辉:革自己的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己的论文,南存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说起南存辉,就不能不提柳市。
柳市,非市乃镇也。此镇过去只是同中国绝大多数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一样,静静地生息于古老中华的土地上。但现如今柳市可就不简单了,这个只有46平方公里的小镇,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基地,生产厂家达1000多家,总产量和总产值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电器之都”。在柳市甚至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在柳市看的是电器,听到的是电器,一不小心吃到嘴里的没准还是电器。
在柳市坐低压电器头把交椅的一家企业,名叫正泰,它的当家人就是人称“温州第一大老板”的南存辉。
革命:瞄准南氏家族
沧海桑田,世事如梦。20年前,南存辉还是柳市一个手艺不错的小鞋匠,而20年后,他成了温州乃至中国民营经济的巨头之一;15年前,正泰还是只有5万元资产很原始的一个小作坊,而15年后,它成了资产数十亿,即将上市的,而且绝对能代表“温州模式”的一个企业典型。
南存辉被描述为“温州最具现代企业家气质的老板”。他的“现代企业家气质”首先体现在对资本的“革命”上。
1991年,做低压电器的南存辉手里已经有100万的资本了,他通过与美国一个亲戚合作成立了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并招入9位家族成员入股,将自己100万股金所占的100%的股权一下稀释到40%多。这时的正泰不仅是合资企业,而且还是不折不扣的家族企业。南存辉利用这些资本,开始正式走“科技兴业,质量创牌”之路。正泰投资建标准化厂房,吸引八方人才,提高产品品质,扩大销售渠道,到1994年,正泰资产已达5000万元,南存辉的个人资产翻了20倍。
当正泰已成为温州首屈一指的知名企业时,南存辉却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迅速做大,仅靠自身的利润增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需要新的发动机。他意识到应充分利用正泰这张“牌”,走兼并、联合的资本扩张这条路。南存辉选择企业的标准是:资产比较雄厚、产品有较好前途且还能为正泰“拾遗补缺”。这时正泰品牌的效益就出来了,先后有38家企业以各种形式加盟正泰,而南存辉的个人股权也被稀释到了不足30%,这样正泰集团正式成立。到1998年,正泰集团已初步形成了低压电器、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通信电器、汽车电器等产业格局,资产达8亿元。这时的正泰再也不是一个家族企业,而是一个企业大家族。南存辉的个人资产已超过2亿元。
尽管如此,正泰依然还是一个家族味很浓的企业,因为整个企业的核心权力依然集中在南氏家族手中。南存辉之所以能被称为“现代企业家”,就是他这时开始革自己的命。
他又一次扩股!
这次扩股,吸引南存辉的已不是资本,而是关系到正泰能否持续发展,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知本”。南存辉在集团内推行股权配送制度,他要将最优良的资本配送给企业最优秀的人才。这就是正泰的“要素入股”——管理入股、技术入股、经营入股。以体现“知本”的价值。这样正泰的股东一下增加到107人,使公司猛地冒出一大批百万富翁。
对南氏家族股权的瓦解只是南存辉对家族革命的前奏。接下来,是产权制度改革——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管你是大股东,还是小股东,如果按制度考核下来能力不行,就要“下课”;反之,不管是否股东,只要有能力就掌权。在产权制度的“革命”之后,集团又进行了股份化改造,建立健全了“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形成了三会制衡、三权并立机制,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总部为投资中心,以专业总公司为利润中心,以基层生产公司为成本中心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即三维矩阵管理模式)。
正泰——一个现代企业从此诞生了。
清醒:正泰不敢言大
南存辉在温州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当记者称他“温州第一大老板”时,他谦虚地笑笑,然后严肃地说:“我们不敢言大,大的概念是相对的。现在有些老板是比我们干得轻松,活得潇洒,挣得钱也并不比我们少。但我们所要思考的除了企业效益之外,还要在社会效益。正泰虽然现在做的不错,可这要看和谁比,把正泰放在国内、国际上与一些好企业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
南存辉承认自己手下的一些经理们感觉还挺良好的。他意识到这种骄傲情绪是危险的,就在公开会上说“温州都是小企业,正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向他们讲起了去年2月17日在中南海,中国15位企业家向朱镕基总理作汇报的情形:“第一个发言的谢企华(宝钢)报了600亿,第二个竺延风(一汽)报了700亿,第三个中石油报了4000亿,第7个张瑞敏(海尔)报了406亿,最后是我,报了42亿。我说我们还很小。”所以南存辉激励他的手下,让他们把脑子多用在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上。
十分具有忧患意识的南存辉坦率地说:“正泰过去那种创业激情在衰退。”基于中国加入WTO的挑战,他提出必须在正泰全面推行国际化、本土化、精品化这三大战役,通过这“三大战役”来实现一个技术创新,加强两大经营力度,强化三项技术管理,建立四个质量服务体系。正泰就是要通过这5年的苦练内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专心地搞好产业布局,为迎接下一轮的竞争积蓄力量。
如今,最让南存辉睡不着觉的一件事,也许就是正泰电器股份分司有望在年内上市。据说现在已通过了辅导期,正在排队。正泰电器股份公司是正泰集团的一张“王牌”,它主要生产低压电器,是正泰集团最核心的优质资产,南氏家族的股份也相对集中于此。南存辉自己也承认:此处的投资回报率很高。据记者了解,正泰的资产负债率仅有30%左右,而且并不是欠银行的钱,而是零部件采购的应付款负债。按理说正泰并不缺钱,可为什么要上市呢?更何况中国股市已是一滩浑水……
对此,南存辉是有一番高见的。“从经营的角度上说,我们是不缺钱的;但从发展的角度上说,我们的钱还是远远不够的。下一步我们要向高低压、输变电方向转移,搞成套设备,这样仅靠我们自己的钱和银行的钱是不够的。另外从竞争的角度说,我们就是要通过上市反过来逼自己规范,给自己加压,就是要把自己推到一个没有选择的地位,让各方面的压力转化成促使我们不停创新的动力。因为上市后就有一整套严格的财务监管来约束你,你的经营是透明的,你的各个方面都必须做到规范。况且正泰现在虽然投资回报率很高,但并不代表以后还会盈利很多,股市是把双刃剑,伤不到别人就会伤到自己。所以我们必须做好,然后才可能通过上市来体现正泰的价值,来实现多赢——我们、股民、国家、社会都赢。”
企业大了有大的难处,南存辉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决策失误。正泰虽然还没有大的决策失误,但小错误还是犯过的。前些年,正泰曾投资上太空水和水桶项目,结果亏了400多万。不过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点学费也值得,因为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不熟悉的不做;行业跨度太大,没有优势的不做;要多元化也是同心多元化。
做人:忍残缺 求完美
正泰的经理们常常把南存辉比喻成一所学校,以示敬仰之情。的确,南存辉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人,他为人正直,做事果敢,强调创新和诚信。这不仅体现在他对事业执著的追求上,也反映在他做人的胸怀和品行上。
南存辉说他这一生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父亲和他的小学老师张慧芳。1974年,南存辉曾在柳市一小读书,当时担任他班主任的南下知青张慧芳老师的谆谆教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南存辉功成名就后,始终不忘母校和恩师。每年“教师节”他总会派公司的党委、工会、团委到柳市一小和张老师家慰问。前不久,南存辉获悉张慧芳老师身患重病,便亲自将其安排到上海最好的医院治疗。随后他又捐款20万元为母校兴建电教室,并以自己恩师张慧芳的名字命名。南存辉说:“中国人自古就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这样做就是一种回报、感激。我想通过此事来激发社会尊师重教的意识,让老师们敬业爱岗;让学生们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后回报老师。”
柳市是一个经济相对发达但文化氛围又相对薄弱的地方。南存辉意识到“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也许对他来说自己最大的那块奶酪不是财富,而是正泰的精英、骨干。所以柳市的文化氛围是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个问题。“一个地方文化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个地方人的素质的高低。”最近他又一次慷慨解囊200万元,以他父亲的名义捐献给了柳市的藏书楼,以加强柳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采访中记者曾问南存辉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时间,口才极好的南存辉沉思着无以回答。陪同采访的正泰宣传部长廖毅说:“我倒有三句话,他是一个勤奋的人;一个务实的人;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记者听后点头称是,可经过思考后的南存辉却并不完全认同:“我觉得第一是尊重。这不仅是对人、对事、对朋友、对竞争对手、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也是对现实、对客观规律的尊重;第二是学习。这表现在不断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永远抱着谦虚的态度;第三是平和。这是指我的心态一直保持着平衡和平和,这点对做事很重要;最后就是创新。这表示要不停地否定自己,否定过去的成绩,只有这样人才能进步,企业才能发展。我总结就是八个字:尊重、学习、平和、创新。”
事业上风风火火的南存辉在生活上还是有许多遗憾的。他说:“古人常讲‘修身、齐家、平天下’,而他自己是‘忠孝不能两全’,是顾得了大家,顾不了小家。”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在南存辉女儿十岁那年,正泰搞了一个“元旦思想立交桥”的晚会。当时请了许多家属上台演讲,而南存辉的女儿演讲的题目却是《我有一个坏爸爸》,她这样说:“我早上还在睡觉,你就出门了;晚上我睡着了,你才回来。很长时间,你跟我讲了几句话,我都记得清楚……”
“后来很难见到我的女儿干脆给我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问了我很多问题,我答都答不了。”南存辉说着,一脸的酸楚。
没有时间沟通的不仅是南的家人——南存辉的同事和朋友想和他交谈也没有时间。而除了这些遗憾之外,南存辉还必须面对种种的不理解。正泰在发展中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改革,而改革势必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比如正泰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在原材料采购中实行招投标制度,使一些多年的合作户、一些老朋友,甚至南的亲戚落了下来。他们有的说南存辉是玩大了丢了老朋友;有的干脆骂南存辉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对此,南存辉有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会有一些遗憾和别人难以理解的。我想随着企业各方面的完善和进步,这种情形以后会有所改变。但现在我们只能去忍受这些残缺,来追求完美了。”
人才观
2001年12月26日晚,杭州之江饭店。浙江省学生联合会“知名专家、企业家成才报告会”气氛十分热烈。有学生问南存辉:“如果有两个大学生同时到正泰求职,其一理论功底扎实,属一心苦读圣贤书之类;另一专业知识并不出色,但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很强,你会选择谁?”
南存辉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故事说造房的木匠伐木,专选又直又大的树木,因为他要栋梁之材。而搞艺术的大师则对那些奇形怪状的“歪脖子树”情有独钟,因为那正是做木雕、根雕的理想材料。
另一故事讲的是:画家要画一个人的光辉形象,可被画的对象是一个少了一只眼睛,瘸了一条腿的人。很多画匠都被难住了,却有一个画家灵机一动画了一个持枪打靶的姿势,令人拍案叫绝。
由此说明,人才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用人者,要尽可能用人之长,避其所短,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于被用者,则要有种平常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发挥优势,才能做出成绩。
“温州精神”
采访中,记者提出请南存辉解释一下“温州现象”背后的成功因素,南存辉即兴概括出四条经验。
1、忧患意识。温州东临东海,北、西、南三面环山,过去交通不便,只有一条水路去上海。环境地域上的劣势和人多地少造就了温州人的生存危机;另外民营企业机制上的优胜劣汰,自我负责也使温州人充满了忧患意识。
2、尊重人才。温州地区的文教基础的长期滞后,使得温州人的素质普遍不高。这就自然形成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注重学习的风气,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没有人才,企业是无法做大的。目前,在温州地区外来打工的人数已超过了100万。
3、团队精神。温州人很容易抱团。在全国,你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些地方甚至还有“温州村”、“温州街”。这也是劣势群体自然形成的一种方式。因为靠一个人的能力做什么也是无法成功的。
4、敢于创新。这对一个企业来说就是灵魂。你除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之外,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成功的东西打破。我们认为经验有可能成为负担,企业大了有可能成为新一种危险。过去国有企业手脚都被捆着,你可以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干;现在他们也松了绑,而中国入世后,“狼”又进来了,你还靠过去那些老做法、老方式、老经验显然已经是行不通了,所以必须创新——敢于打倒自己,否定过去,这样的企业才能有发展。
南存辉简历:1963年生于温州乐清县;1978年初中毕业后从事修鞋行当;1984年创办乐清县求精开关厂;1991年成立中美合资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2000年在北京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华全国工商联常委,浙江省工商联副会长,现任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