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跨国种瓜合作社的经营之道——记温岭市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作社论文,温岭论文,经营之道论文,西瓜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温岭市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友达的办公室里,有一份西瓜反季节种植时间表:每年12月上旬在温岭种,次年5月开始收瓜;12月下旬去江西、上海种,第二年五六月份可采摘;八九月份再飞到广东、海南种,赶在春节期间上市;在广东、海南播种后,再赶到缅甸种。合作社将全年种瓜收瓜的时间排得满满的,生产的玉麟牌西瓜一年四季不断,全国各地都有它的身影。
就是这样一个以种植西瓜为主业的合作社,已拥有基地2万多亩,分布在浙江、江西、广东、海南、广西、江苏、云南等省(区、市)和缅甸,去年全年销售“玉麟”西瓜8万多吨,收入2.9亿元,获净利近7390万元,社员户均净收入在20万元以上。合作社的352名社员来自浙江、安徽、江苏、河南、江西、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9个省份,他们带领5000多名民工忙碌在各个基地上。
该合作社被农业部、财政部列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示范单位,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单位、全国十佳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自创的分配方式曾被中外专家称为“最符合‘经典合作社’原则的分配方式”。
合作出效益
那是2001年,浙江省正在探索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温岭市农林局领导跟彭友达介绍了关于合作社的一些理念,彭友达一听眼睛就亮了。当年下半年,他和其他28户瓜农一起,组建了温岭市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彭友达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搞品牌。其实在合作社成立之前,他们的西瓜也是有品牌的,叫做“玉麟”。不过当时由于没有组织,只能由镇里的农贸公司注册了这个商标,再交给瓜农们使用。等到有了合作社,彭友达立即就想到要把这个品牌转到合作社来,他花了10万元,买回了“玉麟”这个商标。
为打响“玉麟”西瓜品牌,合作社从规范西瓜生产技术、质量标准入手,重点在栽培技术、果品质量和市场准入三方面制定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玉麟牌西瓜商品果质量标准、合作社质量管理手册;配合市、镇两级政府,先后在上海和杭州举行“玉麟”西瓜新闻发布会,并在全国20多个省市电视台播放“玉麟”西瓜宣传片;开展“玉麟”西瓜的认证、评优,提升市场信誉。有付出就有回报,合作社的“玉麟”西瓜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浙江名牌产品,在浙江农博会上连获金奖。
随着玉麟品牌美誉度的提升,一些地方相继出现了假冒玉麟商标的违法行为。为维护“玉麟”信誉和自身权益,合作社在各地工商部门的支持下,在全国各市场开设了打假信息互动网络,加大了对假冒玉麟商标的打击力度。
组织化的好处,不仅体现在品牌上,还体现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
合作社有一支以50位社员为骨干、100多位市场营销员为主力的营销队伍,在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我们现在的西瓜是统一销售,社员不用为卖瓜发愁。”彭友达说,“2008年11、12月的时候,因为金融危机,西瓜的销售形势不好,但是因为我们有组织,多开拓几个销售点,就把西瓜都卖掉了。”
有了组织,也才有了统一栽培技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合作社要求瓜农在种苗、田间管理、采摘和分级包装等每个环节按标准生产。彭友达说:“我们是统一在基地里生产,统一发放农药、种子,谁也不可能自己掏钱买药往地里用。”
合作出效益。社员包发江入社几年来,每年每亩西瓜少则赚两三千元,多则近万元。现在,身为小组长的包发江经营20多亩西瓜,保守估计,每年也有五六万元的收入。
“经典”的分配方式
温岭市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赚钱越来越多了,这对瓜农来说当然是好事,但也对合作社的分配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保证利益分配的公平,让大家没有异议?
在说到分配方式时,先要解释一下温岭市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它的每个基地都在1000亩以上,多则2000亩左右,全面建立了基地生产管理小组,对每个社员落实了生产经营包干责任制。它不是社员各人种各人的地,然后产品由合作社统一收购,而是在一片基地中,按社员的技术、管理和劳动能力,先给每个社员分配好相应的亩数,耕种时,大家不分地块,统一耕作,最后的利润,按社员分配的亩数多少来分配,简单地说,就是“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如今,每季西瓜销售一结束,一个基地的社员就要集体评议一下,看来年谁可以分配到多少亩地。
“每个社员分配到亩数后,再按照亩数先投入相应的初期资金,后期要追加的投入,由合作社通过销售西瓜的收入来解决。等这一季结束,合作社的盈余,就按社员的亩数多少来分配。这个过程中的收支,我们有三本账记录管理,每一笔都清清楚楚。”包发江详细解释了合作社的运行过程。
“能力最强的瓜农,当基地的负责人,分到的亩数最多,一般在50亩以上,然后是小组长,二三十亩,新进的社员分到的地少一些,5亩10亩的都有。”包发江说,“干活的时候我们不分地块,社员和雇工们一起干,不过分到的亩数越多,承担的工作就越多,田间管理啊,培训工人啊,这些事都要操心。”
“如果哪个社员分得的亩数多,但能力不让人信服,或者偷懒,第二年他肯定就分不到那么多亩了;原来亩数少的社员,如果干得好,第二年就能多分几亩。”彭友达说,“我的股份也是由社员公议的,不到2%。”
现在合作社的考核无疑更严明了,“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理念也更加清晰了。在2003年台州召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国际研讨会上,彭友达他们自创的这种分配方式被与会中外专家称为“最符合‘经典合作社’原则的分配方式”。
“社员只有投资不行,必须人要在这里干活,要有跟这些亩数配得上的能力,光出钱不出力,我们是不要的。”彭友达说。也就是说,只有真正种田的农民,才能加入这个合作社,分享合作社的盈余。
社员是职业农民
现在,合作社的社员们每年大既要在地里忙活10个月,而且根据合作社的需要,随时转战到各个基地,像包发江就先后在广东、海南和浙江干过。这种工作方式,显然已跟传统观念里农民的概念大不一样了。在这个合作社,种瓜已成为社员们的一个职业。就连在合作社打工的农民,很多也已经把种西瓜当成了长期稳定的职业。
“合作社的雇工每个月能拿到1000~1200元的工资,包食宿和过年回家往返的路费,干得好的话还有奖金。”包发江说。而随着职业技能的增长,雇工们可以加入合作社,从雇工变成社员。包发江正是这样一名社员,他是安徽六安人,1999年在广东跟着彭友达他们种瓜时,还只是一个单纯领工资的打工者,现在已当上了基地的小组长。
当然,要加入合作社也不容易。“首先要提出申请,然后由组长和老社员给出意见。”包发江说。“我们要求申请人必须有两三年的种瓜工龄,最少能管理五六亩西瓜。我们对道德要求很高,不能有赌博之类的不良行为。”彭友达说,“加入合作社后,预备期一年,分配到某个基地去工作,一年后由基地的社员进行公议,没有问题的话才可以转正。”
温岭市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这种抱团包地种瓜和发展新社员的方式,为合作社提供了充分扩张的可能。彭友达说,“现在如果哪个基地的效益好,社员们想多分到几亩地,又有这个能力,那我们第二年就再多包点地。”
联系电话:0571-8675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