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浅谈论文_李慧珊

李慧珊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高明供电局 广东高明 528500)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智能配电网定义,论述了智能配电网系统的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智能配电网系统的运行与管理策略,根据电网系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采用新电力技术的同时加强电网运行管理力度,实现电网系统与电网用户双赢。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运行;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将来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智能电网”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坚强智能电网”是通过采取超高压电网为基础骨架,根据各级电网设施共同协调发展的坚强电力网架为结构基础,主要特征包括智能信息化、自动控制化和联系互动化,基本涵盖了电力系统里面的所有环节和相关电压等级。智能电力电网研究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电网安全可靠工作、分布式电力电源的充分利用、电网资产的合理利用以及加强用电的效率和电能基本质量等内容。智能电网能够被具体划分为智能输电网部分与智能配电网部分。其中,电力系统的智能配电网更加关键。智能配电网系统基本涵盖了智能电网本身的主要特征。但是分布式电力电源、用电实际效率和电能质量更是智能配电网系统的关键问题。

图1 智能配电网工作原理

1智能配电网定义

智能配电网系统还没有真正完整准确的术语定义,但是根据电网系统角度来说,目前比较一致的基本观点是,智能配电网应系统应该根据配电网系统及相关能源资产为基本核心。根据配电网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和运行维护工作,进一步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科学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思想,切实实现加强电网设备利用率、强化电能能源质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等具体目标。与以往的传统配电网系统比较,智能配电网系统需要更多的考虑了电力系统发电侧的具体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具体要求,以及用电侧对于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方面和电能能源质量的相关要求,在此前提下进一步强调了电网系统企业自身的电力设备利用率以及设备运行可靠性与工作效率积极结合等方面。这里面不但有技术方面的具体问题,又存在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

2 智能配电网系统的新技术的发展情况

当今,我国各地的智能配电网系统里面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具有开放式的能量与对应的通讯系统。通信系统主要集成了电子数据通讯与智能通信设备,真正实现了电网系统与用户数据信息之间的交换。

(2)具有分布式能源布局。分布式能源布局能够有效提高电力体现发电和电网的工作效率,减少电能损耗,但目前相应的按照分布式电能能源进行辅助支撑。

(3)具有用户入口。用户入口是实现用户真正参与到电网系统和电能实际利用和具体控制的互联窗口。通过有效的用户入口,电网用户能够自行选择相关服务。按照自行读取实际的电能使用量与对应价格,电网客户能够实施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整用电方案工作,进一步解决电网系统里面的用户需求侧相关管理问题。而电网系统的电能质量、电力功率因数和电压监测情况也为实际电能质量的有效保证提供基础。

现在我国智能配电网系统正在面临着各种要求和具体挑战,具体表现下面三点。

(1)电力技术和系统经济性方面的双重约束条件,也就是在加强供电运行可靠性和电能实际质量的基础上开展节能降耗工作。节能降耗工作作为配电网系统的传统问题,在不断发展的技术条件作用下,为当今电力运行人员切实提供了电力实时信息与对应的决策分析方式。

(2)分布式电力能源的有效连接。在智能配电网系统的基础上,分布式电力能源能够不再局限于当前的分布式发电方式,还涵盖了分布式电力储能与电网用户需求侧等方面管理要求。这就具体要求智能配电网系统不但有着十分灵活的连接网络,还需要制定具有适合性的电力继电保护方案和相关电压、电流情况控制方案。

(3)加强电网的综合利用效率。这不仅包括电力设备利用率方面和电能利用率方面。电力设备利用率方面能够根据设备状态监测与检修工作进行提升,更需要加强电网系统在发生故障问题后自愈能力。在相关电能利用率方面应该与电网用户开展合作,根据更有价格弹性、更能够符合电网用户自身利益与实际需求的电力负荷与电能定价制度,加强电网用户的用电积极性和用电可控性。

3 智能配电网系统的运行与管理策略

智能配电网实际运行和管理过程与传统配电网系统类似,但具有更灵活多变的组网方式,分布式电力电源的连接工作提高了电力网络的复杂情况。

(1)对分布式电力能源的具体管理。在分布式电力能源里面,分布式电力发电系统和分布式电力储能系统以及其对应发展出的微电网系统,为目前配电网系统的负荷潮流情况、出现故障问题时的故障电流流动情况出现直接影响。传统配电网系统里面不存在电源部分,仅仅是从输变电网络里面进行获取电能并且进行传送到用电侧部分,自身结构一般属于简单辐射性网络结构。如果配电线路部分出现故障情况,则整条电力线路的用户将出现停电问题。分布式电力能源的产生,有效解决了类似的问题。在电力配电线路产生故障问题的情况下,通过分布式电力发电结构进行提供对应的电能,或者利用分布式储能结构进行短时提供相应电能,在配电线路实现维修完成后再具体切换到对应的系统电源部分,有效保障了电力用户的稳定用电。

(2)加强智能配电网系统的自愈能力。自愈能力是智能电网系统里面的核心特点,也是智能配电网系统里面加强供电结构稳定性的关键部分。在当前的配电电网运行过程中,由于管理工作和设备计划检修因素造成的设备停电次数与停电时间都急剧缩短,但是设备故障问题情况并不是在计划里面的,很难实现快速的解决电力问题,恢复系统正常供电。设备自愈能力主要是指电网系统自动进行恢复故障停电问题的实际能力。当电力配电系统产生对应的问题故障时,已有的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会首先发生跳闸,实际切出故障位置,然后进行启动重合闸操作。如果故障问题属于瞬时性设备故障,则设备能够实现重合成功,实现恢复设备供电。如果设备故障数据永久性故障问题。则设备重合难以成功,需要通过工作人员进行具体确定故障问题性质与发生位置。针对永久性设备故障,重合会造成电力系统承受大量冲击。而分布式电力能源系统的引入,能够在瞬时发生故障问题的位置出现潜供电流情况,减小了重合闸的实际成功率。在目前智能配电网系统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采用的处理方案为智能控制重合闸,智能控制重合闸能够实现自行分辨确定故障问题性质为瞬时性故障还是永久性故障。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在出现永久性设备故障情况下盲目进行重合操作所带来的电力冲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智能配电网系统的运行情况与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加强智能配电网系统的自愈能力,而且能够加强电网系统的工作运行效率和供电稳定性。在电网用户需求侧进行监督与管理工作方面,能够实现电网系统与电网用户共同双赢。智能配电网系统的工作运行与管理过程,需要根据电网系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采用新电力技术的同时加强电网运行管理力度,按照电网用户满意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实现智能配电网系统规划设计工作与建设管理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邦鹏,沈光敏,孙阳盛.智能配电网中的继电保护工作展望[J].上海电力,2010,(3):199-204.

[2]都健刚.典型接线方式下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实施的探讨[J].四川电力技术,2009,(z1):71-72,76.

[3]于旭东,赵宇海,何平.分布式发电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J].吉林电力,2009,(4):8-10.

论文作者:李慧珊

论文发表刊物:《云南电业》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  ;  ;  ;  ;  ;  ;  ;  

智能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浅谈论文_李慧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