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桥梁结构方面,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在工程建筑业方面,上海金茂大厦、台北101大厦以及位于广州的广州电视塔,已经成为现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标志性建筑。并且,最近两年我国的建筑正处于产业现代化的快速转变过程中,装配式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本篇文章中,首先对国内外的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现状和发展作出了简单扼要的概括和总结,重点就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几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工业化;施工技术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建筑工业化就是将建筑从开发设计到生产施工再到工程管理的过程形成全套的一体化产业链[1]。
二、装配式建筑及其在我国的理论研究现状
侯雪岩等[2]为了研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在水平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的变形性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板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易发生相互错动,需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同时可以提高整个楼盖的整体性和水平刚度[3]。
张季超等[4]对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梁柱节点、梁板节点、主次梁节点、叠合楼板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叠合楼板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同时由于整体刚度较大,变形值小。叠合楼板还表现了一些双向板所具有的特征,例如其不仅具有沿整体后浇层向周边板块内力调整的特点,还具有叠合连续板的内力重分布特征;为了将单个结构构件连接成一个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采用了端头锚、剪力键等不同于传统的锚固、连接构造措施;通常,试件破坏形式是节点区附近次梁的受弯破坏,而叠合试件中现浇的试件和预制的试件之间并没有发生相对滑移[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困难
虽然装配式施工技术的住宅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但是施工技术还是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例如:在现场施工时,由于需要装配的构件众多,施工现场的场地存放问题;在吊装构件时,要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案,避免构件的损坏等等。装配式施工时采用的灌浆工艺是一种新型的高强度工艺,灌浆工艺是用来连接现浇结构和预制装配式结构,从而稳定整体建筑结构。随着建筑机械化程度的发展,灌浆工艺可以在新建筑发展中得到大力的推广。
四、装配式施工技术要点浅析
(一)预制件的运输
预制件运输的道路,应满足大板运输的要求。大板通常竖立放在车上的专用靠架,如果外墙有板饰面层时,将面层朝外摆放,设置稳定的支护。运输大板的过程中,车启动应慢,转弯时放慢车速,防止预制件损坏。采用工具式预应力筋吊具时,如不拆除预应力筋,可采用平运。
(二)预制件堆放
预制件的堆放一般常用插放和靠放,堆放时用的支架刚度要强,不要让构件出现塌陷和倾倒。插放时,需将相邻的插放架连接起来;靠放时,对称靠放,外墙有板饰面层时,面层需朝外,靠放最合适的倾斜度在5°—10°之间。堆放现场要有必要的防水措施。预制件堆放应按吊装顺序和型号分成不同区域配套堆放,不要在吊装时发生安装错误。预制件应堆放在塔机工作30m范围内;堆垛间应预留0.8—1.2m的通道给予人行通过。
(三)预制件吊装工艺流程
1.预制柱、梁吊装:绑扎吊件→起升→就位→校正→因定→脱钩→下一根梁的绑扎、起吊。
2.叠合梁吊装:弹出梁底标高及端面控制线→搭设支撑架→叠合梁挂钩起吊就位→夹具临时固定。
3.墙板吊装:楼面标高、轴线复核→挂钩起吊就位→内墙板临时支撑,校正垂直度→安装连接件。
4.内隔墙吊装:楼面标高、轴线复核→砂浆坐浆→内隔墙板挂钩起吊就位→内隔墙板使用临时支撑,校正垂直度。
5.叠合楼板吊装:安装支撑架→叠合楼板底标高复核→叠合楼板挂钩起吊就位→叠合板校核板底接缝高低差。
(四)接缝技术
预制件装配的整个过程中,对工程进度和建筑物整体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节点的连接和处理,这就必须使接缝材料和预制构件间存在良好的协同工作性能,同时需具有良好的形状操作性来满足现在越来越复杂的预制构件。最近几年装配式结构使用得比较多的连接方法是湿式连接法,即在预制件间用钢筋锚固连接,然后在连接处浇混凝土将预制构件连为整体。湿式连接法是的基础是和全现浇框架的强度和延性相比差别不大,同时连接性能可靠,总体来看,甚至能够与现浇混凝土节点相媲美。
(五)外墙节点的防水技术
预制建筑外墙接缝的防水我国应用较多的是构件防水和材料防水相结合的双重防水方式,防水密封胶是外墙板缝防水的最重要一个环节,密封胶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防水效果。优良的防水材料与混凝土之间的相容性较好,还可以有良好的防水、耐候、低温柔性等性能。
五、结论
由于国家“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的政策,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已经越来越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但现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还是较少,再加上施工过程中还有很多难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装配式施工技术的普及面临着许多且巨大的挑战。所以,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机械化进程,需要众多学者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研究,从而找到与我国发展现状相适应的装配式施工方法,总结出装配式施工各个环节的监督方案,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大规模使用打造良好的基础,为建筑全面工业化的明天打好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小林.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J].四川水泥.2018 ,92:7.
[2]侯雪岩,骆万康.装配式钢筋混凝士楼盖在水平荷载往复作用下的变形性能[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5,2:36-51.
[3]林宗凡,Sagan E I,Kreger M E.装配式抗震框架延性节点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1998,26(2): 134-138.
[4]李于辉,张季超,邱剑辉.新型叠合梁-柱端节点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9,5:24-29.
[5]秦亮.装配整体式叠合连续楼板足尺加载试验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06.
论文作者:王靖雯1,陈杰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叠合论文; 预制件论文; 建筑论文; 节点论文; 楼板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楼盖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