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货币发展看美元财富的准备_世界货币论文

从世界货币发展看美元财富的准备_世界货币论文

从世界货币的发展看美元的财富掠夺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掠夺性论文,货币论文,美元论文,财富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一国国内农业交换经济起源的货币假定

我们回到远古的年代,张三和李四处于农业经济中,张三种谷子,李四养羊,他们分别做着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即使张三种谷和养羊都比李四做得好,不要紧,假定张三将自己吃不完的谷子1000斤去换了李四多余的1只羊,按照经济学比较优势原理,两人都可以从交换中获益。这就是最初的物物交换。

第二年,由于天气不好,雨一直下个不停。张三收成不好,仅仅只能供自己吃的,没有多余的谷子与李四交换了。但想到羊肉的美味,他于是向李四提出借1只羊,并出具借条,保证来年还上1000斤谷子。李四同意了张三的提议,收取了欠条。随后几年,由于连年天灾,张三一直没能还上谷子,并连续向李四打欠条,也吃上了羊肉。李四收到张三一叠欠条,而张三最后连欠多少斤谷子也记不清了。

假定还有王五等其他人,也分别从事种植水果、狩猎等活动。李四因为拥有张三的欠条,向王五提出用欠条换水果,比如用一张1000斤谷子的欠条换400斤苹果,王五也同意交换,并打算以后直接找张三要回谷子。于是交易进一步扩大,而张三的欠条就在除张三之外的众多人中转来转去。然而,大家都没有去找张三换回谷子,也记不得去换了。这一张张张三的欠条就成了财富的象征。张三继续每年写欠条,用欠条换来他想要的羊、水果等。后来,他发现,我其实谷子都不需要种了,只要写欠条就什么都有了,所以,他连谷子也不种了。

张三的欠条,100张、1000张,越来越多,握有张三欠条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人拿的多,有的人少。有人拿欠条找张三换谷子,张三也没有那么多,还不了。慢慢的,有很多人明白了,张三的欠条就是一张纸,为什么要无限期地使用呢?为什么我们让张三一个人享受大家的劳动和福利呢?如果我们停止接受张三的欠条,大家不是可以生活的更好些。可是,谁也不提出来,或者拒绝接受这些欠条,因为,欠条已经是大家多年来积累的财富代表,你宣布停止使用或作废,意味着,你的财富随即失去,形成立马的损失。于是,大家不得不维持着,欠条也继续运转下去。而张三也为了维持欠条运转,转变自身形象,干脆将稻田改成娱乐场所,尽管来休闲的人不多,但也化解了部分人的仇视敌对心理。

如果我们省掉关于寻找贝壳、牛羊、黄金白银等作为一般等价物这一过程,那么可以认为张三出具的欠条就是一种货币形式了,它充当着所有物品的媒介。马克思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四个方面,先后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现代经济学往往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合而为一,称之为支付媒介。从上述物物交换过程来看,这四个或三个职能都逐渐地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不同的谷子、羊、水果等物质都可以进行比较并交换,欠条就体现着一定价值,1张1000斤谷子的欠条代表着1只羊、或者400斤苹果。欠条在交换市场上流通,并可以使交换过程间隔中断,欠条起着中介和贮藏作用。

张三从种谷子中脱离出来了,从最初与其他人同等的种养地位中脱离出来了。并且,他不用生产,只用打欠条,就可以享受到其他人的劳动和食物了。我们假定欠条就是最原始形式的货币的话,在这里欠条(货币)特有的财富转移性或者叫掠夺性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张三没有付出任何艰辛劳动,同样可以拥有跟大家一样甚至比他人还富有的生活。

二、现代国际贸易条件下世界货币的发展

(一)国际交换催生世界货币

国家产生了,伴随而来的一国货币也进行了统一,先是金属铸币,后来在国家意志下发展成纸币。在一国内,以国家名义发行的主权货币可以通行无阻,这是国家强制执行的,具有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力。但国家与国家之间除了以货易货外,也需要能够相互接受的支付中介来方便交易完成。一国主权货币尚不足以充当国际交换媒介,于是,只有贵金属了。这就是马克思所作的分析,“货币一越出国内流通领域,便失去了在这一领域内获得的价格标准、铸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地方形式,又恢复原来的贵金属块的形式。”在沉船考古发掘出的大量金银币就是证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交往存在金本位下和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各国货币都规定含金量,就形成货币之间的含金量之比,叫铸币平价。汇率随市场需求变动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本币可自由兑换黄金,或通过钉住某一特定国货币如美元、英镑与黄金联系。各国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为黄金或外汇。二战后逐渐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和以浮动汇率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

(二)美国精心打造黄金美元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货币金融会议,讨论战后的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问题。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规定参加基金组织成员国的金平价以黄金和美元来表示,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允许各国中央银行以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从而确立了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从那时起,美元作为石油和黄金的国际定价货币,成为各国政府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建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基础之上的国际货币体系相对稳定,给当时的世界经济带来诸多好处,也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的美元是与黄金固定挂钩的,也可以称为黄金美元。从某种意义上,此时货币体系也是固定汇率体系。

为什么确定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不是英镑呢?我们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方面,这与战后世界经济状况是密不可分的。二战不仅使德、意、日战败国经济崩溃,而且重创英、法经济,而美国本土远离战火摧残,战争期间,国内经济高速运转,战后则迅速将战时资源转移到民用和消费领域,形成了战后经济的空前繁荣。1945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总值的60%,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实力和世界黄金储备的60%以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1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要有充足的黄金储备。

另一方面,这是美国精心谋略推进美元全球霸权的结果。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济规模,在19世纪末已经超越大英帝国了。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经跃居世界首位,相当于英国的两倍,法国的三倍。但是在当时的国际经济格局中,国际秩序的决定者,仍然是英、法两国,美国只是参与者。当时国际货币体系是以英镑和法郎为主的,其中英镑作为世界货币在全球流通,承担着类似于今天美元的角色。即使一战和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期间,英镑仍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到二战结束前,国际贸易40%左右是用英镑结算,英国在世界上还保持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二战,为美国实施美元中心创造了一个绝佳时机,英、法两国走向衰落,而美国凭借自己的大额黄金储量和超强经济实力的优势,经过精心布局,最终以美元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硬通货。可以说,布雷顿森林协定标志着世界经济金融新格局的形成,美国成为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最大受益者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作为世界储备和支付货币,美国充分享受到全球货币的“铸币税”收益。即每年有大量境外美元需求,长期沉淀下来。由于美元可以直接对外支付,因而,美国不需要外汇储备,开动印钞机就可以生产用来清偿债务、支付清算的货币。

(三)纸币美元横行全球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政府开始大量发行美元来弥补财政赤字。美联储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市场货币供应。美国官方储备的黄金大幅减少,到197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仅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15.5%。当美国储备的黄金大量减少,而发行的美元大量增多,市场就会产生美元即将大幅贬值而金价将会上涨的预期,于是欧洲各国纷纷抛出美元,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国的黄金。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不再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也就是说,美元与黄金不再有固定的联系了,这也宣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却并没有宣布美国美元核心地位的丧失。一方面,美国仍然占据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在1981年以前,美国仍保持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国内需求基本可以由国内生产满足,美国处于贸易、资本收支“双顺差”时代,在长期内仍是产品和资本净输出国,这就保住了美元作为世界核心货币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美元长达26年的世界货币运转,其国际贸易计价垄断地位已经形成。而美元在全世界存量巨大,美元持有人已经遍布全球,各国都不愿意抛弃美元,大量抛售美元就意味着美元贬值,受到损失的是其自身,如果美元制度崩溃,各国美元资产损失将更加巨大,美元的粘性使持有者无法摆脱。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了,美国的承诺成为一句空话,而强势纸币美元开始出现。美元与黄金没有挂钩,但黄金仍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世界贸易也需要一种世界货币,而其他任何货币无法替代美元,美元依然是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币种。由于金本位制完全以黄金储备作为货币发行基础,黄金美元体系也使货币扩张受到黄金的滞阻,美国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关闭了黄金窗口,从此,美国可以加大马力印刷美元,无需任何保证。至此,美联储充当了世界中央银行的角色,但却并没有去充分考虑世界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只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服务,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性机构监管其运行。

与其说美国受形势所逼被迫放弃黄金美元,而无意之中赋予纸币美元新的生命和超强权力,倒不如说美国政府从20世纪之初始就精心谋略,一步步地成功地实施了货币霸主计划。

美国从1981年以后始终是贸易逆差,自2004年贸易赤字突破6000亿后,连续三年在7000亿以上;美国居民储蓄率从1990年开始下降;上世纪70年代以后,财政状况除1998年到2001年略有盈余外,其余年份均是赤字;美国国债2007年达到9万亿美元的高水平。美联储长期以来坚持强势美元和货币扩张政策,市场美元的泛滥必然导致美元贬值。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借贷国和消费国,而不是生产国和储蓄国。美国其实靠世界各国支撑其运转,美国人也在享受着世界其他人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提供的福利。事实是,如果亚洲人民不提供给美国消费品,对亚洲人民绝对是一件好事。可是,纸币美元已经深入到世界各国,各国都不愿意看到美元的崩溃而引起现实的经济波动和即期的损失,世界被美元劫持。维持美元现状,是短期内各国政府不得已的办法。

从以上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美元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财富掠夺工具的。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中美元无一例外起到了支付中介的作用,其财富的掠夺性也逐步显现出来。第一阶段,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成就黄金美元,体系运作26年,美元成为黄金的代言品;第二阶段,1971年体系解体,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没有黄金保证,但受路径依赖性影响,美元很大程度上起着计价清偿作用,同时,美国得到铸币税收益;第三阶段,1981年后至今美元实施扩张政策,不受任何制约,其对财富的掠夺性至此完全暴露。

三、分析与启示

(一)农业社会初始货币与现代国际货币,两者转移或掠夺财富路径惊人的相似

张三无意识地出具欠条,保证以后归还所欠物质,从而维持其基本生存或改善生存状态,后来,他发现他不用劳动就可以同样享受到好的生活,他的欠条可以越签越多,以至于其他人不得不使用,并在一个圈子里周转起来。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从黄金美元发展到纸币美元,初始美元可随时以定额兑换黄金,后来,美元越印越多,黄金兑换不了,但美元已经充斥整个市场,世界各国不得不用。美国人发现不用辛苦劳动就可以享受到较高福利生活,于是,肆无忌惮地消费,美元以一种超级货币的地位源源不断地吸收世界物质和商品。

为什么“不得不使用”欠条或美元,我们可以用“路径依赖”理论来阐释这一现象。199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条路径产生依赖。经济生活也是如此,一旦选择了某种机制,就会沿这一路径不断走下去,并得到某种强化。如果这种选择存在错误,就可能被“锁定”在一种无效状态下,想要脱身变得十分困难。对拿有欠条或美元的人、国家来说,前期的路径选择投入了大量的成本,退出前面的路径,做出新的选择意味着大量投入的沉没,因此,我们被前面的路径牢牢粘住。

(二)美元的财富掠夺性凸显

张三起初主观上无意去攫取他人财富,但货币背后的财富转移或掠夺性发挥了作用,他利用货币的这种特有性质搭了便车,享受到轻松的与别人不一样的生活。在忽然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之后,他堂而皇之地接受了这种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财富最初是发生了转移,他的欠条成为财富的象征,其他人愿意接受。而后,当张三坐在家里寻思如何扩大欠条数量,发挥更大作用时,代表货币的欠条已经转变为对财富的掠夺性了。此后,由于用的人多了,大家也不能不接受欠条了。

美国的政治家、经济学者们发现了货币的这一特性,于是利用其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金融实力,有意识地精心策划推进了美元的超强国际地位。他们一开始就是奔着货币的掠夺性去的,从而实现财富的大转移。并且,为掩盖这种侵略性,通过各种政治经济军事手段,加上一些经济学家的鼓吹,以世界认可的协议,给这种侵占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当形势发展到无法维持体系运转时,或者,它可以获取的收益越来越小时,它仍然可以凭其霸主地位撕毁协议,丢弃外衣,继续强化其游戏规则制定者的身份。

货币的掠夺性至少有两个方面,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国际经济交往需要交换媒介,需要世界货币,国际经济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即高度依托美元这一美国主权货币。铸币税收益因各国对美元的接受而自然认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就应该承担起世界货币责任,对全球汇率、通胀基本稳定承担一定责任。作为国际货币的供应量在某个特定时期是一定相对量,不是无限的。当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无限扩张时,必然会引起全球性通货膨胀。无论是美国逼迫他国货币升值还是单方面美元贬值,都是输出通货膨胀的不同形式。握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债权国,都承担了通货膨胀税。

1985年,作为债权国的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广场协议,之后两年内日元对美元汇率从1美元兑250日元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的水平,而日本所持美国国债的实际价值不断缩水,美国政府的部分开销便由货币升值的日本买了单。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美元开始大幅贬值,世界大多数国家正在经受“全球物价上涨”折磨,而美国则逐步摆脱债务困扰。而次贷的深层次原因是“9·11”后美国无能力借款的人,在政策诱导下,享受到了低息贷款,华尔街复杂的金融产品掩盖了这一风险,最终美元信贷额暴涨,并在全球范围内泛滥成灾。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其1966年撰写的《黄金与经济自由》中就将通货膨胀描述为一个“将财富秘密充公的计划”。美联储却一直在扩大美元供应,美元贬值了,美国欠下的债,其他人包括中国人民也都要承担一份。

货币的掠夺性还体现在一个更深层面上,就是利用其货币的扩张与收缩对他国经济进行牵制和打击,破坏它国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从中获益,稳固其自身的经济领先地位。

(三)战略性考虑降低或摆脱货币的财富掠夺性影响日显重要

既然货币的财富掠夺性已然存在,并且对当今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就不得不引起充分重视,考虑如何尽可能降低这种影响,并战略性策划如何彻底摆脱其对国家国民财富的转移或掠夺。

从短期看,要降低货币的财富掠夺性影响,就必须堵疏并举,平衡外汇储备资产池子。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达18088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本质上是一国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财富积累,但从财富的货币符号到真正实现享受财富取决于该外汇的长期国际购买力。我们也可以认为外汇储备就是那一张张欠条。而当若干年后运用这些巨额储备买不到同样多的物质资源和服务时,也就意味着财富遭受到掠夺。

面对庞大的外储和国家财富的流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堵住源头,引导流出,采取切实有力措施防止热钱流入。就如一个水池,要保持容量的稳定,你必须尽可能关住水龙头,也要开一个口子,放水出去。具体讲要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严格资本金结汇审核,实行贸易信贷额度管理;免息贴息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引进有助于培育国内自主创新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国际大公司的技术合作与开发;考虑开征短期资本流动税等。二是实施储备资产渐进性的多元化,加大主权财富基金运作,调整篮子货币结构,特别是增量结构的调整优化,支持资源储备等。

从长期看,要摆脱货币的财富掠夺性束缚,就必须继续壮大政治经济实力,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美元的地位是以其强大的经济金融实力作后盾的,为削弱美元的“铸币税”和其他特权,世界有影响的经济大国或区域都在推进本币的国际化。欧元1999年诞生并开始直接冲击美元的垄断权力;日本一直致力于发挥日元影响力;俄罗斯2006年7月实现了卢布可兑换,也逐步扩大影响抢占铸币权。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经济金融发展历程也证实了,只有一个国家经济强大了,其金融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本币就能够保持稳定乃至升值,其国际地位也逐步提高,就能够发挥国际硬通货从而替代国际结算、清偿债务的作用和能力。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三十年,带来了对货币国际地位提高的必然要求,一个国际化的大经济体必须对应拥有一个国际化的货币,大经济弱货币也是一种不平衡。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只有实现了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才可能在国际市场大规模的自由流动,才能担负起国际贸易结算、计价和外汇储备的国际货币职能。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的大好时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这是货币强大的基础条件。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精心安排,稳妥实施。比如,通过双边协议推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边境贸易中的计价和清算功能,创造人民币回流机制,开展区域间货币合作,促进对周边国家直接投资的人民币化;大力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放松境外机构和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限制,扩大境外机构境内人民币债券发行,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利用香港地区完善的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平台创新人民币金融产品等。当然,进一步健全我国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国际竞争力和防风险能力,这是我们必须始终注重的一个方面。

标签:;  ;  ;  ;  ;  ;  ;  ;  ;  ;  

从世界货币发展看美元财富的准备_世界货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