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水利工程和水电施工行业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较高的应用广泛性。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方案的研究,能够充分优化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并在长期的水利施工技术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基于现阶段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用对策,以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合理性。希望以此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应用
1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1.1温度差异
因为混凝土在凝结时有水化热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结构温度急剧上升,而外部结构温度相对较低,所以内外间存在较大温度差异。一旦其内外温差在 5℃ 以上,则极易引发混凝土裂缝。
1.2异常变形
由于异常变形而导致的裂缝主要是指混凝土发生的塑性收缩。在混凝土固定前其长时间暴露在外,在阳光以及空气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使得混凝土结构发生收缩。如在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时,在混凝土还没凝固前其水分大量流失,加上空气湿度较低使得混凝土结构出现塑性变形进而引发混凝土裂缝。
1.3 地质变动
因为大部分水利工程都处于地势较为偏远的地区,而该类地质结构复杂程度较高,在部分特殊季节时,地下水运动较为频繁,此时坝体建筑结构地层会承受巨大的荷载,从而极易引发建筑沉降裂缝。使得整体水利工程性能与质量受到影响。
2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对整个工程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混凝土的需求量极高,同时混凝土的用途较多,包括建成的各类建筑、小型水闸等,混凝土裂缝会大幅降低这类建筑的强度。尤其是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裂缝问题对整个系统内的负面影响更大。
2.1 降低强度
在水利工程的运行中,混凝土结构作为最主要的承力和围挡系统,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完整度下降,在水的浸泡下,混凝土表面会逐渐脱落,围挡的水更容易渗入混凝土结构中,导致整个系统的强度大幅下降,一些工程中甚至会出现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垮塌问题。另外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当混凝土结构的含水量上升时,结构中的钢筋会在水分的侵蚀下降低强度,进一步降低了整个混凝土系统的运行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渗漏性提高
对于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来说,除了需要保证整个系统的强度,还需要保证混凝土的防渗漏性满足相关要求,尤其是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从保护钢筋的角度分析,尤其需要确保混凝土具有高防渗性。当混凝土结构存在裂缝时,水会渗入到水闸混凝土结构中,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下降。另外在当前的小型水闸施工中,通常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系统的应力承受质量,当渗漏性提高时,水会腐蚀钢筋,降低系统的质量和运行寿命。
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3.1干缩裂缝防治
干缩缝的防治工作中,首先为对混凝土的配比严格科学确定,在该项工作的落实中,要从水泥的原料、混凝土骨料等多个方面,合理选用混凝土的施工材料,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研究和分析,可确定干缩效果最小的混凝土材料,达到了干缩裂缝的防治目的。在混凝土的凝固中,另一个重要因素为混凝土在风力、温度等气候环境的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失水速度过高,致使整个系统出现干缩裂缝问题。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为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设置防风材料,或者按照工程要求定期完成养护工作,防止干缩裂缝产生。
3.2养护裂缝防治
养护工作的落实能够更好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所以在整个系统今后的研究与分析中,需要保证施工人员按照相关要求万层养护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因素分析养护工作的落实形式、落实周期和养护时间间隔等参数,当温度较低时,养护工作的时间间隔可以适当提升,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凝固时间增加,所以整体养护次数可能在一定范围上提高。对于炎热季节以及光照强烈的季节,需要提高养护工作的频率,另外在该项工作中,要能够实现对整个工程完成综合养护工作,应用的方法为,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设置防水薄膜,该结构能够发挥一定的储水功能,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在养护工作的具体落实中,要确保施工人员按照建成的工作体系完成各项工作。
3.3混凝土外加剂的管控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减水剂从最开始的萘系减水剂,发展为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到目前为止常用的减水剂已经是高效、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从最开始的百分之几,现已可以轻松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甚至更高,而且外加剂的种类层出不穷,速凝剂、缓凝剂、防水剂、防冻剂、早强剂、膨胀剂、减缩剂、引气剂、泵送剂等几十上百种产品针对混凝土及砂浆不同性能的指标要求进行改善优化。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外加剂添加量均较小,最小掺量约在万分之一,因此应严格管控外加剂的称量设备,已达到外加剂添加量的精准度。每种外加剂应明确外加剂的加入方式方法,从而确保外加剂在混凝土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提高混凝土相应的性能,使混凝土质量达到预期状态。
3.4混凝土用水的管控
混凝土用水量的控制,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应根据现场原材料的含水情况对混凝土的实际用水量与理论用水量进行合理调整,应以理论用水量为基础调整实际用水量,用水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水胶比,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导致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及使用寿命。因此施工过程中严格管控混凝土用水量,这样既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又能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要求,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混凝土质量。
3.5对混凝土的施工环节进行控制
要想有效防治混凝土裂缝。一项有效的措施就是科学控制混凝土的施工环节。如,采取二次振捣法。通过二次振捣浇筑完毕,准备进入初凝阶段的混凝土,让其重新液化,将混凝土中多余的水膜、粗大骨料消除,让整体混凝土结构更为均匀与稳定,降低混凝土塑性裂缝、沉陷裂缝的发生几率。或是结束混凝土作业后,及时进行保湿与保温工作,可以将一层保温膜覆盖在混凝土表面,同时做好测量外界气温的工作,及时根据气温来做好相应的混凝土防护工作,切实降低混凝土收缩裂缝与温度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施工时需要尤为重视振捣混凝土工作要求作业人员能够清楚混凝土泌水,如果情况需要可以将适量的优质粉煤灰添加到混凝土中,将其水灰比减小,避免由于混凝土存在过多的内部空隙而导致干缩裂缝的出现。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于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方式分析,充分说明了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对于施工效果的重要影响。为了让混凝土在水利水电项目工程的应用中发挥出其应有的结构加强与稳固作用,应在施工进行前对混凝土的拌和及浇筑过程进行详细而周密的施工方案制定,并充分结合实际施工的环境影响因素和项目的具体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方案优化。同时,还应在持续的经验总结中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成功率。给后续进行的更多水利水电施工项目中混凝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邓小卫.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12):212-214.
[2]金伟峰.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控举措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82-83.
[3]王伟明.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的应用及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7(36):152-153.
[4]赵艳芝.水利水电工程冬季施工混凝土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5):152-153.
[5]李赛华.浅谈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运用[J].江西化工,2017(06):222-223.
论文作者:卢帮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用水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