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对“九五”省级外贸企业发展的思考_法律主体论文

面向21世纪对“九五”省级外贸企业发展的思考_法律主体论文

面向21世纪——省级外贸企业“九五”发展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省级论文,发展思路论文,外贸企业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八五”期间省级外贸企业发展情况的总体回顾

“八五”期间是江苏省外经贸事业快速发展,取得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省级外贸企业在改革和调整中适应改革,经受考验,增强实力,稳步发展的重要时期。

“八五”期间,我国及江苏省外贸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由于市县外贸公司、自营生产企业的崛起,以及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江苏省培育了“四路出口大军”,形成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使省级外贸公司的经营受到严峻的挑战。面临改革和挑战的形势,省级外贸公司由开始的被动应战逐步转向顺应改革大势,积极迎接挑战,在改革中求生存,在调整中求发展,在全省外经贸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省级外贸公司自身也得到了发展。

对外贸易保持了一定的增长。省级公司进出口总额由1990年的26.37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38.45亿美元,增长45.8%。外贸出口由23.1亿美元,增加到28.75亿美元,增长24.4%。省级外贸公司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在巩固和发展日本、香港、欧盟和美国主体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1995年对四大主体市场的出口比1990年增长13.8%,对四大主体市场以外的出口增长47.3%。省级外贸公司加强出口商品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出口商品合格率保持在99%的较高水平。商标意识不断增强,共在国外注册商标351个。注意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积极开发并培育了船舶、数控机床、成套设备、电动工具、汽车配件、电子元器件、烤鳗、服装等拳头出口商品。在长期的国际贸易业务发展过程中,省级外贸公司对外形成较高的信誉。

在经营主体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省级外贸公司承担了上缴中央和省政府外汇的主要部分,保证了江苏省上缴中央外汇任务的完成,共上缴外汇及税金折合人民币100多亿元,直接净贡献为20多亿元,有力地支援了地方经济建设。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省级外贸公司在保持出口规模增长的前提下,抓住经营环境较为宽松的有利条件和时机,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不仅消化了1988—1990年承包期间留下的5.4亿元的亏损挂帐,而且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有17家省级外贸公司进入1995年度中国最大的500家企业。1995年,省级外贸公司的资产总值和净资产值分别达到110亿元和21亿元,其中省服装、针织、纺织、轻工、工艺、设备公司在“八五”期间已积累了比较厚实的家底。从总体讲,江苏省级外贸公司的各项综合指标和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中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

集团化、实业化、国际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合营、参股、控股、举办实体等形式,省级外贸公司共举办直属企业167家,中外合资企业174家,工贸联合营企业115家,每年可提供出口货源20多亿元,出口创汇3亿多美元,对增强公司实力,反哺外贸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积极探索综合化经营,开拓了内贸、房地产、旅游、运输、饮食服务等多种业务。省级外贸企业还在海外举办了60多家贸易企业和非贸易企业,积极营建国际经贸网络。

“八五”期间省级外贸公司在改革和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讲还只是阶段性的平衡。外贸出口总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占全省的出口比重下降过快。多数公司经营机制转换缓慢,不能适应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国际化经营的要求。省级外贸公司之间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少数公司发展缓慢—出口规模长期徘徊甚至下降,经济效益差,经营困难,丧失了第一次创业的良机。出口商品仍以中低档的加工制成品为主,产品升级换代不明显,缺少国际名牌商品。海外事业发展缓慢,国际经贸网络建设和海外业务开拓尚未取得重大进展。

二、“九五”期间省级外贸企业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任务

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经过一系列重大改革后已基本到位,外贸政策基本一致,江苏省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进入“九五”发展时期,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在同一起跑线上,谁的实力强,谁具有优势,谁就发展得快。从全省各类外贸经营主体状况分析,三资企业出口近几年还将保持一定增长幅度,但增幅将逐渐减少;市县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势头已基本过去,其中市级外贸出口已进入徘徊,县级外贸增长也将趋慢。自营生产企业已显示出发展势头,是江苏省“九五”期间出口增长的一支生力军。省级外贸公司进入“九五”后与“八五”情况完全不一样,无论在资金、人才、市场、客户和信誉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加上“八五”期间得到休养生息,积累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因此“九五”期间应是省级外贸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省级外贸公司要主动参与竞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抢占“制高点”,成为全省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省级外贸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经营机制上还残留不少计划经济的痕迹,还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际通行规则不相适应的方面,在经营管理上还有许多不健全的地方。“九五”期间省级外贸公司如不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经营机制的转换,不在组织机构和经营方式方面进行改革,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丧失应有的地位。

“九五”期间,省级外贸企业既有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立足自身,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在更高层次的竞争中求得更大的发展。

到“九五”期末,全省外贸出口要比“八五”末翻一番,达到225亿美元。要实现这个发展目标,如果还是像“八五”期间,靠进一步放开经营权达到快速增长是不可能了,因为外部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加入的经营主体要迅速发展难度很大。再者,如果新的翻番是主要依靠中、小外贸企业实现,其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实现“两个转变”也难以保证。只有通过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推进对外贸易的两个转变才能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加以实现。为此,“九五”期间,江苏省将推进两支外贸主力军的形成,一是以外贸为龙头的大型外贸企业集团,二是出口创汇的大中型生产企业集团。省级外贸企业要勇敢地担负起重任,顺应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率先实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要转变经营方式,从传统的单一商品经营转向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高起点、新层次上加快实业化、国际化、综合化的发展步伐;加快商品结构、市场结构的调整步伐,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培养和选拔一大批跨世纪、复合型的中青年优秀人才。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九五”期间省级外贸企业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发挥优势,实现第二次创业,开创省级外贸发展新局面,登上江苏经济大舞台,为江苏经济国际化、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九五”期间省级外贸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围绕实现外经贸领域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大经贸”发展战略,通过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经营管理,推动对外贸易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外贸企业,实现省级外贸企业的“第二次创业”,为完成江苏省对外经贸“九五”发展计划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要目标:

1、到2000年,省级外贸公司当年销售总额达到440亿元(按1995年口径,下同),比1995年翻一番,“九五”期间年均递增15%;

2、到2000年,省级外贸公司当年进出口额达到70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53亿美元,“九五”期间年均递增13%;

3、到2000年,省级外贸公司总资产达到170亿元,净资产达到34亿元,“九五”期间年均递增10%。

四、实现省级外贸“九五”发展目标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省级外贸公司要进一步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明确投资主体,理顺产权关系。积极推动国有资产存量流动和重组,优化资产配置,加快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运行的管理、监督体系,促进企业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股份制外贸公司内部建立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规范、科学的法人治理机构,有效地行使决策、监督和执行权。加强对外贸企业的审计工作,建立定期的完善的审计制度,通过审计来加强对企业运行状况的监管和预警能力,确保企业健康、有序运营。

加强经营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九五”期间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不断赋予企业管理新内容、新方式和新手段,实现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要加快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竞争、激励和制约机制。

(二)实施“大经贸”战略,促进外贸经营思路、经营方式的转变。

调整外贸经营模式,“九五”期间省级外贸企业要逐步从商品经营向资产经营转变。真正从单纯完成出口指标转向重效益、信誉和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出口规模。

调整经营方式,在扩大商品贸易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贸易方式。积极拓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推行出口代理制是外贸企业经营方式的重大转变。省公司要转变传统的经营思想和买断贩卖的经营方式,在扩大自营进出口业务的同时充分发挥省级外贸公司经销渠道广、商品信息快、企业资信好、外贸人才强的优势,积极开展出口代理制。

调整经营结构,省级外贸公司要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以进出口贸易为主业,结合自身特点,拓展经营领域,通过工贸结合、内外贸结合、外贸与实业投资结合、外贸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结合,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增强综合实力。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紧密结合。要有选择、有步骤地涉足国内贸易、房地产、货代运输、餐饮娱乐、旅游、广告、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领域。

(三)以组建外贸集团为启动点,推进规模经营。

“九五”期间省级外贸企业要率先推行规模经营。搞好企业改组,积极组建大型外贸企业集团。“九五”期间要组建5个高标准、高质量和规范化的省级外贸集团。1996年先行组建两个省级外贸集团。组建省级外贸企业集团,要着重在资产增值、功能开发、内部建设和监督考核等方面下功夫,通过企业合并、资产划拨、授权经营、控股参股等形式,以资本为纽带,联合相关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走集团化、实业化、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通过实行资本经营,扩大贸易经营,开展服务经营,拓展国际经营,努力把集团建成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集团。有条件的股份制公司要争取发行股票、债券。

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型外贸企业,鼓励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通过转让、兼并、联合、租赁、拍卖、破产等多种形式,加快中小型企业改革和存量资产重组。对一些经营不善,但有潜力的企业进行托管,对个别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律程序申请破产。

(四)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在工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技贸结合、科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和产业化的转化,实现科贸的优势互补,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省级外贸公司都要建立起新品研制、开发、创新和储备机制,加大新品开发的投入,引导生产企业生产优质适销商品,同时通过举办自属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发高科技、高技术商品。省级外贸公司要制定培育“拳头”、“龙头”商品的规划,并在人员、资金、机制上予以落实,保证规划的实现。“九五”期间每个公司要培育5—10个年出口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拳头商品。

积极实施外贸商标战略,切实改变目前公司经营出口商品自己品牌少,外商来样品牌多,品牌杂,注册商标少,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更少的局面。认真贯彻《商标法》,切实加强商标管理,要防止被外商抢注商标和个别假冒商标。树立创名牌、保名牌的战略意识,用名牌来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九五”后期省级外贸公司使用外商定牌比例要有较大下降,基本消除无商标商品,每个公司都要创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国际市场有一定声誉的“名牌”商标,使名牌出口商品占有率达30%以上。

(五)进一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市场结构。

省级外贸公司要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市场多元化的要求,向全球市场扩展,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传统的主体市场占有率的同时,重点向潜力大、亟待开拓的新市场渗透,各个公司要根据主营产品的特点和销售需求情况,确定主攻市场,提高优势产品在该市场的绝对占有率和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扩大对其他市场的份额,以减轻对主体市场的依赖性,减少市场风险;要研究和追踪国际市场的变化情况,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以及经贸政策的调整情况,及时研究对策、赢得主动;当前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应积极开拓东北亚、南亚和东南亚市场,使亚太地区成为出口市场的重点区域之一,根据各个市场的特点,采取多种贸易形式,努力开拓新市场。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性的国际博览会和商品交易会,更多地结识客户,了解市场,扩大市场覆盖率,充分发挥海外企业的作用,派出得力的业务人员扩大销售渠道,了解市场信息,做好配套服务工作,从而提高市场开拓能力。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各公司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开拓新市场。

(六)提高实业化规模和水平,增强发展实力。

加强实业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外贸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九五”期间省级外贸公司要在认真总结“八五”期间实业化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具有战略眼光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

省级外贸公司发展实业要上规模、上水平,朝着“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目标来选择企业定位和产品定位,要把提供出口货源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结合起来,成为设计、开发、研制、生产综合配套的基地。

“九五”期间每个公司要举办3—5个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对公司出口起主导性、决定性作用的大中型自属企业。对一些大型项目可与国内大型生产企业集团联合或利用外资与国际跨国公司联合举办。要充分利用省经贸工业园现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积极到园区去投资,举办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项目,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共同努力将省经贸工业园建设成为省级外贸企业实业化基地。

强化对实业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公司要把对自属企业的管理作为整个公司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抓实、抓好。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学习、借鉴成功的管理方法,实施科学管理。使自属企业达到国内一流管理水平,成为国内生产企业的样板。

重视实业化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要注重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人才的选拔引进要拓宽视野,除了公司内部培养和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选择外,还可从社会上选聘高层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在聘用方式上可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

(七)加快发展海外事业,促进国际化经营。

发展海外企业、组建海外网络是省级外贸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前提,“九五”期间省级外贸公司在国际化经营方面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省级外贸公司规模经营和集团化的基础上,对现有海外网点进行调整、充实、提高。以集团公司为龙头,以实施大集团战略和构建集团海外网络规划为依据,在清理整顿、择优扶持的基础上统盘考虑海外网点的布局,并逐步走向规范经营的发展轨道。

明确海外企业的功能和作用,海外企业要从“接待站”、“代表处”向经营型转变,从代表经营向自主经营转变,逐步从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相对独立地开展跨国经营活动。海外企业要逐步取代进口商的作用,与市场直接挂钩,同时要逐步开展投资、融资、资产经营、资源开发、服务贸易等多项业务,壮大公司实力,最终形成融外贸、外资、外经三位一体的跨国经营格局。

海外企业要逐步实行海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法定代表人对境外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要承担经营责任和法律责任。省级外贸公司要舍得将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业务、外语水平较强,具有开拓精神和经营能力的骨干派到海外,在办好海外企业的同时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为公司培养跨国经营的骨干力量。

要建立科学、规范、法制化的海外企业管理体制。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和驻在国(地区)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各项管理、申报制度,依法经营。同时,要建立健全海外企业的定期审计和向母公司报告的制度。积极推广“当地化”的经营机制,大胆雇佣当地人员,充分利用当地销售渠道,按照当地商业惯例、运作方式开展业务经营活动,进入所在国的经济圈,融入当地社会。

(八)大力加强外经贸法律工作,建立依法经营机制。

省级外贸企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法制建设对促进外经贸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外经贸法律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要牢固树立依法经营和按照国际规则办事的观念,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和保障国家和企业正当权益的本领。尤其是要十分注意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各类经济纠纷。

省级外贸公司要建立健全外经贸法律机构,充实外经贸法律工作人员,大型外贸企业都要建立专门的法律机构,配备高素质法律人员。要注重法律人才尤其是精通国际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发挥企业法律人员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公司重大的经济活动、投资项目、涉外合同、条款和协议的签订都要有法律人员把关和参与,使企业经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在努力完成“九五”经贸计划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实施“三五”普法规划,提高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九)切实加强外贸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外贸优秀企业家。

“九五”期间,省级外贸企业要有较大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适应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外贸队伍。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要加强职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国际经贸专业知识、国际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学习,培养大批一专多能、复合型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从而使企业的整体素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切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这是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组织保证。首先要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勇于改革、求实务实、团结协调、廉洁勤政、率领职工努力开创企业新局面的领导集体。此外,企业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吸取国内外最新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真正成为素质优良、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精通业务的跨世纪优秀企业家。

(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有力的思想保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提高广大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用科学理论武装职工思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用企业精神凝集广大职工,健全职代会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职工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严格执行董事、监事会制度,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职工为加快发展对外经贸事业而努力奋斗。

标签:;  ;  ;  ;  

面向21世纪对“九五”省级外贸企业发展的思考_法律主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