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可持续发展被作为了基本的战略理念,是人类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界定。由于人类不断的从自然中获取资源,使很多的能源产生了浪费,一些有限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人类无节制的对自然界排放,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失衡,以及社会环境的混乱,严重的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能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在这背后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破坏了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因此,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的同时,应当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1水利工程概述
水利工程在社会会体系当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管控水源的核心工程,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水利工程,只有修建起水利工程,才能达到调控水源、规避旱涝风险的目标,以满足民众生产生活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基本需求,所以其必要性是需要得到充分重视的。但由于水利工程规模普遍较大,需要建设包括溢洪道、堤坝、进水口、水闸、渠道、鱼道、渡漕、筏道等多项的水工设施已达成控水目标,所以其占地范围很大,而且施工过程中难免为周遭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在当前强调环保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建设思想是无法满足当前环保化发展要求的。因此企业只有更加深入的针对环保问题进行思考,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提升,并且最大程度避免对周遭环境的影响,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得到更好的成果。为此后续有必要针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分类,并且得出最为合理的改革措施,才能真正避免各类环境问题影响的扩大,保证工程作用的体现。
2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2.1河流流域的生态平衡
大的水利工程往往会人工地改变水的流向、水的流量等参数。人工建设的钢筋混凝土强行建设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中,导致原来的天然河道受损,破坏河道内的生态平衡。更甚者会影响河中正常生存的物种的正常生存,威胁内部物种的生命安全。若河流还常年携带泥沙,就会在河道内出现泥沙淤积的情况,抬升河床高度,造成两岸的水患问题。
2.2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当大型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往往会造成当地的土壤湿度变大,地表的吸水能力变差,一旦有强降雨天气出现,极易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是反过头来想一想这还不是自作自受。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为了在旱季进行灌溉,雨季蓄水防洪。但人为地改变地形无疑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山体结构的破坏。改变降雨量和地表蒸发量,提高温度的上下变化幅度,反过来对当地一直生存着的植物动物造成巨大的影响。
2.3土壤条件的变化
北方半湿润地区的土壤多为黄土,主要是因为土壤水分的不足,造成土壤中碱性物质的含量高;而南方的红土更多是因为降雨量大,土壤常年被雨水侵蚀,造成土壤中酸性物质更多一些。而在建设完水利工程之后,当地的地下水位会出现变化,改变土地的酸碱度,影响土壤的含氮量,造成当地农作物减产、歉收。当然,土壤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土壤中的小动物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小动物的死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对生物多样化的影响
水生生物不可避免地会被水利工程影响,随着水位的提高,水流速的变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沉淀,本来水深10米的时候就能获得的食物,现在可能20米深的水域才能获得,这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带了来巨大的影响,长期下去会造成水生生物的灭绝。陆生生物也会受到影响,由于蓄水量的增大,陆生生物的活动范围变小,一些以水生生物为食的陆生动物觅食会更加困难,再加上气候条件更加严苛,陆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也会变得十分严峻。
2.5对鱼类的影响
目前,人们都很关心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不是所有的河流中都存在洄游的鱼群,在建设水利工程时,为了解决鱼类的洄游,通常会采取两种手段,第一,为鱼类的洄游建设洄游通道;第二种手段就是通过人工繁殖的方式,保证鱼类的数量。例如:在建设葛洲坝中,为了保证中华鲟的洄游,就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事实证明,这种手段是有作用的。
2.6对泥沙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影响水库、下游河道的泥沙,无论是泥沙的输送,还是泥沙的沉积模式都会受到影响。例如:在三门峡工程中,为了改变下游的泥沙淤积情况,在设计时,想把黄河水中的泥沙拦截在水库之内,设想利用这种方式来改变下游的水质,然而,实际的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污染了上游的河水,而且,设计中缺少有效的排沙系统,即使后来多次整改,下游依然存在很多淤泥,不仅降低了水库的需水量,还容易引起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了下游百姓的生命安全。
3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影响改善措施
3.1利用尖端科技合理处置废料
工程废料的出现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废料处理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水利工程本是为改善水文环境,合理管控水资源,维护生态所开展的工程,如果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及其他废料无法得到合理处置,工程建设则背离了原本的建设主旨。所以施工企业要更重视这一环节,才能最大程度削减因废料带来的污染。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废料处理团队,针对不同的废料类型针对性展开分析,最终得出合理的处理方式。特别是对于液态废料不可随意排放,应根据其成分合理采取分离法、氧化还原法、混凝法、电解法、膜分离法等方式最大程度排除有害成分。对于其他类型的废料也应以严谨的态度去进行分析与处理,才能避免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道及周遭生态造成污染。
3.2最大程度避免噪音影响
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噪音的出现无法百分之百避免,但却能够最大程度削减其带来的影响,为此企业应当更合理的进行规划安排,思考如何在维持施工的情况下削减噪音影响程度及范围。在开展施工之前,企业应当首先对周遭的居民区分布进行分析,并且要通过物业处或是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出附近小区民众的大体作息信息,综合环境概况以及调查结果,得出最合理的施工时间,这样才能避开民众都在家中的高峰期。例如早上九点至晚上五点,是民众的工作时间,所以水利施工需要尽可能把握这段时间来开展施工,才能缩减影响,如果不得已要在民众非工作时间开展施工,则应当事先做好沟通,或是发布通知以便民众知悉。除此以外,在能够应用消音设备施工时便不应使用噪音大的设备,这样才能保证噪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控制。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规划工程时就应该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并满足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以最大化的减少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前提,使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周开瑞,徐孝洪,孙东亚.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9):76-77.
[2]梁波.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2):156-159.
[3]孙晓岩.浅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10):125-126.
论文作者:过永平1 黄鑫保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泥沙论文; 废料论文; 土壤论文; 水利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