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热敏组(n2)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热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敏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等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及热敏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3.33%(P<0.05);治疗后热敏组CRP值由39.0±43.51下降至22.20±11.35(P<0.05);对照组CRP值由31.08±29.71下降至26.23±22.51(P<0.05);热敏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55±2.05天,对照组11.93±2.88天(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能使COPD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CRP得到明显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运用。
【关键词】热敏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胀;肺肾气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COPD是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8.2%。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估计,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三位。[1]中医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当属肺胀范畴,主要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多与外邪客肺,肺脾肾虚及痰瘀互结等有关。肺胀病变后期,气虚日久及阳,导致阳虚,尤其以肺、肾两脏阳虚为主,本文将热敏灸运用于肺胀(肺肾气虚)的患者,观察热敏灸治疗对肺胀(肺肾气虚)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已确诊的我院呼吸内科COPD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热敏组,每组30例。60例我院呼吸科病例均经病史、体查、X线胸片、肺功能等检查全部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II级诊断标准的病人,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5-65岁之间,平均年龄(57.38±2.75)岁。除外严重心、脑、肾、血管疾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并发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有免疫系统疾病者;有其他肺部疾患者;有过敏史者;有其他部位感染者;神志不清不能配合用药或坚持用药者;1周内使用类似治疗者;严重的呼吸衰竭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观察期间均进行常规氧疗、抗感染、支气管舒张剂等西医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中医干预;热敏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每次半小时,每天一次。
热敏灸的具体操作:选择舒适、充分暴露背部的体位,环境温度控制在20℃ ~26℃,保证良好通风;用点燃的纯艾条,以背部风门、肺 俞、至阳、命门、肾俞、脾俞等经穴(按照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定位)或压痛点、皮下硬节等反应物部位为中心、3cm为半径的范围内,距离皮肤2~3cm左右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向四周扩散、游走或向皮肤深处灌注时,此点即为热敏点;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热敏点被探查出。每次取2~3个热敏点穴,分别施行温和灸,直至透热现象消失、患者自觉有灼痛感为1次施灸剂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感染指标(CRP)、肺功能、住院时间以及有无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拟定,并根据所提供的量表评分。显效:咳嗽、咳痰、气促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有效:咳嗽、咳痰、气促症状好转,肺部哮鸣音减少。未愈:咳嗽、咳痰、气促症状及哮鸣音无改变或加重。显效和有效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及热敏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3.33%,经检验ΔP<0.05,说明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热敏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显著。
2.2 两组血气分析、CRP、肺功能、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表3、表4、表5。
从表2、表3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两组CRP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基线数据相等,但经治疗后热敏组CRP下降明显;提示热敏灸治疗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有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注:治疗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肺胀的范畴,肺胀是指多种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2]。肺胀早期以气虚为主,病在肺、脾、肾三脏,后期气虚及阳,病变以肺、肾、心三脏为主。肺胀病变后期,气虚日久及阳,导致阳虚,尤其以肺、肾两脏阳虚为主。肺肾阳虚以形寒怕冷,汗出,四肢不温,鼻头清冷,小便清长,或尿有余沥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而艾灸具有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行气活血等作用,历代医家在治疗虚寒性病证时尤为常用;灸疗实质是一种温热刺激的结果,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激发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3]。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4]。其最早由江西中医院提出并应用,基于中医传统针灸理论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可有效治疗本虚标实之症。[5]近年研究显示,艾灸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6];对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使哮喘患者呼吸道的阻力下降[7],另有研究证实,热敏灸还能改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且效果持久[8];此外艾灸还具有改善微循环的功能[9],具有抗感染作用。利用陈日新教授的腧穴热敏化理论,从肺系疾患穴位热敏化高发的背部及腰骶部寻找艾灸点,利用腧穴的本经治疗作用及局部治疗作用,起到温肺化痰,行气活血,降气平喘等作用。因此热敏灸能够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效果在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本研究中热敏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说明热敏灸对肺胀(肺肾气虚型)的治疗有效,且经治疗后患者血气分析、CRP、肺功能、住院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持续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但因本研究只针对肺胀(肺肾气虚型),其疗效确切,其他证型还未有明确结论,需进一步完善论证来明确热敏灸对于非肺肾气虚型肺胀是否有疗效,以期让中医中药更好为病患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7-122
[3]王磊,李学武,张莉.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01,2(9):567-570.
[4]陈日新;陈明人,刘中勇,等.腧穴热敏化的红外客观显示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0,20(4):1-3.
[5]欧阳八四,高洁,孙纲,等.热敏灸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31(11):965-970.
[6]吴炳煌,吴明霞,林宏,等.隔姜灸神阙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与T细胞亚群含量变化关系的分析[J]:中国针灸,1997,(7):389-390.
[7]陈铭,蔡宗敏,卢希玲,等.节气灸与支气管哮喘肺功能变化关系初探[J].中国针灸.2000,13:155.
[8]梁超,黄国付,杨坤,等.腧穴热敏灸对慢性持续期哮喘肺功能近远期影响[J].中国康复,2010,25(4):275-276.
[9]姜小英.艾灸足三里、关元穴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四川中医.2001.19(3):175.
项目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
作者单位: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 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通讯作者:伍世葵,男,主任医师。
论文作者:向毅,伍世葵,冯军,刘昌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热敏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艾灸论文; 疾病论文; 两组论文; 功能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