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价值创造,员工劳动价值的体现需要有平台来实现,企业就是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满足员工需求,体现员工的价值创造,首先认识员工价值贡献的差异化,采用“双赢思维”多措并举,通过多渠道的激励方式,使员工的价值创造发挥到最大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员工还需要增强自身“危机感”,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挑战自我,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脚步,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产品而努力工作,由此看出员工价值的体现,对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价值;双赢思维;需求;贡献差异化;激励机制
一、员工价值体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价值”是人类对于自我本质的维系与发展,是人类一切实践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价值范畴包涵人的意识与生命的双重发展,包涵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发展。那么,人的价值体现主要包括自我需求、自我提升及外界认可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方与劳动者属于“鱼和水”的关系,相互需要和依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价值创造,员工劳动价值的体现需要有平台来承载,由此可见,员工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薪酬、晋升、教育培训以及自我价值和归属感的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若员工潜能得到最大化发挥,将会创造出高价值的生产绩效,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所以,员工价值体现对企业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双赢思维”体现员工价值,助推企业发展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企业中员工在生理、安全、社会层面的需求已逐步得到满足,中国工会十六大提出给予劳动者“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提高了劳动者权益保障,满足劳动者被尊重需求。然而员工的价值创造和企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做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与智慧,提升员工的价值创造能力,在掌握员工需求的同时采用“双赢思维”因势利导,提供平台为员工的发展拓宽渠道,使得员工价值体现和企业的发展在同一条轨迹上运行,满足员工不同层次需求,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
打通不同层次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保障人才培养和晋升通道畅通,通过“三支核心人才”队伍和“十型”核心人才建设,从生产技术、操作和管理三条通道,拓宽员工的职业渠道,让企业内所有员工都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公平竞争,实现人岗匹配,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岗位能进能出循环机制,完善人才选、育、用的管理流程,达到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机制留人、感情留人的目的,最终,使员工在企业工作中体现自我价值。
(二)建立公开透明的绩效分配机制和考评体系
优化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内部逐渐形成以绩效和业绩评价个人价值创造大小,在分配制度上打破固有模式,工作绩效执行可量化、可分解,推行计件工资和业绩工资,建立员工业绩评价制度,充分体现脑力和体力劳动、现场操作、技术服务和后勤保障等岗位劳动价值,确保员工价值创造和收入分配相匹配,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个人价值创造得以体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最终实现个人与企业“双赢”。
(三)固化企业文化,把价值创造从物质层面深化到精神层面
把“做好工作就是人才”的人才理念根植于员工的日常行为,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激发工作创造力,把员工个人价值目标与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使命、愿景、精神、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推进宣贯企业文化,利用各种会议、学习培训、展板、网络媒体、音频和视频等方式落地,使企业文化入脑入心,固化为员工的行为习惯,实现“以文化人”引领员工行为,提高员工自主管理的能力。
(四)员工价值贡献差异化体现
根据调查,80、90后新生代员工和60、70后老员工,他们有着不同价值观,在企业生产中价值贡献也不相同,40~50岁年龄段员工,工作经验丰富,熟悉企业制度,熟悉工作流程,对企业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归属感,对企业的累计贡献价值高,在工作中还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年轻员工相对老一辈员工,在物质较为丰裕的社会背景下长大,他们较少体会到物质匮乏感,同时他们成长在社会文化日益丰富、个体价值追求多元化的背景下,高学历、知识储备丰富,企业中从事“脑力劳动”价值创造高,人员可替代性低,在企业生产中发挥技术核心作用。因此新、老员工的价值贡献的差异化,作为企业采用不同激励措施及办法,从劳动报酬、精神激励及晋升等方面体现劳动价值,使不同层级的员工发挥主管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三、优化激励机制促进员工价值创造最大化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人类劳动是价值的最终创造者。人是劳动输出的媒介,因此人是价值创造的主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员工自身需求和企业发展,采用不同激励机制从员工经济收入、先进典型选树、评先评优、良好的职业通道及优质的工作环境,满足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自我需求的实现,任何企业的员工队伍中都有这样三类员工:积极进取优秀员工、业绩贡献一般普通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差的员工,根据意大利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莱多•帕累托提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世界上许多事物,都是按78:22这样的比率存在的,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理”。企业20%的骨干力量带动80%的多数员工,调动优秀员工主观能动性,激励普通员工向优秀员工迈进,带动主观能动性差员工,使员工整体队伍与企业发展的步调一致,推动企业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进,需要建立以下三个方面的机制:
(一)采取多措并举、多渠道的激励方式
建立以正向激励为主,量化绩效考核指标,并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各专业组室、工区及班组,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分配思想,建立以价值创造和业绩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工区班组推进计件工资制,以业务技能的高低和工作态度好坏为晋升考察基础。持在业务组室推进业绩评价绩效工资分配方式,细化和量化各岗位工作,在分配制度上体现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使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员工从收入分配上得到充分体现,发挥这部分员工最大的价值创造潜力,企业为员工价值提升搭建平台。
(二)采用“双管齐下”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企业内部开展评先评优、先进典型选树、正能量宣传引导、技能比武、文体活动及外出参观培训等方式,使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得到激励,增强员工认同感、荣誉感及责任感,尤其是对老员工价值创造的激励,更需要满足他们精神方面需求,鼓励老员工参与活动,多关心老员工,从一件小事,体现一份真情,感动的是全体员工。在亲情感召力的影响下,使“家”文化建设得以落地,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三)充分发挥员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参与感
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奠定企业民主管理的基础,促使员工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使人人都是企业经营的管理者,进一步扩大企业资金来源,增加员工收入,留住人才,使员工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发挥员工价值创造最大化。
四、员工对企业价值贡献,取决于自身工作动力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重大的考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员工必须与企业同舟共济,随着改革的步伐不断前进,以端正的工作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习岗位业务知识,增强自身“危机感”,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挑战自我,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勇于当担、积极主动,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勇于担当,对于自己的工作任务,把它当作一件极为重要事情,分清分量,按时做好。在成绩和错误面前要懂得“推功揽过”,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即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也能从中感受到价值满足。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工作态度,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充实自己。
(二)要有团结协助意识,打造团队精神
只有把个人的实力充分与团队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够创造出高价值的劳动成果。员工个人就是要把狼性团队协作、雁鹰团队合作意识相融合,打造高绩效的团队,使员工自我价值在团队中得以实现。
(三)自觉维护企业声誉,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个人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其它地方都应当非常注重自已的形象,自觉维护好企业声誉。不论身处何地、何时心里牢记“自己在哪里企业就在哪里,你是什么样企业就是什么样”,员工们的形象决定企业的形象,没有维护企业形象的意识,肯定不是一名合格的员工,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五、结语
员工的价值体现与企业的发展就像“汽车的车轮与车身”一样相互依靠、互惠互通,企业方面既要为员工价值体现打造平台,也要为员工的价值创造提供精神需求和经济保障,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活力。用操作标准规范员工,用先进理念教育员工,用典型事例感染员工,用具体实事关心员工,用文化氛围熏陶员工,最大限度地为员工实现价值创造机会。作为一名合格员工,其自身价值体现就是做好本质工作,提高业绩和业务技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产品,使员工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构建“和谐企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权,《做有价值的员工》,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第二版,2012;
[2] 夏亚伟,老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与发展,《城市开发》2009年,第3期,共2页;
[3] 蒋欢,从自我价值的实现谈员工潜能的挖掘,《管理科学文摘》2012年,第12期,18页。
论文作者:王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员工论文; 价值论文; 企业论文; 需求论文; 工作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层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